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情景课堂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的应用研究

2023-06-15 21:56林梅王应汶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大思政情景教学应用策略

林梅 王应汶

[摘  要]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陕西科技大学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红色舞台剧作为其中组成部分,尝试以舞台戏剧艺术为渠道,以红色精神为内涵,将情景教学与艺术创作相结合,通过多样的传播手段,打造了一条学生自主吸收、自主创作、自主传播的思政教育新通路。本文就红色舞台剧在陕西科技大学的应用经验进行探索,在系统阐述红色歌舞剧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实践路径并总结优势与不足,由此提高红色舞台剧在高校应用的认识,以期探寻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机结合方式,提高二者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红色舞台剧  情景教学  应用策略

基金项目:2019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陕西对外文化传播能力提升研究》(立项号:2019N002);2022年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模式研究》(立项号:ND0290)。

引  言

新时代以来,我国的社会矛盾、社会环境、外部条件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发展水平、发展要求更高,这不仅要求我们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工作上持续发力,同时还应在政治、文化建设方面有协同跟进、稳步向前的意识。为了让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激发活性,保有力量,“大思政”教育观揭示了一条全面而细致、理论结合实践、全方位一体化的道路。本文以陕西科技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红色情景课堂中的红色舞台剧板块为例,展示该项目的内涵特征与应用过程,探讨将红色革命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法,以及舞台剧如何继续紧密结合时代特色,继承并发扬新中国戏剧艺术红色传统,以期为“大思政”教育背景下的高校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列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路径方案。

红色舞台剧的内涵特征

1.内涵

舞台剧泛指一切舞台戏剧艺术,其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从喜剧、悲剧、正剧到歌剧、舞剧、话剧、哑剧、诗剧等,不一而足。正因为舞台剧概念的概括性,更有利于其分化发展,已分化出不同的且相对成熟的舞台戏剧艺术门类。红色舞台剧大类的出现,就是建构在红色舞台戏剧艺术的长期发展之上的。

自革命斗争早期的文明新戏剧开始,有别于中国传统戏剧的话剧,在引入时便被赋予了鲜明的民族观念和危机意识,这无疑给之后的中国现当代戏剧发展史奠定了浓重的政治底色。抗日战争时期,不论是国民政府的“国防戏剧”还是革命苏区的“红色戏剧”,都锚定救亡图存的第一目标进行创作宣传。新中国成立以来,“十七年”戏剧,甚至是后来存在程式化、臉谱化问题的“样板戏”,基本都自觉地将红色革命主题牢牢放在首位。在整个流变过程中,话剧、街头剧、歌剧、舞剧……红色题材戏剧(为区别于苏区“红色戏剧”,下文未标引号的均默认为红色题材戏剧)在艺术形式上也得到丰富发展。舞台戏剧艺术在艺术素养提高、艺术手段扩充、艺术门类相互促进的今天,红色舞台剧自然也成为了一切以红色题材为内容,不限舞台形式的戏剧艺术的统称。

2.特征

(1)时代性

任何文艺创作,都不得脱离生活,根本上而言是不得脱离其时代。基于文艺创作规律,时代是艺术创作灵感及素材的来源,也是艺术接受的评价衡量归宿。时代性本身就蕴含在艺术最朴素的本质当中,但作为政治性的时代要求,会更多地体现一种目的和任务,给戏剧艺术创作增加框架与轨道,使其从出发起就预先了解自己的终点,虽然整个运行过程中仍服从戏剧原则,但它的最后目的是符合该时代要求任务的假想性感召或满足的。譬如抗战时期,戏剧的时代任务是紧紧围绕着如何激发广大人民自觉参与对日本侵略者的全面斗争,以及对内部投降派、汉奸走狗的甄别打击这一系列主题;而“十七年”的“工农兵文艺”则要激发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意识……红色舞台剧的政治时代性归根结底就是反映民族的根本矛盾、询唤民族的自觉参与、呈现民族的全面奋斗、凝聚民族的共同意识。

(2)真实性

舞台戏剧艺术在沉厚的历史传统和“无限”的未来可能中似乎臻于完美,但这种丰富嫁接的宽容度也导致戏剧本来的专属特征面目模糊。早在20世纪60年代,对于戏剧本质意义的思考便受到美国戏剧家的关注,戏剧理论家理查·谢克纳提出“环境戏剧”这一术语。相较之影视更为广袤的时空界限和丰富的表现技法,舞台的真实性虽然局限了自身表现力,使得它难以在“叙事策略的自由转换”和“视觉效果的奇观呈现”上比肩前者,但矛盾的同一性也恰好预示着舞台戏剧的真实性特点,这也是其无可替代的本质特征。

戏剧真实不是假定性中的概念真实,而是舞台戏剧的感受真实,虽然故事时空未必真实,但不论是观众还是演员,整场表演的现实时空是共享的,不容跳脱的。不论发生任何(假定)情节,观众如不离场,则必须一同体验,甚至一同完成。这意味着传统戏剧标志性的“第四堵墙”可以被打破,观众和演员的单方关系可以解构、转变,甚至舞台之所以成为舞台的意义也可以延伸,从聚光灯下,转移到箱式舞台之外的任何地方。

高校红色舞台剧的实践路径

1.形式探索

近年来,在陕西科技大学项目化实践教学改革中,应红色情景课堂教学要求,设计与艺术学院在校话剧团甄选态度积极、能力良好的成员成立红色话剧小组,主要负责话剧、戏剧类的红色题材剧本创作、舞台排练、校内展演,目前已经成功排演的剧目有《开天辟地》《长征》《青春之歌》《艺术团的故事》等。此外,学院还开展了红色朗诵比赛,针对其中涌现的优秀朗诵作品,艺术团联合原创学生将其改编成短篇诗剧《新兴之火耀曾今》。

除却传统的舞台形式,陕西科技大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举办了《不忘初心》快闪舞蹈秀,将常规舞台转换至升旗台下,用歌舞替代台词,用镜头引导情节,用动作抽象出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的历史沧桑和新时代国家富强、人民昂扬的盛世画卷。

2.内容创作

2019年,陕西科技大学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以“向祖国70华诞献礼”为主题进行红色情景课堂展演活动。学生集中呈现了以“回顾党的历史”为主题的《那一年(1921)》《映山红》《长征》,以“怀念革命先烈”为主题的《忠诚的灵魂》《赵一曼》《胡兰精神永流传》,以“激发爱国情感”为主题的《我和我的祖国》《可爱的中国》《我爱你,我的祖国》《保卫黄河》《歌唱祖国》等优秀作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陕西科技大学举办以“学党史、跟党走、建强国”为主题的红色情景课堂。该校数百名青年学子自编、自导、自演了《开天辟地》《星火燎原》《英雄史诗》《丰衣足食》《新的纪元》《两弹元勋》《春天脚步》《百年团聚》《中国力量》《人间奇迹》《不忘初心》等11幕红色舞台剧,通过演唱、舞蹈、朗诵、情景剧等方式串起中共一大、井冈山会师、万里长征、军民大生产、开国大典、改革开放、香港回归等百年党史中的11个大事件,引导师生以“第一人称”沉浸式学党史,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这些红色情景课堂的集中展演都在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产生了广泛影响,受到西部网(陕西新闻网)、陕西省广播电视台、中国教育在线、今日头条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3.传播策略

常规思政课实践教学多存在覆盖面不广、参与度不高、重形式轻实效以及泛娱乐化等问题,红色情景课堂针对本科四门思政课程的特点,有的放矢,精准打造内容不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项目,强化学生对不同思政课程的实践认知,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红色舞台剧作为陕西科技大学红色情景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教学功效的高低关键取决于其传播效果的优劣,因而在创作选题环节就必须将后期传播纳入制作考量中来。

首先,校院积极鼓励学生自发独立或成组选择红色题材,进行相关创作,参与评优评奖。从传播角度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红色历史、了解红色故事,接受红色文化的内向传播,使学生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不自觉地主动吸收党史、革命史、新中国发展史的相关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若有疑惑或困难时,会以问题为导向,自发地通过各种力所能及的方法和途径找寻答案,如仍然难以解决再求教于思政教师。这样的教育路径让传统的,具有以一对多、以点对面、漫灌式特点的“思政”大课教学模式,部分转变为主动出击、兴趣引领、问题导向、教师帮扶的内循环自主模式。

其次,在红色戏剧展演中引入学生评比机制。一方面促使原创学生更有动力地在戏剧全要素上悉心打磨,以期诞生完成度更高、创新度更佳的优质作品;另一方面,将评奖评优的话语权、决定权交给每个学生,不仅使思政内容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还能在学生之间形成讨论,达到人际传播和二次传播的效果。

最后,将各个获奖话剧以视频的方式进行数字保存并在网络传播,在官方账号成系列地上传、播放,允许其他个人账户和自媒体自由地进行下载、剪辑、传播等非营利性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利用新兴媒介渠道的流量池将学校学子的艺术风采在大众接受中内化成学校的“青春活力”“家国情怀”“锐意表达”“关心现实”等符号化形象,还能基于原创首播、校方流量的基础上,授予大众对学校红色话剧视频资源二次创作的权利,以最大程度地发掘红色舞台剧的表达可能、内容价值和传播潜力。

红色舞台剧在“大思政”背景下的建设反思

1.缺乏问题导向

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重任,在该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针对年轻学子所表现出更强的文化素养、更高的精神需求等诸多新特征、新要求,如何既保有传统思政课程教学所具有的过程“稳定性”、成效“可量化”等优点,又能避免填鸭式教学形式单调、标准唯一、与现实联系不足等弊端,真正将青年力量吸引过来、唤醒起来、团结起来,这是思政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红色舞台剧在高校实践过程中,会出现部分重说教、轻故事,重口号、轻实效,重数量、轻质量的情况,使得红色舞台剧存在偏离教改目标的可能,难以发挥应有的感染作用。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项目在落实中缺乏问题导向,导致作为教改任务之一的红色情景剧被任务化、简单化、表面化。

2.创新动力不足

陕西科技大学是一所具有轻工特色的高等学校,以工科为主,政史基础相对薄弱,艺术积淀也有一定局限,而优质红色舞台剧从创作到传播的全过程涉及多学科交叉,对所需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且受制于高校平台条件限制,难以提供充足的外部奖励刺激。剧目推陈出新在编导播音专业作为结课作业,主要以课程任务要求出现,难以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创作热情,因而学生大都会保守地选择旧有剧本排练,或者对现存红色影视的片段进行翻排,致使红色舞台剧原创程度有限、创新动力较弱,每学期的编排剧目会在主体上出现“炒冷饭”“熱剩菜”的现象。

3.参与范围有限

红色舞台剧在陕西科技大学内的实践对艺术专业覆盖较全,但就全校范围而言,其他学院各专业师生的实际参与度并不够广,且参与深度也只有原创或排演学生能得到相对充足的挖掘机会,更多的学生只能以观众的视角较为被动地接受。就这一问题,虽然在传播策略中可通过机制设计进行一定的补充,但也难以改变传统传播模式中信源至信宿的基本位置结构。

4.教学模式多变

目前,高校开展的情景化教学普遍属于教学创新项目,具有实验性和分散性的特点,下属的各种课程形式都处于非体系运作和不稳定开展的状态,红色舞台剧亦然。虽然衡量课程的效果建立在学生习得知识的多少与技能掌握的生熟,但课程本身开设和维持成本的高低是该项目能否持续存在的先决条件。红色舞台剧的生命力建立在红色文化资源上,但对红色文化、革命文化和时代文化的发掘和创造性结合、阐释等都需要较多的时间成本和创意支撑,如果高校没有落在实处的常态化运转教学体系与之相匹配,红色舞台剧甚至情景教学只能停留在浅尝辄止、无本浮萍的状态下,难以做到真正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1.扎实思政教育改革

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是为广大青年知识分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笃学笃行,砥砺奋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贡献力量。一切思政教改形式的探索都为这一目标服务,因而该目标实现程度的高低也可作为衡量思政教改成效优次的标杆。红色舞台剧的特征就是将学生自觉、主动的舞台剧创作和带有主题规定性、价值引导性的政治要求进行有机结合。教师“主动让位”给台下有想法、有表达意愿的学生,即转移教学主体,这一方面虽能够有效释放思政课堂形式的可能性和内容呈现的多样性;但另一方面,思政课程负责人和思政课堂主导者身份的分离也让价值观念与表现传达二者间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间隙。新兴思想影响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其求新求变的自由创作若缺乏高校思想教育的基础,可能会出现个性表达与课程要求相偏离的问题。对此,一定要扎实思政教改工作的要求,对红色舞台剧项目中的教育任务要有清晰认识,配合建立创作前专题教育、创作中关注指导、创作后综合评价的成套教育体系,将高校红色舞台剧始终作为思政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项目,抓实抓牢舞台剧的教育性和政治性。

2.重视“情景”教育理念

红色舞台剧意在强调“红色”主题的要求与舞台剧形式的多样,而作为情景课堂分支之一的高校红色舞台剧,在开展过程中需注重“情景”教育理念的规律性运用。在《物色》篇中,刘勰从客观外物对人情感的影响作了生动形象的阐述,他指出:“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表明人的情感受客观外物的影响之深。王国维则明确指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前人的洞见道出了“情景”的核心要素:心。现代情景教学理念的成型也正是建立在心理学教育领域的应用上,将一直以来对科学教育的关注和研究,从教育内容、教学模式、师者素质、学生能力、培养结构等传统层面转移到一切要素最终的接受上来,将受教者本身的心理接受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天然形成的接受习惯作为教育方式变更和确定的标准线,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而做好红色舞台剧,让学生有想法、有动力、有成果,首先要做到让学生有兴趣,无论是前期提升红色舞台剧教学的趣味性,还是在后期表演中利用舞台丰富的表现力和自由的假定性吸引学生,都应围绕学生的“心”开展教学任务。

3.强化舞台教学基础

红色舞台剧首先是一种教育方式,其次才是艺术创作,它是相对成熟的能够情景化的文教模式。在陕西科技大学的实践案例中我们发现,对于红色舞台剧创作方式的开发,校方采取的方式普遍归于同质化的“任务下达”和“比赛评比”。这种具有高度自由的创作引导方式,虽然赋予了学生较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但最后的舞台呈现效果往往会受制于学生艺术欣赏水平的上限和艺术实现能力的下限,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创作中会受到自身艺术素养高低和学校现有条件的双重制约。对于后者,外部条件总会处于相对不足的情况,然而舞台艺术恰恰有还原现实的宽容度,不论是利用有限的道具还是配合细腻的表演,都是对舞台艺术能力的挑战。所以要想讲好“红色故事”,讲述故事的叙事方法和表现故事的视觉化本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此,高校应该配备相关指导教师,组织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使学生心中的好想法、好点子能在聚光灯下有好效果、好结果。

结  语

红色舞台剧具有时代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将该艺术形式作为情景教学的内容之一,有机融入实践教学,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有助于推进第一课堂理论教学与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大学思政教育中,可以舞台剧艺术为渠道、以红色精神为内涵,将情景教学与艺术创作相结合,通过多样的传播手段,探索一条学生自主吸收、自主创作、自主传播的新通路。高校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一些代表性的问题,依据实际经验有針对性地制订相应对策,促使红色舞台剧教学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岳婷婷.情景教学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效研究——以“红色情景课堂”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1):37-39.

[2]贾冀川.论20世纪中国“红色戏剧”[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09-115.

[3]徐明君.红色戏剧表演的文化解析[J].戏剧文学,2014(5):41-44.

[4]储德峰.高校“大思政”教育模式的特征及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2(20):34-36.

[5]陶媛.校园红色舞台剧以美育人的价值及实践创新研究[J].四川戏剧,2022(4):166-168.

(林梅、王应汶: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大思政情景教学应用策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模拟情景 重在参与
有效创设“情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高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的应用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