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互联网+教学+物联网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新模式

2023-06-15 05:31刘蓓蓓,刘文亮
学周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模式健康管理物联网

刘蓓蓓,刘文亮

摘 要:在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医学教育教学活动正在经历由“以治疗疾病为主体”到“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改革,健康管理理论课程开始得到全社会医学工作者的关注。高职学校也开始设置健康管理课程,以便培养技能型健康管理人才,壮大社会医学工作队伍。但是其实践教学尚不完善,本文研究互联网、物联网对健康管理实践教学的影响,对搭建“互联网+教学+物联网”健康管理实践教学平台提出了一些建议,意在有效构建健康管理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为学生增强健康管理实践能力给予帮助。

关键词: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互联网+教学+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9-0018-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9.006

如今处于信息化时代,教育部不止一次地要求各阶段教育工作者积极推动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信息化的教育体系,以此促进学习者开放、先进乃至终身学习。因此“互联网+教学”成为高职教育的基本趋势。同时,物联网应时而生,再一次冲击了高职教育,为健康管理实践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教师应积极搭建“互联网+教学+物联网”的健康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以发挥互联网、物联网的优势,培养更具应用素养的健康管理人才。

一、缘起: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英等国应用型大学大力打造和开放的健康管理教育实验室为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并且广泛应用各种一流的电教设备,学生在实验室里学习时与健康管理教学情境的融合度更高、学习模式更贴近于实践,健康管理教学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实践教学仍旧存在不足,亟待构建健康管理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而国内方面,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浙江中医药大学等高校为首,其医学本科增设了健康管理专业。由于“面世”时间较晚,其大多数活动依旧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形成经验丰富、成果稳定的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但是近些年来互联网、教学与物联网的融合为构建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新模式带来了曙光。医学本科专业教师、高职相关专业都可以基于对健康管理实践教学的正确认识,利用互联网+教学+物联网手段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模式。

二、探索:互联网+教学+物联网的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新模式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互联网+教学+物联网的健康管理实践教学中,意识是“创新”,物质是“实践的行动”。只有基于“实践的行动”建立“创新”的意识,才能真正构建起“新模式”,因此本文从“意识”与“实践”两个维度探索相关内容。

(一)构建新“识”,建立创新教学新理念

要摒弃刻板认识,吸收“互联网+教学+物联网”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新意识”,从“健康管理实践教学”与“互联网+教学+物联网”两个角度建立高职健康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新理念。

1.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新理念。当代健康管理的对象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某一个群体,这与传统的健康管理理念存在一些差异。当代健康管理内容更加细化,包括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等多个过程,实现了整合医学慢性病干预。在这样的健康管理体系下进行实践教学,要想保证过程的系统性、内容的整合性,就必须改变传统“单向教学”“单学科实践”“单模块教学”等理念,建立“跨学科”“一体化”实践教学理念[1]。

2.互联网+教学+物联网理念。顾名思义,“互联网+教学+物联网”是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整合。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互联网不断作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如果将互联网用于高职健康管理实践教学,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实践启发,与互联网载体实现多领域深刻融合,不仅可以促进丰富与优化高职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更能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互联网思维。而物联网是“物品”与“互联网”的连接,以便更智能地识别、跟踪、定位、监控和管理物品的各项信息。将其应用于健康管理实践教学,发挥“物联网”的优势,可以极大地提高收集、管理、监控个人或集体健康信息等操作效率,推动健康管理信息化建设,为高职健康管理实践教学带来更光明的发展前景。基于此,构建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新模式必须推陈出新,建立“互联网+教学+物联网”理念,并按照新理念运用信息化教育手段。

(二)构建新“行”,打造实践教学新生态

要想促使“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就应该在构建新“识”的基础上科学构建新“行”,丰富“互联网+教学+物联网”的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活动,催生多样化的“知行合一”实践行动,如此就能形成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新生态。

1.互联网+大数据:收集健康信息。落实健康管理实践教学,前提在于“存在能够管理的健康信息”,而收集信息是互联网的优势。师生应合理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收集丰富的健康管理信息[2]。比如,教师组织学生设计并发放网络调查问卷,利用大数据收集、整理网民的健康信息,按照网民反映的不同健康问题建立多个健康管理档案,“具体信息具体分析”地了解造成其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教师主导设计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手机软件,引导学生模拟用户或医生登录软件系统。学生在模拟用户时按照系统提示填写病史、躯體健康状况、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健康信息,完成“心理健康量表”“压力自测量表”“睡眠健康量表”等测试,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建立健康档案;在模拟医生时,通过医生端分别查看“模拟用户”和“真实用户”的健康档案,分析其健康信息,从“身边的同学”入手了解利用已知信息管理用户健康的过程和方法,为之后深入参与健康管理实践做准备。

2.互联网+智能化:监测健康状况。有效管理健康需要实时监测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变化的健康问题,互联网的“智能化”功能在这个方面有特别的优势。在“互联网+教学+物联网”的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下,师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智能化”功能动态监测健康状况。比如,学生模拟用户登录软件、填写健康信息之后退出软件,重新通过医生端口登录查看同学的健康信息,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其出具体检处方。学生根据体检处方进入“模拟体检”实践,利用学校现有的医疗器械进行体检,在器械联网的情况下智能生成“门诊病历”与“体检报告”,丰富健康档案。之后结合二者进一步检测健康状况,定期“复查”,智能更新病历、报告与档案信息,保证健康检测的动态性,确保健康管理实践通过“动态模拟”取得更好的效果。

3.互联网+个性化:评估健康风险。通过动态监测,师生已然把握了学生或用户的健康状况,实践教学便可向下一模块过渡——评估健康风险。根据健康管理特性,师生可以先将健康风险评估划分为三个维度,一为健康风险评估,二为疾病风险评估,三为健康功能评估,以便更确切地把握健康管理对象目前的健康状况对应的风险等级以及该健康状况可能引发哪些疾病、影响哪些身体功能[3]。接着基于不同个体的身体素质、运动习惯对其健康问题发展趋势的影响,在“互联网+教学+物联网”的条件下,师生应尽可能地挖掘互联网“个性化”优势,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风险评估报告。报告中可适当添加饼状图、表格、直方图等元素突出重要信息,帮助健康管理对象理解报告文字内容。

4.互联网+物联网:多维干预健康。深化“互联网+教学+物联网”的健康管理实践教学,必须重视“多维干预健康”模块的重要性,并强化物联网的作用[4],下文通过心理、运动、营养、睡眠四项健康管理基本内容论述具体的实践策略。(1)心理干预。心理干预的目的在于帮助健康管理对象预防或预控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症心理健康问题、躁郁症心理健康问题、双向情感障碍心理健康问题。发挥“互联网+物联网”的优势,师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先通过手机软件调查用户的心理健康问题,出具健康風险评估结果,再联系心理健康管理医师并寻找适用于心理干预的“物品”,如轻音乐、情绪安抚故事等落实心理干预,帮助“管理对象”重新建立生活目标、改变生活态度。必要时开辟人际性心理治疗、认知疗法、解释性心理治疗等不同的干预手段,既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干预,也可以创新物联网实践途径,线下干预“管理对象”的心理健康问题,促使干预实践效果实现最大化。(2)运动干预。与心理干预不同,运动干预除了常规的“风险评估”“开具处方”“动态检测”“效果观察”之外,还涉及“体适能测试”环节。师生通过“互联网+物联网”途径落实健康管理实践,在合理迁移“心理干预”策略之外,根据“管理对象”的运动健康情况,查阅“运动注意事项”“特殊个体运动禁忌”“特殊群体运动适应证”等信息,准备必要的运动指导视频,如“有氧运动30分钟”“牵拉运动”“抗阻运动”等干预“管理对象”的运动行为。比如,基于软件建立“运动打卡与追踪”机制,与“运动手环”联网定期、定时提醒“观察对象”进行运动,并根据手环的心率、呼吸等记录信息适度调整运动健康干预方案。(3)营养干预。营养干预主要适用于在健康管理前期实践中因“营养”因素而产生健康问题的学生或用户。师生在干预过程中可以先通过互联网收集营养食品等信息,分析“管理对象”需补充的营养类型并利用互联网“智能化”的功能智能计算食品热量,生成营养食谱,将其以处方形式给“管理对象”出示。在此基础上开发物联网功能,按照“管理对象”补充营养的差异化需要合理采集和分配食物,严格按照处方执行营养干预政策。必要时分别以周、月、季度、年为单位建立“营养健康动态记录档案”,细致入微地追踪“管理对象”的营养健康情况,及时增减营养摄入,改变不同食物的采集和分配比例。(4)睡眠干预。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的特点,师生在干预睡眠健康问题时同样可以为健康管理实践对象提供手环、睡眠监测仪等可穿戴设备,严格监控其睡眠质量,根据其深睡眠、浅睡眠的时长,睡眠状态下的呼吸、心率、体动等信息合理设计睡眠健康干预策略。同时,通过互联网及时给存在睡眠问题的同学或“互联网+教学+物联网”健康管理手机软件的其他用户提出睡眠建议,帮助其调整睡眠习惯。此外,根据其他血压、心脏等常见的健康问题,在“互联网+物联网”健康管理实践模式下,师生还可以适当使用动态血糖仪、体脂秤、便携血压计等智能健康检测工具,在保证“联网”的状态下引导学生或用户自主监测健康情况。越通过多元、真实的健康干预实践,学生越能积累丰富的健康管理实践经验,为优化“互联网+教学+物联网”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新模式提供思路。

5.互联网+特色化:评价教学效果。及时、多角度、共享的健康管理实践评价是“互联网+教学+物联网”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新模式的一大特色,通常发生在“健康干预”实践环节之后。为了促使师生明确一个问题——随着“管理对象”、健康风险、干预手段、干预反馈等信息发生变化,在评价健康管理创新实践效果时应该有目的地采取差异化的评价标准与方式。比如,心理干预与问卷评价方式、睡眠干预与睡眠指标评价标准等。

三、收获: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新模式的价值与影响

(一)促进转变健康管理实践思想

基于“互联网+教学+物联网”创新健康管理教学,发挥互联网与物联网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载体,促使教学更贴近实践模式,更好地促进转变医学教育实践思想,教师能更深刻地认识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等要素目前在健康管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通过互联网清晰的信息反馈,教师能真切地把握“互联网+教学+物联网”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成果,发挥“积极成果”对“实践教学”的反作用,促使健康管理课程打破传统“封闭”的常态,促进其由“理论教学”思想转变到“实践教学”思想。

(二)推动预防预控慢性健康疾病

本文研究健康管理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建立在“管理健康代替治疗疾病”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各健康管理实践策略与活动可见,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共同支持下,在医院、教师与学生、个人或集体之间建立三位一体的健康管理实践机制,师生与医院、健康管理对象之间灵活展开双向交流,既能更准确地发现个人或集体中存在的健康问题,也能更及时地获得医院的医疗帮助,做到精准预防、预控慢性疾病,有效推动预防预控慢性健康疾病,有利于改变大众“小病不重视,大病看病难”的现象[5]。

四、结语

综上,“互联网+教学+物联网”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新模式具有深刻的实践价值。依托信息化背景与信息技术平台,创新“互联网+教学+物联网”健康管理实践教学,跨学科整合“健康管理”与“慢性疾病的干预”,促进在传统医学中渗透预防医学,促使医学教育实践思想出现巨大转变,极大限度地推动预防和预控慢性健康疾病,这不仅是利教、利学之举,更是利民行动。高职健康管理课程应坚持以实践促发展、以融合促创新、以信息技术促人才培养的原则,建立“互联网+教学+物联网”意识,确保实践教学旗开得胜。

参考文献:

[1] 徐诗思,徐叶新.我国健康管理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现状分析[J].现代养生,2019(18):180.

[2] 刘佳,孙明哲,李雪璨,等.“互联网+”背景下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4):198.

[3] 朱媛媛,方英.“互联网+”全程健康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9):5.

[4] 王先菊,司建平.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现状、问题及创新路径[J].医学与哲学,2021(21):67.

[5] 陈丽,王雪莹,冷松,等.健康中国背景下复合型健康管理人才的CBE培养模式研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235.

[责任编辑 李 媛]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模式健康管理物联网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