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跳出“作业焦虑”的怪圈?

2023-06-25 11:16维莉
现代家长 2023年6期
关键词:讲题做作业女士

维莉

事实上,我们很少看到因为家长不陪读导致孩子不做作业的,反倒是家长越陪读孩子越不做作业的案例比比皆是。

58%的家长每天辅导孩子做作业,其中90.8%的家长在辅导作业时跟孩子发过火,55%的家长打过孩子,73.4%的家长对陪做作业感到身心俱疲

虽然“双减”政策落地已经快两年了,但辅导孩子做作业仍然是许多家长的噩梦。

夏女士在微信留言中写道:“我儿子可能有点笨,都上小学四年级了,做100以内的口算加减题还经常出错。辅导他做作业,我们娘儿俩都受罪,不是我把他骂哭,就是他把我气哭。我的文化水平有限,等儿子上了初中,我也辅导不动了,到时候该咋办?”

家长为孩子的作业焦虑,未必是自身能力问题。祝先生是一位大学副教授,辅导上小学的女儿做作业照样抓狂:“有一天,女儿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找我帮忙。我一看,简单啊,列个二元一次方程就解决了,但女儿没学过解方程,听不懂。我也蒙了,不列方程,那为什么要出这么难的题?我打电话与老师沟通,老师没听我说完就开始数落我,说我不是负责任的家长,辅导能力太差。我没敢还嘴,只得承认错误。就这样,小学数学老师把大学数学老师骂得像个小学生。”

其实,“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的现象,在我国家庭中普遍存在。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联合腾讯教育做过一次关于“作业焦虑”的调查,结果显示,58%的家长每天辅导孩子做作业,其中90.8%的家长在辅导作业时跟孩子发过火,55%的家长打过孩子,73.4%的家长对陪做作业感到身心俱疲。

“雙减”政策落地以来,为帮助家长缓解作业焦虑,教育专家们提出了很多解决办法:番茄时间管理法、限时鼓励法、中途安抚法、非暴力沟通法、ABC情绪管理法……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新鲜劲儿一过,马上被抛到脑后。因为这些方法只停留在表面,试图把问题归咎于某一方,而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所以注定无效。

在辅导孩子做作业这件事上,我们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要做作业,老师、孩子、家长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承担什么责任,否则,我们会一直停留在“鸡飞狗跳”的怪圈里。

放学回家先玩后做作业的孩子,大多不是贪玩,而是想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腾出一点心理空间

许多小学生的家长抱怨,明明说好的放学回到家先做作业,可是孩子就是做不到,只要家长不盯着,孩子就会跑到楼下去玩,或在家疯狂地打游戏,作业非得拖到最后再做不可,说明孩子不会管理时间,没有自律意识。

孩子拖延做作业,的确是时间管理出了问题,但不是因为时间被浪费了,而是孩子的时间被填得太满了。

时间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留白”,即不能把孩子的所有时间都填满,必须给孩子留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如果孩子的所有时间都被各种任务填满,时间长了孩子一定会厌烦、拖延,甚至变得焦虑、抑郁。

很多孩子放学回家,除了老师布置的复习、预习作业,还有家长布置的阅读、背诵作业,有的孩子还要练琴、画画,再加上吃饭和洗漱,孩子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于是厌烦、抗拒。孩子会想,上学累一天了,放学回家为什么不能玩一会儿?

上小学四年级的晨晨,本来可以在托管班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他连作业本都不想从书包里拿出来,只闷头读课外书。托管老师问他原因,他说:“如果我现在把作业都做完了,回家我妈还得给我布置作业,不让我读课外书,所以我要现在读课外书,作业留到回家再做。”

放学回家先玩后做作业的孩子,大多不是贪玩,而是想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腾出一点心理空间。遗憾的是,因为有家长盯着,孩子不可能玩得尽兴,做作业的时候仍不安心,所以才会用拖延来抗议。

我们很少看到因为家长不陪读导致孩子不做作业的,反倒是家长越陪读孩子越不做作业的案例比比皆是

钱女士是全职妈妈,自称是儿子欣欣的“全天候保姆”。因为欣欣厌学,作业不催不做,学习成绩全班垫底,钱女士格外气恼:“好歹我也是本科毕业的大学生,为什么就教不好一名小学生呢?我没有给孩子布置过额外作业,为什么他也是个小磨蹭?”

钱女士所说的“教”,其实就是“陪”。每天,只要欣欣放学回到家,她就恨不得把他绑到书桌前,盯着他写作业。如果她接电话离开两分钟,欣欣肯定跑开,不是开电视看动画片就是下楼找小伙伴玩。即便钱女士贴身陪着,欣欣也小动作不断,发呆、玩橡皮等。

其实,欣欣的这些毛病,恰恰是钱女士陪出来的。

从根本上说,做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做与不做,什么时候做,怎么做,都应该由他自主安排。如果作业完不成,或质量不合格,第二天老师会给孩子相应的反馈,孩子就知道不认真做作业的结果是什么,促使他明白做作业是自己应该完成的事情。

事实上,我们很少看到因为家长不陪读导致孩子不做作业的,反倒是家长越陪读孩子越不做作业的案例比比皆是。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本能需要,就是满足自主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家长的催促和监督,其实是在告诉孩子,这件事你得听我的。本来就是一件做作业的小事,现在好了,变成了家长和孩子的权利之争。孩子会想,我自己的事情为什么要听你的?孩子拖延、磨蹭,就是在用行动告诉家长,做作业这件事情到底是谁在做主。当然,这些都发生在潜意识里,家长和孩子都很难意识到各自心中想了什么。

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怕就怕孩子在权利之争中失败了,把自主权拱手相让,那做作业就不再是孩子的事,而变成家长的事了。既然是家长的事,那么孩子就变成了家长雇来做作业的童工。孩子会在潜意识里想:没有报酬的工作,我为什么要卖力地做?于是磨蹭、偷懒就是名正言顺的了。

习惯了被妈妈全程监督着做作业,欣欣对做作业这件事完全不上心。有一天,钱女士参加同学聚会,晚上10点半才回到家,检查欣欣当日的作业,居然是空白。

“谁让你不在家监督我?”被钱女士质问,欣欣理直气壮地回答。

“难道我要做你一辈子的拐杖吗?”钱女士欲哭无泪。

其实,如果钱女士从一开始就适当放手,不催促不监督,让欣欣自己管理作业,何至于此!

孩子不需要家长像清障车那样,替他扫清成长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家长应该像脚手架,帮助孩子攀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家长不催促不监督,并不是放任不管。如果孩子有题不会做,向家长求助,说明孩子想为自己的作业负责,家长应该施以援手,但一定不要大包大揽,否则会助长孩子的惰性。

秦女士因为单位加班,晚上11点才回到家。检查女儿的作业,发现稍难一点的题目都空着没做,而女儿已经睡下了。

第二天一早,秦女士问女儿为什么不完成作业,女儿回答:“反正你会教我怎么做的,我就等你回来再做呀,谁让你回来得那么晚!”

秦女士陷入了沉思。自己平时辅导女儿做作业过于“负责”,有问必答,女儿一遇到有难度的题就求助,总能马上得到正确答案,根本没有动脑思考的机会。时间长了,孩子的大脑也变懒了,宁可不完成作业,也不肯动脑筋。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乔治·斯派维克在研究中发现:那些从小有机会自己解决問题的孩子,不仅更自信,做事情的自主意愿更强,而且思维更开阔。他们善于从多个方面思考,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样的孩子,无论在学习还是在未来的工作中,都普遍比那些从小依赖家长的人更具优越性。

由此可见,孩子不需要家长像清障车那样,替他扫清成长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家长应该像脚手架,帮助孩子攀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才是有远见的教育。

不仅仅是做作业,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人际交往受挫、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惑。如果家长每次都直接冲上去,挡在孩子前面替他解决问题,孩子就会失去直面困难、动脑思考、尝试解决的机会。

家长如何做孩子的脚手架呢?希望家长掌握以下两个要领:

第一,只在“最近发展区”范围内辅导孩子。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孩子的认知水平有两个指标:一个是孩子当前达到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能达到的水平。两者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

老师布置的作业,应该在“最近发展区”之内,题目太难或太简单,都不利于学习。但是,一个班的学生,认知水平参差不齐,老师布置作业时,有可能会塞进两道超出大多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难题,孩子不会做很正常,家长也不必在意。

家长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内的题目上,如果孩子有不懂的地方,必须给孩子补补课,以免孩子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

给孩子讲题之前,家长不要马上告诉孩子正确答案,要让孩子通过查词典等工具书、上网搜索等方式自己解决问题,家长可以适当点拨,给孩子正确的思路。总之,要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第二,不必强行给孩子讲题。

如果家长给孩子讲题讲不明白,就不要硬讲,更不能骂孩子笨,可以让孩子带着问题第二天请教老师。家长与孩子因为作业的事闹得“鸡飞狗跳”,大多始于讲题。家长往往觉得题目很简单,但孩子就是听不懂,几个回合下来,家长的耐心就消耗光了,于是着急上火,结果不仅没帮上孩子的忙,亲子关系还陡然紧张,不划算。

小学生的作业,对家长来说不算难,却未必能给孩子讲明白,因为家长会做题,却不懂孩子的心理和思维发展特点。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题家长讲不明白,而老师却能讲明白。给孩子讲题,老师是内行,家长是外行,所以,老师才是给孩子讲题的最佳人选。

许多家长认为,空着不会做的题,孩子就不算完成作业,第二天会被老师批评,而且家长也会被老师责怪“不负责任”,即便老师不批评不责怪,家长也感觉脸上无光,好像自己没有辅导孩子做作业的能力似的。

其实,这样想是多虑了。老师给孩子布置作业,除了巩固当天所学知识以外,还有查漏补缺的作用。孩子有题目不会做,暴露了教学的薄弱之处,家长有责任让老师获得这个信息,帮助老师及时有针对性地弥补缺漏。所以,家长不需要让孩子交给老师一份完美的作业,更不必担心自己在老师面前丢面子。

如果孩子因为作业有不会做的题而被老师刁难,建议家长积极与老师沟通,不要忍气吞声。因为如果去沟通,结果还有可能变好,如果忍气吞声,家长和孩子就会一直被作业所困。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讲题做作业女士
女士不停买衣服的背后
不爱做作业的丁多
撰写解题小反思 促进师生共成长——从数学复习课“讲题活动”谈起
做作业
独立做作业,我可以!
这位女士一个月读了100本书
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讲题”能力的培育
全年目录
女士找茬
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