基于迁移理论的音乐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2023-06-09 00:06王芝君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迁移理论中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摘 要:迁移理论应用于音乐教育领域,有助于优化当前音乐课堂教学环境,为音乐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设计的新角度和新理念,并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与迁移应用能力。文章以迁移理论为基础,从知识迁移、技能迁移、方法迁移、兴趣迁移四部分阐述迁移理论背景下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如何设计,如何展开,以构建高质、高效的音乐课堂,切实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迁移理论;中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06-0084-03

引  言

迁移理论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时通常指的是学习迁移理论,也叫作训练迁移,主要研究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音乐学科与各学科之间互有关联,学科内部的各项内容也互为衔接,对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习习惯培养和身心成长具有深远影响[1]。因此,迁移理论在音樂教学中有较广阔的应用空间。不过,学习迁移理论类型多样、学说复杂,音乐教师要有选择性地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设计中。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除受教师的影响外,还受诸如学习定式、音乐学习内容的相似性、自身原本的认知结构、个性化的音乐学习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中融入和应用迁移理论时,音乐教师需要兼顾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学生的特点,进一步优化音乐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提升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音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

一、善用知识迁移,感知音乐要素

(一)注重教学内容编排

音乐学科不同于其他主科,其课时量较少,课时安排间隔大,学生课后容易遗忘,因此音乐教师通常不完全遵循教材内容编排,而是挑选其中最重要、最适合学生吸收的部分进行教学。迁移理论应用于中小学音乐教学亦是如此,在课时有限、教学内容繁杂的背景下,音乐教师应独辟蹊径,准确择取教学内容,做好教学铺垫,借助知识迁移的方式,让学生有效吸收课堂音乐知识,学会感知音乐要素,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音乐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山谷回响》时,教师不仅要仔细研读本单元的听、唱、动、奏等内容,还可以联系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采山谣》的内容进行迁移。两单元的歌曲均围绕着“山”这一自然环境展开,一个侧重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一个突出表现山的回声,各有特色又相互联系。因此,音乐教师可以应用知识迁移理论,让学生在听《火车向着韶山跑》等曲,唱《太阳出来喜洋洋》等歌时,能够借用《八月桂花遍地开》《溜溜山歌》等已学内容中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迁移,加深对新知的理解。《采山谣》单元中出现的几首民歌要求学生演唱衬词,如《树叶儿飘飘》中的拟声词“沙沙沙”,《溜溜山歌》中的“溜溜”“呀嗬嘿”等。在《山谷回响》的新知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用分声部的方式让学生演唱回声部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声音此起彼伏,犹如亲临山谷中,有助于增强音乐情境与节奏感知能力。

(二)音乐欣赏,具体感知

正如迁移理论本身复杂多样、方法多元,音乐教学从横向与纵向来看也有多个维度、多层内容。在音乐课堂上,除了必要的音乐演唱教学,音乐欣赏教学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许多学生缺乏音乐课堂的专注力,认为欣赏教学只不过是单纯聆听音乐,自己可以边听音乐边休息,做做其他事,而不从欣赏中感知、思考[2]。针对这种情况,音乐教师要善用知识迁移,加强学生对音乐具体要素的感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与课堂专注力。

例如,在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欢腾的边寨》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欣赏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通过教材介绍,学生已初步知晓歌曲主题,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试听一小段,然后让学生发散思维,思考之前有没有听过同类型或类似主题的乐曲。不少学生表示对这首曲目的旋律熟悉,有的学生还自然地哼出了一些类似的旋律。在欣赏完一小段曲目后,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猜测接下来一段是怎样的情绪或旋律,是热情高昂还是悠扬缓慢等。感知主题或旋律后,音乐教师可以引入下一个问题,让学生仔细聆听音乐,分辨有哪些乐器,这些乐器是中国民乐还是西方乐器,以及这些乐器各自采取了哪些演奏方式。在此基础上,音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继续思考这些乐器各自在整首曲目的哪些部分出现,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一系列问题都可以让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的音乐理论与乐器演奏来思考和回答,以加深学生对音乐要素的具体感知。

二、技能训练迁移,促进主动学习

(一)听唱演编层层递进

音乐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唱几首歌,还涉及音乐欣赏、音乐演奏、音乐创作等多个方面。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中,每单元都被分为听、唱、动、奏四个部分,贯穿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苏少版初中音乐教材中,适当加入了“活动与创造”的部分,更重视对学生音乐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基于迁移理论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取音乐知识,还在于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技能,即学生能够借助所学和教师指导,主动展开音乐学习,适当进行音乐创造。这就启示音乐教师在借助迁移理论培养学生技能时,要从欣赏、演唱、活动、创造四个方面出发,给学生创造丰富的音乐技能训练空间,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与综合性。例如,在教学苏少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三单元《清明雨花》时,教师可以先准备音乐欣赏部分,让学生聆听京剧《做人要做这样的人》、木管五重奏《游击队歌》两首乐器编制不同、风格各异的曲子,并让学生边欣赏边思考两者之间有何共同点。虽然两者音乐风格不同,但它们所描述和弘扬的故事主题是一致的。音乐教师可以从欣赏部分入手,引出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此外,音乐欣赏还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学生要注重旋律和节奏之间的协调性,理解歌词内容并总结主题。这一技能训练还可以延伸到唱歌环节,《雨花石》《共和国之恋》都是曲调悠扬、歌词感人至深的音乐,音乐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唱旋律,还要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凝练歌曲主题,升华演唱效果。在活动与创造环节,音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用已学过的竖笛等乐器吹奏歌曲。有乐曲情感感知技能的学生能够在演奏过程中融入符合乐曲特点的情感,沉浸在演奏活动中。在创编环节,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接连站起,适当改编声部与节奏,再次演绎本单元重点曲目,加深学生的音乐学习印象。

(二)组织综合音乐活动

迁移理论下的音乐教学形式多样、角度不一,能够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音乐体验。但是单一的技能训练迁移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疲倦。因此,在技能迁移训练中,音乐教师可以组织综合性的音乐活动。这样既能够给学生提供多姿多彩的音乐空间,也能够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和训练多种音乐学习技能,促使学生的音乐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

例如,教师可以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欢聚与期盼》为基础,指定“欢聚一堂”的主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歌曲,形成节目。在此主题的班级音乐会中,学生有的独唱《东方之珠》,有的合唱《七子之歌》,有的演奏《春节序曲》,还有的学生组织了一个音乐小品,可谓别开生面。音乐教师还可以组织“爱乐驿站”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位音乐家或经典音乐曲目,在每次音乐课前轮流介绍,介绍方式不限,如讲故事、边唱边说、图文展示等,让学生的多种学习技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不断迁移、拓展、提升。

三、传授方法迁移,转变学习方式

(一)联系其他学科知识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性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并不是毫无关系,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联系其他学科知识,这不仅能够促成音乐与其他学科的内容整合,还有助于学生把学习其他学科的方法有效迁移到音樂学习中,促进学生音乐学习方法的整合。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的朋友Do Re Mi》为例,由于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七个音符,不容易记住每个音符的发音,因此,音乐教师首先可以借助英语学科中单词拼读的方法,让学生尝试发出这七个音符。学生学会发音后,又产生了新的问题:音符的顺序与每个音符的发音学生不能一一对应。此时,音乐教师可以联系数学中学习的数字1~7,让学生建立数字与音符之间的关系,通过你说我唱、角色扮演等游戏方式,厘清音符与数字的对应关系。由此可见,教师应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迁移其他学科的知识或方法,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并用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进行音乐学习。

(二)加强音乐比较学习

比较是一种常见且易操作的音乐教学和学习方法。在迁移理论的指导下,音乐教师可以进一步加强音乐比较教学,使学生有效转变音乐学习方式。音乐教师可以选择的比较维度有很多,如中外比较、古今比较、新知与旧知之间的比较等。即使是在同一大类的音乐类型下,也有许多音乐小类,可以给学生提供音乐比较学习的素材与契机,更不用说音乐教材中的单元比较、主题比较等。比较的角度多样,易于开展迁移教学。例如,在教学苏少版初中音乐教材第二单元《中国龙吟》时,音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金蛇狂舞》(民乐)和《红旗颂》(管弦乐)两首经典曲目。两首曲目同属中国音乐,但演奏形式、所用乐器编制并不同。音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比较的角度,思考并总结两首曲目在主题表达、演奏方式、乐器编制等方面的异同,并尝试探究两种音乐演奏方式的融合。由此可见,在音乐比较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优化了比较学习的方法,还能够适当转变学习方式,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四、落实兴趣迁移,养成良好习惯

(一)在生活中发现音乐

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还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主动发现、感知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迁移理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如演唱编创等活动给学生带来新奇有趣的音乐体验。但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表现出的兴趣是暂时的,音乐教师要结合迁移理论,将学生的兴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音乐学习长效化。

例如,苏少版初中音乐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戏曲百花》提到了许多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戏曲类型。起初教学时,教师会发现学生对戏曲的兴趣不高,但是通过播放一些戏曲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艺术节目,学生逐渐产生看戏的兴趣。通过课堂上的兴趣激励,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同长辈多交流,探问他们熟知的戏曲曲目,尝试跟长辈学一学,让音乐在课内课外之间、代际之间不断流动、传承;同时也能持续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课内外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音乐教育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促进学生音乐学习的正迁移,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在一定的教学周期内,音乐教师应瞄准目标,先培养学生的基础音乐学习习惯。以预习为例,每节音乐课结束后,教师可以顺势引出下节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例如,在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包子、剪子、锤》之前,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预告:“你们是不是都玩过‘包子、剪子、锤的游戏?下节课咱们一起来边玩边学唱歌。”由此,许多学生便会在课前就做好准备。此时,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迁移、拓展形声画为一体的童谣猜谜教学资源。学生学唱之后,便可以进行课堂游戏,既养成了良好习惯,又能够发散思维,提升了课堂参与积极性。

结  语

基于迁移理论的音乐课堂教学给音乐教师提供了新思路,也给学生带来了新奇多样、高质高效的音乐学习体验。音乐素养的培养不是朝夕之功,音乐学习习惯的养成亦是长久之计,因此迁移理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广阔的应用空间。迁移理论学说纷繁、方式多样,音乐教师要结合音乐课堂教学实际、学生个性特点与音乐学习需求来设计音乐课堂,通过知识迁移、技能迁移、方法迁移、兴趣迁移,让中小学生对音乐从课堂学习延伸到日常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提高音乐兴趣,感知音乐之美,提升音乐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李君宁.学习迁移理论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罗强.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高中音乐课教学设计:以“学会聆听”为例[J].四川戏剧,2021年(06):174-176.

作者简介:王芝君(1981.7-),女,江苏无锡人,

就职于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无锡市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研训员,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荣获市“教学能手”称号。

猜你喜欢
迁移理论中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思考
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及改善策略
论河南方言对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
试论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动画音乐进入音乐课堂
迁移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