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教育观下的大学语文教学研究

2023-06-21 21:57王冰王娇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大语文教育观大学语文

王冰 王娇

摘要:近年来,大学语文课程逐步边缘化,且在高校教育中备受争议。大学语文作为文化类基础课程,实用性难以在短时间内显现,且出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授课内容单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从大学语文课程的现状、“大语文”教育观的特点等方面入手,为大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语文”教育观;素质教育;大学语文

一、大学语文课程现状

目前,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教育体制中不被重视,究其原因,是学习大学语文的作用难以在短时间内凸显出来,因此在功利主义的导向下,大学语文成了大家口中的“无用之课”,逐步导致学科边缘化的现象。同时,大多数的大学语文课程是高中语文的延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缺乏新意,仍然执着于字词理解、诗文背诵,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惫感,难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此外,大学语文课程定位的模糊性也是造成其处境尴尬的一大原因。

在讲授大学语文前,教师要先对大学语文和高中语文进行区分。大学语文和高中语文在教学目标上存在显著差异,高中语文侧重于应试技巧、考试内容的学习,学习范围具有局限性。相比高中语文,大学语文的学习更加多样化、自主化,重在将课堂与生活相联系,让课堂“活”起来,让知识“活”起来,从而形成学校、社会、家庭语文教育为一体的新语文教育体系,即以语文课堂和课本为依托,但又超越两者,协同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大学语文课堂应当更加丰富、有趣,且充满挑战性,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必要性

面对大学语文被逐步忽视的现状,教师应该认识到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

首先,大学语文课程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到了基础支撑作用,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如英语的学习和语文的学习就有相通性,如果学生的汉语的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强,在进行英文写作时也会比较流畅。

其次,大学语文承载着思政育人的重要责任。虽然课程思政正在逐步融入所有课程,但是大学语文中涉及的思政元素是最丰富、最全面的,大到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小到家庭的幸福感。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流露出的爱国情怀,苏轼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所体现出的豁达与乐观,等等。

再次,大学语文在传递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语文课程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开设了,但是学生在大学以前的语文学习大多带着较强的应试目的,知识学习大多停留在表面,没能更好地体会这些内容背后的思想和文化,所以很多学生在这段时间接触到的语文内容具有局限性,也没有产生兴趣点,进而对语文课产生畏难、抵触的心理。相比之下,大学语文课堂较为轻松,内容也更加丰富,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接触到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也能从中领悟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更多思想上的熏陶。

最后,大学语文课程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尤其在理工科院校,文科课程较少,在此环境中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可以发挥其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三、“大语文”教育观的特征

“大语文”教育观是由我国语文特级教师张孝纯在《“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我的“语文教育觀”》中提出的。“大语文”教育观的核心思想在于联系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课堂为中心,以培养方向、课程内容、教学目标为抓手,搭建课堂和生活之间的桥梁,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机制,使语文不再是束之高阁的“之乎者也”,而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有效力量。同时,大学语文教学不能停留在字词句段的讲解上,教师应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从情感价值观上指引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现实性

在日常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教师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因为脱离生活的语文教学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大语文”教育观源于生活,以课堂和教材为中心,向生活的方方面面延伸,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就是有温度的,是能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的。

“大语文”教育观的现实性还体现在与时俱进方面,在教学时,教师不能形成“唯课本论”。课本内容要结合当下实际情况,绝不可因循守旧。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中所反映出的人类改变自然、征服自然的思想,显然和当下所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有所不同,所以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注意将课堂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传统知识焕发新的时代内涵。

(二)综合性

首先,在学习内容上体现综合性。传统的语文学习往往会停留在“读”“写”两个方面。其实,“听”“说”也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听”和“读”是吸收学习,“说”和“写”是理解输出,只有将这四个方面相结合,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听”感受声音之美,通过“说”阐述思想,通过“读”领悟先贤哲学,通过“写”练就文笔。

其次,在教学活动中体现综合性。在“大语文”教育观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活动鼓励让学生参与其中。如在讲授节日文化时,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与节日相关的活动,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感受节日文化。

最后,在学习方式上体现综合性。在“大语文”教育观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能拘泥于被动接受,而要向主动探究转变,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三)趣味性

首先,内容的趣味性离不开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要进行文化传承,传递尊老爱幼的社会美德、诚实笃信的高尚情操、团结友爱的和乐风范,以及渗透在文学作品中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等。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将晦涩难懂的内容通过有趣的表达与生活相联系,拉近学生和文化之间的距离,进而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要想将文化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师需要丰富教学方法,如借助道具、多媒体设备,让课堂有趣起来。

四、“大语文”教育观下大学语文教学思路

(一)以现实性连接课堂和生活

语文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如果脱离了生活,语文学习便是纸上谈兵,工具性难以显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于三尺讲台,而是要引导学生将课堂中静态的知识与课堂外动态的生活相联系,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黄河交通学院大学语文课程采用自编的综合性教材,其中包括口语交际、文学赏析、写作三大模块。口语交际部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的语言艺术,即如何根据不同场合和对象输出恰当的语言。那么,教师可以将情景教学法融入其中,在课堂上再现生活场景,如面试场景、日常对话场景等,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情景变化输出语言,从而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逐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活中具体的语言,并建立课堂和生活的联系,增强语言的实用性。

(二)以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在课前导入时,教师可以采用问答、话题讨论、影视片段、歌曲等形式引起学生兴致,从而顺利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在讲授日常交谈语言时,笔者并没有直奔主题进行讲解,而是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于怎样的交际状态。通过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笔者了解了学生目前的交际状态和在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简短的讨论,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方式,让学生多参与课堂,主动探究,而非被动接受。

最后,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教师要尽量多样化,不能以纸质作业作为唯一的作业形式,而是通过拍摄小视频、话剧表演、配音练习等形式,促使学生主动完成作业。

(三)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大学语文课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素质教育落实的有力支撑。以往的大学语文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以纸质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评,学生大多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完成考核,并不能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价值。对教师而言,通过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只能给一个相对公平的分数。如果一个学生在书法、朗诵等方面表现得很不错,最后因为少背了一篇古文而在期末考试时没有取得好成绩,对其而言是莫大的打击,甚至可能影響其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但要注重结果,而且要注重过程。

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开展一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征文比赛等,并将这些比赛的内容与社会热点话题相联系,将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表现纳入最终成绩的考核。不仅如此,学生平常的字迹工整度、应用文写作能力也可以作为评价指标的一部分。这样一来,不仅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能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价值观。此外,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下,教师不能成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决定者,要把“他评”“自评”融入评价机制,如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业,其他学生则评价其作业的好坏。

在“大语文”教育观下,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应该多元化。大学语文既有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应该具有的广泛性、修养性、交融性、多样性特点,又具有其他人文课程无法比拟的基础性、人文性特点,可以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等融为一体,让学生收获更加深入、丰富的知识,而不再是简单的识字断句。尤其在一些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是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它承载着素质教育的重要责任,所以面对当下大学语文课程边缘化的状况,大学语文课程应紧紧围绕“大语文”教育观进行改革,深入挖掘大学语文课程中深厚的人文内涵和育人潜力。

参考文献:

[1]唐朝文.基于大语文教育观的大学语文教学[J].教育教学研究,2010(5).

[2]杨秀芝.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11).

[3]李正荣.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大学语文”课的改革试验[J].文史知识,2005(2).

[4]余亮开.大学语文教学的反思与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5).

[5]刘凯,郑晓静.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构建策略初探[J].汉字文化,2020(2).

(作者单位:黄河交通学院 )

猜你喜欢
大语文教育观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金钱教育观,从现在开始
利用小农场 开展大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大语文”观下如何实施综合性学习
“大语文”视野下的阅读培养方式探究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
论王十朋的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