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为何忌讳 大汗淋漓

2023-06-17 23:03贾超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3年6期
关键词:腠理糟粕自汗

贾超

汗从哪里来

中医理论中,汗为人体五液之一,属于清液,而并非人体代谢产生的糟粕物质。《素问·评热病论》说:“汗者精气也”。汗是体内精气,来源于饮食水谷。饮食从口入于胃,经过胃腐熟,脾消磨,传入小肠泌别清浊,把水谷分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水谷精微由脾吸收,传输到人体不同部位,产生不同营养物质。比如,输送到肺,在心的作用下变为红色,注入脉中成为血;流于皮肤、肌肉、筋骨关节之间为津液,津液通过孙络(人体中络脉的分支)渗入脉中,变赤为血;血、津液同源于水谷精微,又互相联系、渗透、转化。汗为津液所化,人体内的津液随阳气输布于體表,又通过阳气的蒸化作用出于腠理(皮肤、肌肉的纹理)而成为汗。

汗出过多的危害

津液又与血密切相关,所以中医有“血汗同源,汗为心之液”之说,故出汗过多会带来很多危害。

损伤津液。津液出于腠理为汗,出汗过多会损伤人体津液,表现为津伤口渴、小便不利等。

津能载气,气随汗泄。出汗要通过气化作用,腠理开泄,出汗过多,人体之气会随汗外泄。暑病气虚,多因暑热开泄腠理,出汗过多所致。临床常见喘促气短、少气懒言、周身乏力、心悸等症。

血汗同源,血因汗减。出汗过多,人体内的血液随之减少,临床常见身体疼痛、麻木、手足抽搐、心悸目眩昏花等症。

阳由汗亡。汗由阳气蒸化,出汗过多会损伤阳气,临床常见恶风畏寒、手脚冰凉、心悸等症。

阴随汗竭。出汗过多会伤津伤血,损及阴精,表现为头晕目眩、腰酸膝软、五心烦热、抽搐等症。

卫虚致邪,变生他病。出汗过多,腠理空疏,人体卫外功能减弱,邪气容易乘虚而入。许多人容易外感热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汗后正气虚弱。

汗症的治疗方法

汗证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包括自汗(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一般情况下是白天出汗过多)、盗汗(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绝汗(脱汗,大汗淋漓)和诸汗杂证等,以自汗、盗汗最为多见。一般情况下,自汗多属阳虚、气虚,盗汗多属阴虚、血虚,治疗上有以下经验和方法。

风邪干卫,汗出恶风,治当疏风祛邪、调和营卫,可在医生辨证体质下服用桂枝汤。

热蕴于内,蒸蒸汗出,有心烦口渴、大便干结等症,治疗应清里泻热,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白虎汤加味。

汗出畏风,一动就出汗,同时伴有面色发白、平时极易感冒者,治疗应以益气固表为主,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玉屏风散加味。

天气变暖,很多人的运动计划提上日程,在“挥汗如雨”中享受瘦身的乐趣。但从中医角度讲,不提倡这种“大汗淋漓”的运动做法。

猜你喜欢
腠理糟粕自汗
腠理部位当属半表及腠理病的治疗探析
告别自汗用牡蛎,四季都轻松
从“讳疾忌医”说“腠理”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乌梅板栗壳治久咳自汗
腠理概念辨析及运用初探
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和原则
项颗教授治疗汗病经验研究
神厥穴敷药对自汗、盗汗患者的疗效分析
试论学前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取”“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