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油纸伞制作工艺(上)

2023-06-19 05:46
农村百事通 2023年6期
关键词:伞骨伞柄伞面

石鼓油纸伞源于江西。明朝初年,石鼓油纸的制作技艺随人口迁徙传至湖南省湘潭市石鼓镇,湘潭民众依靠这门技艺谋生兴家。石鼓油纸伞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产物,汇集了制伞工匠的精湛技艺、审美文化和审美情趣。现将石鼓油纸伞制作工艺介绍如下:

一、材料准备

(一)工具

刨刀、篾刀、锯子、槽床、锥子等。

(二)选材

1.竹。①水竹。水竹韧性好,不易折断,且多为笔直状。用其制作伞竿,能更好地提高伞骨架的稳定性、美观性、舒适性。②楠竹。楠竹具有竿形粗大、结实、质地坚硬、篾性优良等特性。石鼓油纸伞的伞骨多选取五年以上、韧性较好且向阳生长的楠竹。

2.杉木。杉木呈黄白色,质地较软,用来做伞柄手感极好;杉木纹理较直,加工后更凸显精致美观;杉木耐腐蚀,用石灰水浸泡后可防虫。伞柄长时间裸露在外,易受自然环境的侵害,用杉木做伞柄可延长油纸伞的使用寿命。

3.桐油。桐油色泽透明,具有干燥性优异、吸附性强、剂量轻、比重小等特点。桐油可用于制作油纸、油布和漆刷木器等,通过其在物品表面形成保护膜,可增强物品的抗虫、防水及防腐性能。

4.彩线。彩线用于油纸伞伞面穿花。制作者常通过强烈的色相对比来增加辨识度,体现穿花纹饰的层次性。伞骨间以不同彩线穿插搭配,突出整体结构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二、零部件

(一)伞竿

伞竿是伞的骨干。选好竹后,首先按规格截取伞竿所需的长度,去除竹子上的节疤和竹青,使伞竿光滑笔直。然后在伞竿上约1/3处开一个方形的小槽安装跳子,再钻一个直径0.3厘米的小孔。最后制作一个3毫米长的小插销用于控制下托在伞骨的极限位置。插销能保证伞在大风侵袭下结构稳固且不易被吹翻。

(二)伞骨

1.制作流程。伞骨作为伞面支撑的重要结构,有着长短骨之分。初步劈竹时,长骨留一个节疤,短骨则不需要。长骨的长度为短骨的两倍,伞面的大小由长骨决定。每把伞的伞骨应源于同一竹筒,以确保伞在收合时,伞骨间能紧密贴合。制作时,先用尺做好标记,再用篾刀将竹筒劈成等宽的竹片,将竹片削薄后进行等分处理,制成竹批,最后将竹批的两端分别削成扁形和圆形,伞骨就大致成形了。伞骨需进行统一修整,确保每根伞骨规格一致,整体光滑且均匀。

2.钻孔。在长骨削扁的一端,用锥子钻一个小孔便于穿线,短骨则两端都需钻孔,再对每根伞骨进行抛光去丝处理,同时用圓环捆住每组伞骨,便于区分与组装。

3.开槽。长骨的内侧需开槽。开槽是整个工序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步骤,所需工具为槽床。开槽时,槽床靠制作者的双腿驱动,槽的深度可通过制作者的力度来调整。脚踩踏板在制作者的带动下,通过锯片切割出直径0.3厘米的槽口。长骨开槽后,为了使每根伞骨收合时严丝合缝,要根据事先做好的标记排列整齐,这个过程被称为齐号。

4.伞骨数量。因伞面外部受力均匀所需,伞骨的数量一般由伞的直径所决定。伞骨通常为32根,制作者可根据伞面大小,以4为倍数基础,对应增减伞骨数量。

5.消毒。伞骨做好后,应进行消毒处理。传统做法是通过用泉水长时间浸泡伞骨以达到脱汁的目的。如今多采用煮制法脱汁,即把伞骨置于100℃沸水中煮2小时,再放在阳光下暴晒2天,达到稳定状态后,即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三)伞托

伞托分为上托和下托。首先,将准备好的木料修至圆柱体,掏空中心形成空心圆柱,其中圆孔直径需与伞竿吻合。也可通过钻孔机进行处理。然后,在伞托外部开齿,齿的数量应与伞骨数量相一致。开齿时,先将伞托组装在模具上,模具2/3处配备有对应数量且齿分布均匀的金属齿轮,制作者手持模具,略微向上倾斜,与卡齿的金属片紧密贴合,以使每个伞托规格相同。将伞托对准切割器,配合齿轮,切割出由浅及深且均匀的齿槽,便于伞骨插入。最后,短骨两端再利用锥子开一个小孔,便于穿线。上、下托除了形态不同外,制作工艺一致。

(四)跳子

跳子是伞开合的开关,也称为伞键。跳子主要分为单跳和双跳,双跳日常使用较少。跳子是根据伞的大小、伞柄直径和空心程度决定的,不能批量生产。制作跳子可选取厚度较薄的竹片,将其削成上宽下尖的弧形结构,塞进伞柄的空槽内,使跳子底端贴近伞竿内侧。通过物理弹性原理,推动上端跳口,使伞反复开合而不会损坏、失灵。

(五)伞柄

制作伞柄时,先将长约10厘米的细木料,修整成圆柱体,然后进行纹理雕刻,在赋予伞柄舒适感的同时又使其不失视觉上的美观。制好的伞柄刷上桐油后可达到防蛀效果。(未完待续)

(摘编自《中国民族博览》   作者:傅燕翔   陈玉梅   罗霞   冉宇)

猜你喜欢
伞骨伞柄伞面
三种遮阳伞不防晒
小红伞
一键自动反向收起雨伞
方便雨伞
能解放双手的雨伞
郭彦星的诗
旧雨伞巧利用
防风伞
太阳伞选购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