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导向下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景观改造策略研究

2023-06-25 10:22李青青
艺术科技 2023年7期
关键词:公共空间宜居景观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与体制健全、功能完善、环境良好的新社区比较,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景观的弊端越加突出。基于此,文章分析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的现状,对宜居导向下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景观改造进行探讨,分析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宜居导向下提出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景观改造策略,旨在促进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景观改造。

关键词:宜居;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7-0-03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居管理功能要求也在不断升级演进,这对城市居住区的结构与功能提出了严峻挑戰。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大环境中,占据城市住宅总面积一半左右的老旧社区,普遍存在公共空间景观质量低、特色不够鲜明、生态环境亟待完善、服务设施急需升级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健康和幸福指数[1]。

营造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环境文化氛围,不但能使族群的历史记忆与民众的生活习惯延续下去,也能向大众传达社区文化,有利于保护和弘扬社区历史。目前,我国一些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景观更新的途径仍以社区表面二维景观为主,忽视了对竖向景观的更新改造。在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中,不只建筑外立面显现了岁月风化留下的印记,其他竖向景观在社区更新中也有被忽视的现象。社区是一个有机体,像一个生命整体一般存在,在其不断发展变更过程中,要及时清除那些对其发展不利的因素,使其成为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载体。因此,改造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景观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本文在宜居导向下分析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景观改造策略,旨在延续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景观文脉,提升城市空间的文化品质。

1 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现状

当前,老旧社区普遍存在景观设施被破坏、占用、肆意改造等现象,致使空间原有的功能丧失,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公共景观设施遭到损害。城市老旧社区空间由于建设较早,且使用年限较长,跟不上发展,所以大部分为早期景观设施,缺乏日常维护和改造提升等,加之人为有意破坏,呈现出破旧感。

其次,恣意改建和侵占公共场地。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中的老旧社区空间不断增加,这带来的是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的缺失,于是,私自占用和改建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把社区的公共空间绿地变成私人停车位、私搭个人花园、私自把绿地空间扩大为私人耕地等。

最后,社区缺乏公共生活设施。公共空间的基本功能是满足社区居民日常各项活动的需要,安全和多样化的公共基础设施是创造环境质量良好的公共空间最根本的条件。基础设施完备与否,是否能够满足居民的各项需要,是社区公共空间能否引人驻足,激发居民自发参与社会活动的关键所在。然而,多数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缺乏基本的照明设施,楼道内堆满杂物,导致居民出行不便。尤其对北方城市大部分楼体单元来说,老旧社区不能满足楼道内冬季取暖的需求,造成室内温度偏低。同时,垃圾桶和垃圾回收站规划不到位,导致老旧社区垃圾得不到合理处置,空气和环境质量下降。此外,部分公共活动空间缺乏座椅、运动器械、绿化植物等,拉低了居民幸福指数[2]。

2 宜居导向下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景观改造研究

2.1 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景观改造的概念

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大多数城市整体空间结构逐渐完善,城市空间在容纳量上也趋近饱和。因此,对城市空间进行规划和布局,不能仅着眼于扩建开发新土地,否则城市腹地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将被搁置和浪费。

当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国家的科技水平得到空前提升,城镇化发展更具文化内涵。但在一些城市中心区,建设年代久远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逐渐无法适应当今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因此,提升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人居环境质量,给居住者带来更优质的空间体验和功能服务,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宜居城市”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05年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构建和谐宜居城市”列为城市发展的首要目标,并以宜居城市建设为核心框架。

2.2 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景观改造的目的

社区更新在城市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化城市老旧社区空间环境、丰富社区活动,改进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的总体景观,能够增强社区活力,活化所处地区的历史文化,对加深人们对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景观的认同及场所记忆具有重要作用[3]。

通过更新社区公共空间环境,利用社区新增加的基础设施,引导居民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习惯,同时构成社区特有的标志性符号。在此基础上,对社区公共空间环境进行细微改造与更新,由点到面唤醒社区精神内核。把城市老旧社区建设成一个多元的、宽容的、幸福的、欣欣向荣的社区,能够使整个城市更具有人文气息,更加宜居。

以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环境建设为契机,由现代化基础服务设施或者空间展示来演绎。延续社区历史文化,既有赖于公共空间环境氛围,也需要基础服务设施的支持。因此,要完善基础服务设施,融合社区历史文化元素,使社区文脉从空间组织的角度得以延续,避免社区历史因更新而被分割。同时,使社区历史文化保护由基础层面的静态呈现向更立体的空间环境呈现层面转变,使社区文脉展现历史价值[4]。

2.3 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景观改造的基本原则

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景观改造过程中应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所谓以人为本,是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类心理感受与身体尺度为准,营造人性化的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当前,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功能呈现单一化现象,改造应适应不同人群的不同要求,从基本人群组成入手,既要满足老年人休息闲聊、晨练、跳广场舞的需求,又要适用于青年休息休闲以及室外活动,还要满足儿童室外娱乐、素质拓展、科普教育的需求,等等。与此同时,不但要从功能上满足上述需求,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这些功能空间与人体尺度的吻合程度,色彩、材料和空间形式的合理性与适宜性,空间有无识别性,以及对老人、小孩所用空间场所进行无障碍设计等。总之,所有设计均要从人性化视角出发,遵循以人为本原则。

打造老旧社区生活环境要以居民为主,尊重居民的生活方式,因而社区应该提供足够的公共空间,方便居民展示和传递社区传统文化,延续老旧社区的历史记忆。同时,城镇化的推进和城市扩张,致使城市老旧社区空间与现代化建筑和商业区存在反差。在更新城市老旧社区空间时,要在保留其固有属性和文化特色的前提下,设计与外围新城区的过渡地带,使二者之间做到有机融合,增强城市空间的整体性。

3 宜居导向下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景观改造策略

3.1 塑造宜居导向的文化,优化公共空间景观

对社区每幢楼门前的人行道路,要统一疏导规划,划定清晰的使用界限,拆除私人搭设的自行车和摩托车临时停车位、晾衣绳、私人物品等,以方便人们通行。同时,可在路旁添置休息座椅、凉亭和棋设,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公共生活。

社区主、次干道实行停车位标准摆放,避免两侧路面乱停车行为的发生,把车停在一边,确保主、次干道通行无阻。在满足正常社区绿地指标的要求下,主、次干道路侧绿化带均布设人行步道,实行人车分流,确保社区居民出行安全。

针对社区公共空间中植物的配置,要清理现场杂草,确保优良植物正常生长,对于植物稀少的空间,则要补植或修复植物,原则上不能损害已有植物种类,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要给已有植物的继续生长提供有利空间,且对生长有形变或受到损伤的植物进行修剪塑形处理。此外,应回收人为占用的绿地空间,视场地损坏程度补植或修复植物。

铺装以“旧换新”为主,对社区破损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和升级,同时对公共活动空间内部地面进行铺装,为营造社区公共空间宜居环境提供文化

基础。

3.2 结合周边新社区、街道发展进行文化融合

城市原有的基本单位会随着环境、需求等因素不断发生变化,持续发挥作用,亦无法被替代。这表明城市社区形态在不断更新和演变,持续优化。作为一个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宜居社区,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应考虑到周围环境,实现形式上的统一,改善目前老旧社区恶劣状况。但也必须保留社区自身特色,在变化中寻求统一,在统一中寻求变化。

3.3 宜居导向的环境整治

结合老旧社区的现状,可以针对老旧社区道路、绿地、功能场地、建筑外立面等更新设计,使其满足宜居标准。

3.3.1 道路

按社区车流量、人流量合理安排社区内部主干道,确保在符合行人安全的前提下,设计和布置路面。针对路面狭窄的公路,在不影响居民生活的前提下,适当加宽。增加道路绿化面积,采用本土乔、灌、地被植物打造不低于3层的植物景观,不但可以起到庇阴的作用,还能起到净化社区空气的作用。

3.3.2 绿地

绿地中所蕴含的植物景观,按不同植物大小、高矮、色彩加以配合,是一种让人产生美感的植物造景方式,即植物景观。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的规定,附属绿地内集中绿地规划和建设,应当遵循空间开阔、形式齐全、设施与场地配置适度以及植物无毒无害的原则。因此,社区改造不仅在植物搭配上要满足美的需求,在植物的功能上也要着重考虑,如要具有吸附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污染气体的功能,吸收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提高社区空气质量。对于老旧社区而言,通过补植、修复植物等,能够净化社区的空气,达到宜居目的。

3.3.3 功能场地

一是对老旧社区布置宜居导向功能场地,可调查社区居民的日常行为、年龄构成、性别比例等,以此为依据来设定特定的功能区域,在不打破社区原有肌理的前提下添设和改造功能区。

二是现阶段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使用率普遍不高,近宅空间堆放杂物,车辆乱停无序,均会对社区内部公共空间环境质量造成影响。所以,在设计改造老旧社区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社区分散的公共空间,将其集零为整,充实活动设施,增加景观绿地,合理规划车位,改善环境。

3.3.4 建筑外立面

针对老旧社区建筑现状,应对社区建筑外立面墙体脱落、墙体裂缝进行修补,制定墙体保温、墙体绿化及其他有效的恢复措施。整修脱落墙体,确保住户进出建筑物安全。对墙体裂缝进行修补,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建筑物外墙部分进一步断裂,另一方面是确保建筑墙体保温。墙体保温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成为旧建筑翻新和新建筑必然的措施,尤其对北方建筑而言,更能够起到有效的御寒作用。同时,在墙体立面设置垂直绿化,不但能装饰建筑,也能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降低夏季建筑外表面的温度,调节小气候,打造宜居环境。

4 结语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稳步推进,更新脱轨、设施陈旧、服务功能不足等现象在城市社区日益显现,这是今后城市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一个中心议题。基于此,应以宜居导向为切入点,满足生活在城市老旧社区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而针对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与改造,我国目前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在城市未来发展的有限空间内,改造城市现有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让它重新焕发生机是唯一的出路。

参考文献:

[1] 曹磊,罗俊杰,赵迪.参与式设计在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景观改造中的应用:以天津市迎水里社区参与式景观改造为例[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3):228-233.

[2] 王晶晶,方美清.宜居城市建设下盐城老旧小区景观综合改造与提升[J].湖南包装,2022,37(5):142-145.

[3] 侯晓蕾,苏春婷.基于人民城市理念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以北京市常营小微绿地参与式设计为例[J].园林,2021,38(5):17-22.

[4] 胡天君,盧彦蓉,张梦瑾.地域视野下文旅小镇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2,35(2):225-227.

作者简介:李青青(1997—),女,湖北荆门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公共空间宜居景观
景观别墅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宜居大化
宜居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