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机制创新探析

2023-06-19 20:36
农村百事通 2023年6期
关键词:江西省技术推广技术人员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各级政府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的桥梁和纽带,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江西省历来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多年来,结合各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一、近年来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情况

1.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历程

近年来,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经历了数次改革。主要体现在:一是省、市、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方面。2020年年底,为进一步统筹农业技术推广资源,江西省印发了《江西省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正式启动了事业单位改革。省级率先整合了涉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6个推广站及其他相关单位,组建为由省农业农村厅管理的副厅级公益性事业单位——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随后,市、县两级基本参照省级模式将各专业站合并为综合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部分县还围绕当地特色产业组建了技术服务中心(站)。二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方面。改革前,江西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一直按照“综合建站、‘三权归县和双重管理”的思路建设和管理,2019年,江西省按照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各地以构建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制为目的,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乡村治理与公共服务等机构进行了整合。

2.机构设置情况

改革后,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生了较大变化。具体体现在:一是省、市、县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方面。整合后的综合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职能涵盖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培训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内设技术科室,一般按行业、作物种类方式设置。由于改革是由市、县自行拟订方案,所以各地整合后的机构名称、级别和职能有所差异,一些单位除了履行农业技术推广的职责外,还需要承担大量的其他农业农村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省、市、县三级共有承担农业技术推广职能的机构187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27个、县级158个。二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方面。改革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被并入便民服务中心、农业农村办公室、综合执法大队等部门;管理模式由“双重管理、以县为主”转变为乡镇政府管理;法定职能转变为“承担大农口有关工作,包含农业农村、水利、林业、乡村振兴、移民安置等”;原乡镇农业技术人员编制划归便民服务中心、农业农村办公室、综合执法大队管理,人員进行了分流。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乡镇共有承担农业技术推广职能的机构1545个。

3.人员队伍情况

截至2022年年底,江西省市、县、乡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共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11133人。按职称划分,副高以上职称1612人,占比14.48%;中级职称3912人,占比35.14%;初级职称4119人,占比37%;无职称人员1490人,占比13.38%。按学历划分,研究生及以上289人,占比2.6%;本科生3723人,占比33.44%;大专生4263人,占比38.29%;大专以下2858人,占比25.67%。

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发挥情况

江西省在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方面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

1.完善体系结构,建设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从2021年起,江西省按照“坚持目标导向、创新发展、分类设置”的原则,开展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建设试点工作。一是重新界定。将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界定为县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设在乡镇、服务多个乡镇、独立运行、公益性与经营性融合发展、非法人性质(人事关系不变)的组织,主要承担农业技术推广和其他相关工作。二是重构体系。采取“1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N个区域综合(产业)站”的方式重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由县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以挂点服务的方式参与管理或直接担任区域站负责人,实行项目制管理,落实各级布置的农业技术推广任务。三是重建队伍。区域站在不增加编制、不设行政级别的前提下,由县、乡农业技术人员,特聘农业技术人员和社会各力量组成,同时依托项目对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

2.提升服务能力,夯实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基础

多年来,江西省不断坚持“争取增量、用好存量”的原则,多措并举,发展壮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一是系统推进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计划。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每年培训基层农业技术人员3000名左右(含农业技术骨干450名左右)。同时,开展乡村振兴青年农业技术人员“培基”行动,支持基层青年农业技术人员进入大学进行在职研修,推动青年在实践中成长成才。二是合力落实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定向培养计划。从2014年起,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办法培养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累计招收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定向培养学生2340名,已有1743名定向培养生走上了工作岗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后继乏人的问题。三是稳步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聘计划。从2018年起开始实施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聘计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每年从社会中招募特聘人员1000名左右,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服务范围覆盖含脱贫县在内的70多个县,为补充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不足,促进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3.发挥部门合力,推动农业技术进村入户

近年来,江西省不断探索农科教协同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路径。一是大力开展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从2018年起,先后开展了优质稻米、蔬菜、果业、草地畜牧业、水产和家禽等6大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覆盖11个设区市的52个县。通过创新机制,引导各单位发挥优势、合理分工,集成熟化并推广应用了一批重大技术,实现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技术服务与生产需求有效对接。二是合力推广农业主推技术。通过不断拓宽主推技术的遴选范围,确保了大而广的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小而精的技术也得到挖掘。同时,压实技术依托单位的责任,强化各单位的横向协作和各地区的纵向联动,发挥示范展示基地、科技示范主体等的引领带动作用,确保了全省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每年均超过95%的目标。三是建立技术指导和产业帮扶机制。完善农业技术人员包村联户制度,组织定向毕业生根据自身的专业背景对接联系1~2名科技示范户,开展技术指导;安排定向毕业生加入县级技术团队,参与对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业帮扶;引导定向生常态化开展农情、民情的收集和反馈,帮助农民群众有效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4.借助改革之势,探索融合发展新模式

为探索新时期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新方式,江西省先后在8个县开展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各地积极探索公益性推广和经营性服务融合发展的模式,支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履行好公益性职能的基础上,为新型经营主体、专业化服务组织等提供增值服务并获取收益;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定向委托等方式参与全程农业技术服务;在推进融合发展过程中实行双向选择、签订三方协议,制定了取酬标准、绩效考核等可操作的标准和细则。

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趋势、面临的短板与制约

1.推广体系衔接不畅,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难畅通

改革后,市、县两级的农业技术推广专业站被合并,专业化的纵向联动关系被打破,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压力传导效应下降。部分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与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合署办公,部门之间在人员、业务上有交叉,导致一些工作很难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独立完成。同时,改革后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被并入便民服务中心等部门,机构和人员“兼业化”严重,技术推广工作在乡镇一级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公益性推广服务职能未能充分发挥。

2.推广队伍结构不优,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越来越少

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改革以来,受编制等因素影响,乡镇涉农科班出身的农业技术人员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补充,近年来培养的定向毕业生因归乡镇管理,大多数实际从事乡镇工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年龄老化、结构断层、专业水平低等问题不断凸显。据统计,在县、乡两级农业技术人员中,30岁以下的仅占10.3%和21.7%,45岁以上的则高达62.1%和51.9%。同时,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中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员比例也非常低,特别是这次制度改革后,便民服务中心等部门以管理岗位为主,专业技术岗位占比低,更进一步压缩了乡镇农业技术人员的晋升通道。

3.服务模式老化严重,经营性服务市场潜力有待大力挖掘

随着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不断变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供给主体正悄然发生变化,江西省虽启动了改革创新试点工作,但适应新形势发展需求的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与经营性服务融合发展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同时,由于各地纪检监察部门对融合发展认可度不一致,部分试点县推进试点工作的约束性因素较多,导致农业技术人员参与市场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渠道不畅通,市场化服务组织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购买服务的形式还停留在小范围的试点阶段。

四、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思路与重点举措

下一步,江西省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農村工作会议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要稳定队伍、提升素质、回归主业,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为主线,以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样板为载体,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效能,强化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履行公益性职能意识,推动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1.继续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机制创新

坚持“一主多元”“一性三化”的改革建设思路,继续扩大改革试点范围,力争试点县实现设区市全覆盖。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公益性服务功能,探索机构改革后乡镇管理体制下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扩大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建设规模,创新组织形式,规范平台运行运转,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机制和模式。

2.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

完善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养机制,持续实施定向培养计划,吸引具有较高素质的青年人才进入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加大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按照“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对在编在岗的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青年农业技术人员“培基”行动,对青年农业技术人员开展精准培育,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聘计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支持方式,在有需求的地区招募一批特聘人员。

3.引导农业技术人员回归推广主业

继续完善农业技术人员包村联户制度,持续引导定向生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参与产业帮扶;积极构建以“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业技术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加强考核督导,引导农业技术人员逐步回归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主业。

(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吴成彧  邮编:330046;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刘凯  范利   邮编:330046)

猜你喜欢
江西省技术推广技术人员
模拟成真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