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窝里横”,是因为缺乏安全感

2023-06-25 23:15云台
现代家长 2023年6期
关键词:充气负面女士

云台

调查发现,近10年间,“窝里横”现象在儿童尤其是男童身上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有教育专家称之为“10后的性格底色”。

这小子在外面是受气包,怎么回到家马上变成小暴徒?

周末,常女士带儿子柯柯去水上乐园玩。柯柯刚满5岁,非常喜欢游泳,对水上乐园不陌生,但这次来他格外兴奋,因为他要试用他的新玩具。

因为柯柯在游泳兴趣班进步明显,爸爸奖励他一个儿童充气垫,可以在泳池里漂浮,躺在上面就像躺在床上一样。

柯柯在充气垫上优哉游哉地躺着,用两只脚打水,玩得很开心。过了一会儿,他爬上岸来喝水,回头发现充气垫不见了。放眼望去,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正躺在上面,冲柯柯喊:“我玩一会儿还给你!”

柯柯急得直跺脚,压低声音对常女士说:“不行啊,我还没玩够呢!”

常女士对陌生男孩的无礼挺生气的,但更不满柯柯的懦弱:“跟我说有什么用,自己去抢回来啊!”

柯柯急得哭出声来,但没敢对抢充气垫的男孩表达抗议。他抱着常女士的手,哼哼唧唧,意思是让常女士为他出头。

常女士更来气了:“想要回来就自己去抢,至少你要大胆表明自己的态度,不然人家还以为你挺乐意分享新玩具呢。”

常女士越怂恿,柯柯越退缩。就这样,直到那个男孩跟家长离场,把充气垫远远留在了泳池对岸,柯柯才跑过去拿回心爱的玩具。

回家的路上,常女士心情复杂,一言不发。一方面,柯柯被欺负,她很心疼;另一方面,柯柯的懦弱让她窝火。

没想到,刚进家门,柯柯就重重地把装备包摔在地板上,冲常女士大吼:“你为什么不帮我抢回充气垫?你不是一个好妈妈!”然后冲进自己的房间,趴在床上大哭起来。

常女士愣住了:这小子在外面是受气包,怎么回到家马上变成小暴徒?

柯柯的这种“在家强硬,在外软弱”的表现,就是俗称的“窝里横”。调查发现,近10年间,“窝里横”现象在儿童尤其是男童身上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有教育专家称之为“10后的性格底色”。

那么,“窝里横”是怎样形成的?对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有何影响?是否需要矫正?

尽管“窝里横”对宝宝的心理健康有一定好处,但长远来看有重大隐患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宝宝“窝里横”,是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说明宝宝缺乏安全感。

一方面,宝宝年龄小,主要活动空间是家和幼儿园,接触的主要是熟悉的人,即便外出也会在家长的严密保护之下,所以宝宝一旦进入陌生环境,接触陌生人,难免会害怕。这时,如果家长给宝宝贴上“胆小鬼”“没出息”等负面标签,宝宝会因家长的否定评价而羞愧,更不敢在外人面前挺直腰杆,变得越来越胆小。用心理学术语来解释,“窝里横”的本质是自我认同感缺失造成的安全感不足。

另一方面,家长往往对宝宝保护过度,经常提醒宝宝防范别人的欺负,无形中对宝宝反复进行负面暗示,让宝宝觉得与陌生人打交道是危险的,因而遇到冲突就退缩。

也就是说,宝宝在外面的退缩表现,是他面对危险启动了自我保护机制,确保自己不受伤害。

宝宝之所以回到家敢于冲家长发脾气,是因为他信任家长。每个人和家人在一起时,都会表现得更加真实,宝宝也不例外。他知道家长是爱他的,会包容他,不会伤害他,所以敢于表现得更糟糕。

柯柯回到家就冲妈妈发脾气,也有宣泄愤怒、委屈等负面情绪的成分。对心理健康而言,他这样做是有好处的,家长不应该责怪。

尽管“窝里横”对宝宝的心理健康有一定好处,但长远来看有重大隐患。当“在家强硬,在外软弱”成了习惯,宝宝长大后大多会成为没有责任心、没有原则的人,而且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样的心态和处事方式,将来不会幸福,更不会有大作为。

只有让宝宝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他才能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宝宝

宝宝“窝里横”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成长环境综合作用的产物。想培养宝宝成为阳光、自信、大方的人,家长要反躬自省,找到家庭教育的盲点和弱点,及时调整教育方式。

第一,不要把宝宝保护得太严密,要让他学会自我保护。

保护宝宝是家长的职责,但保护过度会限制宝宝的发展,这是教育专家们的共识。

家长对宝宝的过度保护,其实是在剥夺宝宝认识世界的机会,而对世界认识得不够正是宝宝在外软弱的根本原因。所以,家长应该适当放手,循序渐进地把宝宝“推出去”,让宝宝逐步适应外部环境,只有这样他才能开始社会化,懂得从伙伴、集体、规则那里获得源源不断的安全感。

第二,给宝宝宣泄负面情绪的机会,让他学会表达。

当宝宝第一次对家长发脾气时,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

面对宝宝的蛮横,有的家长选择硬刚,“用大嗓门压制大嗓门”。这样的做法欠妥,因为宝宝会有样学样,变本加厉地胡闹。这时候,家长就像教唆犯,一板一眼地教坏宝宝的脾气。家长正确的做法是帮宝宝疏导情绪,让他不要将负面情绪宣泄到别人身上。

比如,宝宝画画时把颜料抹到了沙发上,对奶奶大发雷霆,怪奶奶不该拆洗沙發罩。此时,家长要马上制止:“谁允许你这样跟奶奶说话?马上道歉!”

宝宝道歉后,教育不能到此结束。家长要抱起宝宝,解释刚才的行为:“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但是生气也不能乱发脾气,妈妈对你发脾气时你不是也很伤心吗?你对奶奶发脾气,奶奶也会伤心的。”

家长最好在宝宝第一次“窝里横”时这样引导,帮助他找到暴躁行为的心理成因,鼓励他说出是什么引发了他的愤怒情绪。只有让宝宝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他才能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宝宝。

第三,家长要在与人相处方面给宝宝做出好榜样。

有的家长上班对领导和客户唯唯诺诺,回到家向家人宣泄烦闷,动不动就发脾气,宝宝就会模仿。调查发现,如果家长与外人相处时和颜悦色,对家人总是挑剔、责骂,宝宝是“窝里横”的概率高达72.33%。

有的家长总喜欢在宝宝面前扮演不同的角色,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方惩罚宝宝时,另一方出面干涉,袒护宝宝。这种做法会让宝宝无所适从,不知道到底应该听谁的。久而久之,宝宝在严厉的家长面前乖巧听话,在温和的家长面前任性放纵,这也是“窝里横”的表现形式。所以,家长统一教育观念对宝宝的成长非常重要。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充气负面女士
女士不停买衣服的背后
充气恐龙
为什么汽车安全气囊能瞬间充气?
让充气城堡不再“弱不禁风”
这位女士一个月读了100本书
全年目录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远离负面情绪
女士找茬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