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理念与现状分析

2023-06-21 17:01李晓菲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考古

【摘 要】在人类的漫长发展史中蕴含着许多文化,包含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为了将这些文物有效挖掘,考古成为一项探索历史文化的有效活动。在考古活动中,对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保护是考古活动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可以保护文物的状态和样貌,为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奠定基础。本文通过深入探索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理念、现状以及改进措施,给予考古活动的有效性提供助力。

【关键词】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K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2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是避免文物在挖掘过程中受到破坏的重要工作。伴随考古工作的长久经验累积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考古过程中的文物保护有了很大的突破。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现场文物保护实际出发,进行相应的改进,提升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效率。

一、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理念

(一)文物保护原则

通常情况下,文物发掘是一荐费时费力的工作。发掘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小心翼翼,以免破坏文物结构,影响历史价值。发掘过程是个“慢工”,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是考古发掘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物发掘保护工作中,工作人员需秉持三个原则:少干预、可再处理和事先取样。第一,少干預原则。要求工作人员尽可能的减少处理工序,保护文物的原始状态。因此,工作人员要在保护文物时少选用直接接触文物的保护措施,保留文物的原始状态。第二,可再处理原则。所谓可再处理原则,就是基于可逆性原则产生的对考古文物的一种保护措施。要求工作人员在保护文物的过程中实施的保护措施是可以进行有效还原的,即要保证保护措施的可逆性,进而还原文物原貌。第三,事先取样原则。事先取样就是在文物保护措施落实之前,抽取一定的文物样本或者保留一些文物原貌的资料,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如图1所示)。综合以上三方面的原则,将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保护工作切实落实,并提高这一工作的有效性,保护文物的考古价值。

(二)文物保护流程

在对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进行保护时,要从发掘过程以及发掘后两个时间段上进行保护,切实提高文物保护力度。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考古工作者要优化文物保护流程,给予工作人员提供工作指引,保证每一项目工作的有效性。首先,调查现场环境。在考古工作开展前,要充分调查考古现场,包括周围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为考古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支持。其次,制定挖掘方案。精准的挖掘方案有助于推动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将文物保护措施融入其中,做好文物保护准备工作。在制定挖掘方案时,要重视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完整性和全面性。再次,建设实验室。针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设立考古发掘实验室,利用实验室的保护作用对文物进行有效保护。最后,做好现场保护工作。由于实验室只能保护那些完全发掘出的文物,对于那些发掘一部分的文物还要做好现场保护工作。依据以上各步骤完成整个文物发掘,在过程中保护文物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尽量保留原有状态。

二、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现状

(一)资金投入不足

鉴于考古工作自身的特殊性,在资金投入上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发展,国家相关部门都对考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资金支持。但是实际工作中,由于考古工作的不可预测性,使得考古发掘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支持。其中,财力是根本,它是获取人力和物力的基础。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还会出现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这是由考古工作的不确定性决定的。一旦资金匮乏,就会导致文物挖掘工作不能如期推进,延长了文物发掘时间,给文物保护工作增加了难度。从这个层面上看,由于缺少资金,在人力和物力方面不能给予充足的支持。这样严重影响文物发掘的进度,使得文物保护效力严重缺失,对文物造成不利影响。

(二)技术相对落后

虽然科技发展给文物保护提供了更多路径,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技术落后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发生使得文物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效果欠佳。技术落后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人才缺失,其二技术水平不够。在考古工作中,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决定文物保护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由于考古人才缺失,使得在考古挖掘现场的全体工作人员之中,只有为数不多的考古专家,对各项考古挖掘工作进行积极指引。这一现象增多了现场工作的风险,不利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鉴于专业人员较少,使得工作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不够。一方面是工作人员自身的能力素质不够,另一方面是工作人员的保护意识不够强烈。可见,技术相对落后是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阻碍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环境的严重影响

考古文物一直深埋于地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经适应地下环境。一旦暴露出来,就会受到地面环境的影响,遭受破坏。地面环境对文物产生的影响主要是温湿度、空气以及光照等方面。温湿度的变化会对文物的表面结构造成破坏,严重影响文物的外观。空气会导致文物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使文物失去原有面貌。光照会对文物产生腐蚀影响,使得文物的内部结构遭到破坏。然而,这些因素是文物挖掘过程中必须要接触的,也是无法避免的。这就导致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尤为显著。另外,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幻莫测,也会对文物造成不利影响。这方方面面的环境影响,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文物保护工作的难度。环境因素的普遍存在成为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一大现状,是工作人员必须要克服的问题。

三、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改进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是考古发掘现场强化文物保护力度的最基本措施。首先,国家政府部门应在原有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增加资金的投入,给予文物保护工作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其次,政府部门还要呼吁社会上的个体或者群体进行有效赞助或者捐献,推动考古事业的深入发展。比如,政府部门要借助自身的影响力,宣传考古工作和文物保护意义与价值,在社会层面形成保护文物的群体认知。同时,借助宣传过程,激发社会大众的参与热情,从社会层面筹集更多的资金。另外,政府部门还可以建立一个考古工作开展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向社会传播考古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还能吸引一些对考古感兴趣的社会人员,为资金的筹集创造便捷条件。另外,考古工作还可以与媒体合作,发布公众关注的考古信息,借助媒体的盈利模式创造一些收益用于文物保护工作。通过以上种种方法,可以有效拓展资金筹集途径,为整个考古文物保护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二)强化人才建设

鉴于考古人才短缺,为了顺利推进考古挖掘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就要对参与挖掘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技术培训。在开展工作之前,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工作中,要将这一考古的具体信息进行说明,让工作人员如实了解现场情况。然后,再将一些必要的文物保护技术进行讲解,让工作人员准确掌握。最后,还要对相关文物保护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说明,以便提醒工作人员要引起注意。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工作人员的思想建设。比如,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思想进行培训,保证工作人员具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并能在工作中注入全部的精力,避免工作失误对文物造成严重破坏。借助这一系列的工作将现有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提高文物保护工作质量。技术培训是考古工作中强化人才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吸纳新人才是人才建设的重要环节。考古部门要做好新人才的吸纳工作,利用公开招聘的机制,搜罗社会上的专业人才,为考古团队注入新鲜血液。这样一来,就能在原有团队建设基础上提高团队的能力水平,为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助力。另外,在人才建设上还要增强对考古人员的有效培养,利用学校教育阶段提升考古人才的培养力度,为考古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比如,政府部门要重视人才培养,制定好人才培养计划,为考古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青年人才,弥补考古人才的缺失。因此,强化人才建设是高效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基本途径,需要政府部门和考古部门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将强化人才建设有效落实实施,高效完成这一工作。

(三)有效控制环境影响

环境问题是考古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要有效控制环境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影响,提高文物保护工作效率。首先,工作人员要如实勘察考古现场环境。针对考古现场的自然地貌进行勘测,从土质、空气流动、温湿度以及天气条件等方面进行准确勘测。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工作人员需要利用一些先进的设备对考古现场进行动态检测。并在检测过程中准确记录各个方面的信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个阶段的信息监测以后,还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归纳,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制定环境分析报告,为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其次,工作人员还要对考古文物的类别进行有效分析。一是利用一些有效的探测工具,预知考古文物的类别,做好各类文物特征的分析。二是从文物的外部形态以及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预测,了解文物特征。基于这两方面的工作,从外部环境以及文物自身状态进行深入研究,并将这两方面的工作充分结合,为文物保护措施的提出创造有利条件。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先做好全方面的准备工作,才能在正式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对各种问题和突发状况,切实提高文物保护力度。做好对环境中的温湿度、空气以及光照等因素的控制,避免因外界环境的变换使得文物表面或者内部结构遭到破坏,影响对文物的进一步探析工作。比如,落实遮光措施,避免阳光直射对文物造成光腐蚀。在温湿度控制上,要把握出土文物的自身状态,以便更好地控制温湿度。对于湿度较高的文物可以采用清水浸泡,對于需要干燥的文物则使用干燥剂改变环境的湿度。在隔绝空气方面,可以采用氮气保护或者真空保护。(如图2所示)。

(四)做好技术和材料革新

技术和材料革新也是文物保护工作中一项最基本的工作。政府部门应鼓励相关部门做好技术和材料更新,推动考古事业的长效发展。同时,在技术革新方面要不断创新、勇于创新。比如,将现有的文物保护技术进行综合考虑,形成一个完整的文物保护体系。并对各种不同的文物类别总结出文物保护流程,将现有保护措施中的优势进行凸显,实现文物保护工作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材料革新上,要充分遵循文物保护原则,在实践中发掘出更多的新型材料。另外,在技术创新上,还需要加快对文物勘测设备的研究。比如,在文物勘察探测以及分析检测方面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保证勘测工具的可视化功能。借此,为工作人员提供重要的文物保护佐证,使提出的保护措施更具针对性。同时,利用科学工具,提前做好文物保护的准备工作,使文物保护工作更合理可行。比如,在密封材料方面,要进行有效探索找出新的材料。切实将遮光和真空结合,同时还能在这一过程中有效保护文物的本来面貌。随着科技的发展,密封材料已经从传统的保鲜膜或者黑色塑料袋变成了现代的抽真空材料或者充氮材料,这就是对文物表面封覆材料的革新。但科技在不断地进步,对封覆材料的研究也要不断深入。基于技术和材料的革新,会让文物保护工作更有实效。

四、结语

考古活动是探索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经济以及人文精神等方面的重要活动,也是揭开人类发展面纱的重要途径。为实现出土文物的保护目标,需要在发掘过程中有效保护文物的结构、外貌等,提高文物的考古价值。为此,考古单位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人才建设、有效控制环境影响以及做好技术和材料革新,有效控制影响文物的各种因素,保护文物在发掘过程中不受到破坏,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王书安.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理念与现状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2(8).

[2]王亚楠.考古发掘现场环境突变对出土文物的破坏及应急保护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3).

[3]王锐.考古发掘现场文物损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研究[J].收藏与投资,2022(1).

作者简介:李晓菲(1985—),女,汉族,山西静乐人,本科,文博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物考古、文物利用。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考古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是否意味着对Fairies所示的神仙不应小觑?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考古简史
三星堆考古解谜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古建类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
名胜古迹
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传统与现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