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2023-06-16 19:56阮瑜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班级管理

阮瑜

【摘 要】近年来,随着融合教育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由于社会对融合教育了解不足,以及特殊儿童的个体特征,在这一群体就读的过程中,学校遇到了不可避免的困境与难题。本文针对普特融合趋势下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一些解决策略。

【关键词】融合教育 特殊儿童 班级管理

近年来,我国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需求呈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共有11名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但随班就读工作的推进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教师因这类孩子会影响班级教学质量而心理上拒绝他们;教师缺少特殊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导致教育困难;学校因学业评价机制不适合随班就读儿童而产生困惑;同班级家长因这类孩子影响班级正常教学秩序或孩子之间容易出现不易解决的争端产生排斥;等等。特殊儿童在随班就读过程中需要什么支持?如何讓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接受班级中的特殊儿童?如何探索创生出更优的安置模式?这些都是困扰当前普通学校进行融合教育的难题。

一、背景分析及问题提出

(一)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分析

1.污名化与身份认同

特殊儿童在随班就读时,其身份认识长期隐藏着污名化的社会印记。到目前为止,国内研究和政策文件尚未统一对特殊教育对象或特殊儿童的定义,因此“特殊”二字本身就给此类儿童群体贴上了一个特定标签。具体表现为:一是身体功能不足带来的各种不便最容易引发儿童的好奇;二是情绪与行为问题,诸如影响班级秩序、打扰他人学习、普通儿童的行为模仿等;三是学业困难。由此,特殊儿童成为人们眼中的 “缺陷儿”,人们普遍会对其产生情感和态度上的偏见与歧视。

2.教育理念仍需转变

部分家长和教师对特殊儿童存在认知误区。很多人认为儿童身上的“特殊”是纯粹的医学问题,无法理解社会环境对特殊儿童功能康复所起的积极作用。很多家长认为特殊儿童就应该就读特殊学校,对于这类儿童的看法仍然处在西方早期的隔离安置的思想阶段。

3.教学管理亟须改进

面对特殊儿童,有些家长虽然表示理解,但当自己孩子的利益可能受损时,则会向学校施加压力。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但特殊儿童自身的特点,如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刻板行为、对陌生环境或陌生人的敏感、抗拒以及冲动行为,都会给教师的课堂管理、教学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

4.教师能力仍需提升

随班就读要求教师对特殊儿童抱持更积极的接纳态度,并在对障碍儿童的观念和认识、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恰当的课堂管理和行为干预技能、多元的学习评价方法,以及与家长沟通协作的技巧等方面的核心知识和能力都要有较高水平。

(二)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解决策略

1.普特双向融合

“特殊儿童与其他同年龄学生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在心理、生理、智力等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有时候在行为上出现一些超出正常孩子的举动,难免会招致一些学生的不理解和取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特殊儿童转入普通学校仅仅是实现形式上的融合,离真正意义上的融合还有不少差距。李拉在《融合教育教学的几个基本问题探究》一文中提到,融合教育教学本质上是让特殊教育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普通班级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获得自身发展。基于这一本质理解,就要求教师在校内积极引导普通学生克服排斥、歧视的心理,做到接纳与包容特殊儿童。这需要教师在各个方面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引导普通学生从心理、语言、行动上影响特殊儿童;让互帮互学、小组合作、共同成长等成为普通学生的自觉意识,让生活上的照顾与帮扶成为常态。

2.家校合作共育

整合普教、特教、康复资源以及社区资源是融合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与学校要认识到特殊儿童从特殊教育学校转到普通学校是必然趋势,然而整个社会对特殊教育及融合教育的发展缺乏关注,不少家长心理接纳度较低。针对这一情况,王华老师建议利用社会、学校各种宣传渠道,加大社会关注,让教师及家长更好地了解融合教育的意义。此外,对班级教师要采用“观感重造”的工作策略,通过举行讲座、播放特殊教育的电影等方式尝试改变他们对特殊儿童的看法,让关心爱护特殊儿童成为文明社会风尚。

3.教育文化融合

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因此,学校要搭建互助平台。首先,在平台上加强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资源共享,让普通教师尽快掌握特教应该掌握的技能及知识。实现资源合理利用,促进教师互帮互助;其次,积极引导教师、学生及家长自觉履行义务与承担责任,深入了解随班就读学生,做到认知内化、接纳包容、和谐共处;最后,应当尊重随班就读学生的人格、言行、兴趣爱好,对有身心缺陷者或行为过激者给予一定的理解与宽容。

4.完善制度与保障机制

推行融合教育的很大阻力来源于教师、家长及学生的排斥拒绝。原因有二:其一,特殊儿童因生理缺陷或认知障碍等造成的学业困难,可能影响到班级整体学风及学业评价水平。针对这一点,学校可以针对特殊儿童设置一些差异性教学目标与评价方式;其二,特殊儿童往往存在一些不可预测行为,如扰乱纪律甚至造成人身伤害,包括但不限于秽语、自残、伤害他人等,这些情况都会造成教师的恐慌心理。相关部门在推行融合教育时,有必要进行相关的责任界定与划分,通过免责条款、补充保险等方式免除相关教师、家长及学生的后顾之忧,使其从心里接受融合教育。

二、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案例解析

(一)案例讲述

本校S班在一年级入学时有3名特殊儿童(以随机分班为前提),其中2名孤独症儿童、1名多动症儿童。二年级下学期期末其中1名孤独症儿童转至特殊学校,该班现有2名特殊儿童。一、二年级期间,家长们以特殊儿童干扰课堂、陪读家长影响教师上课等为由,多次联名要求学校将特殊儿童分流,重新分配到其他班,或者动员其转学到特殊学校。另该班一年级期间因管理困难导致班主任不断更换。三年级开学前,该班家长代表近30人到学校上访,强烈要求学校将这两名特殊儿童重新分配到其他班。与此同时,该班班主任由于自身家庭原因,在开学前向学校提出了调动申请。鉴于该班的特殊情况,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都出现抵触情绪,害怕、不愿意去接任该班的班主任。

(二)整合资源,提出多元策略

1.切中要害:迅速应对,合理劝说动员W老师

事实上,班级中普通学生的家长能否接纳特殊儿童,关键在于其孩子,而孩子的态度关键在于班主任工作是否到位。班主任工作又和校长的立场、支持度密切相关。因此,学校经过认真研究,挑选了教学经验丰富、性格坚毅开朗、勇于承担且敢于挑战的W老师担任S班班主任。起初,W老师对担任该班的班主任也有畏难情绪。作为校长,笔者在与W老师谈话中做到:(1)肯定成绩、提升自信。夸赞W老师调入本校两年期间,教育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都得到了家长和同事的高度认可,以此提升W老师的工作获得感和自信心;(2)攻坚克难、专业突破。阐明其担任S班班主任对其个人专业发展的推动性以及对学校稳定发展的重要性;(3)专业辅助、协作共赢。为班级配备副班主任——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配备,重点监管、疏导这2个孩子在学习、心理、情绪、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2.耐心宽容:积极作为,引领家长转变心态

S班一些家长认为特殊儿童会妨碍正常儿童的学习,认为特殊儿童走进普通班反而影响特殊儿童。部分家长还认为,学校无须征得特殊儿童家长的同意,有权利把他们调整到其他班级。针对这些反对的声音,学校以倡导“耐心宽容”为原则迅速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学校第一时间邀请法律顾问对家长们进行相关政策法规的宣讲,提高家长对特殊儿童相关保护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了解。

其次,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生理或心理上的差异,并鼓励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对于身体有缺陷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及时伸出援手,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也能够真正实现“融合教育”。

家长心态的转变来自自己孩子在S班的感受改变。在此基础之上,学校迅速通过班主任及其任课教师这一渠道积极引导,在S班形成了友爱互助的班风,学生们认识到和谐包容、尊重差异的重要性,在日常学习交流中不再排斥特殊儿童,大家也更加和谐友爱。原本心存疑虑的其他家长也自然放心,逐步放下之前对于特殊儿童的种种成见,真正实现了“融合教育”。

最后,学校整合各级资源,搭建宣传、交流平台。通过平台实现:(1)鼓励S班班主任经验分享,心理教师开展特殊儿童特别关注点讲座等教育资源共享,使普通教师尽快成长;(2)发布融合教育的普及内容,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家长的了解程度,从而让更多人逐步从心理上接纳融合教育。

3.溯本求源:寻求专业指导,进行教育干预

学校积极主动寻求上级教育部门的协助,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进行咨询。此外,特殊儿童本身需要多学科、多领域专业人员进行长期、科学的训练以期康复。因此,学校自费请进专业的康复训练机构,为特殊儿童的家长以及S班的任课教师开设相应的活动与讲座,使教师和家长有针对性地学习对待特殊儿童教育的技巧与方法。

而作为教师,我们既要做到从生命层面一视同仁,也要做到根据个体特性尊重差异。当班级中有特殊儿童时,教师要做到全心关爱,因人施教。学校联合区、校心理咨询室,制定特殊儿童个体成长台账,班主任在心理教师的建议指导下进行持续性跟踪,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干预,给予学生一定的辅助支持。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下尽快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使特殊儿童尽早融入班级,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4.精神激励:关怀教师,并给予肯定和嘉奖

在和W老师谈话中笔者指出,担任S班的班主任虽然比普通班级的班主任会更辛苦,但更能体现个人能力和工作价值。学校将在年度考核、评优选先、中层干部选拔方面予以优先考虑,使其不畏困难、勇挑重担的精神得到相应的肯定和激励。

(三)策略成效:特殊儿童能力多元发展

特殊儿童适应、融入班级,普特儿童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同伴关系;班级普通儿童养成了互帮互助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了积极接纳、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S班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建立了更为密切的信任联结,促进了家校沟通的良性发展;普通学生家长对待特殊儿童及其家长的态度更为开放接纳,对融合教育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知转变;S班任课教师面对特殊儿童的知识技能和管理经验均有所提高;W老师的工作能力、教学水平以及群众威望得到显著提升。经民主推选,W老师成为学校第三届工会委员。

三、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困境分析结论

通过合法性宣讲、观感重造、关系重造等策略,改变普通学生及其家长对特殊儿童的看法,接纳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让关心爱护特殊儿童成为文明社会风尚。通过合理劝说、夸奖精神激励、任务重造等策略,给教师提出新的工作任务和挑战,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内在潜力,有效提升他们的工作水平和成效。

特殊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特殊儿童随班就读面临着一定的障碍和困境,涉及理念、师资、课堂教学和管理等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今后可从创建接纳环境、整合有效资源、教学管理方式创新等多渠道、多方面努力,促进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推进。

【参考文献】

[1]彭兴蓬.融合与全纳:新时代背景下随班就读功能转化与生成[J].中国教育学刊,2021(2).

[2]张竣.融合教育理念下做好小学随班就读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2021(19).

[3]李建云.普特融合教育“卫星班”式改革的实践与创新[J].辽宁教育,2020(20).

[4]李拉.融合教育教學的几个基本问题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1).

猜你喜欢
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班级管理
浅析特殊儿童管理的教育困境及解决对策
西安市特殊儿童教育权法律问题研究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