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exin I、p53及PTE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3-06-14 06:50杨昕高云孙振柱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免疫组化内膜病理

杨昕,高云,孙振柱

(新疆医科大学,1.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2.附属中医医院病理科;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EC)是原发于子宫内膜上皮的恶性肿瘤。Bokhman[1]根据临床和病理学差异将EC分为I型和II型,其中>70%为I型,即子宫内膜样腺癌(EEC)。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钙磷脂结合蛋白Ⅰ(annexin I,AX-I)的表达失调与肿瘤形成密切相关。p53基因参与调控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在维护基因组稳定性方面有重要作用。较多研究显示,在子宫内膜癌中p53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PTEN是第一个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可以通过拮抗磷酸激酶的活性从而干扰细胞有丝分裂、最终抑制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PTEN基因的突变可发生在多种肿瘤组织中,是目前发现的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突变率最高的基因。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临床病理特征研究AX-I、p53及PTEN在子宫内膜良性增生、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三者在子宫内膜病变、EEC的发生发展及其在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存档保存的122例子宫内膜活检及手术标本。全部样本均经过HE染色制片,且所有HE切片均由两名病理学专家进行审查。根据2014年WHO[2]诊断标准,选取子宫内膜良性增生(BH组)27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H组)42例及EEC组53例。

1.2 方法

1.2.1 免疫组化 通过Envision(DAKO)两步法进行。PTEN抗体 (克隆号6H2.1)工作浓度为1∶100;p53(克隆号DO-7)工作浓度为1∶200,均购自DAKO公司。AX-I(ab88865,购自英国abcam)工作浓度为1∶300。BH被用作PTEN和AX-I的阳性对照,食管鳞状细胞癌被用作p53的阳性对照。

1.2.2 免疫组化结果评判 (1)通过观察细胞质和/或膜上AX-I的阳性染色。阳性强度为阴性0、浅黄色1、浅棕色2及深棕色3。阳性细胞的比例:<5%为0分,5%~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3分,>76%为4分。染色强度与阳性率的乘积分为3个级别:0~4分为(-)、5~8分为(+)和9~12分为(++)[3]。(2) p53阳性为细胞核呈淡黄色至深褐色。在高倍镜下对1 000个细胞计数,阳性细胞数与总细胞数比值≥10%视为p53阳性表达[4]。(3)PTEN的阳性染色是细胞质染色。使用IRS指数=阳性程度×阳性细胞百分比评估。阳性程度:阴性(0)、浅黄色(1)、浅棕色(2)和浅棕色(3)。(4)阳性细胞的百分比根据整个切片中阳性细胞的比例分为5类:<1%(0级)、1%~10%(1级)、11%~50%(2级)、51%~80%(3级)及>80% (4级)。IRS范围为0~12分,IRS<2分定义为PTEN表达缺失[5]。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病理特点;(2)AX-I、p53及PTEN在BH组、ATH组和EEC组的表达情况;(3)AX-I、p53及PTEN表达与EE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4)AX-I、p53及PTEN在EEC中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χ2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病理特点

BH患者27例,年龄25~63岁。ATH患者42例,年龄24~59 岁。53例EEC患者为全子宫切除术和双侧附件切除术的标本,患者年龄24 ~ 79岁;绝经前25例,绝经后28例;G1级36例,G2级13例,G3级4例;<50%肌层浸润35例,>50%肌层浸润18例;血管侵犯16例,无血管侵犯37例;卵巢转移两例;切除盆腔淋巴结40例,其中淋巴结转移9例,无转移31例;临床1~2期40例,3~4期13例。

2.2 AX-I、p53及PTEN在各组的表达情况比较

在ATH组细胞质或细胞膜上可观察到AX-I阳性染色。在EEC组p53阳性染色显示细胞核为淡黄色至深棕色。在BH组和EEC组中PTEN细胞质染色表达。AX-I在ATH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与EEC组或B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H组与EE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EEC组表达率与ATH组或B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H组与AT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在BH组阴性表达率与EEC组或ATH组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H组与EE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图4及表1。

2.3 AX-I、p53及PTEN表达与EE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各组间AX-I分布与年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临床分期、血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p53在组织学分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阴性表达在各组间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各组AX-I、p53及PTEN表达情况比较[n(%),例]

表2 AX-I、p53及PTEN表达与EE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例)

2.4 AX-I和p53、PTEN在EEC中的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显示,EEC中AX-I、p53及PTEN的表达不具有相关性(P>0.05);p53与PTEN表达缺失呈负相关(r=-0.270,P<0.05)。见表3及表4。

表3 AX-I和p53、PTEN在EEC中的相关性

表4 PTEN和p53在EEC中的相关性

3 讨论

笪冀平等[6]研究显示,AX-I在ATH组中表达更多,在EEC和BH组的表达减弱甚至消失。本研究中,AX-I在ATH组中高表达,与BH和EE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BH组与EEC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AX-I在EEC发生早期起作用,癌变发生后表达减少。在EEC中的临床病理特征,如年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血管侵袭和淋巴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支持AX-I蛋白在EEC的发病初期发挥作用。因此,AX-I强表达在ATH和EEC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有助于早期诊断,并为随访提供理论基础。

p53突变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高风险事件[7]。Sherman等[8]检测p53在BH和ATH中均为阴性。Ohkouchi等[9]检测到p53在EEC的表达率约为16.1%,并与临床病理分期相关(P<0.05),为晚期事件 ,这也表明p53基因突变与EEC的不良预后相关,具有独立的预后价值[10-11]。在本研究中,p53蛋白在BH及ATH组织中不表达或弱表达,在EEC组织中高表达,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p53蛋白表达在组织学分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其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

PTEN突变存在于多种肿瘤中[12],是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发现的突变率最高的基因[13]。前期研究[14]通过免疫组化检测89份子宫内膜活检标本发现,约75%的癌前病变和61%的EEC中PTEN表达缺失或减少,提示PTEN功能障碍是子宫内膜肿瘤的早期事件。在本研究中,PTEN蛋白表达缺失在BH、ATH和EEC组中逐渐增加。在BH组与ATH组或EE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TH组与EE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免疫组化检测PTEN蛋白表达缺失是诊断EEC及其癌前病变的可靠指标。此外,有研究[15]发现,PTEN失表达的患者比正常表达的患者预后更好。在本研究中,PTEN蛋白失表达与EEC的年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等各项因素无相关性(P>0.05),间接支持PTEN蛋白失表达可能是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事件,为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与预后有较高的相关性。观察BH、ATH和EEC的进展发现PTEN蛋白从ATH组的消失对应于AX-I蛋白的阳性表达,提示PTEN缺失和AX-I表达在肿瘤发生时就已出现。

综上,AX-I表达和PTEN缺失可能是EEC发展的早期事件,可能有助于检测子宫内膜病变和癌前病变。AX-I、p53及PTEN蛋白的联合检测对于ATH和EEC的诊断、鉴定和预测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免疫组化内膜病理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子宫内膜癌组织URG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子宫瘢痕妊娠的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分析
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搔刮内膜对改善内膜接受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