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8.8%

2023-06-22 14:06
世界知识 2023年12期
关键词:自贸港欧佩克海南

5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5月份,制造业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8.8%、54.5%和52.9%,低于上月0.4、1.9和1.5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有所回落,恢复发展基础仍需巩固。

5月份,制造业PMI继续位于收缩区间,行业景气度呈现一定程度分化。具体来看:产需两端有所放缓。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6%和48.3%,比上月下降0.6和0.5个百分点,均位于收缩区间,制造业市场需求仍显不足,企业产能释放受到抑制。部分重点行业景气水平有所回升。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0.4%、50.5%和50.8%,高于上月0.3、1.2和1.0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恢复动能不足,行业PMI回落至45.8%。

5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5%,虽低于上月1.9个百分点,但指数水平仍在相对高位。分析认为,我国经济持续恢复的态势不会改变,但短期内制造业弱于服务业、中小企业弱于大企业等局面将延续,需要重点关注结构性分化问题。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三周年,政策红利加速释放

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公开发布。(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该方案发布至今已满三周年。

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李振分析认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展和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海南自贸港制度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海南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行动方案出台,对18个重点领域提出的60项制度集成创新工作任务已全部完成,其中多项制度创新为全国首创,包括“南繁种业”知识产权特区、境外船舶移籍“一事联办”等。二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法制基础不断夯实。2021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颁布实施。截至2022年底,海南已出台22件自贸港法规,自由贸易港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三是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加速释放。在经济总量方面,今年第一季度,海南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776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较全国快2.3%,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59%。四是金融支持自贸港建设成效显著。跨境资金流动更加便利,开展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交易场所建设特色凸显,海南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海南国际清算所、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等相继成立。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准备已经全面开展,2025年封关运作后,海南自贸港贸易、投资、资金、人员、运输自由便利的制度体系初步构建,发展动能将进一步加速。

“印太经济框架”达成供应链协议,各方在利益诉求上存诸多分歧

6月4日,“印太经济框架”(IPEF)第二次部长级会议在美国底特律闭幕。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会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4个成员国达成使供应链更具弹性和安全性的协议。这也是2023年IPEF启动一年来的首个所谓具体“成果”。

按照美国的设想,IPEF包括四个支柱:一是在数字贸易、劳工和环境等领域制订所谓公平、高标准和有约束力的规则;二是提高芯片、大容量电池、关键矿物等重要产业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三是推动高标准基础设施建设、脱碳和绿色技术发展;四是税收和反腐败。

根据协议,“印太经济框架”成员国将设立三个机构:供应链理事会、供应链危机响应网络,以及劳工权利咨询委员会。协议涉及成员国在关键产品和技术等“必需品”方面的获取与互助。不过会后声明没有具体提及哪些商品是“必需品”。

分析认为,因各方在利益诉求上有诸多分歧,接下来的相关谈判有可能陷入僵局。美国商业团体也对IPEF持保留态度。对于“印太经济框架”内供应链协议的签署,中国外交部已经严正表明立场,指出这是违背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的结果,将正常的经贸活动政治化。无论什么名目的区域合作框架,都应该保持开放包容,而不是歧视排他,搞保护主义。

全球债务水平持续上升

据外国媒体5月31日报道,根据国际金融协会提供的数据,全球债务规模目前达到305万亿美元,比新冠疫情暴发前多了45万亿美元。在这305万亿美元中,企业欠债161.7万亿美元,政府欠债85.7万亿美元,个人欠债57.6万亿美元。

数据显示,美国的国家债务规模居全球首位,达到30.1万亿美元,截至2023年一季度,美国政府当前的债务高达31.4万亿美元。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的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最高,达到239%。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与日本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福利成本有关。希腊的债务与GDP之比居第二位,为197%,随后是新加坡(165%)、意大利(135%)和美国(116%)。国际金融协会预计,受人口老龄化、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等多重因素影响,政府借贷规模居高不下,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债务水平还将持续上升。

美元占全球外储比重降至28年以来最低

據俄罗斯媒体5月26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各国正在加速推进外汇多元化,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截至2022年四季度,美元在全球官方黄金和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降至58%,为近30年来最低水平。美元在各国央行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已接近1995年的水平。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人民币在全球场外外汇交易中的份额已从15年前的几乎为零升至7%。长期以来,美元一直是全球主导货币。但近年来,随着各国对于美债激增和美元被当成制裁工具感到担忧,美元的地位不断遭到侵蚀。有分析称,各国央行眼下寻求推动资产多元化,争相购买企业债券、房地产等有形资产以及其他货币。

德国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

5月25日,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经价格、季节和工作日调整后,今年第一季度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滑0.3%,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下滑,德国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同日发布的新闻公报显示,持续的价格高涨继续成为德国经济今年开局的负担,家庭消费支出与政府消费支出均环比降低。

德国联邦统计局在新闻公报中分析称,通货膨胀、利率高企等是影响德国经济的主要原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前发布的报告表明,德国经济增长前景不佳,今年经济增长率可能会徘徊在零左右。在接下来几年,经济有望加速到1%到2%。但从长远来看,由于社会老龄化加剧,德国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下降到1%以下。

俄罗斯今年前五个月财政赤字超三万亿卢布

6月6日,俄罗斯财政部公布了2023年1月至5月俄联邦预算执行情况的初步评估。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俄联邦的财政赤字为超三万亿卢布。俄联邦预算收入为98180亿卢布,其中石油和天然气收入为28530亿卢布。联邦预算支出为132290亿卢布。俄财政部称,俄预算执行情况总体稳定。

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达成减产协议

6月3日至4日,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在维也纳举行会议,各主要产油国经过艰难谈判,达成减产协议。会后发表的声明表示,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2023年已达成的减产协议将延续到年底,各国同意从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原油日产量调整为每天4046.3万桶,与目前的产量相比,2024年的原油日产量下调了约140万桶。6月4日,根据沙特石油部消息,为配合上述会议决定,从7月起,将自愿再减产原油100万桶/日,为期一个月,减产措施可考虑延长。

猜你喜欢
自贸港欧佩克海南
术业专攻,奋力耕耘 努力做好自贸港皮肤科学科建设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