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构建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的研究

2023-06-14 14:31潘慧玲
广西教育·B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育人机制现代学徒制

【摘要】本文论述构建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解决社会就业矛盾、推进职业教育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培养、实现学校育人模式的创新,提出建立校企一体化的教学管理机制、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校企协同优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校企共建专业教师队伍、校企共建工匠工坊、校企紧密对接联合招生等县域中职学校实施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的策略。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校企一体化 育人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8-0041-03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为支撑,以行业、企业、学校为主体的各方力量协同育人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现代学徒制的育人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为进一步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构建并实施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是在校企协同、校企合作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职业院校育人机制,与现代学徒制相比更具整体性、多样性和协同性。在办学过程中,职业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生成股份制办学、校企共建办学、订单式办学等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打破过去以学校为主体的办学格局,实现校企双主体共同育人、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构建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解决社会就业矛盾

社会快速发展导致对技术型人才的要求逐渐增高,随之而来的是对人员管理要求提高。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不仅能有效增强企业的人员管理水平,而且对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也有着积极作用。校企一体化育人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这样能对学生进行更为科学的管理,并有利于在教学层面对学生进行深度指导,促进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技术技能水平的全面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社会技术人力资源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企业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解决社会就业矛盾。

(二)有利于推进职业教育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培养

中职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然而过去的职业教育存在重理论讲授、轻技能培养的问题。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的构建可以激发相关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热情,为职业学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搭建更为广阔的实训平台,有利于全面提高中职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技术技能水平。同时,构建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也有利于促进中职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促使教师主动研究更为有效的理论和实训教学的方法,积极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同频共振、齐头并进,从而不断提高中职学校的育人质量。

(三)有利于实现学校育人模式的创新

随着现代学徒制改革迈入“深水区”,中职学校与相关企业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依然存在“校热企冷”的现象,构建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这一机制下,中职学校与企业作为技术人才培养的两个主体,分别承担着不同的教学职责:学校既要做好专业理论教学,又要结合企业用人需求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促使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对接、育人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从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企业要根据学校育人目标,为学校师生提供生产一线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同时组织企业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等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行业育人标准,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规范化、系统化。

二、县域中职学校实施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的策略

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在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国家、各地相继颁布了推进建设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的系列文件,确定了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的试点单位,着力打造全新的职业教育框架体系。基于这样的背景,中职学校应该如何推动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的实施?下面,笔者以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为例,具体分析中职学校构建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的策略。

(一)校企协同优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笔者认为,要实现更高层次的育人目标,就需要校企协同共建专业课程,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提高课程与职业衔接的精准度。

我校的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对学生在校的理论知识学习时间、学分和课程数进行灵活设置,适当减少理论课程的课时数,同时协调专业课、实践课及选修课的比例。第二,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就业方向、学习方法及职业需求,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优化课程内容。同时,对灵山县乡村发展现状和特色做了详细分析,并据此重设了课程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第三,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企业“师傅”多年累积的经验编入校企合作研发的课程教学资料,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双提升。第四,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引入职业标准,建构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形成振兴乡村产业的课程内容。我校所设置的专业课程内容并不局限于某个具体岗位的技能需求,而是遵循中职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职业技能以外的工匠精神、服务意识、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协作精神等精神融入课程内容中,进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人才的稳定性、人力资源成本及技术人才培养时间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展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动育人,可实现企业有效益、学生有就业、学校有发展的“三赢”目标。为了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育人作用,我校主要选择本地有特色、高质量的企业进行合作,如灵山县的龙头企业——广西灵山县绅宝制衣有限公司,以及广西烯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画尔服饰有限公司灵山分公司、广西天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灵山县宇峰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广西百强水牛奶业股份有限公司、灵山县龙三钱食品有限公司等。近年来,我校与这些企业签订了长期的现代学徒制改革合作协议,通过校企多方联动育人助力乡村振兴。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我校与相关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专长,形成了相对完整且灵活的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中,学校主要负责理论教学和模拟实训,企业主要負责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安排“师傅”通过“1+1”或“1+N”的方式带“徒弟”学习技术、进行生产实践。在实践操作中,该模式又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课堂教学阶段,首先由学校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要点,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训,然后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及时联系企业“师傅”,由“师傅”进行生产车间的实践教学;二是实习阶段,学校从第二学年开始,每学期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由企业安排“师傅”带领学生开展生产实践。

据观察,目前仍有一些职业学校还存在重理论学习而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学生到企业实习时间较短且安排不合理,这种将学校学习与企业生产实践割裂开的人才培养方式,使得大多数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综合能力没有得到相应提高。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现代学徒制更看重学生在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突破了传统专业的培养目标,将精细化培养、高位化就业作为培养理念,严格规范人才培养过程,保障人才培养效果。

(三)校企共同培养专业教师队伍

提高中职教师的内在素质、优化“双师”队伍结构是中职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校企双方应共同发力,为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搭建广阔平台。

我校与相关企业共同制订了教师、技术人员互兼互聘制度,致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协同育人“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我校从师德师风建设、职业能力建设、教学能力建设三个维度落实教师培养工作,为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的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我校通过“教师走出去,专家请进来”的办法,为教师创造更多学习、培训、观摩的机会,同时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进行短期交流学习,学习优秀教师经验,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我校每学期都会开展校内听课、评课活动,不断深化各专业教研教改工作;通过“老带新、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激发教师互助创新的热情。我校还邀请企业工匠进校教学和开展培训工作,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轮岗学习,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如幼儿保育专业的每位专业教师都要到幼儿园进行为期一年的轮岗学习,有效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四)建立校企一体化教学管理机制

所谓“管理机制”是指在学校教学系统中各环节、各要素相互联系、分工合作、协调配合,形成特定功效并能高效率实现教学管理目标的運行方式。校企一体化教学管理机制就是针对学校与企业合作育人进行个性化、内在化管理的工作方式。在这一管理机制中,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教学管理,通过双方参与、齐抓共管,有效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打造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过程中,我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考核评价标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确保校企双方能够深度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升学校管理效率。同时,我校针对本校师生制订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企业生产流程和规范开展教学,使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对接,切实提高教学管理实效性。如我校服装专业与广西灵山县绅宝制衣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协议,双方除共同构建课程体系、研发校本教学用书,还共建了校外实训基地,落实工学交替、循环提升的教学机制,实现校企深度联动。这种校企一体化教学管理模式,有利于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互相渗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五)校企共建工匠工坊

所谓工匠工坊就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真实工作场景、工程案例,或是真实商业项目及其工作过程。工匠工坊是校企产教融合的产物,建设工匠工坊有利于培养熟练掌握技艺且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建设工匠工坊过程中,我校根据灵山县相关企业主要岗位的工作任务和技能需求,明确学生的职业发展路径,并指导一年级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在利用工匠工坊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我校教师利用工坊开展专业教学、实践教学活动,将专业理论、技术技能创新点传授给学生,实现培育技术技能人才目标;另一方面,合作企业工程师定期到工坊对师生进行技术指导,指导学生开展生产实践。我校工坊以企业化运营方式来进行生产性运营,接受县各企业订单,在双师教师队伍的有力支持下,以学徒为主,师生合作完成;没有订单时,企业工程师、学校教师可以在工坊加强项目化人才的培养。工坊除了加强学徒培养,还可以进行项目开发、课题研究以及技术成果转化等工作,以此进一步优化产教融合。

(六)校企对接联合招生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人才兴则乡村兴。我校是面向灵山乡镇的职业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近年来,灵山县部分企业存在招工难、招不到满意的人才等问题,但同时我校又有部分学生不愿意留在本地企业工作,外出务工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我校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对灵山县各企业进行了调研,对各企业岗位工作的性质、任务、责任以及任职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要求、岗位空缺数量等进行全面分析,了解了企业的用工专业、用工人数,然后对学校招生制度进行适当调整,打破了过去以学校为主导的招生模式,实现了校企紧密对接联合招生。我校始终坚持招生即招工、校企联合培养的理念,将合作企业用工需求、岗位要求融入招生计划。同时,还与企业录用方式、职工考核进行对接,以此促进招生工作的改革创新。校企联合招生,让合作企业参与我校招生录取工作,提高了合作企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企业,不仅有效解决了学校招生、企业招工的难题,还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就业路径。

总而言之,构建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能够推动中职学校育人模式、育人方法的全面改革,有利于发挥学校、企业的协同育人功能,推动校企深度融合,有利于全面提升中职学校尤其是县域中职学校的育人质量,从而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服务。

参考文献

[1]龚小涛,赵鹏飞,石范锋.“双高计划”背景下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的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3).

[2]谢莉花,尚美华,余小娟.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我国企业师傅队伍建设需求及策略研究:基于德国经验的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9).

[3]肖先举,唐学红,王德堂.现代学徒制视野下校企文化融合的意义与途径[J].职教通讯,2016(23).

[4]李辉,王铸.城市轨道交通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5]张宇平,冯博,李辉.基于现代学徒制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动育人固扶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与实践:以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为例”(GXZZJG2021B23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潘慧玲(1988— ),广西灵山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

(责编 蒙秀溪)

猜你喜欢
育人机制现代学徒制
组织系统优化设计:辅导员育人机制构建的有效路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学习仁学思想传承中华文明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现代学徒制在经管专业的实践应用与探索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