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跨境支付清算新赋能

2023-06-15 11:37袁本祥
清华金融评论 2023年6期
关键词:参与者国际化跨境

跨境支付清算是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为我国国际贸易、投融资等提供资金清算服务,在人民币国际化性中发挥了显著作用。随着我国国际贸易份额不断扩大,跨境支付清算的安全性、效率性、全球性的重要程度更加凸显。“十四五”是我国建立现代金融体系的关键期,基于此,本文提出在持续推进跨境支付清算系统建设的同时,须进一步扩大我国跨境支付清算网络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铺设,此外,须借助数字人民币发展的契机,重塑当前跨境支付清算体系。

引言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在境外被广泛使用,流通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领域。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获得较为明显的进展,比如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和外汇储备货币,被多家央行和货币当局纳入外汇储备。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同样面临着挑战:一是与美元、欧元、英镑等货币相比,虽然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结算、外汇储备等占比有所提升,不过在整个市场中的占比依然较低且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与我国经济贸易的全球地位不相符;二是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有待提高,政策上对人民币跨境流入流出有一定的限制;三是当前国际主流跨境支付体系为环球银行同业金融电讯协会(SWIFT)+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美国联邦储备清算系统(Fedwire)的美元跨境支付清算系统,目前其他国际货币仍无法撼动美元国际货币地位。

清算是国际市场主体实现债权债务关系转移的重要方式,跨境支付清算体系是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作为人民币国际化重要载体,能够有效提升国际贸易份额,扩大人民币国际影响力。我国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常见的清算模式有代理行模式、清算行模式、人民币跨境支付(CIPS系统)等,代理行、清算行模式存在支付链条长、效率低、成本高等不足,且这三种清算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环球银行同业金融电讯协会”(SWIFT系统),需要SWIFT系统进行支付报文信息的传递,但SWIFT系统长期被美国把控,中美金融脱钩的趋势进一步凸显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的弊端。当前,数字人民币已经完成顶层设计、功能研发、试点等,但主要为面向公众发行的小额零售型数字人民币,而批发型数字人民币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新要求,这也对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没有一个安全、高效的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就没有人民币国际化。基于此,本文梳理分析跨境支付清算和人民币国际化现状,从跨境支付清算角度探讨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机理并提出对策建议。

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后,许多国家开始认识到“美元作为单一国际货币”的严重危害,纷纷采取防范措施,如将储备货币多元化分散风险。随着经济规模不断增大,我国也深刻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意义。2009年,我国正式启动人民币国际化,采取了一系列工作部署,包括提高人民币跨境结算占比,在区域范围内实现人民币国际使用重点突破,实现大宗商品人民币支付结算,推动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大力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等,人民币国际化效果显著。《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数据显示,人民币跨境结算方面,2021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36.61万亿元,同比增长29%,SWIFT数据显示人民币成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这些成绩有赖于“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东盟自贸区战略的实施;外汇储备方面,有超过80家央行和货币当局把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截至2022年一季度,这些央行持有人民币储备金额3363.86亿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2.88%;金融市场方面,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扩大开放,全球投资者投资意愿有效提升,2021年末,境外持有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债券等证券金额合计10.83万亿元,同比增长20.5%;跨境支付清算网络方面,2021年,在“一带一路”战略支持下,授权建立27家人民币清算行,清算量合计48.03万亿元,同比增长26.7%。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贸易、金融市场开放、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跨境支付清算基础设施铺设完善带动国际市场主体对人民币的巨大需求,同时,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也呈现出不足:一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结算占比、外汇储备占比有一定幅度提升,但与美元、欧元、英镑等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说明未来人民币国际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二是自特朗普政府时期中美贸易摩擦开始,到拜登政府时期科技脱钩,未来金融脱钩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这也倒逼人民币国际化。

跨境支付清算体系现状

传统跨境支付清算现状

跨境支付清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人民币国际化离不开跨境支付清算。目前,我国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包括三种模式:代理行模式、清算行模式以及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代理行模式指境外行在境内代理银行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由代理行为其进行支付清算的一种模式。代理行模式下需要层层代理,耗时长,效率低。清算行模式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为人民币使用主体提供人民币清算服务的金融机构,清算行模式需要借助国内大额支付系统,因时差原因不具备时效性。代理行模式、清算行模式跨境支付流程简图见图1。

CIPS系统于2015年10月正式投产上线,主要为跨境人民币业务、金融市场业务等提供资金清算服务,目前CIPS系统由跨境清算公司运营,采取实时全额结算和定时净额结算方式,运营时间为5×24+4小时。CIPS系统参与者分為直接参与者和间接参与者,直接参与者通过专线接入系统开展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间接参与者需要通过其直接参与者代理人民币的跨境清算,在这个过程中需要SWIFT系统完成支付信息在直接参与者与间接参与者之间传递。随着CIPS近年来发展,参与者不断扩展,截至2023年2月末,CIPS系统共有参与者1366家,其中直接参与者79家,间接参与者1287家,覆盖的主要区域为亚洲,主要直接参与者为中资银行。2022年,累计处理跨境人民币业务440.04万笔,金额96.7万亿元,同比增长31.68%、21.48%,其流程见图2。

概括起来目前跨境支付清算存在以下痛点:一是清算效率低。代理行模式支付链条长,支付信息涉及环节多,清算行模式因涉及国内大额二代支付系统存在时差而延迟支付清算,CIPS系统则参与者少,覆盖范围小,且存在CIPS报文与SWIFT报文转换问题;二是交易成本高。代理行模式需要按照每笔交易收取一定的手续费、电讯费,手续费高昂;三是安全风险大。三种模式下都需要SWIFT系统,SWIFT系统作为全球公共物品为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信息传输服务,但美国凭借强大的政治、经济力量控制SWIFT系统,存在商业信息泄露、金融制裁风险,无法满足人民币国际化安全的需求。

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应用

国际清算银行(BIS)2021全球央行数字货币调查数据显示,调查样本中超过90%的央行已经开始央行数字货币研究,超过50%央行进行央行数字货币开发,我国也是最早开展数字货币研究的国家之一,2014年,我国央行成立数字人民币研究小组,启动数字人民币研究,提出数字人民币的概念,即我国数字人民币为我国央行发行,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2019年,数字人民币完成顶层设计、功能研发、系统测试,2020年开始试点并取得良好效果。2021年,我国央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新加坡央行、泰国央行等进行多边数字货币桥项目。

数字人民币底层技术为分布式记账、智能合约、共识机制等,采用广义账户体系,具有账户松耦合性等特性,在跨境支付清算中具备以下优势:一是点对点交易的特性规避了代理行模式支付链条长缺陷,缩短业务流程,支持7*24运行,规避国内大额支付系统清算窗口期,可全额实时结算;二是数字人民币节省了代理行费用,能够实现支付信息传递、查询、追踪;三是数字人民币信息流和资金流同步,削弱SWIFT系统影响力,有效弥补代理行模式、清算行模式、CIPS模式先天不足。目前我国数字人民币研究为零售型数字人民币,批发型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还处于小范围试点。

跨境支付清算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机理

夯实清算基础,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安全保障

跨境支付清算体系是人民币全球流通的重要工具,没有一个安全的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则没有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尤其是近几年全球地缘政治动荡加剧,中美关系也从贸易摩擦、科技摩擦逐步过渡到金融摩擦,我国面临被踢出SWIFT系统的风险。因此,跨境支付清算体系首要建设任务是提高其安全性,在极端的条件下能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支持,确保人民币跨境流通安全、高效、连续运行,人民币国际化也会因拥有一个安全、公平的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吸引更多的国际市场主体,人民币国际化道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提高清算效率,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便利条件

国际贸易规模扩大、金融市场完善、人民币币值稳定能有效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其中,国际贸易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力。从跨境支付清算基础设施角度看,跨境支付清算的效率、成本对国际贸易有显著影响,跨境支付清算效率越高、跨境交易成本越低,给国际市场主体的体验感越好,国际市场主体选择人民币结算的倾向性则越强,同时,国际金融机构选择接入我国CIPS系统兴趣也越大,促进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更上新的台阶。

扩大清算网络,为人民币国际化引致更多需求

清算行模式是支持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一项重要政策支持,与代理行模式相比,清算行模式是一种特殊的代理行模式,清算行是我国官方授权的为境外人民币使用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清结算服务的机构。回顾过去,清算行对人民币国际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清算行有助于提高人民币清结算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为当地与我国贸易、投资等人民币结算带来便利;有助于培育当地离岸人民币市场,刺激当地人民币使用需求,并支持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辐射跨境人民币业务,推进人民币成为更多国家和地区进行支付、计价、储备货币的新选择。

加快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更多可能

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还在小范围试点阶段,通过梳理发现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清算端应用能够提高清算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透明度,无须依赖SWIFT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一是其高效、7*24小时运行、低成本特性能够吸引更多国际主体使用数字人民币;二是能够规避美国制裁,避免单极化发展,有利于将数字人民币跨境服务延伸到被美国制裁且与我国有经贸往来的国家;三是数字人民币具备同步交收方式,能有效提升境外投资主体投资以人民币计价的证券。我国充分利用我国数字货币技术的先发优势,为全国跨境支付清算提供新势能,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的跨境支付清算建议

推进跨境支付清算体系高质量建设

当前跨境支付清算体系清算模式包括代理行模式、清算行模式、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须我国央行统筹规划,与CIPS公司、商业银行合力建设,共同提升跨境支付清算水平,发挥支付清算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支持作用:一是依托CIPS系统加快跨境支付清算产品的创新,进一步提高系统处理效率、业务透明度等;二是加强与SWIFT合作,参照ISO20022标准对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进行标准升级,提升CIPS系统报文信息完整性,报文互操作性,提升系统报文处理能力;三是持续优化CIPS系统全额与净额混合结算方式,提高系统流动性管理,节约金融机构资金成本。

加快人民币跨境清算网络全球铺设

在“一带一路”战略支持下,我国与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在此背景下,我国应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网络铺设:一是加强境外清算行建设,增加境外清算行数量,发挥清算行优势,扭转当地采用美元等国际货币进行支付清算的局面,刺激更多的人民币使用需求;二是推动清算行加入CIPS直参行建设,清算行加入CIPS系统成为直参行后能显著提升跨境支付清算效率,中间费用低,使当地国际贸易、投资等以人民币进行支付清算的便利性提高;三是延长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服务时间,尽可能覆盖清算行所处时区,为客户带来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避免资金交割风险。

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

當前,我国国内试点的为零售型、主要面向公众发行的数字人民币,应分阶段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应用:一是要将批发型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项目提上议程,牵头推进顶层设计、功能研发、试点工作,使之具备技术条件、发行条件、应用条件;二是积极参与双边或多边数字货币研究,推进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数据、技术、报文等统一,提高系统兼容性,避免研究碎片化、孤岛化趋势;三是大力推广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应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国家、欧元区国家等有意的国家铺设网络,开放系统接口,提供技术指导与支持,扩大数字人民币区域流通。

(袁本祥为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运营管理部高级专员。本文编辑/王茅)

猜你喜欢
参与者国际化跨境
聚焦港口国际化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