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博物馆发展刍议

2023-06-21 16:34林楚淇赵杰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发展

林楚淇 赵杰

【摘 要】乡村博物馆在在保留乡村历史文化記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乡村博物馆对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具有深远意义。但目前乡村博物馆的发展也面临着配套政策不完善、资金匮乏、人才短缺、同质化展示等问题。本文将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视野下对乡村博物馆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并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博物馆;发展

【中图分类号】G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2

国际上,乡村博物馆肇建于1936年。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由70余座农村院落组成的乡村博物馆,浓缩展示了该国各地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民俗文化。此后方兴未艾。我国最早的乡村博物馆是1988年建成的山东青州南张楼村民俗博物馆,收藏了500余件乡村“文物”。伴随着我国农村的发展兴旺,乡村博物馆的建设日臻显著。对于乡村博物馆理论、实践的探讨也比较广泛地开展起来。2022年3月浙江省文旅厅、省文物局联合印发《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建设指南(试行)》。这是全国首部“乡村博物馆建设指南”,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了乡村博物馆的概念:乡村博物馆是位于乡村范围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重点展示、传播、收藏和传承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文化、革命文化及乡村生产生活、非遗保护、产业发展见证物,向公众开放,具有博物馆功能的文化场馆。我国乡村博物馆在三十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不可避免还存在一些难点与问题。在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形势下做好乡村博物馆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与政策基础。

一、乡村博物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十多年来,我国乡村博物馆发展迅速,以山东、山西两省为例,截止到2020年底,山东已建成210余座乡村博物馆,山西省备案的57座非国有博物馆中有相当一部分为乡村博物馆。这些乡村博物馆成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引擎,它们在保留乡村历史文化记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不可否认,它们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其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资金与管理问题

如何做到长效发展是乡村博物馆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资金问题。博物馆定义中的“非营利性”并非限制博物馆依靠市场运营获取利润,只是这部分利润必须用于研究、展出等社会公益行为。着眼于乡村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完全可以探索多种创收路径,如设计文创产品、开发乡村民俗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化产业群、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开展多种经营,来增加乡村博物馆的收入,实现乡村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博物馆的管理与传统博物馆一样,都是系统的工作,并非只对文物进行整理和展示。管理体系松散,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差,基础设施不完善,安全隐患较多,缺乏配套的优惠税收政策,未纳入地方文物行政管理系统,不能与乡村现有公共文化设施有机联动,等等,都是目前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乡村现有公共文化设施也未能做到充分利用,乡村书屋、乡村文化站等往往大门紧闭,束之高阁。应将乡村博物馆纳入地方行政管理体系,编制相关政策与规范,制定符合乡村自身情况的管理制度,加强人才尤其是全能新型管理人才的引进,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文化、文物等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乡村实际与各自特点,将乡村博物馆纳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乡村博物馆与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联动,活跃繁荣乡村文化市场。

(二)产权意识不足

博物馆的知识产权是指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域名权等。为满足乡村博物馆自身的发展与观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乡村博物馆与市场紧密结合,相关文创产品和文化旅游蓬勃发展。但蓬勃发展的背后暴露出乡村博物馆文创产品、文旅产品的著作权、商标权的授权不够规范,缺乏统一性等问题。

由于乡村博物馆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乡村博物馆人员对藏品物权、版权等产权的概念不清,不了解藏品知识产权的涵义、产权归属、版权权益内容、侵权责任后果等,缺乏版权授权与知识产权维权意识,影响了博物馆衍生品的开发推广。因此乡村博物馆文创衍生品的产权以及博物馆数字化信息产权的授予及归属是乡村博物馆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同质化严重

相当区域范围内由于农业生产形式的相近,它们的传统农具往往大同小异。各博物馆在展示这些农具时,由于没有专业的陈列大纲作为支撑,往往采取简单实物陈列的形式,导致逻辑性的缺乏,造成相邻地域乡村博物馆在展品和陈列内容方面具有很高的相似度。

其次,某一博物馆因某一特色陈列吸引观众参观成为网红打卡地之后,周邻博物馆本着“人有我有”的想法,争相建造相似性极高的陈列展览,也造成乡村博物馆的陈列设计缺乏独特性,不可避免产生严重的同质化。复次,乡村博物馆筹备时间短,缺乏长远的规划设计,展馆形式单一不具独特性,展览水平普遍较低,陈列主题单一无吸引力,还有相互抄袭借鉴,盲目攀比,这些都是乡村博物馆在内涵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影响范围辐射差

笔者对乡村博物馆的文化影响辐射范围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因疫情原因在线上随机抽取山西、山东省100个调查样本(见表一)进行分析,在考虑误差影响的前提下得出以下结论:乡村博物馆的辐射范围有限,博物馆观众大多数是居住在博物馆附近农村的常住人口,导致乡村博物馆往往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境地。

乡村博物馆承担着弘扬乡村历史文化的重任,乡村振兴战略中特别强调要挖掘乡村特色文化,把民间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深挖历史古韵,保护乡村原有建筑风貌和村落格局,创建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要深刻意识到乡村博物馆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的必要性,在信息化时代,充分利用自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宣传教育工作互为补充,加强乡村博物馆的对外宣传,提升乡村博物馆影响力。

二、發展乡村博物馆的几点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站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眼于乡村博物馆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更好地利用“物”

藏品是博物馆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基础。乡村博物馆要抢救乡村中逐渐消失的能够反映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变迁的典型物证。

首先,为避免出现“千馆一面”的现象,乡村博物馆建造时应当利用好乡村现存的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充分发掘当地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具有本地独特性的博物馆,改善观众的体验感。甘肃平凉安国镇民俗馆就充分意识到发掘地域特色的重要性,陈列展览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使参观者能感受到当地独特的民俗。必须注意的是,发掘乡村文化资源时应当遵循在开发中保护,生产中保护,利用中保护的原则,在不破坏其原真性的前提下对乡村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其次,乡村博物馆可与各类学校合作开展校外研学活动,举办乡村古建写生,制作文化创意产品,对乡村历史传说、名人事迹等进行口述调查等等,从而丰富乡村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内涵。再次,乡村博物馆要紧跟时代潮流,通过自媒体宣传,发展粉丝经济,增强乡村博物馆对外宣传的力度。最后乡村博物馆要与当地经济产业有效联动,实现文化与经济产业的有机融合。山西汾阳贾家庄打造乡村文化IP,抓住数字化带来的机遇,打造数字经济产业,打通汾酒、小罐茶产业链,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二)更加关注“人”

进入21世纪,博物馆的发展方向更加关注“人与物”的结合,博物馆只有为参观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功能。乡村博物馆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离不开各方人员的努力工作。充分发挥“人”的力量,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配合。

首先,成立乡村博物馆基金会,提高乡村博物馆规避风险的能力;组织文化活动加强馆际交流与合作帮扶,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民间投入为辅”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次,农村各机构应充分发挥自身“深入群众”的优势,开展文化宣传活动,提高对乡村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加深对乡土文化的认同,调动广大群众建设乡村博物馆的积极性。最后,乡村博物馆的建设必须倚重村民的力量,使大家都有机会参与到乡村博物馆的建设当中。山西长治上党区政府鼓励乡村文化本土人才、乡村文化能人发掘古村落、古房建筑文化内涵,进行口述录音,调动村民自主保护乡村传统文化的意识。如果充分调动起乡村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乡村博物馆就不至于“热开门、冷关张”。

(三)加强文旅融合

乡村是自然与人文碰撞融合的土壤,不仅保存着民俗文物、民族文物和革命文物,而且还有美丽的森林、河流、湖泊。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驱车来到乡村享受片刻的宁静,乡村发展文化旅游发展长期向好,前景光明。

首先,乡村博物馆应当抓住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积极投入“文化乡村”“美丽乡村”的建设,打造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全域旅游特色项目,把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与现代的休闲观光农业相结合。借鉴中青旅开发“1+3+N”的模式,为游客提供综合性文旅服务。通过与商业资本合作开办旅游公司,打造魅力城镇。其次,在旅游商业开发中以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为首位,保护传播优秀民俗文化、优秀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还也要重视对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重庆郎家村乡村博物馆将自然环境借景移步到博物馆之中,使乡村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充分融合,避免了在建设开发工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最后,乡村全域旅游要凸显现代科技的作用。根据具体情况开展个人定制的乡村特色智慧行项目。通过全域旅游把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农家书屋、乡村记忆馆、乡村博物馆等与电商、企业充分联动,设计发售乡村特色文创商品,达到宣传乡村文化与农副产品,促进乡村文化传播的目的,提高乡村吸引力,促进乡村文化经济全面振兴。

三、结语

乡村博物馆相较于大型博物馆在基础设施、人员配置、资金来源、办馆理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其建设与发展仍有较多困难。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博物馆应积极把握好这一政策,顺势而为,积极探索并利用好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分依托乡村文化资源加强乡村博物馆的特色建设,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乡村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同时还应明确自身定位,及时补齐短板,积极探索政府、企业、社区、个人之间的共商共建模式,迎合乡村全面振兴趋势,抓住乡村经济振兴、文化振兴与文化产业、经济项目的融合发展,拓展全域旅游项目,寻找自身优势,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芳.布加勒斯特的乡村博物馆[J].当代世界,1998(5).

[2]谢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乡村博物馆建设发展模式研究[J].人文天下,2019(5).

[3]师文静.留住乡愁,山东已建成210多个乡村记忆博物馆[J].齐鲁晚报,2020—06—18.

[4]孟苗.文物保护利用映耀百年征程[N].山西日报,2021—10—01.

[5]周晓冀.中小城镇特色发展中的文旅融合——以乡村博物馆为中心的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20(3).

[6]胡凯云.浅析博物馆定义中的“非营利性”[J].中国博物馆,2018(4).

[7]张景嵋.博物馆可持续发展路径初探[J].文博,2021(2).

[8]孙其媛.对博物馆知识产权保护相关问题的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8).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大学2022年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校级项目(项目编号:2022179)。

作者简介:林楚淇,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赵杰,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