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面作出示范
——云南高校在行动

2023-06-14 09:11赵芳
今日民族 2023年5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共同体中华民族

□文/本刊记者 赵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教育部、国家民委等11 部门关于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指导意见,以增进共同性为方向,部署了新时代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要任务。

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高等学校肩负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4 月26 日,云南大学与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座谈会在云南大学举行。会议提出,云南各高校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方面作出示范。按照增进共同性的要求,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建设和学科调整,对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门类,主动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焦。各高校要立足西南边疆办学实际,挖掘自身特色优势,落实好教育部、国家民委等部门关于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指导意见,推动学科建设和学科融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教育体系建设,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效模式。

近年来,云南充分发挥学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学校教育体系。创建300 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试点学校,从组织保障、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教学氛围、教育实践、示范引领等6 个方面明确创建任务和考核指标,带动全省各类学校全面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采取多种专业招生方式,举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本科班、大中专班,推行高层次人才资助培养计划(试点),本科班、大中专班在读学生3000 余人全部实行合校混班,积极营造各族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环境氛围,促进各族师生的全方位嵌入;推进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截至目前,全省有6000 余名各族青少年参加跨区域、全方位、多样化双向交流活动;连续7 年举办“云南省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说课比赛”,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好教育机制;支持昆明理工大学等8 所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系列活动,把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各项举措有形有感有效推进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走深走实。

云南各高校也积极行动起来,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自身优势,在教育教学方面探索新的做法,推动学科建设和学科融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努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面作出示范。

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门类齐全、师生人数众多,少数民族学生6000 多人,占学生总数的1/5。近几年,云南大学通过各项措施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

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程》《中华民族发展史纲》《中国民族史》等14 门民族团结教育类全校性素质选修课和专业课程。《民族学通论》入选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发课程。着力构建“大思政”通识教育课程群。

学校充分发挥民族学学科优势,重构中国特色民族学理论。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1 项,重点项目1 项,一般项目2 项,教育部西南边境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基地重大项目立项2 项,省部级项目5 项。发表CSSCI(含辑刊)论文11 篇,其中《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 篇;被省部级以上单位采纳的咨询报告8 篇。

自2021 年以来,校团委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社会实践活动,两年来共立项79 项,747名云大学子参与实践活动。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同学们通过发掘民族团结故事、组织进行民族团结专题宣讲、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打造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传统艺术品牌助力乡村振兴、组织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科普营等形式,用实践教育的形式有效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同时,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利用班会,基层党、团活动,持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将思政理论等课程主动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焦。实施“少数民族学生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逐步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的思政课程体系,通过专题讲座、素质拓展、实践教育、课题研究等途径加大各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宣传力和感染力,在润物无声的文化“滴灌”中持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对于本科学生,按照四年不断线的培养模式,加强对各族学生“一条道路”“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自信”“五个认同”教育。同时,学校近两年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获国家、省级各级各类科研立项共17 项;发表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质量研究论文30 余篇;政策咨询报告3 篇,成果获奖2 项。通过理论与科研相融合,让学校思政课更加富有动力和活力,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有形、有感、有效。

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党员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新发展党员、“万名党员进党校”、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中,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理、道理、情理、事理。

西南联大干部培训基地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坚持开设《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宗教政策法规解读》《校地共建大统战工作格局,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等课程,近年累计培训各级各类干部及有关人员617 人次。2022 年,基地承办了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联合调训的省级主体班“教育系统统战工作示范培训班”,全省教育系统相关负责同志共计98 人参加了学习,为推动党中央关于民族宗教工作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全省教育系统落地见效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奠定了基础。

立足师范院校本职,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2020 年学校经教育部、国家语委批准成立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承办教育部语用司、省教育厅主办的普通话培训。重点对云南省边境民族地区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训,培训幼儿园、中小学教师及村民超过3000 人次,辐射人群超过3.5 万;先后承办云南省首届、第二届“云岭杯”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复赛及云南省总决赛,近三年学校选送的作品获国赛奖项16 项,省赛奖项49 项。开展语言文化校园推广活动40 余次,通过“推普周”宣传推广、经典诵读、诗歌朗诵、书写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全面育人的校园环境。以人才培养为导向,构建多元化教学资源体系,基地立足师范类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面向全校师范生开设公共必修课程《教师语言》《普通话训练》,编辑出版教材多部。精心打造《教师科学用声与声音形象塑造》慕课,并正式上线学堂在线、超星学习通等平台,参加学习人数达9000 余人,目前该课程已入选省级一流课程建设。

与此同时,学校组织开展多项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学校以“文艺、体育、学术”三个平台为抓手,每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七个一”活动:举办一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题讲座、开展一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班会、开展一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征文比赛、开展一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故事会、举行一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演讲、组织学生看一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题片、引导学生读一本或一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书或文章。

体育学院结合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优势,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教育专业必修和公共体育选修课课堂教学之中,以建设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为契机,构建云南少数民族体育特色教育体系,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推动民族健身操项目发展。

音乐舞蹈学院师生团队通过10 年田野调研,走访了云南、广西、贵州等地的180 个少数民族村寨,拜访了220 余名民间艺人,收集近400 件少数民族乐器,利用公共空间建设“中国-南亚东南亚国家非遗音乐舞蹈教育资源数字化陈列馆”,这也是国内第一家以西南各省少数民族乐器展陈为主,辐射南亚东南亚国家特色乐器的陈列馆。

昆明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校思政课教学主阵地,同时承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课程的教育教学。作为省级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积极申报并获批省级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昆明理工大学通过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多渠道提升教师队伍教、学、研能力。学院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这一主题,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了专题学习和研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内容及时融入集体备课,不断创新备课形式,增强备课时效性和针对性。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形势与政策》等课程,通过专题教学的形式面向全校学生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教学。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机融入公共基础课程,牢牢把握课堂这个主阵地。另外,高度重视教材方面的建设与管理。学校党委对教材工作负总责,坚决贯彻学校教材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的要求,落实国家对教材建设的相关政策规定,成立教材工作领导机构、教材审核专家委员会,明确专门工作部门,健全完善教材管理制度,坚持“凡编必审、凡选必审”,认真做好教材规划、编写、审核、选用等工作,研究制定《昆明理工大学教材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完善更新《昆明理工大学本科高水平教材推荐目录》,选用高水平教材,通过严把教材编选审核关,保证各族学生使用到规范、水平高的教材。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迎新晚会、“金秋韵”舞蹈大奖赛、大学生定向越野活动等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创作并编排一系列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文艺作品,不断丰富民族团结进步文化供给;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选送的民族民间舞《守护》荣获国家级三等奖。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建成“红色主题阅读空间”,利用“昆工红廊”展陈“云南红色青年历史事迹”,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结合云南民族和地域特色,设立“滇遗文艺复兴——民族建筑文化展示及呈现”等校园原创文化精品项目。组织参加民族健身操教师线上教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科学论文征集评比等系列活动。积极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建立运动队,引导各族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欣赏,2022 年学校被命名为云南省少数民族体育训练基地(第二批)。附属中学组织开展云南省第五届学校民族团结进步艺术比赛,美术类获奖6 项,征文比赛获奖16 项。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制定了《云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指导纲要》,全面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拓宽育人渠道,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服务,构建了“六个融合”的教育体系,实现育人育才目标。

昆明理工大学“民族团结一家亲·凝心聚力心连心”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前往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普洱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昆明理工大学红色主题阅读空间

昆明理工大学中国经典诵写讲大赛优秀作品展(展厅)

一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相融合,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上好开学第一课,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二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人才培养相融合,促进边疆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回得去、用得上、起得来,开展“学校+政府”订单式培养模式,积极打造各类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三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相融合,共建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校内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基地,推进民族文化基地建设,促进各族师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四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学生成长成才相融合,促进各族学生创优、创业、创新;五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服务社会相融合,促进各族师生为边疆民族的发展提供支撑;六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促进各族师生相知、相守、相融。

建立了“云民大思政”等10 多个校级新媒体宣传平台,引导全校60 多个新媒体平台,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新媒体融合,不断改进宣传教育手段,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

西南林业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双向交流、立德树人、实践育人为抓手,积极组织开展全方位、多样化的交流活动,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提高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本领,成长为自觉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春力量。

学校突出管理育人。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本科班及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资助培养计划试点工作为切入点,从思想教育、安全教育、关心关爱、贫困资助、学业帮扶、就业指导、心理健康等方面,做好各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加强班级规范化管理,由分管统战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和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共同担任班主任,充分发挥示范班在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引领作用。通过专业混编、混班教学、混合住宿等形式,积极构建各民族学生共居共学共乐的环境。

云南民族大学篝火晚会

学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举办民族文化节,搭建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平台。组织学生到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村等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实践活动,增强文化自豪感、自信心,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丰富教育资源,编好用好专题教材读本,开设《云南民族文化与旅游》《汉语言与中国传统文化》《音乐人生》等民族团结进步类特色课程,教导各族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积极鼓励相关课程教师参加教学比赛,申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学校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马克思主义学院骨干教师等组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依托主题党日、主题团日、主题班会、新生入学教育、干部教育培训等,面向广大师生开展宣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向基层延伸,让宣讲工作扎扎实实出效出彩。

学校大力开展“三下乡”等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民族地区,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服务群众生产生活。坚持在民族地区开展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活动,帮助各民族更好融入现代社会生活。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共同体中华民族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民族团结之歌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