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小雷:海南自贸港海事特区的“拓荒牛”

2023-06-24 05:22胡承辰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洋浦自贸港海事局

胡承辰

从当初什么也不懂的海事小白,到逐渐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海事“强兵”,现任海南海事局属洋浦海事局神头海事处处长的施小雷在海事领域深耕了整整十年。十年来,他一直扎根洋浦基层一线,积极参与载运危险货物船舶安全管理制度研究,并凭借着刻苦专研,实干创新的精神,创新提出洋浦海事局载运危险货物船舶“三重保障機制”,牵头研究发明了“船舶安全监督远程复查系统”,成为海南海事局首个获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认证,形成了自贸港“互联网+监管”海事特区创新案例,他还通过减少船舶靠泊时间,为企业提高营收 4000 余万元……这些成就对他来说,只是工作的一部分。

创新,对他来说只是工作的一部分

谁能想到被称为海南自贸港海事特区的“拓荒牛”的施小雷,大学学的是通信工程。2012年,“非海事”专业的施小雷来到了洋浦海事局,成为了一名基层执法员人员。面对完全陌生的工作内容,施小雷迎难而上,默默钻研海事专业知识。

施小雷知道自己从事这一方面的工作基础比别人薄弱,“所以我需要更加努力,从干中学,学以致用,才能完成好工作。”刚开始对外籍船员展开港口国监督检查时,对于那时候的施小雷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主要的障碍还是语言,对于非英语国家的船舶,比如我们辖区来的比较多的越南籍船舶,语言可能是一个障碍,有些船员英语水平比较一般,沟通起来就费劲,经常是附带上比划手势。”施小雷指着停港的那些船舶说。他从来都是那种知道自己的不足就卯足劲克服的人,面对外籍船舶,他说:“一方面我自己也加强语音口语锻炼,让自己的发音更标准,让船员能够听得清楚,另外一方面,也通过提前做好检查计划,列出需要检查的文书和实操项目,在检查时出示给船员看,也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提高检查效率。”

2016年,施小雷被选派参加世界海事大学研究生班深造,期间他对海事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知。2017年,学成归来的他便扎根在基层海事处,上甲板、下机舱,摸遍了船舶的每个角落,也习惯了汗流浃背和油污满身。施小雷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摸索创新,成为海南自贸港海事特区的“拓荒牛”。

他积极开展远程监控、远程安检复查、远程核查等一系列非接触式海事监管措施,以远程检查方式填补现场检查不能够及时开展的空白,减少船期浪费,增加码头周转率,提高执法工作效率。

他还深入研究监管规律,创新辖区载运危险货物船舶监督模式,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狠抓源头、综合治理”的方针,归纳总结出“准入门槛、选船规则、联合检查”的三重保障机制。

作为海南省西部面向东南亚区域性枢纽港,洋浦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的一半以上,保障辖区各大石化企业原油及化工原料的充分供应,对整个辖区安全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洋浦港区“准入门槛、分级管理、联合检查”三重保障机制运行以来,施小雷通过准入门槛的事前淘汰、分级管理的事中检查以及联合检查的事后评估的全过程管理,实现了危险品船舶总体安全形势稳定的目标,中高标准船舶到港比例上升,辖区危险品船舶事故明显下降,船舶本质安全不断提升,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主动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简化流程,高效服务企业获赠锦旗

近年来,洋浦辖区的LNG业务从零开始逐渐发展壮大,目前年货运量已达到百万吨级。施小雷秉承“为企业着想,急企业所急,为企业保驾护航”的扎实工作作风,不遗余力地给企业提供支持保障,优化洋浦营商环境,切实保障重点物资运输安全。

施小雷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服务LNG企业发展专题意见征询座谈会,广泛听取相关企业意见建议;他还主动走访码头,及时掌握重点物资船舶船期,加强信息的横向沟通,畅通沟通渠道;强化恶劣天气预警预控,为重点民生物资运输船舶提供气象、海况等信息服务,并督促其做好防范工作。

特别是前年中旬,原计划挂靠洋浦的一艘LNG船舶“阿罗”轮临时撤销计划,中海油公司虽然紧急调派“泛非”轮顶替,但由于打乱了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可能需要支付近百万元滞期费。

时间紧,任务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施小雷简化流程,积极协调各护航警戒单位,确保该轮按预定时间完成靠泊并卸货,避免了企业因滞期而产生大量费用,受到企业的高度赞誉。

深入钻研,申请专利激发职工热情

施小雷在建设海南自贸区的浪潮中,敢于突破,本着先行先试的理念,积极创新远程监控、远程安检复查、远程核查等一系列非接触式海事监管措施。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全力做好内外部防控疫情的同时,切实做好海事监管工作,保障水上交通安全畅通,支持航运企业安全有序复产复工,积累了大量远程船舶监督检查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施小雷研究发明了“船舶安全监督远程复查系统”,成为海南海事局首个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认证的专利,形成了自贸港“互联网+监管”海事特区创新案例。

该系统覆盖了船舶主要区域,形成无死角、高清晰的“互联网+监管”新检查模式。相对于传统现场监管,提高了船舶在疫情期间、特殊时段和特殊环境内的安全复查效率,降低了船舶的滞期成本。

施小雷的钻研创新精神也极大地激发了部门干部职工开拓创新的积极性和干事创业的热情,已有多人撰写专业论文投稿《中国海事》等杂志,在整个基层海事处形成技术研讨的良好学习氛围。

在疫情形势严峻、复杂、胶着的关键时期,施小雷带领神头海事处干部职工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全力做好水上安全监管工作,投身疫情防控和安全监管最前线,为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海事青春力量。

在之前,因疫情影响,洋浦辖区无法为船舶配送食品物资,多艘船舶向洋浦海事局发出求助。在掌握船方实际困难后,施小雷和海事青年们乘坐海巡船艇将新鲜果蔬和生活用品送至锚泊船上,帮助船员解决生活物资短缺的燃眉之急。

在工作中创新,创新中工作的他曾获得2022年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022年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海南好青年、2021年海南省直机关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党旗所指,就是责任所向,施小雷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青春之花。

对话施小雷

现代青年:都说你是海南自贸港海事特区的“拓荒牛”,你怎么看?你觉得年轻人该如何去培养这种锐意创新的开拓精神?

施小雷:其实我也只是做了我的本职工作,只不过在基层海事处,有这个平台能够让我去做一些开创新的工作,也是领导和同事们的鼎力支持才取得的一些成果。对于年轻人我的建议是尝试以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和事物,寻找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打破思维的框架,尝试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思考方式。在解决问题时不要固守传统模式,可以尝试创新思考,比如我们在现场执法中遇到困惑后就采取远程执法模式,另外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是保持开拓精神的重要因素之一,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能,积累更多的经验和知识,对于培养锐意创新的开拓精神有着很积极的作用。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交流、合作和分享经验,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新的思路和观点,获取新的灵感和想法。多与专业人士和其他领域的人交流合作,有助于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提升开拓新思维。

现代青年:未来,在这个领域上还有什么进一步的规划?可以结合自身,谈谈将如何投身海南自贸港建设。

施小雷:未来我们的重点工作还是切实维护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秉承“为企业着想,急企业所急,为企业保驾护航”的扎实工作作风,不遗余力地给企业提供支持保障,优化洋浦营商环境,切实保障重点物资运输安全。在自贸港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海事专业特长,努力践行“让航行更安全、让海洋更清洁”海事核心理念,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水上交通安全和海洋环境清洁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现代青年:作为优秀的青年人才代表,你有什么经验和感想可以和正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的青年们说吗?

施小雷:首先,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都应该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

其次,我们需要在不断学习和进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我們应该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这样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此外,我们还需要时刻保持一份责任心和使命感。我们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为了让国家和人民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一份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最后,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一份谦虚和认真的态度。无论我们在哪个行业或者哪个领域,永远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傲,要时刻保持一份谦虚之心,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以最好的状态来完成每一项任务。

猜你喜欢
洋浦自贸港海事局
术业专攻,奋力耕耘 努力做好自贸港皮肤科学科建设
海南:以“大开放、大改革”促进自贸港建设“大发展”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新一代卫星AIS验证载荷”成功发射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公布第二批可在线办理的电子证照清单
洋浦港集装箱业务发展SWOT分析
中方将在渤海执行军事任务
文旅融合背景下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定位问题
实地考察强交流
从自贸区到自由贸易港
承载着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省人民的期望——加快洋浦发展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