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视阈下高职院校文化响应式教学的实践路径

2023-06-17 20:28黄旭欣刘伟奇
公关世界 2023年9期
关键词:非遗文化实施路径

黄旭欣 刘伟奇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日益凸显。同时,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重要。文化响应式教学是一种在教育环境中认识、尊重和重视学生多元文化背景的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信仰,还需要了解学生在社会、历史和政治背景下的经验。然而,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在开展文化响应式教学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高职院校课程的可行性,以学生和教师的视角为主,为高职院校的非物质文化响应式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非遗文化,文化响应式教学,实施路径

文化自信源自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心,既包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也包括对现代文化的自信,是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觉性的表现[1]。非遗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智慧结晶,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历程,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文化自信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文化自信能够激励民众对非遗文化的重视和认同,从而促进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也在国际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变化不仅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和自信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日益凸显。同时,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重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高职院校授课主体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人才保障,是未来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大学生需要具备对中国非遗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同时也需要拥有开放的视野和国际化的思维,适应当今世界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文化自信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觉性,以促进中国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强化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使他们更加自信地面对国内外各种挑战和机遇。此外,文化自信还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促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拥抱世界文化,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为中国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然而,目前国内非遗文化元素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开设和教学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缺乏相關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课程体系不完善等。因此,本研究基于文化自信视阈下,旨在探究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可行性,以学生和教师的视角为主,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育创新实践路径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于非遗文化元素的定义和特点,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薛峰(2022)认为,非遗文化元素指的是那些在历史上得到保留并且有着代表性、独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3]。而卢章平(2015)认为,非遗文化元素不仅包括传统的文化习俗和技艺,还包括人们的信仰、习俗和价值观等因素[4]。其次,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探究了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现状。陶长江(2015)对国内高等教育机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有超过80%的高校已经在课程中加入了非遗文化元素,这反映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对非遗文化元素的重视和认可[5]。而Santoro N和Major J(2012)则研究了韩国中小学的非物质文化响应式教学,发现通过教授非遗文化元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提高自己的文化认同感。最后,关于非遗文化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优势,国内外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丁薇(2019)指出,融入非遗文化元素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促进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6]。而Moon S(2011)则认为,融入非遗文化元素能够提升学生自主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非遗文化元素融入高职院校课程的可行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许多学者都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自尊心,并且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其次,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融入非遗文化元素,以及如何评价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但是,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下的敏感性和能力,以及如何将非遗文化教育融入职业教育体系等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这些领域仍然值得进一步探索。

文化响应式教学(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以下简称CRT)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文化习俗、民族特性、生活经验和特殊观点为背景知识,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课程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归属感[7]。Geneva Gay(2022)的一项研究显示了CRT的五大特征:文化多样性的强大知识库、与文化相关的课程、对所有学生都有很高的期望、欣赏不同的沟通风格、使用多元文化教学示例,文化响应式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成果。同时,文化响应式教学还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文化响应式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文化响应式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提升教学质量,能够体现学院的社会责任和文化包容性,提升学院的社会声誉,满足多元化学生的学习需求,吸引更多生源。对于社会而言,文化响应式教学能够培养具有跨文化能力的人才,满足社会对具有跨文化背景和能力的人才的需求,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促进社会的文化融合和发展。同时,文化响应式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和包容性,提高社会的文化包容性和多元性。

随着非遗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将其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中已成为一种趋势。然而,目前非遗文化元素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现状并不乐观。这主要是由于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师跨文化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不合理

在高职院校非遗文化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标存在不合理的问题。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未能充分考虑到非遗文化元素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设置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具体和实用。此外,一些教师对于非遗文化元素的认知和理解存在偏差,导致设置的教学目标与非遗文化元素的特点和内涵不相符,难以达到教学效果。这种情况是因为一些教师对于非遗文化元素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无法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和特点,从而在教学设计中难以体现出教学目标与非遗文化元素的相互关联。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非遗文化元素的价值传承,导致教学目标缺乏实用性和现实性。

(二)教学资源不足

教学资源的不足是导致非遗文化元素无法充分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学资源的不足在这里体现为缺乏非遗文化元素的挖掘和整合。一些教师缺乏对非遗文化元素的认识和了解,导致无法意识到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非遗文化元素无法得到有效的融入和应用。

(三)教师跨文化能力不足

教师跨文化能力的不足也是非遗文化元素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现状之一。由于非遗文化的独特性和地域性,不同地区、不同非遗项目所涉及的文化元素和文化背景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的跨文化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来自不同地区、文化背景的学生。然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缺乏跨文化的教学能力,缺乏对非遗文化元素的全面了解,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非遗文化元素的挖掘和融入存在一定的困难。一些教师会过于强调教学内容的传授,而忽略了非遗文化元素的挖掘和讲解。另一些教师可能对于非遗文化元素的理解存在偏差,从而影响其在教学中的质量和效果。

非遗文化元素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实践路径是构建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论的文化响应式教学法。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课程设置往往是根据教师的教学计划来制定的,而这种模式忽略了学生的文化差异和个体差异,很难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文化响应式教学的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文化背景和需求进行教学,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成果导向教学则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强调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来推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将两种教学理论相结合,构建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论的文化响应式教学法,将会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和能力提升,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论是构建文化响应式教学模块的重要理论基础

成果导向教学理论注重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评价,通过教学目标来驱动教学过程,并通过评价学生是否达成教学目标来反馈和调整教学过程,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文化响应式教学中,成果导向教学理论可以被理解为将学生文化背景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获得对自己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构建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论

文化响应式教学模块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针对不同专业领域和文化背景的学生群体,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非遗元素的融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感,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二是针对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资源,文化响应式教学法需要融入非遗文化元素,以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中,可以通过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教学内容、教材和课程设计中来实现文化响应式教学。例如,在商务运营专业课程中,可以在内容创作中融入非遗文化元素,引导学生了解本地的非遗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三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通过实际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水平。四是构建基于成果导向理论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通过评估结果,可以不断完善课程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选取的非遗元素是否与课程内容相符,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水平。其次,要考虑如何将非遗元素融入到课程中,可以采用案例研究、文化体验、课外访学等方式。此外,还需要考虑如何与相关的非遗文化保护机构或团队进行合作,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承非遗文化。

(三)教师是文化响应式教学模块的关键

教师需要具备跨文化教学的能力和意识,能够理解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学习需求,并针对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教师还需要与学生建立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文化认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索本土文化。教师可以相互分享和讨论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案例,从而获得更广泛的视角和更丰富的资源,进而设计出更符合学生文化背景和学科需求的教学内容和策略。此外,教师们也可以共同研究和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课程材料和教学活动,例如融入非遗文化元素的案例分析或文学作品研究。这种合作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深入的学习体验。

构建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论的文化响应式教学法是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实施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种教学法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以学生的文化背景为出发点,以多元文化为基础,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文化特点的了解和教学实践的探索,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同时,教师间的合作和共享也是构建文化响应式教学模块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本文系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教师发展研究专项资助成果(2022ZX10)、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青年课题(22GQN50)和粤高职外语教指委项目:“三创联动”理念下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索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范玉刚.从坚定文化自信迈向文明自信——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使命担当[J].山东社会科学,2022,No.322(06):36-54. DOI:10.14112/j.cnki.37-1053/c.2022.06.024.

[2]楚学娟,李秀云.以“非遗”文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No.284(10):157-159. DOI:10.13971/j.cnki.cn23-1435/c.2020.10.040.

[3]薛峰. “文化润疆” 背景下高校考古学课程思政融入路径研究[J]. Advances in Education, 2022, 12: 4006.

[4]卢章平, 苏文成. 高校图书馆第二课堂隐性知识传递现象实证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5, 59(13): 42.

[5]陶长江, 鲁敏, 王颖梅. 基于电视传媒视角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5, 1: 70-77.

[6]丁薇. “中国文化英语学习” 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20(1): 60-64.

[7]谢冬红,靳紫涵,黄勇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课程研究——以文化响应式教学为视角[J].百色学院学报,2022,35(06):81-86.DOI:10.16726/j.cnki.bsxb.2022.06.017.

(作者简介:黄旭欣,职称:社会工作师(中级),研究方向:教学技术、社会治理)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非遗文化实施路径
审美课堂: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样态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在职业学校中建设“非遗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
非遗文化进驻职校社团的策略研究
“非遗文化”校本课程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