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编织小智慧

2023-06-17 00:32谢善娜
新教育·校园 2023年6期
关键词:毛线围巾编织

谢善娜

结合大班开展的传统文化综合主题“只此青绿”活动的推进,根据幼儿的需求,班级游戏区投放了多种不同材质的编织材料,大班幼儿喜欢接受新事物,乐于进行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幼儿对编织区中新的编织材料和工具充满好奇。毛线用来做什么?围巾是怎么织出来的?幼儿在区域中开展了探索与学习。

一、关注儿童需求,适时调整材料

幼儿在使用传统的竹针编织时,教师观察到幼儿难以单手抓住两根竹针,毛线容易脱落,教师利用燕尾夹、pvc管自制简易的编织工具,投放于编织区,便于幼儿掌握毛线缠绕的方向及钩拉毛线。部分幼儿在尝试过程中仍出现毛线打结、缠绕太紧拉不出来等情况。教师指导个别幼儿如何正确使用编织工具,班级也开展织围巾心得分享活动,幼儿可以将适合自己编织的方法与技巧进行介绍与展示。幼儿在反复操作体验中收获了缠绕、钩、拉、翻、交错编织等编织方法,锻炼了精细动作。

二、注重过程指导,培养持久专注

在区域进行编织操作时,有些幼儿常因为打结、织不长、编织方向混乱等问题,就更换操作材料。为了培养幼儿编织的专注力与毅力,教师通过录制不同幼儿编织的视频,供幼儿观察比较,引发讨论“如何编织一条完整且好看的围巾”,有的幼儿说织围巾的时候不能聊天,眼睛要看着毛线;有的幼儿说织围巾的时候不能去做其他的事情,毛线方向就不会混乱;还有的幼儿说要坚持一直织,围巾才能完整。经过讨论,幼儿在编织区域操作时,会自主协商并寻找同伴,组队开展编织比赛,还有的小朋友邀请老师进行操作。借助竞争性活动,提升编织活动的趣味性,引导幼儿持久且专注地编织。

三、搭建分享平台,助推能力发展

幼儿自主选择编织的毛线材质、颜色进行创造性编织,当编织出成品时,会开心地跟同伴分享自己编织围巾的长短、颜色、造型,体验试戴围巾的快乐。搭建幼儿分享交流平台,开展围巾秀巡回演出活动,幼儿自豪地向集体展示自己制作的围巾,每一条围巾都是幼儿自主思考、独立动手操作、经过无数次尝试和努力坚持下完成的作品,是幼儿劳动的结晶。幼儿也将自己的爱心围巾送给自己最爱的家人,编礼互送表恩情。在分享中,幼儿感知恩情,表達爱,回报爱;在分享中,幼儿不仅收获了关于“编织”的知识,还收获了珍贵的亲情与友谊。

儿童的智慧是在指尖上展现出来的,编织活动将教育与游戏结合起来。幼儿在编织围巾的活动中,手部小肌肉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发展,在自由探究体验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猜你喜欢
毛线围巾编织
暖心的毛线球
毛线绕呀绕
最长的围巾
体验编织的乐趣
你懂毛线的快乐
毛线大改造
蓝围巾
竹自清高,编织美好
围上围巾围住爱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