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土资源 弘扬民族音乐

2023-06-25 16:34翁燕瑜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乡土资源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摘 要:乡土资源是重要的音乐教育资源,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抓手。本地乡土资源丰富多彩,如泉州南音、泉州拍胸舞、梨园戏、高甲戏、泉州提线木偶等,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了助力。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学需要,把握教学时机,挖掘乡土资源,组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知地域文化,增强音乐素养。文章结合作者自身经验,从挖掘乡土资源、融入音乐课堂和组织实践活动三方面入手,详细介绍乡土资源进小学音乐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乡土资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4-0076-03

引  言

《义务教育艺術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阐明了艺术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提倡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增强文化自信。众所周知,地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建立文化自信的依托。乡土资源是地域文化的结晶,也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还是弘扬民族音乐的“工具”[1]。有效引导学生与乡土资源互动,不但可以拓宽学生视野,还可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感知地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本地人民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内容,如泉州南音、泉州拍胸舞、梨园戏、高甲戏、泉州提线木偶等,为乡土资源进课堂提供了便利。鉴于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音乐教学需要为基础,把握教学时机,应用多样策略,挖掘乡土资源,融入音乐课堂,组织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学策略一方面能够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受乡土资源的魅力。

一、走进生活,挖掘乡土资源

乡土资源是音乐教学的有力支撑,生活是乡土资源的“沃土”[2]。走进生活,是挖掘丰富的乡土资源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应把握课前时机,研读教材,和学生一起走进生活,携手挖掘丰富的乡土资源,夯实课堂教学基础。

(一)教师挖掘乡土资源

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而挖掘乡土资源是教师教学组织作用的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应研读教材内容,确定课堂教学要点,继而有针对性地挖掘乡土资源,获取有价值的内容。

以江苏民歌《杨柳青》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格。实际上,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生早已在多样的机会和途径中歌唱过本地民歌,感受了本地民歌的独有风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迁移已有认知是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建构的关键。所以,教师可立足本节课教学重点和学生已有经验,走进生活,挖掘学生耳熟能详的民歌,如《桃花搭渡》。这首民歌具有浓郁的闽南气息,展现了独有的地方风格。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歌唱《桃花搭渡》,感受地方风格。之后,教师则引出《杨柳青》,引导学生迁移经验,感受江苏民歌的独有风格。如此挖掘乡土资源,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活动,还便于学生迁移已有经验,积极探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学生挖掘乡土资源

学生是音乐教学的参与主体,挖掘乡土资源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实践体现。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生早已与各种乡土资源进行了互动,建构了认知。教师应在尊重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任务,让学生走进生活,挖掘相关的乡土资源,增强学生对乡土资源的认知,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戏曲唱段是湘艺版小学音乐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梨园戏是福建地区稀有的戏曲剧种之一,根植于泉州,被称为古南戏活化石。对此,在实施戏曲唱段教学时,教师可用泉州梨园戏“取代”京剧、黄梅戏等戏曲唱段。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布置任务:“大家都听过泉州梨园戏吗?你们知道泉州梨园戏是如何产生、发展、传播的吗?泉州梨园戏有怎样的特色?请大家利用课前时间,利用多样途径,收集与泉州梨园戏有关的内容,了解泉州梨园戏。”实践证明,在如此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自觉走进生活,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不同方面收集与泉州梨园戏有关的内容,丰富对泉州梨园戏的认知,自主感知泉州梨园戏的文化内涵。在课堂上,教师则依据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助力学生增强认知,为传承民族音乐打好基础。

二、进入课堂,融入乡土资源

乡土资源进音乐课堂讲究“融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需要,应用多样方式融入乡土资源,生成多样教学活动,驱动学生体验,积极与乡土资源互动,建立音乐感知,为弘扬民族音乐做好准备。

(一)融入乡土资源,营造良好环境

教学环境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兴趣,驱动学生感知。有效融入乡土资源,不但可以使教室里洋溢浓浓的地域文化气息,还可以使学生产生熟悉感,增强学习欲望[3]。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融入乡土资源,营造良好环境。

在实施戏曲唱段教学时,教师直接在电子白板上播放泉州梨园戏经典曲目《御碑亭》的演唱视频。优美的场景,动人的腔调,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部分学生沉浸于戏曲中,自觉品味。同时,教室里也因此充盈着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在演唱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刚才听到的是我们泉州梨园戏的经典曲目。谁能介绍一下泉州梨园戏曲呢?谁愿意说一说该曲目的特点呢?”在一系列问题的作用下,大部分学生积极思考,自主迁移已有认知,尤其审视课前收集的相关内容,踊跃作答,从不同角度介绍泉州梨园戏。在学生的踊跃参与下,课堂环境愈加轻松、自由。同时,不少学生从不同角度认知了泉州梨园戏,丰富了知识储备。由此可见,融入乡土资源,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动课堂教学发展。

(二)融入乡土资源,建立音乐感知

建立音乐感知是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律动。律动的过程,是学生结合音乐相关内容与直观动作的过程[4]。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发达,在直观动作的作用下,学生会进行形象思维,建立音乐感知。泉州拍胸舞是一种极具节奏感的舞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乐曲节奏与泉州拍胸舞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律动,感知乐曲节奏。

例如,《读书郎》具有鲜明的西南民歌特点,羽调式,2/4拍,中速,节奏密集,旋律动感。其中,这首乐曲由八分、十六分音符组成。为了使学生做好唱词准备,教师融入拍胸舞,创设节奏小游戏。在创设游戏时,教师先利用实物展示法,呈现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卡片及附点卡片。同时,教师提出问题:“这些是什么音符呢?”在问题作用下,学生回顾所学,介绍不同的音符。教师及时赞扬学生的良好表现,并亲自示范,组合第一条节奏。在组合节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大家试着根据这一条节奏,做出拍胸舞动作。”然后,大部分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地做出拍胸舞动作,直观展示节奏。实践表明,学生在做拍胸舞动作的过程中,能够增强节奏感知水平。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在律动中建立了节奏感知,还使学生感受到了乡土资源的魅力,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三)融入乡土资源,进行音乐创造

音乐创造是学生发展音乐实践力的重要途径[5]。

《課程标准》指明了音乐创造之于学生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应用多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泉州南音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器乐进课堂之际,教师可以将泉州南音中的“下四管”融入课堂,引导学生学习木鱼、碰铃、小叫、四宝、响盏等打击乐器,创新教学素材,使学生掌握乐器演奏技巧。

例如,在《风雨雷电的交响》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各种打击乐器。接着,教师提出合作创造任务:“请和小组成员合作,选择合适的乐器,演绎风雨雷鸣的场景。”此任务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发挥自主性,

积极与小组成员交流,提出个性观点,进行碰撞思维,达成统一认知,选择适宜的乐器,确定演奏方法。然后,学生合作演奏乐器,充分展现自身的创造力。在规定时间结束后,教师搭建舞台,引导各个小组轮流上台打击乐器,演绎风雨雷电交加的场景。实践证明,学生通过体验如此创造活动,不仅实现了学以致用,提高了演奏打击乐器的水平,还顺其自然地发展了音乐创造力。

三、拓展课外,组织实践活动

课后服务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与乡土资源互动的重要“场所”。所以,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后,要把握课后服务时机,以乡土资源为抓手,组织多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继续与乡土资源互动,增强音乐认知,强化文化感知,切实弘扬民族音乐。以泉州提线木偶为例,教师可如此组织课后服务活动。

(一)艺人助学,建构认知

民间艺人助学是地域文化进校园的方式之一。教师受到自身能力影响,难以全面讲述泉州提线木偶的相关内容。立足自身不足,教师可邀请民间艺人进校园,为学生带来生动的演绎和讲述,帮助学生建构认知。

例如,民间艺人在音乐课后服务期间,为学生表演了木偶戏《钟馗醉酒》。妙趣横生的表演,赢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同时,学生也因此产生强烈兴趣,迫切地想学习木偶戏。之后,民间艺人从木偶戏方面入手,详细介绍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认知,同时进一步使学生增强兴趣。

(二)多方合作,探寻方法

学生演绎木偶剧是音乐课后服务的目的之一。演绎木偶剧离不开具体方法。教师和民间艺人各有优点与不足。为使学生有效学习操作提线木偶的方法,教师和民间艺人可以通力合作,应用适宜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在课后服务之前,教师可以利用闲暇时间,与民间艺人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民间艺人迁移自身经验,演示并讲述操作提线木偶的方法。教师则化身为“学生”,认真观看,细心倾听,耐心学习,掌握操作提线木偶的方法。接着,教师发挥自主性,操作提线木偶。民间艺人认真观看,耐心指导。在民间艺人的帮助下,教师掌握了操作提线木偶的方法。之后,教师可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引导学生学习操作提线木偶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担任主讲者,为学生讲解操作提线木偶的方法。教师则从旁辅助。民间艺人一边操作提线木偶,一边介绍具体方法。学生在视觉、听觉作用下,积极探寻具体操作方法。如此做法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操作提线木偶的方法,还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也为进行动手操作打好基础。

(三)演绎剧作,学以致用

演绎剧作是音乐课后服务的重头戏,木偶剧演绎是演绎剧作的重要形式。综观上文,学生通过体验系列活动,逐步了解了提线木偶剧,掌握了操作提线木偶的方法,为演绎木偶剧做好了准备。立足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及时组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演绎机会,使其学以致用,强化课后服务实施效果。

比如,在学生学会操作方法后,教师可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小沙弥下山》这一故事,并鼓励学生想象场景。接着,教师可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结合故事内容及自己想象的场景,操作提线木偶,演绎《小沙弥下山》。在演绎的过程中,学生兴致高昂,灵活操作。教师则走近学生,了解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点拨,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最后,教师可搭建舞台,引导学生上台表演。此时,教师可邀请其他学科教师以及民间艺人作为评委,选出优秀的表演者。通过体验演绎活动,学生增强了对泉州木偶的兴趣,掌握了演绎木偶剧的方法,还切实感受到了地域文化的魅力,建立了文化自信。

结  语

综上所述,乡土资源进小学音乐课堂,可以在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建构音乐认知,助力学生建立文化感知,推动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深入挖掘乡土资源,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利用乡土资源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与乡土资源“互动”,增强音乐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童波.乡土音乐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23):97-99.

黄琳雅.挖掘乡村田园资源 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浅议乡土文化资源走进小学音乐课堂[J].文理导航,2019(2):90.

梁小佩.开发课程资源 传承地方艺术:以“温岭大奏鼓”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参考,2018(1):45-47.

全双华,黄玲.乡土音乐资源与小学音乐教育融合创新探讨:以广西梧州疍家歌为例[J].广西教育,2017(23):176-177,186.

刘滢.论乡土音乐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J].北方音乐,2017,37(8):164.

作者简介:翁燕瑜(1988.10-),女,福建晋江人,任教于福建省晋江市灵源街道灵水中心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乡土资源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