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

2023-06-16 12:35原小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9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素养

原小军

[摘           要]  现代职业教育强调“立德树人”及“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只注重教师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对象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二十条”)、《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颁布,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需要在充分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进行科学创新、精准设计,从而有效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职业英语教学质量,为学生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关    键   词]  核心素养;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9-0043-04

一、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022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各地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吸引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从国家改革深化的背景看,我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要实现成功转型,职业教育必须承担起促进地区产业升级、服务国家宏观战略的重任。同时,职业院校教师应根据职业教育改革新的要求,主动学习和探究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要充分發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所起的作用,从融合运用向创新发展转变、从教师主导向学生主导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理论教学向产教融合转变、从基础设施建设驱动向综合应用驱动转变,努力推动信息化平台与课程教学改革的融合发展。因此,新时代的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模式应基于互联网优势,充分利用这一平台获取不同类型的教学素材和资料,以现代信息化网络技术为支撑,实现传统语言教学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

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来看,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发展对于专业化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根本应该是对全体劳动者的教育,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的经济、政治地位和综合竞争力。因此,要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职业院校必须加强内涵建设、强化自身特色、深化课程改革、优化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完善、高效的“三全育人”新模式。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课程改革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引导职业院校学生向专注严谨、精益求精和力求卓越的品质培养目标迈进。就英语课程而言,必须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把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职场沟通能力的培养同英语知识的传授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从互联网信息技术背景来看,科技迅猛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运用,对职业院校各类课程的教学实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书本和教材已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主渠道,这就需要职业院校的教师重塑教学形态、重构教学体系、积极推进专业课和公共课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方面的创新和变革,尤其要打破传统的、单向的、偏重理论学习的教学考评模式,全面转变为新型的、双向的、知识和技能并重的教学和考评模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技能、缩小职业院校毕业生和就业岗位之间的差异。因此,未来一段时间,职业院校的英语课程将和其他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一样,迎来改革发展的新机遇和适应时代的新变化。

二、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紧迫性

在传统职业院校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主要采用面对面的单向式授课方式,通过对授课环节的充分准备、细化和处理,建立起一种直观、易于操作的授课交流方式。在此种模式下,教师通常会根据教学进度提前进行备课,备课内容也相对统一,没有按照学生的专业和学情进行差异化处理,很难对教学内容以及难易程度及时作出调整,这种模式保证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对授课进程的主导权,却忽略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能力培养的需求。不可否认的是,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有着较为直观的易操作性,但如果结合职业教育英语人才需求现状来看,沿袭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内容选取的局限性

传统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由于采用的是教材为主型教学,纸质教材承载容量有限,语料更新不及时,只能以纯文本文字为主的平面素材展现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大多需要教师通过课堂单向讲授来完成相应进度,同时,教学效果受教师专业能力和授课主渠道的影响较多,课堂的主角完全是教师,教学进度的完成性优先于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教学内容也大多是知识点或语言点的死记硬背,这种模式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语言交际和运用能力,也约束了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传统教学中采用的教材语料内容和教材形态跟不上社会形势的发展和变化,阅读为主的模式无法满足当下新生代学生的兴趣需求,更不能满足新时代职业教学改革的需求。

(二)教学方法改进的局限性

传统职业院校公共英语科目基本以大班授课为主,学生专业背景不同,水平参差不齐是常态。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多以被动的方式接受知识灌输,他们平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完成知识点的记忆和复盘,缺乏课堂积极性,严重影响英语学习中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哑巴”英语的普遍性现象。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学习目标不明确,从而导致职业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仅为了通过等级考试、领取毕业证书、拿到一纸文凭,这严重违背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中提出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和应用英语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的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初衷。这种情形下教师必然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更谈不上教学创新与改革。

新时期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向,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单方面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而应该努力去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搜集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编写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材。在我国职业教学改革深化的大背景下,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平台技术的教育变革势在必行。

三、职业教育领域核心素养培养的内涵及意义

(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中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与实践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此可见,高职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其实是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脉相承的。

就职业教育公共英语课程而言,我们关注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思维提升、自主学习完善、多元文化交流和职场涉外沟通四个方面,这四方面的能力可以理解为新课标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要求。语言能力是英语课程的基础,是其他能力培养的先导;文化意识是价值导向,是学生对于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尤其是对中华民族优秀的、极具生命力的文化认同,是学生在当前全球一体化背景之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取向、知识素质和人文素养,是学生文化自信的根基;思维品质主要是学生心智的综合体现,是学生极具个性化的思维特点,反映的是其思维方面的批判性、逻辑性、条理性和创新性等多方面的特点;学习能力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必备条件,指的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其语言学习的方法和策略,积极拓展语言学习途径和渠道,最终实现学习效率的整体提升。因此,教师要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结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的培养,尤其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职业教育对象多样化的需求。

(二)推进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1.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以及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需要。虽然核心素养是近几年的新兴词,但它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解读与具体化。只有结合职业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顺应新时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把思想品德教育、学科核心素养、社会实践教育贯穿到各个领域,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

2.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是当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于职业院校的外语教师,不仅要积极了解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努力提高政治站位和职业素养,还要发挥课程特色,在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中,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全面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3.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应对国际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国务院曾在2019年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该文件中提出了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几个基本理念,包括注重以德为先、注重全面发展、注重面向人人、注重终身学习、注重因材施教、注重知行合一、注重融合与发展等,同时也明确了要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大力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各种教学方式以及走班制、选课制等教学组织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端,为了培养适应新形势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各国教育界一项长远的工程。因此,全面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核心素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适应世界发展趋势的需要。

四、核心素養视域下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般来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所开展教学活动稳定的教学结构形式。传统的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由于受课堂形式的约束,对学生语言思维能力以及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单纯的线下课堂无法带给学生沉浸式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教学体验,互联网、人工智能、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为传统的英语教学提供了网络环境和智力支持,使学生可通过平台获取更多信息和学习资源,完成自主化的学习以及英语语言情景的完全体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职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即要鼓励教师通过互联网等平台将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面对面授课的方式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以促进“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的实施。

(一)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环境下,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线下授课的融合是打造智慧教育环境下职业英语融合发展的必经之路。新形势下的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实践,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内容,更能改变传统课堂的授课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打开学生的学习思维空间,提高其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在提升学生英语成绩的同时,形成语言学习的新理念和新思路。

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手段的改革过程中,“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帮助师生实现了线上教学内容的定制、线下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将网络媒体平台上的优质资源通过编辑、整合与加工,使其成为适应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发展所需要的素材和资源。尤其是近几年特殊时期的特殊教学模式让各学段的教师和学生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融合、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模式将是未来学习的新常态。因此,教师要积极转换教学策略和理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的兴趣和主动性得以保持。

(二)優化教学评价及教学反思

教学评价是教学全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体系是否科学与合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体验。学生个体之间由于学习成长的差异性会表现出各种形态的学习轨迹,如果没有综合、全面的评价,只是片面地根据一次测评与考试的分数判断和评估,不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的训练,也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培养。

首先,职业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该是 “互联网+教育生态”下既多元又精细的学生英语能力测评,其中多元化的英语能力测评体系可以通过日常学习行为的跟踪统计为教师勾勒出学生英语能力画像,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将成为教与学之间重新整合的关键。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进行有效和及时的评估,从而有利于教学改革更加因地制宜、整体推进。

其次,教学管理部门对于课程的整体评价也要结合实情、与时俱进。这一评价通常包括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能力考试(等级考试)参与情况评价、职业技能大赛参与评价、社会服务评价和用人单位评价等。教学效果的评价既要看成绩,又要看成效,评价指标既要体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又要体现教师在育人管理、科研探索、协同工作等方面达到的效果,将评价变成教师和其他主体共同参与的、动态反思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其最终效果必然体现为整体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和育人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最后,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师的教学功底和对教学过程的掌控能力密切相关,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反思流程,争做开放型和成长型教师。教师要时刻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进行系统反思,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改进和调整,从而进行合理而科学的教学决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超越,从而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五、结语

放眼全世界,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把职业教育的发展当作振兴经济、提升国力的有效路径。国际竞争的核心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人才与科技的核心要素则是高素质的劳动者以及先进的科技创新与技能,因此,在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德技兼修应是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起点,而知行融合则是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在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的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重新梳理课程实施方案和课程评价体系,推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课程思政的实施,将有利于“新课标”中所提出的关于高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从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努力培养出具有爱国情怀和国际化思维,并且能熟练运用英语完成职场交流的品行优、专业精、素质高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常红梅.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课程实施部分解读[J].中国外语,2021(5):16-20.

[2]许芳芳.新课标指导下以慕课为手段的CBI教学理念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2):18-19.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1.

[4]白欢,高炳.高职行业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以轮机英语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63-6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Z].新华社,2021.

On the Reform of English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Competences

YUAN Xiao-jun

Abstract: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emphasizes “cultivating people with morality” and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learner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hat only pays attention to teachers’ knowledge imparting and ignore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personalized teaching. The promulgation of a series of policies and documents, such as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mplementation Plan and the Opinions o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has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e future. The reform of English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competence is to innovate and design the public English courses based on the full use of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methods, so as to improve the core competence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effectively, and provid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foundation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Keywords:core competences; vocational colleges; reform of English teaching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