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琳·马西女性主义地理学视角下电影中空间与性别的关系

2023-06-16 03:24孔令蝶
今古文创 2023年20期
关键词:马西二元对立

【摘要】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空间理论“文化转向”以及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女性主义地理学产生并逐渐兴起。多琳·马西作为女性主义地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运用女性主义的视角,将空间与性别相结合,批判传统“公共”与“私人”二元对立的空间划分,揭露出空间性别不平等的现象,主张重塑开放、正义、多元的性别空间。本文从多琳·马西女性主义地理学角度出发,去探究电影中空间与性别的关系,通过分析电影中具有性别意味的空间建构,从而展现性别空间的不平等。

【关键词】 多琳·马西;女性主义地理学;性别空间;二元对立

【中图分类号】B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0-008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0.028

女性主义地理学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性别与空间是女性主义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强调空间的性别化特征,重点阐释空间中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多琳·马西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主义地理学家,她弥补了空间理论中女性视角的缺失,研究长期以来被忽视的性别空间建构,驳斥简单的二元对立性别空间划分,揭露出空间中内隐的性别歧视,鼓励女性自主地走出家庭私人空间,重塑开放正义的多元化空间,为电影空间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理论解读。

一、多琳·马西的性别空间理论

在早期的西方学界存在一种“A/非A”的二元对立的结构模式,A被定义为积极的一方,非A则与之相反。相比于时间与空间、男性与女性,空间与女性则被定义为非A,处于被忽视的位置。而多琳·马西将空间与性别联系起来,批判传统的“A/非A”二元对立结构,认为空间具有性别化的特征,创造性地运用女性主义的视角来阐释空间中的性别不平等,揭露父权制社会下女性在空间中的边缘与附庸地位。她曾在《空间、地方与性别》中写道:“某个空间和地方,各种空间和地方,以及我们对它们的认识(以及我们的流动性等其他相关事务)都具有绝对的性别特征,而且它们以各种方式赋予了性别特征。” ①在她看来,空间是社会关系的产物,社会关系按照性别关系将男女划分在不同的空间之中,性别空间得以产生。

(一)空间转向的理论背景

20世纪60年代开始,地理学、社会学等研究中形成了空间转向,即人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空间和空间性具有重要的意义。②空间不再只是简单固定化的物质存在,开始具备社会属性,是社会关系的容器。亨利·列斐伏尔、戴维·哈维以及爱德华·索亚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经过此次转向,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关注的重点从历史与时间转向空间内容的研究。其中,女性主义理论提出空间存在性别差异,扩宽了空间研究的范畴。而亨利·列斐伏尔就曾在《空间的生产》中讲到,空间本身具有性别特征。由于空间的性别属性是社会关系建构的结果,男性中心主义充斥在空间领域中,暗含着对女性的性别歧视,所以女性空间被生产、被建构、被遗忘。爱德华·索亚在《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的地方旅程》提出的“第三空间”理论中,结合空间女性主义批判,虽然突破了男人/女人二元对立的性别模式,以更加开放视角呈现空间中性别不平的现象,将关注的重点转向女性的私人空间与个体生命体验,但仍具有一些局限性。

(二)女性主义地理学理论内容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女性主义和人文地理学相融合产生了女性主义地理学,性别与空间是女性主义地理学的研究重点。女性主义地理学空间观的核心理念是女性历来被局限于特定空间内,并且被排斥于公共空间之外,其目的是为了揭示空间中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对于女性空间的关注,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中世纪著名的女性作家克里斯蒂娜的《妇女城》(1405)。③书中呈现出一个完全由女性统治的乌托邦——“妇女城”,性别与空间相结合的方式为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派特·波纳特在1973年发表的《性别与城市结构》,标志着女性主义地理学的初步诞生,随后琳达·麦道威尔、金·英格兰以及多琳·马西等人推动了此学科的发展。在诸多女性主义地理学家中,英国学者多琳·马西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其空间与性别思想在“空间转向”的大环境下,反对传统空间理论的性别歧视,弥补了空间研究领域性别视角的缺失,揭示了空间性别的不平等以及地方身份认同对女性的束缚,主张重塑开放多元的性别空间,从而反抗父权制社会中传统男性的权威。电影空间同样呈现出性别属性,不同类型的空间建构中暗含着以男权为中心的性别歧视,内隐的性别空间被生产出来,在性别与空间的共同参与的叙事中,展现空间性别的不平等以及女性受压迫的事实。

二、二元对立空间划分的不平等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空间有公共与私人之分,通常展现为男性/公共/政治的、女性/私人/家庭的,公共空间成为男性固有空间与特定领域,女性被排斥在公共空间之外,而私人空间类似于“家”空间成为女性的专属,被牢牢地固定在此空间内,生动地展现社会对女性活动空间的规定与束缚。空间以男性的需求与目的为划分标准,男性所在的充满权利的空间为真正的自由空间,在这样的空间内女性被排斥、被限制。

(一)充斥男性权威的公共空间

多琳·马西反对暗含性别歧视的公共与私人二元对立空间的划分,这种空间的划分生动展现性别空间的不平等,女性空间被压缩,甚至被入侵。二元对立空间的呈现是社会关系建构的結果,由于父权社会以男性为中心,公共空间一直以男性为主导,成为展示男性优越权力的公开场地。而女性处于被支配、被观看的边缘位置,在狭小封闭的私人空间里演绎着自己的社会身份,难以在公共空间立足与生存。在父权主导的社会中女性逐渐与社会相分隔,即便进入公共空间内,女性也只是被男性凝视的对象。

电影《红颜》中成年后的小云成了一名川剧演员,职业属性使其进入舞台、商场等公共空间,由于公共空间是男性的空间,所以小云成为被观赏从而满足男性欲望的凝视对象。小云穿着华丽的川剧戏服,却被台下的男性观众要求演唱流行歌曲,严肃的戏服与流行的歌曲形成鲜明对比,封闭昏暗空间内充斥着“小云脱衣服”等低俗话语,台下的疯狂与台上小云的无奈呈现出撕裂感。在充满戏谑意味的公共空间里,舞台成为男性凝视的场域,小云在男性的凝视中被编码为充满色情的视觉对象,生动地展现空间性别的不平等以及社会对女性生存空间的挤压。小云作为公共空间的“闯入者”,只能无奈地承受着被观看的命运。公共空间对女性生存空间的限制是父权文化社会的产品,这种空间性别的不平等使女性难以实现自我认同,因而她们在空间中不断被解构与驱逐。

(二)禁锢女性自由的私人空间

在父权文化的影响下,男性将女性的空间流动视为一种威胁其主导地位的行为,因此,他们将女性固定在特定的空间之内,并且赋予她们理想化的身份认同。女性被限制在所谓的私人空间——家庭,甚至是家庭空间里的厨房。女性由于生理构造不同导致体力不及男性,以及传统的婚姻与道德制度使其长期困于家庭空间乃至厨房内,家庭空间被自觉的划分为女性空间,呈现出封闭、压抑的氛围。在家庭空间内,女性仍居于附庸地位,服从于男性的命令与安排,成为男权社会里的牺牲品。

《青红》中的家庭空间明确凸显父权社会下的性别层级,压抑逼仄的家庭空间中男性居于主导地位,拥有着绝对的权力,而青红与青红母亲则处于被压制、支配的地位。在家庭空间内父亲和其他男性朋友居于客厅之中,商量着决定全家去留的重要事情,而家庭内的女性成员在这种重要的场合下消失不见,她们没有参与的话语权,只能以“服务者”的形象出现为他们端茶倒水,最后回归于专属于她们的厨房空间中。青红的父亲是男权社会里典型的父亲角色,在家庭空间内拥有绝对的掌控权,监视女儿的行踪、控制女儿的行为、阻止女儿的恋爱,父亲为了反对女儿的恋情,最后直接将女儿封锁在家中,青红的活动自由乃至人身自由受到严重的限制。而家庭空间的厨房中所出现的形象永远是青红以及青红的母亲,仿佛厨房便是专属于女性的私人空间,女性被禁锢在家庭空间内扮演着传统性别角色,自我意识逐渐被磨灭,只能限制于狭小的私人空间内,成为强化父权的簇拥者。

三、父权制下性别空间的重塑

亨利·列斐伏尔在《空间:社会产物与使用价值》中讲到,“空间里弥漫着社会关系,它不仅被社会关系支持,也生产社会关系和被社会关系所生产” ④。与亨利·列斐伏尔相同,多琳·马西将空间视为社会关系的产物,而性别关系又是由社会关系生产而成,所以空间中的性别不平等是社会关系铸造的结果。男性中心主义在当代社会仍呈现为主导意识,性别关系的不平等使得性别空间的建构出现诸多问题。在多琳·马西看来,这种存在性别歧视的性别空间的建构会“表现出自取失败的分裂性”。⑤所以她认为现存的性别空间结构需要重塑,具体可以从女性自身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传统性别关系模式的颠覆两个方面来阐释。

(一)女性自身主体意识的觉醒

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明确的界定划分逐渐挤压女性的生存空间,女性被局限于家庭空间之内,公共空间的缺失使女性与社会分隔,女性的自我意识在男权的控制下被消磨。多琳·马西认为由于私人空间的束缚以及传统道德的限制,造成女性身份的固化,因此女性难以在公共空间中实现自我认同。社会中长期存在的性别歧视使女性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空间中已经遭受压迫的事实,她们没有改变自身现状的诉求,在面对空间中性别不平等的问题,难以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去进行斗争。因此,想要解决暗含性别歧视的空间建构问题,重塑传统的、不平等的性别空间,女性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打破私人空间对自身的束缚,逃离逼仄压抑的家庭空间,解构父权在公共空间的垄断,确立自我认知,实现女性的社会价值。

电影《周渔的火车》中女主人公周渔,便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进入公共空间的鲜明代表。周渔不再固守于传统家庭空间之中,而是一个精神和物质皆独立的瓷器画师。她走出限制其身份的私人空间,乘坐火车来回地往返于三明和重阳,在流动的公共空间中追逐其理想爱情。在兽医张强和诗人陈清所在的公共空间内,周渔成为拥有选择权的主导者,打破了男性对公共空间的垄断。她对诗人陈清的爱是对理想化的生活方式或者说是生存状态的追求,更是对当下庸俗生活的反叛。在两段爱情关系中,周渔没有自我沉溺,而是在清晰的主体意识下进行着主动的选择。影片中的周渔不再将自己禁锢于家庭私人空间之中,她开始寻求自我,不再取悦于别人取悦于男性,主体意识已然觉醒。女性只有主动地走出禁锢其空间流动自由的私人空间,打破传统公共与私人空间的划分,在公共空间内确立主体意识,才能更好地建构公平的性别空间,实现女性自我身份的认同。

(二)传统性别关系模式的颠覆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由于父权社会中男性权威的存在,性别关系处于一种固化的模式,即以男性为中心,男性居于主导地位的性别关系模式。无论在社会公共空间领域还是家庭私人空间内,男性占据所有的权威位置,拥有绝对的权力。这种父权制结果形成的“A/非A”以及“公共”与“私人”空间的划分,暗含着内隐的性别歧视与性别剥削。以男性为中心的性别关系模式,使得女性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中被排擠在主流空间之外。在性别关系以及二元对立空间划分的影响下,家庭私人空间与社会公共空间相分离,女性被限制于家庭私人空间内,被迫扮演着传统父权社会赋予女性的身份角色,父权社会秩序不断强化,逐渐成为父权文化的附庸。因此,除了女性自身的崛起具有反抗意识之外,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打破父权文化充斥的性别空间,颠覆传统的性别关系模式,重塑公平、开放、多样的性别空间。

“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这种具有性别差异性的空间划分,在《爱情神话》中进行了重塑。原本限制女性流动将其禁锢的家庭空间,在《爱情神话》中却是以老白为中心。做饭与服务成为老白的专属,而女性却静坐于公共空间,成为享受的休息者。“A/非A”的二元结构消散,父权文化充斥的传统性别空间划分也被解构。当三位不同个性特征的女性偶然聚集于老白家中,在密闭性的室内空间中隐匿的开放的性别空间悄然呈现。以鲫鱼豆腐汤为比喻将白老师置于被“凝视”的位置,而性暗喻和注入女性意识的“没有……是不完整的”流行鸡汤,将传统的性别关系彻底倒置,颠覆了社会对于女性的规训与禁锢。男性成为被调侃的对象,她们拒绝因为男性而上演争风吃醋的“多角恋情”,而是在认同女性本身所具有的特质下,在独立地自由选择生活的意识下达成共识。父权制下传统的性别关系在影片中被颠覆,老白与三位女性的“性别倒置”打破了传统性别空间对女性的禁锢,在充满反叛的性别关系中重塑了一个开放的、平等的、多样的性别空间,展现了多琳·马西所强调的性别空间的多元性与开放性。

四、结语

多琳·马西将性别与空间相结合,通过对社会性别关系的探索,揭示出二元对立性别空间划分的不平等现象,不仅填补了空间理论中女性视角的缺失,也为电影空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她批判“A/非A”二元对立结构,反对“公共”与“私人”性别空间的划分,意识到女性在空间中受排挤的现状。无論电影还是现实生活中,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社会中,女性只有自我意识充分觉醒,主动逃离禁锢其自由的私人空间,颠覆传统的性别关系模式,才能重塑一个开放多样的性别空间,使女性摆脱被束缚、被排斥的边缘地位。

注释:

①(英)多琳·马西著,毛彩凤译:《空间、地方与性别》,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96页。

②强乃社:《空间转向及其意义》,《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3期,第14页。

③禚俊南:《女性主义地理学视角下的李玉电影女性生存空间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第6页。

④(法)亨利·列斐伏尔著,王志弘译:《空间:社会产物与使用价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78页。

⑤(英)多琳·马西著,梁光严译:《劳动的空间分工:社会结构与生产地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4页。

参考文献:

[1](英)多琳·马西.空间、地方与性别[M].毛彩凤译.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96.

[2]强乃社.空间转向及其意义[J].学习与探索,2011, (03):14.

[3]禚俊南.女性主义地理学视角下的李玉电影女性生存空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6.

[4](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社会产物与使用价值[M].王志弘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78.

[5](英)多琳·马西.劳动的空间分工:社会结构与生产地理学[M].梁光严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4.

[6](美)爱德华·索亚.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程[M].陆杨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1.

[7]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M].刘怀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

[8]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M].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作者简介:

孔令蝶,女,汉族,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

猜你喜欢
马西二元对立
心中那永久的思念
《小城畸人》中二元对立的消解
《美丽人生》中的二元对立
荒诞与现实——《纽约提喻法》结构主义分析
《长腿叔叔》中女性主义代表
论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人文关照与生命美学构建
寓言《黑羊》的二元对立分析
FDA批准马西替坦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