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业余爱钓鱼

2023-06-12 01:53孟娟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浮漂鱼钩鱼竿

这里所说的先生,是每天和我一起生活的周老师。我喜欢“先生”这个称呼,它既没有“丈夫”那么正式,又没有“老公”那么随意,而是听起来让人感觉文雅、别致、有趣。跟过去穿长布衫、戴大礼帽的“先生”不同的是,他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

老实说,先生是非常敬业的,这么多年,他除了教学,业余只有一个爱好,钓鱼。

先生钓鱼机会并不多,一年上头数得清几次,所以每次出发前都做充分准备,如同课前备课一样。钓鱼前晚,他把家里的灯开得亮堂堂的,搬出钓箱,将鱼钩、鱼线、浮漂、太空豆和一些叫不上名儿的部件儿都摆出来,这个摸摸,那个看看,拨弄着形状大小各异的部件儿,挑拣出长短粗细不同的丝线,配对儿一样组合来组合去,丝毫不亚于在实验室里做物理实验。绑鱼钩的时候,他将一个个长得像问号的鱼钩放在眼面前,盯准方向,用线穿过鱼钩,把线头落在鱼钩柄端的内侧,按住使劲儿一拉,绑好后,他还用牙齿再紧一下,检查是否绑紧了。那模样活像在做一件精细的针线活。

先生钓鱼有时独行,骑一辆摩托车,揣一根钓鱼竿,在附近河边抛几杆子,小半日就回来了。碰到长假,他会约上几个钓友,带上一车的装备,跑到远处的鱼塘、湖畔,白天钓完又夜钓。他最常去的地方是寺坪天子湖,那是位于县城北边一个较为宽阔的水域。湖水呈混浊的青绿色,虽不清澈,但也能看到水里面的几尾游鱼,还有蓝天白云的倒映。湖水很静,微风徐来,湖面清波荡漾,令人心驰神往。先生说,在这样的地方钓鱼,就算是当“空军”,心情也是愉悦的。

偶尔闲来无事跟先生一起,他钓鱼,我旁观。别看他平时衣着讲究,一到钓鱼场上就判若两人。头戴一顶大帽檐的渔夫帽,能遮半边脸,上身穿一件防护服,腰上栓一个贴身腰间包,下身卷起半截裤腿,脚上一双满是泥巴的休闲鞋。我忍不住说他,你这哪有一点儿教师形象,完全是个地里干活儿哩。他笑而不语,不紧不慢地搬出他的钓鱼装备,找一个合适的方位,挂鱼饵,甩线下钩,持竿静默。

先生端坐湖边犹如一尊雕像,神情专注地盯着远处白色的浮漂。浮漂在河中宛若跳舞一般摆动几下,湖面随即出现一圈一圈的水纹,看到浮漂一下沉,水中有动静,他两只手快速提起鱼竿,上钩啦!他立马将鱼竿甩到岸上,一个箭步冲上去,动作就跟在运动场上抢球投篮一样,野蛮中透露着几分潇洒。赶上那天运气好,网兜里装得满当当的,先生开心不已,晒得黢黑的脸上能笑成一朵花。每每此时,我也只能“坐观钓鱼者,徒有羡鱼情”了。

先生很有耐心,回家再晚都要把鱼收拾好。他不慌不忙,系上围裙,卷起袖子,搬个凳子,坐在厨房水池边,慢条斯理地刮鳞,去鳃,剖肚,除去内脏,再放水龙头下冲洗得干干净净。洗好的鱼他按种类、大小一字摆开,像学生站队一样排得整整齐齐,又欣赏一番,然后才找来保鲜袋装好放入冰箱,或是放在一个大盆子里,一条条散开,两面都撒上盐腌着。他有条不紊,不急不躁,俨然把它当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平心而论,先生是很勤勉的。虽然繁忙的工作让他不得不经常陪学生,吃食堂,但只要一有空,他便会一头钻进厨房,炒两个小菜,做一道他最拿手的鱼。这天中午,看到厨房早已腌制好的鱼,心中窃喜,有鱼吃了!不料午饭时间却连个人影儿都没看到,又去钓鱼了?正当我准备打电话时,忽然收到他发来的信息,原来他专门回去为母亲做鱼了。那是一盘刚出锅的清蒸鱼,红的辣椒丝儿,白的蒜末儿,绿的葱花儿,上面还冒着缕缕烟气儿,隔着屏幕我仿佛闻到一股诱人的鱼香。母亲爱吃鱼,只是年事已高,没有精力做了。而能让母亲吃上自己釣自己做的鱼,也成了先生最为得意的事。

对于先生钓鱼,我时常埋怨他不务正业、不求上进、不知好歹,并且有过无数次争吵,但大多数争吵都以我的失败告终。有一次,他正在河边“守株待兔”,一位曾经教过他的老师,现在担任县里某个领导职务,打电话叫他去参加一个饭局,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要说是个好机会,他竟然拒绝了。我劝他去赴宴,怎料他不为所动,像姜太公钓鱼一样,稳坐钓鱼台,甚至将电话关机,一副“怕得鱼惊不应人”的样子。还有一次,几个朋友约他到酒店打牌,晚上在酒店聚餐。结果一天人影不见,手机不通,直到晚饭前一刻,他才姗姗来迟。席间,他一边给朋友道歉,一边讲述钓鱼的精彩瞬间,讲得滔滔不绝,津津有味。虽然那天并未钓到鱼,可我看到他依然面露喜色,很是满足。钓而不得,何尝不是另一种乐趣啊。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高考季,先生已许久不钓鱼了。期待田间的青蛙叫得声声响,鱼儿跳得步步高的动人情景出现时,我一定与先生相伴去垂钓……

孟娟,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主要创作散文。现居湖北保康。

猜你喜欢
浮漂鱼钩鱼竿
金色的鱼钩
唐启辉
自己去买
新型定位浮漂
新型定位浮漂
看不到鱼钩的鱼
愿者上钩
特制鱼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