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籍数字化仿制的思考

2023-06-25 14:54祁林林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3期
关键词:问题及对策流程意义

【摘 要】为了保护院藏珍贵古籍,山西博物院在珍贵古籍数字化的基础上,选取部分珍贵古籍进行了仿制。笔者从古籍数字化仿制的意义、流程、仿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思考,提出解决对策,以期能为今后古籍数字化仿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古籍数字化仿制;意义;流程;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5.1;G2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3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印刷于1912年以前又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1]古籍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历史、学术和艺术价值,是不可再生的。因此,我们要不遗余力地保护好古籍,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最大限度延长古籍寿命,延续优秀传統文化。还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古籍的价值,然而使用古籍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磨损。可见,古籍保护与利用矛盾突出。古籍数字化仿制作为古籍数字化建设的延伸,是解决古籍保护与利用矛盾的有效途径。古籍数字化仿制是利用珍贵善本、稀世孤本等做底本进行原大、原形、原貌、原文的精心印刷,以求孤本不孤、珍品广用,进而更好地保存、传播与利用善本古籍的一种方式。[2]

一、古籍数字化仿制的意义

古籍数字化仿制的前提是古籍数字化,古籍数字化是古籍数字化仿制的基础。古籍数字化仿制势必促进古籍数字化建设。古籍数字化仿制在延长古籍寿命、提高古籍利用效率、促进学术研究发展、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延长古籍寿命

古籍是最脆弱的纸质文物,尤其是珍贵古籍,因其年代久远,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纸张老化,纸张机械强度降低、书衣残破、线断、书叶口开、书脊书脑破损甚至书叶翻动时出现掉渣、裂口、破损等现象。此外,古籍在保管和利用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如何保护好古籍、延长古籍寿命成为古籍保管工作一项重要内容。利用数字化进行古籍仿制,用仿制品代替古籍原件进行使用,这样可以降低古籍原件的使用频次,达到延长古籍寿命的目的,从而更好地保护古籍。

(二)提高古籍利用效率

古籍保护与利用的矛盾突出,在古籍利用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对古籍造成无形的损耗。特别是在展览过程中,如果用古籍原件进行展示,而展柜的环境达不到古籍存放的要求(如灯光、恒温恒湿等),就很容易对古籍造成损害。然而,古籍保护的目的,不仅仅是保存,而是解决好藏用矛盾,在保护好古籍的前提下利用好古籍,让古籍发挥更大地价值。而数字化仿制出的仿制品,无论尺寸大小、形状、纸张质地、装帧形式和古籍原件几乎一模一样,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并反映古籍中的各种信息,完全可以代替古籍原件用于展览,这样既可以让观众近距离欣赏古籍,又能有效地保护古籍原件,提高古籍利用效率。

(三)促进学术研究发展

不同于一般书籍,古籍作为文物要妥善保管,在借阅方面有更严苛的制度,这就使得研究人员不能方便快捷地查阅想要的资料,从而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开展。古籍数字化仿制能够打破古籍借阅的限制,让古籍能更好地为研究人员服务,特别是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名家批校本、稿本、抄本等珍贵古籍,用数字化仿制手段进行仿制后,就能使古籍仿制品为研究人员所利用,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

(四)普及优秀传统文化

古籍数字化仿制不仅能直接保护古籍,而且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古籍数字化仿制的出现,使得古籍仿制品能够代替古籍原件为读者所用,让更多的读者有机会去了解古籍,有条件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古籍数字化仿制在促进人们进一步了解古籍知识的同时,有效地传播了优秀传统文化。

二、古籍数字化仿制的主要流程

(一)古籍数字化扫描

采用book2net(德国博耐)书刊扫描仪,其优点为LED冷光源照明系统恒温、寿命长、色彩还原佳,且无红外线和紫外线辐射安全可靠,不会损伤古籍。扫描影像分辨率为600dpi,格式为tiff,24位彩色。扫描时需要原书卷端添加色卡和标尺,并且每册古籍最后要单独对色卡进行扫描,并保存一拍,以备后期古籍数据图像色彩调试参考。数字化扫描是古籍数字化仿制的前提。只有获得完整、清晰、高质量的数字化扫描图像,才能在后期图像处理、色彩管理以及图像输出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试,进而得到高度还原古籍原件的数字化仿制品。

(二)数据图像处理

利用图形处理软件对数字图像进行裁剪、拼接、修复、调色等精加工处理。一是校正处理。对出现偏斜、方向不正确的图像进行校正,确保古籍图像端正美观;二是图像裁切。剪裁处理校正后的古籍图像边缘外的非古籍部分,要确保古籍图像的完整性;三是数据图像拼接。在数据图像采集时,古籍完整的筒子叶被分成了两个单页。仿制需要对其进行图像拼接处理,拼接时版心、题名、栏线、鱼尾等必须齐整,才能最大程度还原古籍原件的内容与样貌;四是数据图像扩展。将拼接后的古籍数据图像进行等比例扩展,四边各扩展 0.5cm,保证能够根据古籍原尺寸进行裁切装订。

(三)数据图像色彩管理及校色

利用色彩管理软件及硬件进行色彩校准,实现从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到图像输出各环节间的高质量色彩匹配。一是采集设备色彩管理。古籍在数据图像采集时先行校色,并扫描保存色卡数据图像;二是数据图像色彩管理。对古籍数据图像偏色、跳色、光斑、噪点、颜色与古籍原件不一致等情况进行调补,并生成ICC 特性文件,确定每本书的色彩曲线输入文件,并进行人工微调;三是数据图像输出色彩管理。根据古籍原件及数据图像色彩曲线调试,选用喷印颜料墨色,确保最大程度上还原古籍原件。打样可以初步判断色彩是否准确,这需要通过喷绘样张与古籍原件的对比来实现。这个过程是一个反复调整的过程,也是数字化仿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古籍数字化仿制前期,需要不断地打样、校色、修改,直到最终样稿的色彩达到与古籍原件高度相似的程度。

(四)图像输出

古籍数据图像的输出是将处理、校色的古籍数字图像输出成为古籍仿制品。一是纸张的选择至关重要。不同种类的古籍在仿制时根据其纸质要求进行选择,确保古籍的形神一致。根据古籍原件纸质确定选用无酸宣纸材质,对选定纸张建立档案,记录色彩曲线;二是用墨要讲究。古籍数字化仿制采用中国传统水性书画墨进行印制,印刷色彩饱满、准确逼真,能够完美地再现古籍原貌。输出古籍数字化仿制品的程序:按数据图像喷墨印刷→印刷半成品→染色→分书→折页→数书→压书→齐栏→下锥→穿纸钉→裁切→扣书面(绫面)→包角→打眼→丝线手工缝钉→粘书签→印书根字→装函装订成册。

三、古籍数字化仿制存在的问题

古籍数字化仿制虽然具有成品逼真、效率高的优点,但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拟从古籍原始数据统计、古籍数字化扫描、数据安全管理以及古籍仿制品保管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古籍原始数据统计不完善

在古籍数字化仿制的过程中,由于古籍的各项数据统计不是非常详细,以至于需要多次反复提用古籍,这样不利于古籍保护。在前些年可移动文物普查及古籍普查中,工作人员通过艰辛的付出,基本摸清了古籍家底,整理出了古籍的书号、分类、书名、著者、版本、版式、版框和开本尺寸、函数、册数、存卷、装帧形式、钤印、收藏者、保存情况等相关信息,为古籍研究利用奠定了基础。但是古籍数字化仿制需要更多精准的古籍数据,比如天头、地脚的尺寸,每函、每册古籍的厚度、纸张质量、包角颜色、装订孔数、孔距以及装订线的颜色等等。采集准确、详实的古籍原始数据是最基础的工作,直接关系着仿制工作的好坏。

(二)古籍数字化扫描不能完全符合仿制工作的要求

一是古籍数字化扫描出的图像数据是平面的,用于研究人员做研究或是读者阅读是完全可以的,然而古籍数字化仿制工作要求掌握古籍更多立体的数据和图像。如古籍数字化扫描过程中,对每册古籍进行了数据采集,获得了古籍的数字化图像,但是作为古籍保护载体的函套不适合数字化扫描,函套的外观、材质、尺寸、别子等相关信息就得在古籍数字化仿制时进行采集;二是在古籍数字化扫描过程中的清晰度、明暗度、对比度要与古籍原件接近,才能避免后期反复提取古籍。

(三)数据安全管理问题

古籍数字化仿制需要对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在将古籍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的环节中,会涉及到数据安全问题:一是数据的备份。数据是仿制的依据,因此在古籍数字化仿制过程中,要尤为重视数据备份;二是数据安全。由于数字信息的特性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数据存在着被修改和泄露的可能性;三是计算机“病毒”对数据安全的威胁,它能造成数据被删除或修改,产生无法挽回的损失。

(四)古籍仿制品的保管问题

古籍数字化仿制是按照古籍原件尺寸、版式、颜色、装帧形式等信息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仿制,使仿制品尽可能与古籍原件接近,并再现古籍原貌的仿真复制过程。所以经过数字化仿制出的古籍仿制品在外观上和古籍原件几近相同,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如不妥善保管,很容易出现失误。因此,古籍仿制品的保管也成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四、对策

(一)完善古籍原始数据

通过古籍数字化仿制工作,我们知道了之前采集的古籍数据用于仿制工作还是不够的。在當今古籍数字化发展的时代中,古籍数字化仿制在古籍保护利用方面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古籍保管人员要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在日常的工作中主动思考,将古籍保护的理念细化成具体行动。在日常整理、修复古籍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完整地采集古籍各项原始数据,这样不仅能为古籍保护和利用提供更精准可靠的数据支持,而且也能减少古籍提用次数,从而有效保护古籍。

(二)做好前期古籍数字化扫描

因为古籍数字化仿制不仅要仿制古籍,而且还要仿制函套,所以古籍数字化扫描既要满足古籍数字化要求,又要尽可能满足仿制要求,将每函、每册书、函套从不同角度拍摄存档,做好扫描文件记录表,记录古籍的尺寸,筒子页数,缺漏页,函套的材质、尺寸等相关数据,提升古籍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同时,在古籍数字化扫描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色彩管理、清晰度等要求,这样才能确保在古籍数字化仿制使用中不偏色、不失真。

(三)加强数据安全管理

一是数据备份。为保证图像数据安全、完整、有序、不受破坏,要配备有备用服务器,备用服务器的配置与主服务的配置相同,数据与主服务器保持同步,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导致主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备用服务器可以迅速投入使用。备份分为增量备份和完全备份两种方式,对于每日更新的数据,采用增量备份的方式予以备份,每两周进行一次完全备份,以确保数据不会丢失。

二是数据安全。屏蔽计算机所有对外连接方式,对内网与外网进行物理隔离,每台计算机不配置“可写光驱、软盘驱动器”“拨号上网”等功能;对连接外用设备的接口做封闭处理;对生产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都进行加密、分隔、压缩处理;对软件设置“禁止保存、打印”等限制措施;禁止内部人员或外来人员拷贝电子数据;设定登录用户名与密码,密码定期进行更换并严禁对外透露;系统设有唯一成品数据输出端口,且只有管理人员有输出权限。

三是病毒防护。计算机病毒是影响软件和网络正常运行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为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要制定一系列严格的病毒防护措施:计算机必须安装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病毒库;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在工作的计算机上使用与工作无关的光(软)盘;任何外来的光(软)盘在数据加工中心的计算机上使用前必须由专人进行检查。

(四)重视仿制品后期管理

古籍数字化仿制通过现代高科技设备、高仿真技术结合传统非遗装帧方式,完整仿制出古籍的各种信息,同样具有文化研究价值、艺术欣赏与收藏价值。因此,应将其视为藏品,及时办理相关手续,逐件填写凭证或清册,将其放置在库房固定位置,统一保管,并在醒目位置标注古籍仿制品,以免与古籍原件弄混,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五、结语

目前,山西博物院古籍数字化仿制工作刚刚起步,尚处于摸索阶段,在此过程中难免还有需要改进的方面。但是,古籍数字化仿制的意义、作用不可否认。在当今数字化发展方兴未艾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应抓住时机,整合古籍资源,推动古籍数字化仿制工作的开展,努力让更多古籍得到进一步研究利用。

参考文献:

[1]王会梅.古籍概述[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彭红.以现代复制手段促进古籍的保护与利用[J].黑龙江史志,2009(19).

作者简介:祁林林(1984—),女,汉族,山西太原人,本科,2007年毕业于太原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文博馆员,研究方向为古籍整理与研究。

猜你喜欢
问题及对策流程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浅议财务会计管理在工程企业中的问题和对策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