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鼓舞的艺术特征及价值研究

2023-06-21 01:13刘瑜
艺术评鉴 2023年5期

刘瑜

摘要:盘古舞《相和歌》是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汉唐舞创始人孙颖先生所编创舞剧《铜雀伎》的经典片段,多年来依然具有独特的民族魅力。其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通过舞蹈艺术的设计以及舞台效果的呈现,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同时展现出了民族舞蹈的魅力。本文以《相和歌》为例对盘鼓舞的艺术特征与价值进行研究分析,剖析盘鼓舞的特色所在,推进盘鼓舞的发展与传承,讓更多的人可以关注到盘鼓舞的发展以及民族舞蹈的传承。

关键词:盘鼓舞  歌舞文化  《相和歌》

中图分类号:J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5-0081-04

汉唐时期是歌舞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各类艺术文化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使得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十分丰富。舞蹈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当时大环境的影响,加入了许多新的元素,促使舞蹈发展变得更加多元化。《相和歌》是当代人编创的汉唐盘鼓舞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舞蹈,其舞蹈的艺术特征与表现形式,对于集中展示汉唐年代官宦歌舞类型和生活的丰富多彩有重要意义。本文意在通过《相和歌》了解盘鼓舞的艺术特征,发现其舞蹈艺术价值,这对于今后舞蹈形式的创新及舞蹈表演水平的提升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盘鼓舞的概述

(一)盘鼓舞的源流

在中国舞蹈艺术文化的发展过程当中,不同的朝代具有不同的舞蹈特色,形成了民间舞蹈、宫廷舞蹈等不同类型。舞蹈起源最初来自民间,主要是为了庆祝民间的重大节日,营造出节日氛围。舞蹈表演的过程充分展现了地方人民的生活特色以及民俗特色。在当代的舞蹈发展过程当中,传统舞蹈的发展并未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进而导致了其传承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盘鼓舞是一种历史久远的传统舞蹈,舞者需要在盘子和鼓上进行舞蹈表演,且表演的难度较大,在前期的训练过程当中,需要加大训练强度,掌握舞蹈的精髓,这样才能在舞台表演的过程当中呈现出盘鼓舞的魅力所在。

盘鼓舞的历史发展可追溯至汉代时期,1973年考古专家在河南南阳许阿瞿墓汉画像石上发现了盘鼓舞的身影,女子高梳发髻,在鼓上翩然起舞,这是盘鼓舞最初的考古缩影。在山东,同样也发现过画像石上盘古舞的踪影,三个高鼻雅鬓的男子赤足在鼓上,完成虎跳、倒立等动作,这也证明了盘鼓舞表演具有一定的难度,其整体的观赏性较强。在舞蹈表演中,许多杂技类的舞蹈动作最初来自祭祀,这是中国古代一种封建迷信的文化习俗,其中包含人们的美好愿望,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上,突出了表演的难度以及古代的艺术审美,发展至今,盘鼓舞的表演依然具有较高的难度,对于舞蹈表演者的要求十分严格。

(二)盘鼓舞的文化

在汉唐时期,舞蹈文化盛行,不同的舞蹈文化都开始迸发出了耀眼的光芒,民间和宫廷都呈现出了具有代表性的舞蹈,有许多舞者参与到其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盘鼓舞属于宫廷舞蹈,在表演的过程中,其舞蹈动作具有较高的难度,同时在舞蹈文化的融入上,其加入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增强了盘鼓舞在表演过程中的地区文化韵味,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到盘鼓舞的特有魅力。盘鼓舞最初属于祭祀舞蹈,众多的舞蹈动作包含着祭祀的意味,人们将自己美好的愿望以及儒学思想融入其中,提高了舞蹈表演的层次感,充分展现出了地方的文化特色。在盘鼓舞的编创过程当中,舞蹈动作设计具有较深的寓意,同时在服饰造型方面追求飘逸清新之感。从汉代画像石碑上可以看到,舞者在表演的过程当中,舞姿呈现凌空之感,服饰以长袖为主,呈现出轻盈之美,这也进一步体现出中国传统舞蹈在服饰造型方面追求的是轻盈飘逸之美。

二、盘鼓舞的艺术特征

(一)盘鼓舞动作特征

盘鼓舞是典型的中国汉代民族舞蹈,从众多的考古壁画中可以了解到,汉代时期盘鼓舞的发展逐渐成熟,具有不同的舞姿特色,动作丰富优美,难度较高,且文化意味深远。从汉代壁画上舞者的动作进行剖析,可以充分了解到,舞蹈在编创的过程中,对于“神”有一种浓郁的敬仰与崇拜。例如:《相和歌》是孙颖先生根据盘鼓舞的研究改编而成的舞蹈,融入了盘鼓舞在动作设计上的“飞天”之感,营造出了浓郁的氛围感,让人在欣赏的过程中,感觉落入人间仙境一般,深刻体会到了古人对于“神”的追求。盘鼓舞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上,借鉴了许多杂技类的动作,在表演的过程当中,舞者需要具有丰富的表演经验,在舞蹈动作的呈现上,营造出飘逸灵动之感。盘鼓舞受到的儒家思想较深,在进行舞蹈设计以及舞台表演设计中,十分强调整体的氛围营造,舞者的服饰设计多数以长袖为主,配合上舞者的动作,营造出轻盈飘逸之感,在盘鼓舞作品《相和歌》当中,舞者借鉴了壁画上人物的造型,极大程度地突出了舞蹈表演过程中的仙气,无论是男舞者还是女舞者,在肢体动作的呈现上面要求刚柔并济,舞蹈动作轻柔、生动、飘逸、灵气,将自身的情感融入舞蹈表演当中,呈现出浓郁的氛围感,抓住人们的眼球。例如:《相和歌》中的舞蹈动作呈现,首先动作难度较大,要求舞者本身具有牢固的舞蹈基础,能够顺利完成舞蹈动作的呈现。下腰、倒立等都是盘鼓舞中常见的舞蹈动作,《相和歌》的舞蹈动作设计借鉴了壁画上的动作,彰显出了盘鼓舞厚重的气势、内在的张力、古朴的柔美。

(二)盘鼓舞技巧特征

盘鼓舞的表演过程当中吸收了杂技的技巧,加强了舞蹈动作的难度,舞者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应当注重自身舞蹈基础的训练,这样才能保障在舞蹈表演过程当中能够将盘古舞的精髓展现出来,提高舞蹈表演的水平。从壁画上的舞蹈形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细腰婀娜的宫廷舞姬,技艺高超,能够即兴起舞,在表演的过程当中,可以达到逸态横生的美妙境地,这也是盘鼓舞的魅力所在。现代盘鼓舞的表演对于舞蹈演员的要求相当之高,在日常训练过程当中,需要加强基础动作的训练,掌握杂技的技巧,若舞蹈演员的训练并未达到相应标准,无法呈现出盘鼓舞的动作技巧,会影响到舞蹈作品的表演效果。《相和歌》舞蹈表演的动作设计结合了道具的使用,尤其是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舞者本身应当掌握正确的舞蹈表演方式,站在鼓或者盘子上进行表演,自身的平衡感和稳定性应当得以保障,舞蹈动作本身的难度较高,包含了杂技动作在其中,主要是为了呈现出舞蹈的轻盈飘逸之美。舞者站在鼓或者盘子上进行表演,其一是突出舞蹈表演中的灵动感;其二,在服饰的设计上,以长袖为主,配合上舞蹈演员的动作,突出舞台上仙气飘飘的感觉,引导观众进入到这种仙境当中,感受盘鼓舞的魅力所在。《相和歌》舞蹈表演注重的是刚柔并济的舞蹈动作呈现,舞者通过低眉、掩颚、垂颈,连贯的动作完成羞涩的神态传达,让人从动作上感受到情感的变化,提高了舞蹈表演的层次感。在盘鼓舞的表演中,可以从众多的舞蹈动作中感受到动作的高难度,杂技类的舞蹈动作使得舞者自身的灵动感提升,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能够通过高难度的舞蹈动作感受到中国古典舞蹈的审美艺术。在舞蹈表演的过程当中,情感的融入对于舞台呈现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舞者需要对作品本身有非常深刻的认知,进而融入自身的情感来进行舞蹈表演,全面提高舞台的呈现效果,不仅可以加强舞蹈表演的生动性,同时还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例如:在斜塔式舞姿的呈现过程当中,舞者需要通过肩部的力量,来形成三维或者二维空间的雕塑形态,这对于舞者本身的肢体柔软度以及力量控制能力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在日常的训练过程当中,需要加强舞者自身的肢体协调能力,通过反复多次地训练,达到最佳的舞蹈表演效果,呈现出长虹式、追风式、并翅式等强烈的视觉效果,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当中,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盘鼓舞的艺术魅力所在。

(三)盘鼓舞道具特征

在盘鼓舞的表演过程当中,道具的使用对于舞蹈表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舞者需要与道具共舞,营造出踏鼓而来的感觉,呈现出盘鼓舞的魅力所在。在《相和歌》舞蹈表演的过程当中,编创者借鉴了壁画中的舞蹈形态,加入了鼓或者盘子的道具元素在其中,要求舞者在表演的过程当中,站在鼓或者盘子上进行舞蹈表演,这不仅迎合了传统盘鼓舞的特色,同时还呈现出了较好的舞台表演效果。道具是舞蹈表演中的重点,道具的巧妙配合能够全面提高舞蹈表演的效果,笔者通过研究汉画像石和历史文献了解到,传统的盘鼓舞主要是使用七盘作为主要的道具,将七个盘子分别布置在舞台现场,舞蹈演员在表演的过程当中,需要踩在盘子上进行舞蹈表演,呈现出各色不同的舞蹈姿势,使舞蹈动作与道具融为一体,营造出轻盈飘逸的舞姿效果。在鼓或者盘子的数量以及摆放上,并无严格要求,舞者可以根据舞蹈动作进行自由摆放,配合上舞蹈动作的呈现,提高整体的表演效果。舞者在表演的过程中,用脚击打鼓面,把握好节奏,保障舞台呈现的效果。在《相和歌》的编创中,编创者将自己美好的祝愿以及儒学思想融入其中,舞蹈的呈现让观众可以加深对于儒学思想的理解,其为了深度还原壁画中的舞蹈场景,将道具鼓按照壁画上的场景进行摆放,要求舞者在表演时,依次交替出现踩鼓、击鼓、敲鼓、跳鼓等动作,呈现出不同的舞蹈技巧,提高舞台表演的观赏性。道具鼓在表演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盘鼓舞的主要道具是鼓,《相和歌》在舞蹈编创中,将鼓作为重要道具设计在舞蹈动作中,让舞者在表演时配合上手上的动作,用脚击打鼓面,节奏声与音乐声融合,动作配合上节奏律动,深度还原了传统古典舞的韵味,让人在欣赏的过程中具有不一样的视觉、听觉享受。

(四)盘鼓舞服饰特点

在盘古舞的服饰设计过程当中,需要十分注重的是体态的轻盈,为了能够呈现出良好的舞台表演效果,服饰主要是以长袖为主,配合上舞蹈演员的手部动作,使得整体的呈现更加飘逸,营造出天上人间的氛围感。《相和歌》的服饰设计中,就参考了壁画上人物服饰的特点,深度还原传统盘鼓舞的舞蹈表演形式,向世人展现了传统的艺术审美。舞蹈服饰对于提高舞台视觉效果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男舞者和女舞者的服饰设计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例如:在女舞者的服饰设计过程当中,多数是以喇叭裤、水袖为主,在表演的过程当中,水袖配合上舞蹈演员的手部动作,给人视觉上的效果变得更加的灵动飘逸,充分展现出了盘鼓舞的艺术审美。在男舞者的服饰设计过程中,主要是以長袖舞衣为主,与女舞者进行相互配合,提高舞蹈动作的轻盈之感,保障了舞台表演的效果。《相和歌》的舞蹈风格主要是以灵动为主,无论是在服饰设计上,还是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上,更加关注的是整体的呈现效果,柔美的肢体与服饰融为一体,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三、盘鼓舞的艺术价值

(一)盘鼓舞思想理念价值

盘鼓舞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不同的朝代,融入了不少的新元素,既有传统的历史烙印,也体现出了不同时代的思想理念。在汉唐时期,由于舞蹈本身起源于祭祀活动,舞蹈动作具有浓郁宗教气息,动作单一化,并未充分展现出民族特色所在。在不断发展中,舞蹈加入了更多新的元素,包含了人们的美好祝愿以及儒学思想,使得舞蹈的艺术审美有进一步提升,盘鼓舞的表演形式以及审美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通过对历史文献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发现,盘鼓舞的发展在不同朝代中的呈现效果不同,其中就加入了杂技元素。这提高了舞蹈动作的难度,要求舞者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能够将杂技与舞蹈进行充分融合,提高舞台表演的效果。孙颖先生在进行《相和歌》的编创过程中,为了还原传统的盘鼓舞,深入研究了历史文献,观察和分析了文献中对于盘鼓舞的描述,借鉴壁画上的舞蹈画面以及舞姿形式,针对舞蹈动作以及舞台进行了设计,保障了盘鼓舞的表演能够将古典舞蹈的韵味进行传达,让人从舞蹈表演中深刻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所在。另外,在舞蹈编创的过程中,还考虑到了文化理念的融合,神仙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对于“神仙”有着美好的幻想,将其设计在舞蹈表演中,能使得舞台的呈现效果具有浓郁的“仙气”。古人认为三界之外有神灵,这是一种信仰,先人将这些充分融入了舞蹈设计中,表达的是先人的美好幻想,而在《相和歌》的编创中,同样也将这种文化理念融入其中,提高了舞蹈表演的效果。舞蹈动作的设计受到了不同地方文化的影响,动作本身应当展现地方文化,反映出地方群众的精神面貌,孙颖先生在舞蹈编创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考察,提高了动作设计中的历史深意,将地方文化融入其中,不仅保障了舞蹈表演中的历史文化特色,同时也反映出了地方群众的生活。

(二)盘鼓舞编创价值

孙颖先生在编创《相和歌》的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是舞蹈的深度还原,盘鼓舞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此之前,并未有人深入历史中分析过盘鼓舞的特色,也并未有人深入研究过盘鼓舞的表演形式。孙颖先生为了能够将传统的盘鼓舞还原,并将其呈现在大众面前,在进行舞蹈编创的过程中,借鉴了文献上对于盘鼓舞的描述以及壁画中对于盘鼓舞的呈现,重新编创了舞蹈动作,将这些经典生动地呈现在大众面前,提高大众的认知。盘鼓舞在汉唐时期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舞蹈,杂技元素的加入使得舞蹈表演难度提升,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在百花齐放的汉唐时期,还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影响,表现形式呈现出了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一度成了当时的经典舞蹈。在随后的发展中,由于关注的人逐渐减少,导致舞蹈文化的传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逐渐将盘鼓舞转换成了小众舞蹈文化,许多经典的舞蹈动作、表演形式没落在历史的发展中,导致盘鼓舞出现了失传的情况。孙颖先生对于舞蹈文化有着浓郁的喜爱之情,秉承着对于传统舞蹈文化的热爱,在进行舞蹈编创的过程中,深入到历史文献当中进行盘鼓舞的研究,截取出壁画中的舞蹈形式以及经典舞姿,将其设计在舞蹈表演中,充分还原了经典盘鼓舞。在重新编创的过程中,还加入了许多新的元素在其中,让盘鼓舞得到了一定的创新,吸引当代的观众关注到盘鼓舞的发展,使得经典的古典舞可以继续传承发展下去。

(三)盘鼓舞美学价值

在盘鼓舞的表演中,生动地呈现出了壁画中的人物形象,让人在欣赏的过程中,感觉是壁画上的人物出现在自己的眼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舞蹈表演中,表演的难度较高,舞者华丽、飘逸的衣服,高难度的舞蹈动作,使得舞台上的表演呈现出了惊人的视觉效果,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盘鼓舞属于中国传统的舞蹈,是汉唐时期的舞蹈,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加入了新的文化元素在其中,使得舞蹈的观赏性不断提升。《相和歌》编创就是基于在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料以及壁画考古之上,来进行的舞蹈改编,主要是为了将经典的盘鼓舞再次还原在大众面前,让大众加深对于中国传统舞蹈的印象。《相和歌》无论是在舞台设计上,还是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上,都與壁画上的场景一致,动作柔中带刚,刚中带柔,饱含深情的情绪,将观众带入情境当中,展现出的是一种文化自信和文化底蕴。《相和歌》在美学上的造诣之高和舞者的个人形象、经典的舞台设计、完美的歌舞配合等都给人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中国古代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这与现代审美截然不同,《相和歌》通过舞蹈艺术的形式,将这种美呈现在了大众面前,让大众感受到了传统舞蹈所带来的震撼。在《相和歌》的编创中,道具的设计提高了舞蹈表演的层次感和内容感,舞者在表演的过程中,用脚击打鼓,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歌曲旋律,呈现出的是古典舞蹈的魅力。

四、结语

盘鼓舞属于经典的民族舞蹈,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重视,其一度出现了断层的情况,导致这种经典的舞蹈无法被世人所熟知。在当代的舞蹈艺术文化发展中,不少学者、专家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查阅以及壁画的考察,再次关注到了盘鼓舞的发展,并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找进行了盘鼓舞的再次创作,编创了新的舞蹈动作、舞台设计等,深度还原了壁画中的场景,将经典的盘鼓舞再次带到了大众面前,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到盘鼓舞所蕴含的深意。

参考文献:

[1]魏麒.乡村振兴视域下开封“盘鼓舞”文化探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09):3-4+7.

[2]魏代富.盘鼓舞渊源及形态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1(03):41-46.

[3]范雪洁.汉代盘鼓舞研究[J].时代报告,2021(22):54-55.

[4]王菁.汉代“盘鼓舞”图像再考订——侧重于考古材料的梳理与解析[J].考古与文物,2020(04):70-77.

[5]李济溟.论《舞赋》中的盘鼓舞美学观[J].艺术教育,2020(06):111-114.

[6]肖绮柔.汉唐舞赋中的舞蹈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

[7]王乙稀.汉代盘鼓舞图像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20年.

[8]丛文俊.跋汉砖盘鼓舞[J].艺术品,2020(03):1.

[9]胡万丽.汉代盘鼓舞的意蕴之美[J].大观(论坛),2020(0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