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检核”到“鹰架”

2023-06-23 11:18夏萍萍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检核目标资源

夏萍萍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本质是一个课程“再设计”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富有创造性地劳动。我园鼓励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对原有课程方案进行调整和创新,但问题随之产生:教师无法衡量自己班级所实施的课程是否真正符合幼儿发展需要,无从评价幼儿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在课程实施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难以判断预设的课程目标是否都能实现,等等。班本课程实施效益的不确定会导致教师课程实施信念的动摇。

如何区分教师在课程调整与创新过程中的“随性行为”和“适宜行为”,如何支持教师做出更科学合理的课程决策?我们对与综合课程相匹配的评价进行了探索,改变以往注重对幼儿发展水平进行检核的技术路线,将评价作为课程调适的依据,尝试利用评价结果改进课程的实施,从而鹰架幼儿学习。其中,课程审议是落实课程评价的重要途径。我园通过优化课程审议,帮助教师协同反思教育过程与课程实施效益,增进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解读能力,助力教师做出科学的课程决策,从而化解教师在开放课程实施中的焦虑,推动综合课程研究驶向深水区。

一、主题活动实施的初审议:明晰发展价值,优化主题活动方案

综合课程以“主题”形式建构幼儿经验,主题活动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在一个新的主题活动实施前,我园教师常以班级或年级组为单位进行课程审议。教师通过梳理班级幼儿现阶段兴趣、经验水平,对全体和个别幼儿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园本课程方案中相应年龄段的预设主题活动方案、实际资源等,筛选确定适合班级幼儿发展需要的新主题。无论是调适园本课程方案,还是师幼创生班本化新主题,教师都要对主题活动目标、内容、路径、资源等进行前期审议。

1.目标审议:符合年龄特点,确保目标上下一贯性

课程目标是幼儿园课程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选择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及评价课程的主要依据。综合课程中的幼儿发展目标分为幼儿园阶段目标、学年目标和学期目标,具体又细化为主题活动目标及具体活动目标等。对目标进行审议是课程审议的重要内容。

每學期初,小、中、大班教师分别就学期目标进行审议,并结合各方面因素,调整现阶段学期目标,制定与各班级情况相适宜的班本化发展目标。在新的主题活动开展前,教师会结合调整后的班本化学期目标,对班级幼儿发展状况进行如下三个层级的审议:首先,结合开学初制定的学期或学年班本化发展目标,审议当前班级幼儿的目标达成情况,重点关注幼儿暂未达成的目标;其次,回顾前一阶段已经开展过的主题活动,审视幼儿在本学期已有主题活动中的目标达成情况,判断幼儿在既往主题活动中已经积累的与新的主题活动相关的经验;最后,基于对一日生活的观察,梳理现阶段幼儿关于当下主题活动的经验、问题和兴趣,包括班级幼儿整体的经验和个别幼儿的经验。以上三个层级的审议,可提高班级幼儿发展目标的针对性、准确性,保证综合课程中幼儿发展总目标可以一以贯之地落实在不同年龄段、不同主题活动中,实现“目标制定有依据,目标达成有抓手”。

2.内容审议:围绕主题活动目标选择内容,合理设计线索

主题活动内容是实现主题活动目标的重要载体。目标确定后,就要选择相适宜的活动内容以达成目标。当一个主题活动目标可以通过多种内容达成时,教师既要关注内容对目标达成的支持程度,又要考虑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经验和能力水平,是否方便幼儿感知和探索,从而选出最适切的内容。

在内容审议中,除了筛选作为探索对象的载体与素材,还包括内容的组织形式以及主题活动的线索设计。例如,这些感知与探索的话题应如何编织?如何根据幼儿认知学习特点和经验来设计线索?几条线索是否相互依存、层层递进,既注重幼儿已有经验间的内在联系,又满足幼儿经验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整合具有相似内核的单个活动,才能达成“主题—线索—目标”的合理架构。

3.实施路径审议:整合多样路径,发挥最优效益

综合课程强调各种手段和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以便形成教育合力,它需要教师努力将每一个活动放在主题活动目标的框架下来评价。综合课程实施路径是多样的,主要分为集体活动、日常活动、环境创设、家园联系、区域活动等。教师共同研读课程文本中的实施路径表,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调整并拟定哪些活动需要在集体活动中进行,哪些活动可以安排在日常活动或区域活动中进行,使得一日活动各环节的组织都紧密围绕主题活动目标的实现,同时发挥不同实施路径各自的独特作用。

4.资源审议:获取途径便捷,支持幼儿操作感知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而课程资源是将课程内容变成具体活动的保障。课程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幼儿园的环境、空间、材料,幼儿园中的教职工、幼儿同伴,幼儿家庭甚至社区等,都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资源是否丰富、便于获取?什么资源最能实现主题活动目标,并且适合幼儿探索?这些资源适合在什么时候引入?如何利用资源并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只有在主题活动实施前进行审议与评价,才能把课程资源用对、用好、用充分。

比如,大班上学期“种子的秘密”主题活动一般在秋天开展,教师也常在这个主题活动中组织秋游,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起初,教师只是随意寻找周边的公园,资源与主题活动目标的契合度并不高;后来,整体考虑主题活动目标,关注物种的丰富性,将秋游地点改在中山植物园,但是多样的物种给教师带来挑战,教师专业知识的欠缺使得很多种子和植物难以成为课程资源;最终,结合家长资源,将秋游地点定在了南京林业大学,拥有植物学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和高校教师作为志愿者,分成几个小组带领幼儿认识种子,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丰富了幼儿的经验。可见,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的便利性及其与目标的关联性都是课程审议中需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主题活动实施的中审议:依据幼儿表现适时回扣,调整主题活动实施

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幼儿的经验、兴趣在不断推进,也可能在不停改变;新的课程资源可能被发掘,新的话题可能接踵而至,新的偶发事件可能改变课程的走向……教师该如何理解课程实施进程中幼儿的行为表现,该如何选择课程行进的轨道,该如何不断调整与优化后续实施以应和并促进幼儿的发展?这些都是课程实施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动态的课程必然需要这种渗透全过程的课程审议。因此,在主题活动实施的任何时间点,针对实施中的任何问题,只要教师认为有需要,都可进行中期课程审议。

1.回扣主题活动目标,规划主题活动后续实施

在主题活动实施中,为了了解和判断主题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师会通过班级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阶段性的目标回扣。这种回扣能够帮助教师及時反思课程实施效益,为后续课程的调适和创生提供依据,从而保证主题活动目标的达成,也有助于修正主题活动中不适宜的目标。

比如,大班“种子的秘密”主题活动中,教师在主题活动开始前就预设了几条核心目标。在主题活动进行了一个线索(即一组相关活动)后,教师回扣主题活动目标对幼儿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具体做法为:首先,详细罗列已进行的线索中的所有活动,寻找对应的主题活动目标,判断通过已有活动达成了主题活动中的哪些目标;其次,通过班级幼儿的表现,以星级打分的方式,评价相关主题活动目标的具体达成情况如何(基本达成、正在进行、未达成等)。通过这样的“回扣”,教师发现与“用多种手段表达自己对种子的认识,乐意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这一核心目标对应的活动较少,于是在第二个线索中增加了美术活动“种子旅行记”等去支持目标的达成。阶段性回扣既保证了幼儿的发展有目标支撑,目标的落实有活动支撑,又能让教师“心中有数”,在后续活动中找到需着力达成的关键目标。

2.梳理幼儿兴趣,持续推进与深化

教师在开展主题活动前,会根据目标、线索预设部分内容,但实施的过程是开放的、动态的。通过课程审议,教师分享主题活动开展中观察到的幼儿兴趣的发展,不同幼儿对事物的不同关切点,并达成共识,从而根据具体的互动情境和可能生发的具体问题随机调整课程活动或生成新的课程活动,接纳幼儿生成的线索或活动,以满足幼儿真实的学习需要。

比如,在大班“骑白马的苍耳”活动中,教师借助苍耳粘在小白兔身上,跟着这匹“白马”去旅行的小故事,向幼儿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活动结束后,幼儿依然兴趣浓厚。后来,幼儿看到炸开的果壳就激动地大叫“这是弹射传播”;看到几只小猫就立刻想到动物传播;看到那种小小的、带刺的种子就一律认为是苍耳。

这天,依照主题活动的进程,幼儿园组织幼儿去植物园秋游,幼儿满怀热情地开始寻找各种种子。忽然间,传来幼儿的欢呼声:“老师,恒恒发现了四个苍耳。”得知恒恒发现的不是苍耳,而是悬铃木的小果球后,幼儿又继续寻找苍耳,但直到秋游结束也没能找到。回到幼儿园后,幼儿寻遍所有角落依旧没有收获。于是,苍耳成功占领了幼儿的心,班级里时常出现幼儿讨论的声音。面对幼儿的反应,教师感到十分惊喜。在兴趣的驱使下寻找种子,发现苍耳,验证有趣的传播方式,成了幼儿主动的要求,课程目标逐渐内化成幼儿的发展需要。于是,教师经过课程审议,调整已预设的后续活动,尊重并接纳幼儿的兴趣,带领幼儿开启了“苍耳的发现之旅”系列活动。

3.依据幼儿表现,调整内容与策略

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预设的内容及具体实施路径,随着主题活动的推进、幼儿经验的推动,常常需要调整。主题活动目标能否顺利达成,幼儿经验能否得到丰富与发展,是调整的重要依据。所以,在中期审议时,教师需要结合主题活动开展以来幼儿的行为表现,对幼儿的发展状况做出判断,并据此考虑在后续活动中合理利用日常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教学活动等多种路径以及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让预设的内容贴近幼儿,让策略更奏效。

比如,在“种子的秘密”主题活动中,园本课程文本中已有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种子食品品尝会”,目标是“知道种子食品是人们食物的主要来源,感知种子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用语言介绍自己准备的食品,体验与同伴分享的快乐”,教师也打算将本活动作为该主题活动最后的大活动,提升幼儿关于种子的完整经验,但是随着主题活动的实施,教师发现可对该活动形式进行调整。大活动时间短,种子食品品种太丰富,幼儿忙着品尝,介绍交流的机会不充分,对种子食品的感知也比较浅。如果在生活区中,幼儿每天品尝1—2种种子食品,时间比较充裕,分享介绍的机会也多,就更容易实现主题活动目标,同时便于教师关注个别幼儿的发展。于是,教师把集体活动调整为以一周时间进行的区域活动。

4.分析使用情况,调整与补充资源

有什么样的资源就有什么样的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资源直接决定课程的内容与幼儿获得的经验。在主题活动开展前,虽然对资源进行过审议,但这些资源在实际使用中,数量是否充足,形式是否恰当,能否支持活动开展等,都需要教师持续关注。在中期审议时,教师应该重点思考已有资源的利用是否充分,还有哪些可以补充的、与主题活动密切相关的新资源。

比如,在确定了去南京林业大学秋游之后,教师又对该大学的资源进行了新的挖掘。丰富的自然植物资源,具备植物学专业素养的志愿者等人力资源,都是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但是怎样让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呢?教师决定和南京林业大学工作人员沟通,合作设计植物资源地图,帮助幼儿了解植物的名称及位置分布。这样幼儿可以提前根据自己的兴趣规划好路线,发挥自主性,提高秋游活动的效益。植物资源地图就是教师在中期审议后所做的重要补充。

三、主题活动实施的终审议:多维反思,把握课程后续走向

一个主题活动实施后,教师会再次进行课程审议。不同于主题活动开始前及实施过程中的审议,在进行活动结束后的终审议时,教师已经积累了该主题活动开展的所有资料,比如,丰富的幼儿表现实例,经调整的主题活动详细方案,已使用的具体策略、手段等,这些信息需要教师团队共同讨论,总结主题活动经验,研判幼儿发展水平,分析课程实施效益,以确定课程后续走向。主题活动实施后的审议可重点围绕如下两点展开。

1.审议主题活动目标达成情况

教师结合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对照预设的主题活动目标进行反思,总结该主题活动实施经验,并为下一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可延续的目标参考,提醒教师在后续活动中的关注点和着力点。如果幼儿的兴趣在主题活动中被充分尊重,幼儿获得了核心经验,则主题活动可结束;如果幼儿兴趣仍然浓厚,并且相对聚焦,则可以开展项目活动或小主题活动。

2.研判幼儿发展水平

在主题活动结束时,教师对照预设的班本化目标进行幼儿发展状况评价,包括对班级幼儿整体发展情况和对个别幼儿发展情况的评价。清晰呈现幼儿发展水平,为实施下一主题活动以及对个别幼儿开展适宜的教育提供了参考。

比如,在大班上学期班本化主题活动“我们换牙了”中,教师在课程实施不同时期,依据学期发展目标、主题活动目标等,对幼儿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对目标落实情况进行反思,不断优化课程实施。通过修正目标、调整主题活动、挖掘资源等,实现主题活动目标,推动幼儿经验的发展,达成课程审议对鹰架幼儿学习和調适课程的支持作用。

在该主题活动实施前,教师对照综合课程的儿童发展目标,结合本学期已经进行过的三个主题活动“搬新家”“中国娃”“可爱的动物”,回顾学期目标在以往主题活动中的落实情况(基本落实,正在进行,暂未达成、需重点关注),将正在进行、暂未达成的目标作为新的主题活动落实的重点,从而制定既符合幼儿兴趣又蕴含连贯经验的主题活动目标,将核心目标确定为“探究动物和人类牙齿的秘密(外形和功能),对换牙现象充满期待,体验成长的喜悦”“在活动中有一定的专注力,能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发现”。

在主题活动实施一段时间后,教师发现幼儿会自发地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掉牙后的感受,其中蕴含着艺术领域的发展价值,但在前期预设中艺术领域的相关价值并未得到关注。于是,教师优化主题活动目标,加入“运用多种方式(如制作宣传小报、创编儿歌、情景表演)表达自己关于牙齿的经验”的目标,并通过选定旋律填歌词(自编护牙小儿歌)、情景剧表演等形式达成目标,使主题活动既契合幼儿兴趣,又能承载更丰富的价值。

主题活动结束后,教师再次回顾目标达成情况,通过详细梳理指向目标达成的相关活动,梳理班级幼儿和个别幼儿在每项目标指向下的行为表现,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层级分类。教师将“能围绕换牙话题进行讨论,能连贯、清楚、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会评价和补充别人的发言”作为下一主题活动延展和需继续关注的目标。同时,通过分析班级每一个幼儿具体目标的达成情况,在后续活动中以区域活动、游戏、项目活动等多种形式,支持幼儿个别化学习。

从检核幼儿发展到鹰架幼儿学习,我们以课程审议为路径之一进行综合课程评价的研究与改革。依托课程审议,我们基于主题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动态地、过程性地研判幼儿发展水平,并依据研判结果进行课程调适。教师在协同反思中不断深化对幼儿发展的认识,建构对课程实施的理解,从而做出科学决策。伴随全过程的课程审议使课程目的、内容、组织、评价四要素形成闭环,充分发挥对主题活动实施的支持作用,促进了综合课程育人目标的落地。

猜你喜欢
检核目标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基于Python 设计的TEQC 数据质量可视化分析软件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垂直荷载木结构大跨屋顶设计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检核目录法的研究与应用—以书架设计为例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黄建通老师:中学生创新思维课程引入“奥斯本检核表技法”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