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改革新模式

2023-06-21 11:59苑艺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期
关键词:集体课高职教育

【摘 要】作为学前教育主干课程,数码钢琴集体课伴随着教学改革应运而生,但是,在教学质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材建设、学科建设上仍有不足。因此,我们需要立足当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将其与社会需求对接、与实际需要对接,提升教学质量,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以培养培养复合型、综合型、高质量高素质的幼师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集体课;学前音乐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2

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高职钢琴集体课将数码、电脑音序软件、音乐数字化接口标准技术相结合[1],对传统的规范化、程式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形成交互式的学习新模式。教师可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视—听—网”资源整合型方式进行教学。特别是对于需要熟悉键盘、分辨音名唱名、明确基础节奏的初级阶段的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可以切换信号和视角,实现学习、钢琴、机器、网络的资源整合,教学中一对一、一对多都能实现监听、观摩、互动和指导;乐理、儿歌弹唱、伴奏等关联知识也可以在钢琴教学中协同进行,实现补足和优化。但是,这样的模式在体系和架构上过于单一,受到传统精英教育教学模式影响,仍是较大精力投入技术技巧训练,缺少钢琴教学法的内容,削弱学生自弹自唱、即兴伴奏、创编能力的培养需求,使学生不能较好的将知识运用于后续的幼儿园实习见习,并顺利走向工作崗位。因此,本文将从教学现状、教学方向、实现路径、教学框架上探索高职学前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改革新模式。

一、明确集体课优势与劣势

高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起点较低,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对于基础阶段的识谱(音高、节奏、音位、对位、双手配合)的训练感觉吃力乏味,比较枯燥,少有成就感和获得感。集体课虽能节约时间、避免不要的重复劳动、讲解共性知识,但更多的是从理论方向去解决相关问题,比如读谱、打节奏。然而,钢琴课最终是偏向于实操,特别是重要的技巧性训练,需要个性化的教学穿插其中,让学生在作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技巧。其次,与传统古典钢琴不同,数码钢琴虽然能在技术上实现更多的可能性,但是在手指能力和音色方面有一定局限性。

比如:学习非连奏技巧时,学生只需轻轻触碰键盘,设置乐器音色,就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导致学生手型框架的建立、各关节站稳突出、手腕放松、落——提的基本技巧无法在数码钢琴中实现,无法得以区分与表现正确弹奏法,无法感知技巧触键深浅位置变化带来的音乐性。这样一来,学生就容易产生“偷懒”和“无趣”的心理:原来“不规范”的弹奏方式是可行的,省心省力,效果相同甚至更好。由于无法听辨音色感知手指前端变化,使技巧的反复训练与正确与否不再完全挂钩,学生会消磨时间,丧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集体课时间有限,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只能从数码控制的“音色”“音乐效果”中判断学生是否弹奏流畅,从手、手臂、手腕的动形态上判断学生是否准确。当进入到新阶段,由于基础不牢靠,速度、力度、强度加大,问题会逐渐暴露,对于后续的连奏、跑动、跳动、伴奏等复杂技巧,学生会产生抵触和厌烦心理,失去目标感和成就感,甚至丧失信心和兴趣。后期即使发现,固有的旧思维和错误方法在修正时会非常吃力,更会耽误正常教学进度,教师不太可能一一指导和纠正,这些,对于钢琴教学而言是很致命的。所以,我们需要正视这些不足和隐忧,进行更新和变革,查漏补缺,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明确集体课教学方向和实现路径

集体课和个别课在实际教学中各有优劣,结合高职学前钢琴教学实际情况,贴近教学实践和培养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熟悉学情,确立目标,分层教学

首先,对学生情况进行摸底与归类,了解学生知识体系和个人能力,根据前期调研对学生进行分组。在教学总目标稳定的前提下,细化学期、班级、组别的分目标。对于有基础并学习能力较好的分为A组,基础一般且学习能力平均的分为B组,无基础且学习能力较弱的分为C组。随后按照1:1:1的比例进行编制,形成“一带一帮一扶”的模式。其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目标、计划与重难点,延展部分教学内容供A组学生,强化基础知识给B组学生,降低部分要求让C组学生尽力达到基本线。其中,留足三组学生一定提升空间。最后,考虑共性不忘个性,不同层次学生回课要求和标准不同。比如:学习作品《大树妈妈》时,A组同学需要按照谱面选择2—3种音型自弹自唱,B组同学可以选用半分解伴奏音型自弹自唱,C组同学可以选用柱式和弦或C调自弹自唱。这样一来,既达到了基本目标,程度较高的同学不至于感到无聊、学不到知识;程度居中的同学觉得稍有难度但能完成;程度较低的同学也不会觉得过于吃力,丧失主动性和信心。

(二)因材施教,进行教材建设

选用适合高职学前钢琴课程培养目标的教材很重要,不仅要与一般意义上师范专业和钢琴专业教学有共通之处,学习基础理论、技术技巧,更要与之有区别。明确幼儿园岗位需求,教学特点,将两者衔接起来,牵线搭桥,弥补不足。串联起舞蹈表演、乐理、声乐、合唱等交叉学科。因此,前期内容是要服务于自弹自唱、儿歌弹唱、歌曲创编、歌曲伴奏的实操与岗位实际,这才能更好实现培养有扎实理论功底,娴熟学前教育技能技巧,适应社会改革发展、岗位性质的集教育教学管理一体的幼师人才。

因此,除了选用一般意义上《拜厄》《钢琴基础教程》《车尔尼》等教材部分曲目为前期打好基础以外,更要进行充实与丰富,使其多元化,具有多样性,例如:可选用四手联弹、视奏作品、儿歌配弹、自弹自唱、合唱曲目相佐。如果有条件,鼓励教师深入到合作企业、幼儿园,实地考察调研幼儿学习情况,了解最新的、前沿的需求,在教材曲目选择上才能有的放矢,当然,在选择过程中需要不断对比、适时增减、修改,满足需要,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其中由柷炼坪主编的《新编数码钢琴集体课教程》(上、下册)和沈茜主编的《全新钢琴课集体教程》可作为参考。[2]

教材选用对于实际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只仅仅停留在选择几本教材作为参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岗位、社会多方需求的驱动下,编著一本符合当下学生特点、岗位要求,多学科融合的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一定要结合教学经验、学生反馈意见、实际需求等要素,群策群力才能做好该工作。按照“综合音乐教学法”的原理,兼顾音乐知识与技能训练的顺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选编教材较为合适。[3]在作品选择上,古典作品与近现代作品相结合,丰富曲目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兴趣,增强音乐素养;基本理论与弹奏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使实操技能得以落地;传统训练与即兴编配相结合,真正形成有链接、过渡、实用型的方式。这样一来,不仅有打基础的键盘理论,基本节奏训练、还有视奏移调得以运用,更有独奏重奏等方式穿插其中,最终指向即兴编创和自弹自唱这两个关键节点。它们表面上独立,内在又紧密相关,形成逻辑链条,为高职数码钢琴集体课课程建设,培养学生教学能力,共同构建钢琴教学新面貌。

(三)严谨治学,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上文提到的技巧教学时,数码钢琴教学的天然不足,教师需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耐心细致的关怀,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与指导,了解学生所需和实际困难。特别是对于程度较低、能力较弱的学生多加关注与鼓励,多种教学手段并举,达成教学目标。比如:在讲授连奏技巧时,需要学生真正感受指尖力量的的转移,平稳的过渡。首先,可以先让学生在硬质平面上以静态手型的方式,垂直运动,挥动掌关节,观察手指和聆听手指下键声音。由于是硬质平面,学生很容易通过视觉看到手指一关节是否突出,肉垫部分触键位置是否准确,通过听觉分辨各手指下键声音是否清脆有力,若出现力度不均,支撑力不足或过于紧张,将无法听到敲击声。其次,在自己的身体(手或腿)部,感受由点到线到面绵绵不绝的触碰感。若手指力量提前撤出,学生感受到的将是点状的力量,无法连贯,连成片状。最后,教师提供自我检验的方法,学生可以将弹奏效果录制下来,自评、他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自行查摆问题,思考和练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自此,这样的教学方式再结合教师的常态化教学将能很好的处理问题。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讨论法、练习法、实验、实习作业法等教学方式与之融合与提炼,让学生从模仿迁移、到体验、学习技术技巧,从而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形成合力,为后续的学习和教学打下基础。

三、搭建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框架

针对现状和不足,需要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知识框架,针对多种形态呈现方式,锻炼学生能力与技巧。同时要紧扣教学进程,实际要求,组织更加合理、科学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集体课优势,细化分支结构,弥补不足,逐步改进和完善相关内容,让学生学有所成。

(一)基础练习

在第一年特别是第一学期,是建立方法论的关键,需要打基础,夯实地基。教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了解课程性质和要求,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确立学习思维、练习方法、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需要花时间精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一阶段的单音、音阶练习、和弦和琶音练习是必须的。通过集体课齐奏训练基础节奏、挥拍、认音;在弹奏中引入旋律演唱,增强音乐感,熟悉“口—手”配合。随着进度的推进,调式转变、速度变化、力度对比的加入,学生进一步熟悉钢琴键盘,手眼协调,形成对作品初步的分析、理解、演奏和控制力。

(二)协调练习

这一阶段,可以让钢琴学习模式多元化,引入合唱、歌唱作品和舞蹈作品,由易到难逐步推进。选择视唱和视奏作品进行单手训练;选择合唱作品进行声部练习和多声部协同训练;选择四手联弹进行合作练习;选择声乐作品进行伴奏练习。这样一来,单人、双人、多人、独奏、协奏、重奏、合奏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不仅独立学习,还可以分工协作,共同学习进步配合,融入到不同情景之中,体验不同作品体裁、要求和演奏技巧与手法,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成长。比如:在四手联弹弹奏合唱作品《保卫黄河》中,学生会体会到人声和琴声的比例,旋律和伴奏的主次,不同声部切换时,哪里是需要突出的旋律线,哪里是需要加强的伴奏和强拍部分等等。有了以上经验,在以后的学习特别是实习见习,走向岗位之时,才有立足之本,充满自信。

(三)伴奏练习

在此之前,学生需要加强识谱的技能,速度和准度缺一不可,特别是对于低音谱号和复杂节奏的识别。因此,视奏练习非常重要,在初级阶段不允许学生背谱和标注音高,让学生在多次试错、重复训练中强化记忆和知识点。另外,培养学生正确的读谱习惯。眼睛一定要快于手,更多的時候需要眼睛看谱面,追踪进度,只需在复杂和变换期间,快速扫一下键盘即可,再根据难易度和要求,迅速切换双向视角,把握演奏需要。以上的方式便可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为后期的伴奏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在伴奏训练时,要习惯人声的加入,明确右手旋律线的重要性,左手拍点的准确性,特别是重拍的进入和提示性作用要非常明确。在双手配合上,区分段落结构、强弱对比,知晓何时调整速度、力度、重复以及准确灵活变换。特别是遇到突发情况,需要顺畅连接或者段落跳动时应该怎么做,千万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一股脑的演奏,不顾人声、具体实际,更要在此期间,分析判断重难点,在分句分段重难点突破时,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基本功扎实与否在此显现出来。因此,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强化双音、和弦、跳音、移调等训练,才能与上述实际需要相结合,注意曲目难度不宜过大,以耳熟能详的儿歌、童谣、小型乐曲入手,稳步推进。最终,真正实现“一专多能”,将演唱、弹奏、听辨整合起来,真正体现幼儿教师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

(四)作业练习

钢琴教学需要引入检验机制,除了之前提到的分层教学以外,作业完成情况是判断教学实施效果、查验计划有无缺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从而进行教学调整的重要依据。作为教师,应当思考和给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如何让学生高效练习,如何让学生实现既定目标,如何让学生实现自我提升。布置的练习和课后作业学生尽量在课堂上达到基本要求,若遇到难点和重点,教师要及时发现,特别是对于共性问题和关键性技术,一定要讲清楚成因,说清楚解决方法,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消化掉,学生才能自行建立主要的的框架,明确自身问题,找到解决思路,这样才能实现正向循环,将教学环节完美扣在一起,达到巩固—练习—提高,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有一个良性的循环,给予学生动力。

学前教育作为排头兵,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中反思,反思中践行,互相成就、共同成长。高职数码钢琴集体课的路还很长,仍需紧扣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目标、教学实际情况去调整、进步、提高,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改革,在改革中前行,实现高职学前数码钢琴集体课的科学、良性、系统的发展,推进教育事业进步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幼教人才,为素质教育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连苹.中国钢琴音乐教育改革的新动力——数字化钢琴音乐教学新模式[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3).

[2]黄伊娜.反思、设计、建构——音乐学院音教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探析[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2).

[3]周雪.普通高校数码钢琴集体课教材教法之探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苑艺(1992—),女,汉族,重庆涪陵人,四川音乐学院高师器乐(钢琴)教学专业硕士,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钢琴教学。

猜你喜欢
集体课高职教育
浅析钢琴集体课的教学方法
浅谈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模式的优化
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与改革的思考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浅谈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
浅谈少儿古筝集体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