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网名”

2023-06-25 01:14李晓愚刘淼
雪豆月读·高年级 2023年5期
关键词:道人网名傅山

文/李晓愚 图/刘淼

小时候学历史,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记人名。当时觉得古人真是事儿多,一个人有好几个称呼,搞得后人头昏脑涨。比方说张白圭、张叔大、张太岳、张江陵、张文忠公,这五个名字其实是同一个人——明朝重臣张居正。“白圭”是他小时候用的名,“叔大”是他的字,“太岳”是他的号。他是湖北江陵人,所以又叫“张江陵”。“文忠公”是他死后皇帝赐予的荣誉头衔,也就是“谥号”。

对古人而言,林林总总的称呼中,大部分是别人赋予的:名是出生以后父亲取的,字是成年之时,德高望重的长辈取的。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名,人人都有。而字主要用于社交场合,通常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才有。古代的百姓地位比较低,一般就只有名。

在这些称呼中,号就像现在的人给自己取的“网名”,常能体现个性,通常是自己取的,并且取几个都行。名和字是父辈所起,一般只有一个,也不能随意更改。

号在唐宋以前并不流行,它的兴起跟文人讲究文雅、追求个性密切相关。古人的号,有的与居住地有关,比如李白号“青莲居士”,因为他小时候生活在四川青莲乡;郑板桥号“板桥道人”,因为他老家的河上有座小桥,人称“古板桥”。有的号则体现了个人的生活情趣。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有人问他为什么叫“六一”,欧阳修说:“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那人掰着手指头数,说:“这不才五个一吗?”欧阳修指指自己:“加上这一老头儿,流连于五物之间,不就是‘六一’了嘛!”古人爱用某某居士、某某道人、某某山人为号,为的是表现淡泊名利、远离红尘的志向。

古人的号里有表达自信的,比如乾隆晚年自号“十全老人”。也有表达悲伤的,比如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傅山,在明朝灭亡之后,自号“朱衣道人”,而且经常穿着红色的衣服,“朱衣”表面上指的是衣服的颜色,实际上却是明朝的象征,因为明朝皇帝都姓朱,傅山用此方式寄寓对逝去明王朝的深深眷恋。

有些人的号比他的名和字都要响亮,比如苏东坡。他被贬到湖北黄州(今湖北黄冈),日子穷困,可他并没有抱怨,而是开垦了一块荒地,每天扛着锄头下地干活。这块荒地位于黄州城东边的小山坡上,于是他就给自己取了一个号——东坡居士。相比别的称呼,后人更喜欢叫他“苏东坡”。这个称呼里蕴含着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在逆境中的豁达与乐观。

猜你喜欢
道人网名傅山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傅山的“四宁四毋”
大学生选取和使用网名的调查分析
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网名有多么犀利吗
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网名有多么犀利吗
清·傅山论书句
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