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食物过敏相关便秘的研究进展

2023-06-15 04:41陈黛娜王志朱春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14期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儿童

陈黛娜 王志 朱春

[摘要] 便秘是儿童最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病因复杂、治疗时间长。临床上部分患儿经泻剂等药物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多项研究表明,儿童食物过敏与便秘存在密切关系。本文就儿童食物过敏相关便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食物过敏;功能性便秘;儿童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673-9701.2023.14.028

便秘是儿童最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病因复杂、治疗时间长。多项研究表明,儿童食物过敏与便秘存在密切关系[1]。截至目前,食物过敏相关便秘(food allergy associated-constipation,FA-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项研究表明其与免疫、饮食、遗传等因素密切关系[2]。目前尚未发现FA-C敏感度或特异性较高的生物标志物,这可能导致该疾病的漏诊、误诊或治疗滞后等[3]。本文总结儿童FA-C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儿童便秘

1.1  概述

儿童便秘是指儿童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大便干结或排便过程中出现疼痛的一种疾病[4]。根据病因不同分为器质性便秘(organic constipation,OC)和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OC通常指由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神经源性便秘等器质性因素引起的便秘;FC是指排除器质性病因以及药物因素引起的原发性持续性便秘[5]。90%以上的儿童便秘属于FC,因此广义上的儿童便秘泛指FC。2016年,罗马专家委员会正式发布《儿童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FGID)罗马Ⅳ标准》,是目前国际上最规范的诊断标准,其系统论述了包括FC在内的FGID诊断标准[6]。FGID是一组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无器质性改变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以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和FC最為常见[7]。据报道,全球约30%的儿童患有FC;儿科门诊3%~5%的患儿有儿童便秘,在儿童胃肠专科中更高达25%;青春期前儿童便秘的发病率无性别差异,青春期后女性高发,近1/3的FC患儿便秘症状持续至成年[8-10]。

1.2  诊断标准

罗马Ⅳ标准对儿童FC的解释较为细致和准确[4]:不同年龄的儿童,其诊断标准略有差异。在年龄<4岁的儿童中,符合以下至少2项条件且持续时间为1个月及以上时即可被确诊为FC:①每周排便≤2次;②有大量粪便潴留史;③有排便疼痛和排便费力史;④有排粗大大便史;⑤直肠内存在大量粪便团块。对于接受排便训练的儿童,以下条件也作为选项:⑥能控制排便后每周至少出现1次大便失禁;⑦粗大粪便曾堵塞抽水马桶。在年龄≥4岁的儿童中,每周发生便秘次数为1次及以上,持续时间为1个月以上,且符合以下至少2项条件时即被确诊为FC:①每周排便≤2次;②每周至少出现1次大便失禁;③有粪便潴留史或过度克制排便史;④有排便疼痛或困难史;⑤直肠内存在大量粪便团块;⑥粗大粪块曾堵塞抽水马桶。经过适当评估,症状不能用其他疾病来完全解释。但以上条件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依据不足。

环境、行为、免疫和遗传因素均可能导致儿童出现FC,典型机制为疼痛、炎症或肛裂而导致的便秘[11]。合并孤独症、精神运动发育迟滞、行为障碍、食物过敏的患儿及被虐待、暴力或有心理压力的患儿更易患有便秘[12-13]。Tappin等[14]研究表明,59%的儿童便秘有遗传易感性,但确切的遗传机制尚不明确。另有学者提出,食物过敏及孤独症患者有复杂的多基因机制[15]。

2  食物过敏相关便秘

食物过敏是胃肠动力障碍的常见原因,可引起腹痛、腹泻、呕吐、便秘等。Syrigou等[18]研究表明,FC患儿对牛奶蛋白质、小麦、鸡蛋、大豆等食物存在过敏反应,回避过敏食物可明显改善便秘症状,部分患儿在再次引入过敏食物后便秘症状复现。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是指机体对牛奶蛋白质产生的由免疫机制介导的不良反应,可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介导、非IgE介导或两者混合介导。国内多中心数据样本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婴幼儿CMPA患病率为0.83%~3.50%,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和皮肤受累,消化道受累包括腹泻、腹胀、呕吐、便秘、肠痉挛等,而皮肤受累多以特应性皮炎为主[16-17]。虽然牛奶蛋白质是导致婴幼儿便秘的最常见过敏原,但临床上牛奶蛋白质过敏患儿表现为腹泻的较便秘更多[19-20]。母乳喂养时间过短、牛奶蛋白质摄入过早为婴幼儿发生便秘和肛裂的高风险因素[21]。FA-C患儿在婴儿时期表现为腹泻、干呕、呃逆等,后续可发展为便秘、皮炎或呼吸道疾病[22]。

2.1  发病机制

2.1.1  直肠黏膜过敏性炎症  直肠黏膜过敏性炎症机制是目前被大多数学者认同的FA-C发病机制。Iacono等[23]对便秘合并CMPA患者进行肛门直肠测压,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静息肛门括约肌压力较高。由此提出“直肠黏膜过敏性炎症机制”假说,FC患者对CMPA过敏,导致肠道过敏性炎症,继发直肠出口运动障碍,肛门括约肌压力增加,最终导致肛裂、便秘。CMPA患者直肠中的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浸润,导致肛门括约肌压力明显升高,直肠顺应性减低[24]。回避牛奶蛋白质摄入后,肠道黏膜中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减少,肛门直肠压力下降,便秘症状明显改善,由此可见这是FA-C的一种免疫机制[25]。

动物模型实验表明,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在食物过敏患者的肠道运动障碍机制中发挥作用。研究表明,卵白蛋白过敏大鼠的胃肠蠕动减慢,排便次数减少,从而发生慢性病程便秘,这与短期避免抗原后肥大细胞仍持续性存在有关。当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1缺失时,实验大鼠未出现胃肠蠕动障碍,表明嗜酸性粒细胞在致病过程中发挥作用[26]。FA-C典型的肠道组织学特征是嗜酸性粒细胞浸润[24]。另有研究表明,肠道过敏性炎症可能会诱发内脏痛觉触发器,慢性致敏大脑内前扣带皮质神经元,而这些神经元对结直肠扩张有特异性反应,从而引起便秘[26-27]。

2.1.2  肠道黏液减少  直肠黏膜黏液层厚度对便秘的致病作用也值得进一步探究。研究表明,食物过敏患者肠道黏液层厚度较无食物过敏者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肠道黏液可保护黏膜免受机械性和化学物质的侵犯。便秘大鼠动物实验表明,杯状细胞的黏液产生减少,肠道黏膜和粪便表面的黏液厚度也减少,改变粪便形状导致便秘,在回避过敏食物后,黏液层厚度较基线值显著增加[24]。

2.1.3  肛周病变  临床上FA-C患儿常合并肛周病变,如肛裂、肛周脓肿及肛周瘘管等,肛周病变继发排便疼痛可导致粪便滞留在直肠中,导致粪便硬结,从而加重便秘。研究显示,在回避牛奶蛋白质饮食后,患儿肛周病变明显好转,再次将牛奶蛋白质引入饮食2~10d后,肛周病变复现。更有研究发現,便秘和肛裂患儿较排便正常儿童摄入的牛奶量较多[28]。

2.2  诊断

虽然目前对食物过敏与便秘的相关性存在争议,但相关权威指南提出便秘是食物过敏的表现之一[29-30]。各种侵入性和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为探究其发病机制发挥作用,但仍缺乏FA-C检测和诊断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2.2.1  诊断方法  目前推荐的包括便秘在内的慢性胃肠道症状儿童的诊断方法如下:询问详细病史(包括饮食记录、过敏史、便秘等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试验性膳食回避及口服食物激发试验反应[16-17]。①试验性膳食回避:膳食回避可明确慢性胃肠道症状和对饮食控制的反应,膳食回避过敏食物后,观察便秘的改善情况。②口服食物激发试验:CMPA患儿再次引入牛奶蛋白质一段时间后,患儿便秘症状复现;③口服食物激发试验:可能会诱发过敏反应,严重危及患儿生命,因此需要在医院有急救条件的情况下进行[31]。

2.2.2  粪便钙卫蛋白  粪便钙卫蛋白主要与肠道黏膜炎症水平有关,多用于炎症性肠病的协助诊断,是一种评估胃肠道炎症的非侵入性检测手段[32]。研究显示,FA-C大龄儿童的粪便钙卫蛋白升高,但其在该疾病中的具体临界值仍不明确[33]。

2.2.3  嗜酸性粒细胞衍生的粪便生物标志物  嗜酸性粒细胞神经毒素是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的生物标志物,但仅有小样本数据研究支持其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34]。在一项针对IgE和非IgE介导的过敏反应研究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3和IL-10、嗜酸性粒细胞神经毒素、粪便钙卫蛋白表达升高,与食物过敏呈正相关[35]。

2.2.4  特应性斑贴试验  特应性斑贴试验(atopy patch test,APT)被认为是一种诊断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和T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反应的检测方法。Syrigou等[18]研究发现,APT检测儿童CMPA的敏感度为44.2%,特异性为86.9%,将APT应用于便秘儿童,与饮食回避的临床反应呈正相关。但APT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目前不推荐使用。

2.3  治疗

儿童FA-C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大类。非药物治疗包括教育、饮食调整、适当的体育活动、排便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等;药物治疗包括去除粪便嵌塞、维持治疗及停药3个阶段。常见治疗药物包括泻剂(如聚乙二醇、乳果糖口服液)、灌肠剂、栓剂、微生态制剂等[4,7]。约70%的患儿使用泻剂后症状得到控制,30%的患儿有药物耐药性[36]。研究数据显示,47%的药物耐药患儿在牛奶蛋白质饮食回避治疗中获益,便秘明显缓解,提示牛奶蛋白质饮食回避治疗在婴幼儿阶段治疗效果更好[37]。在一项扩大饮食规避范围的研究中,除乳制品外,回避大豆、鸡蛋也有临床疗效,约有12%的患儿对非乳制品过敏[24]。综上,饮食回避治疗是FA-C患儿的治疗方法之一,推荐治疗时间为2~6周,而全程膳食回避时间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31]。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幼儿患儿,建议在保证母亲营养的前提下,母亲回避乳制品,继续行母乳喂养;若没有母乳或母乳不足时,建议使用深度水解牛奶蛋白质配方或氨基酸配方奶粉进行喂养[16-17]。>6个月的患儿可考虑使用大豆配方奶粉,但大豆可能会加剧其他胃肠道症状,故需密切关注临床症状并调整饮食方案[38]。大多数单独回避牛奶蛋白质FA-C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如便秘症状在其他药物等治疗方案均充分实施后,对牛奶蛋白质回避仍无反应,可考虑采用多种食物回避治疗措施;但所有的饮食调整都应在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及营养师指导下实施,以确保摄入足够的微量元素和营养素,保证患儿的营养均衡及生长发育所需[39]。

3  小结

儿童FA-C的主要以是泻剂及行为治疗。但对于FA-C患儿,临床上可在基础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饮食回避法,可使部分患儿从中获益。但目前儿童FA-C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测手段,可能会导致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滞后,仍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探索生物标志物,推动儿童FA-C的临床治疗取得突破。

[参考文献][1] BUISSERET P D. Common manifestations of cows milk allergy in children[J]. Lancet, 1978, 1(8059): 304–305.

[11] LAFFOLIE J, IBRAHIMI G, ZIMMER K P. Poor perception of school toilets and increase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J]. Klin Padiatr, 2021, 233(1): 5–9.

[20] 楊青华, 郑炳升, 周少明, 等. 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婴儿牛奶蛋白过敏280例临床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9, 21(3): 271–276.

[29] FIOCCHI A, BOGNANNI A, BRO?EK J, et al.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WAO) diagnosis and rationale for action against cows milk allergy (DRACMA) guidelines update – Ⅰ - plan and definitions[J]. World Allergy Organ J, 2022, 15(1): 100609.

[36] BOLIA R, SAFE M, SOUTHWELL B R, et al. Paediatric constipation for general paediatricians: review using a case-based and evidence-based approach[J]. J Paediatr Child Health, 2020, 56(11): 1708–1718.

猜你喜欢
功能性便秘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瑶医火攻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党中勤教授行气润肠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总结
超声中频同步电疗法联合朱氏一指禅推拿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效果
复方嗜酸乳杆菌对功能性便秘的改善效果观察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排便技术训练对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及肛管直肠功能的影响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