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中增进“四个认同”

2023-06-26 00:52黄峰
北京支部生活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特色

黄峰

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坚定。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一再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战胜千难万险,开创百年伟业,归根到底在于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的信仰者和忠诚的践行者。

在政治认同中坚定道路和方向

不同的政党有着不同的性质和价值观,带领一个国家走向不同的方向和道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探索,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事实充分证明,在中国,除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没有任何政治势力和其他道路能够改变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要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坚持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不能在方向和道路上犯颠覆性错误。在主题教育中,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决定性意义。要切实提高政治能力,从党和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的高度,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地位、政治立场、政治价值发自内心地认同,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在思想认同中做到知信行统一

马克思强调,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种理论如果不能解决当下人们所关心的现实问题,都将苍白无力,不会被人民所信服。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新要求,党的创新理论把历史和现实、科学与价值有机结合,贯穿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深刻回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人类社会何去何从?”等世界之問、历史之问,形成了包括“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六个必须坚持”为主要内容的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于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实践,又通过其自身的科学性来指导实践,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崭新的实践奇迹。在主题教育中增进思想认同,就是要全面把握蕴含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把握贯穿这个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党员干部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自觉经受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在理论认同中感受真理的力量

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始终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不断探索适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科学路径,与时俱进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创新理 论。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两个结合”,着力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问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实现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主题教育中增进理论认同,就要以科学的态度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理论认同中感受真理的力量,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心铸魂、指导实践,深化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思维。

在情感认同中画出中国最大的同心圆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守人民立场,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价值主线。党的创新理论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在于能够准确回答“时代之问”和“人民之问”,深得人民的信赖和拥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实践中,以崇高的理想信念、非凡的理论勇气、卓越的政治智慧、强烈的使命担当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人民领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体现全党全军共同意志、反映全体人民共同心声的重大政治论断,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我们党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在主题教育中增进情感认同,我们要积极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特质,自觉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掌舵者、人民的领路人,牢固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情感上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觉与群众打成一片,画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同心圆。

(作者: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沈聪)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特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