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健康生活方式预防或干预慢性病

2023-06-28 08:22劳文艳赵玉华崔正一邱红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血脂异常肥胖高血压

劳文艳 赵玉华 崔正一 邱红

[摘 要]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采用有效措施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当运动、合理饮食、规律睡眠、戒烟限酒、缓解心理压力等干预,可以控制体重,降低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并能部分逆转超重/肥胖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糖耐量减低状态,控制糖尿病的发生,进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同时,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肥胖等慢性病患者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减缓疾病进程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用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或干预慢性病的发展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健康生活方式;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

[中图分类号] R 1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0310(2023)02-0058-06

Prevention or Intervention of Chronic Diseases with a Healthy Lifestyle

LAO Wenyan1, ZHAO Yuhua 2, CUI  Zhengyi3, QIU Hong4

(1.School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3,China;2.Library,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3.School of Global Public Health, NewYork University, New York 10003, USA;4.School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12, China)

Abstract: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have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high incidence rate, high disability rate, high mortality, high recurrence rate, and many complications. Effective measures are essential to prevent cardiovascula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their complications. Overweight/obesity, hypertension, diabetes, and dyslipidemia are important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Through the intervention of a healthy lifestyle such as proper exercise, reasonable diet, regular sleep, smoking cessation,  alcohol restriction, and relaxation of psychological pressure, we can control weight and reduce th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and dyslipidemia, partially reverse the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of overweight/obese patien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diabetes, and  reduce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t the same time, healthy lifestyle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hypertension, diabetes, dyslipidemia, and obesity can slow down the disease process or avoid complications, so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can be improved. Therefore, a healthy lifestyle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or intervene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and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words: A healthy lifestyle;Obesity; Hypertensive;Diabetes;Dyslipidemia

0 引言

近年来,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常见慢性病以及与此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9%,高血压患病率为27.5%,血脂异常者达35%,超过一半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人数已超过3.3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和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给家庭和社會带来了沉重负担,占比超过疾病总负担的70%,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健康饮食、久坐、吸烟、酗酒、缺少睡眠等生活方式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独立可改变的因素。通过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尚无症状的慢性病进行早期防治至关重要。对已患疾病,如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患者,也可以通过合理运动、健康饮食等方式延缓病程。

1 慢性病的危害

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肿瘤等为主的高发性慢性病的发生率快速提高,由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群的比例亦不断提高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年)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因慢性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6.6%[2]。《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因慢性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5%[3],慢性病患病率与2015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由慢性病所产生的疾病负担占同期各种疾病产生的疾病负担总和的70%左右[4]。2019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住院总费用已经达到3 133.66億元。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心脑血管疾病仍居我国慢性病致死率之首。我国脑卒中患者已达1 300万,冠心病患者超过1 100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不健康饮食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可变因素由于未能得到良好控制,慢性病患病率持续增长,以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脏病、脑卒中等为主的循环系统疾病的患病率居首位,从1998年的3.88%增长至2018年的25.10%,平均每年增长1.06%。糖尿病、肥胖、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营养与代谢疾病的患病率跃居第二位,从1998年的0.47%增长至2018年的6.25%,平均每年增长0.29%[5]。慢性病的治疗以及慢性病引发的疾病对社会医疗资源造成长期、巨大的消耗,2019年与2018年相比,缺血性心脏病的住院费用增长了9.55%,糖尿病的住院费用增长了7.72%。普遍存在的慢性病共患现象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2 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当运动、合理饮食、缓解压力、规律睡眠、戒烟限酒以及尽量避免环境污染等。在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慢性病的过程中,合理的饮食规划、有效的运动指导、恰当的健康教育对患者的成功康复和正常人群的疾病预防起到决定性作用。

2.1 健康的饮食习惯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炼的平衡膳食八准则,为健康饮食习惯提供了实用性建议: ①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②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③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 ④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⑤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⑥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⑦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⑧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健康饮食习惯应根据个体进行总能量控制,主要包括:适当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6 g,包括酱油等含盐调味品中的盐);控制饮酒量(如果饮酒,男性每天摄入的酒精量不超过25 g,女性不超过15 g);多吃蔬菜(每日300~500 g)、水果(每日200~400 g)、蛋奶豆类及鱼虾和肉类(每公斤体重每日摄入蛋白质1 g);主食包含全谷类和薯类(以粗粮为主、细粮为辅,每日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 g,其中全谷和杂豆类50~150 g,薯类50~100 g);控制摄入的油量和种类(成人每日烹调油25~30 g,适当增加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油的比例)。

2.2 适当运动

通过运动控制体重、促进新陈代谢是改善健康、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疾病的有效方法。适当运动,应主要加强主动性运动,如增加心肺功能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骑车、游泳等),克服肌肉阻力、锻炼骨骼肌肉的抗阻运动(常见哑铃、踏板训练等),改善关节活动度的柔韧性运动(瑜伽等)。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导致的身体衰弱,则需根据医生的评估结果进行体育锻炼。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心率达最大心率的70%左右)每周至少3次,5次为宜,每次不低于30 min。每周间隔进行抗阻运动、韧性训练2~3次,每次20~30 min。太极拳、八段锦等集有氧训练和抗阻运动于一体的中低强度运动,已证实可以有效降低血压、体重指数、血糖、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倡: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吃与动均与能量代谢有关,吃动平衡是在健康饮食、规律运动的基础上,保证摄入食物产生的能量与身体活动消耗的能量保持平衡。运动强调适度,根据不同人群以及运动效果期望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和运动量并持之以恒。我们要让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愉悦心情的运动成为每日生活必需的内容之一。

2.3 规律睡眠

3月21日被定为世界睡眠日。2022年世界睡眠日的中国主题为:良好睡眠,健康同行。充足的睡眠(成年人每天睡眠7~8 h)对正常生理代谢至关重要。睡眠在调节内分泌、新陈代谢和机体炎性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规律、充足的睡眠能够保护大脑、消除疲劳,帮助人恢复体力与精力。睡眠期间,人体能够合成各类激素及能量物质以供人体活动时使用。在此期间,人的心率、体温、血压均有所下降,呼吸频率降低,代谢率降低,因此体力和精力得以恢复。如果经常睡眠不足(每天睡眠不足6 h),人会表现出精神不振、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力减退、易烦躁、易激动等。长期睡眠不足(6个月以上)会破坏正常的昼夜节律,诱发炎性因子水平升高,从而引发肥胖,导致患高血糖、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增高。

3 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慢性病

人体从健康到生病需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如患高血压之前的临界血压高值、血脂超标之前的血脂边缘性升高、糖尿病确诊之前的糖尿病前期等症状。身体既不符合健康标准,又没达到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此阶段的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在此期间可以抓住时机防止其进一步向疾病转化,用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是阻止这个过程的有效方法。对已患病的慢性病患者,经过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速度,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3.1 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

糖尿病属于常见病、多发病,高发于老年人群中,其并发症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根据《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用好糖尿病综合防控的“五驾马车”(糖尿病综合管理的5个要点: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病情监测和患者教育)能够减少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①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宣教让患者认识到生活习惯和情绪能够影响疾病的治疗。②收集患者身高体重等信息,计算患者的标准体重,根据这些信息为患者制定饮食方案:采用限制热量的低脂饮食,尽量以动物性蛋白为食物蛋白质来源,主食以粗粮为主且定量,吃饭过程要先吃菜喝汤、后吃饭,并养成习惯。③指导患者运动,倡导主动运动,对患者进行体能状况及心血管功能状态评估后制定包含不同运动方式和运动量的运动计划:通过游泳、快走、慢跑、太极拳等方式增加有氧运动,改善身体代谢以减少体脂成分、降低体重;每周运动2~3次,每次30 min以上,尽可能在饭后1~2 h进行,同时保证充足睡眠。④根据患者情况采取心理咨询、指导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⑤监督患者正确用药,加强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定期监测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值。

通过严格控制饮食方式和饮食内容,保证患者在营养和能量平衡的基础上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同时控制体重[6]。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7]。科学有效的运动干预能够增加外周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量,从而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增加机体对糖的利用率从而达到降低血浆中的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目的[8]。以此在改善患者血糖和血脂的同时改善肥胖体质,从而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方枋等[9]跟踪研究用此方式干预的400例患者3个月,获得显著成效,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显著,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6.24 mmol/L)降低了2 mmol/L;餐后2 h血糖(7.76mmol/L)降低了1.5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61%)降低了0.6%。上述数值均接近治疗目标,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显著降低,体重、腰围和臀围得到显著改善。董浩宇等[10]通过干预生活方式的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而且获得了控制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多种疾病的有效数据。由此可见,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能够缓解糖尿病,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3.2 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高血压

研究发现,高血压的发生与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家族史等因素有关[11]。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无节制、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睡眠不足等对机体的血压波动有较大影响[12-13]。

高血压是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取决于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通过家庭立体管理联合饮食、运动、体重管理、戒烟限酒、随访教育等进行干预,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①宣传教育:通过宣教进行认知干预,强调高血压的危险性及控制高血压的必要性,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②饮食指导:戒烟限酒,坚持食用低钠盐(每天不超过6 g)、低脂清淡、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高钙、高蛋白的食物,通过豆类、鱼禽和瘦肉、奶类获得充足的蛋白质,每日食用新鲜水果蔬菜,避免暴饮暴食。③生活指导:规律睡眠,早睡早起,睡觉时间尽量控制在22:00至次日6:00,保证睡眠时间达7~8 h,确保睡眠充足(起床后不感觉疲惫);定期监测血压,按医嘱服药,维持血压平稳;管理体重,患者的BMI(体重指数)应控制在18.5~23.9之间。④运动指导: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后进行运动指导,每周应进行慢跑、快走、游泳、骑车等有氧运动3~5次,每次20~60 min,无特殊情况时尽量达到运动后的心率与年龄相加为170。⑤心理指导:勤与患者沟通、提供心理指导,及时疏导病人情绪,避免情绪引起的血压波动。

已有研究证实 [14-15],经上述健康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后,减少了患者体重指数(干预组21.2 kg/m2,比对照组23.7 kg/m2减少2.5 kg/m2)、腰围(干预组74 cm,比对照组80 cm减小了6 cm),降低了患者血压(干预组舒张压82.5 mmHg,比对照组89.5 mmHg降低了7 mmHg;干预组舒张压134.4 mmHg,比对照组142.6 mmHg降低了8.2 mmHg)。余朝萍等[16]用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取得了动脉血管功能标志物显著改善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生活方式的干预是治疗高血压疾病的基础,还可以调整代谢紊乱,改善血管功能。

通过干预饮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使患者既能摄入充足的营养,又能对抗钠所致的血压升高和血管损伤[17],并能合理控制体重,防止出现贫血等情况。戒烟限酒可以减少烟酒所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防止血压升高,还可以提高与降压反应有关的激素水平,如一氧化氮和血浆前列腺素E等,促进脂肪代谢和降压[18]。运动干预可使血浆中的去甲肾上腺素、缓激肽、血管紧张素Ⅱ等与升压有关的激素水平降低[19]。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够改善机体的血液供应,保持循环系统的功能处于良好状态,从而降低血压水平。BMI直接受身体活动水平的影响,适当运动可以降低肥胖发生的机率[20-21]。适当运动不仅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还能防治、延缓高血压并发症的产生,改善机体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2]。

3.3 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各种血脂成份异常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23]。冠心病动脉内形成的粥样斑块不稳定,表面破损脱落易引起冠状动脉堵塞[24],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后果。在韩国进行的一项关于生活方式与血脂水平关系的研究发现,血脂水平与吸烟、饮酒、规律运动、肉類消费和暴饮暴食等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25]。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给出的治疗性生活方式内容包括:饮食治疗、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26]。结合指南内容制定生活方式指导方案。①健康宣传教育:通过讲座、会谈等方式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和慢性病危害宣传,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监测BMI、血压、血脂,积极配合健康管理指导。②饮食管理:控制总能量的摄入,维持BMI在一定范围内。根据个人身高、BMI等体质信息给出每日膳食能量要求,并建议食物多样化,尽量清淡,避免食用动物性脂肪和胆固醇高的食物,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粮谷类及新鲜果蔬。③运动管理:对运动者进行体质评估,根据个人身体情况提出建议,一般安排每日快走30~40min,每周5次,安排每周2~3次太极拳、八段锦、游泳等运动,每次40~60min。④情感管理:组织实验者之间进行交流,分享经验与效果,定期组织心理咨询与情绪疏导。

陶慧等[27]通过上述健康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使代谢异常人群的血脂异常得到有效改善,干预组的TC值从干预前的6.39 mmol/L降低至4.97 mmol/L,TG值从干预前的2.38 mmol/L降低至1.57 mmol/L,LDL-C值从干预前的4.76 mmol/L降低至3.92 mmol/L,HDL-C值从干预前的0.98 mmol/L升高至1.89 mmol/L。胡艳芳等[28]的研究提示,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饮食、运动、BMI和腰围)同时改变3项及以上就能达到预防血脂异常的目的,生活方式向健康方向改变越多,患病风险越低。

3.4 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肥胖

肥胖(BMI≥28)和超重(24≤BMI<28)者会增加死亡和患疾病的危险性。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肥胖定义为一种身体脂肪过度堆积并损害机体健康的疾病,是严重影响健康的慢性病之一。肥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能量的摄入与消耗之间不平衡。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脂肪肝、高尿酸血症等多种疾病均与肥胖存在一定联系,肥胖严重时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29]。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是高血压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过多的体内脂肪进入组织后释放过多的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通过损伤血管壁导致高血压的发生[30-31]。

通过饮食、运动、睡眠、心理等多方面干预能够有效避免诱发肥胖的因素产生,从而通过体重管理实现健康管理。超重与肥胖患者的治疗核心是减少热量摄入,增加热量消耗,强调以行为—饮食—运动为主的健康生活方式干预。①宣教与监督:通过讲座、座谈、发放资料等方式让人了解肥胖及超重可引发脂肪肝和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后果及控制体重的意义,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②饮食管理:根据受试者的身高、体重、BMI等体质信息计算每日能量的摄入标准,据此计算每日食物的推荐量。饮食宜低脂、低糖,禁食油炸类等高脂肪和糖果饮料等高糖食品,进餐需细嚼慢咽,禁止暴饮暴食。根据体质情况搭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合理搭配一日三餐,每一餐尽量做到丰富多样,早餐吃好、午餐适量(七八分饱)、晚餐吃少(六七分饱)。主食包含谷薯类、杂豆类,鼓励多摄入蔬菜(每日300~500 g)、水果(每日200~400 g),每日摄入鱼禽肉蛋120~200 g,建议多摄入乳类(每日300 g左右)、豆类(大豆坚果每日25~30 g),烹饪应少油、少盐,控制糖(每日不超过25 g)和乙醇的摄入量。足量饮水也是控制体重的重要环节,饮水可促进新陈代谢。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天至少饮水1 500 ~1 700 mL,包含膳食中的水摄入共计2 700~3 000mL。③运动干预:运动结合饮食干预使能量处于负平衡状态,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运动方法。《中国肥胖和控制蓝皮书》推荐,结合饮食管理,超重或肥胖成年人每周应进行5次累计不少于150 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中青年人可进行跑步、游泳等运动,老年人可进行步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同时还应进行不少于两次的抗阻运动,穿插进行柔韧性的活动。④其他干预内容:适当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管理,避免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规律睡眠,避免熬夜;记录每日饮食、运动等情况,监测体重、腰围的变化。

石真玉等[32]从生活方式着手对肥胖症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促进了患者身体各项指标的改善与恢复。患者体重从干预前的81.6 kg减至干预后的74.5 kg,腰围从干预前的94.6 cm减至干预后的90.2 cm,BMI从干预前的30.3降至干预后的26.1,体脂率从35.9降至33.7,舒张压从90 mmHg降至80 mmHg,收缩压从134 mmHg降至120 mmHg。通过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患者远离了患高血压的风险。郭丽萍[33]在探讨体重管理对超重和肥胖的糖耐量减低(IGT)(医学上称为糖尿病前期患者转归)的影响时,得出结论:以生活方式干预为措施的体重管理能够部分逆转超重和肥胖的IGT患者的糖耐量减低状态。陈玉芳等[34]研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这一群体时发现,随着BMI值增长、血脂水平升高,其罹患脂肪肝的风险增加。通过控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情况,降低机体BMI,对控制血糖、血脂和脂肪肝的发生有重大意义。建立和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饮食结构,并通过科学运动增强体质、减轻体重,控制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等综合措施,可以降低血脂异常者的患病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4 结果与展望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至2030年,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生活方式可以影响身体健康状况,对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劳逸结合等健康生活方式能够有效控制体重,适度调节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疾病,从而降低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病率。

健康生活方式源自人的健康行为。人们应用“慧吃慧动,健康体重”制约自己,改善生活方式,达到个人促进健康的目的。单位、社会应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生活环境,利用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通过宣传、教育和激励等方式调动个体、群体和整个社会的积极性,用健康生活方式预防或减少慢性病的侵害,提高健康水平。

有效的慢性病管理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健康生活是人民生活的核心。新时代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不会轻轻松松地形成,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汇集全民族的智慧,需要形成全社会的理性共识、自觉行动和共同奋斗[35]。

[参考文献]

[1] HU S, WANG J, CHENG C, et al. Analysis of epidemiological trends in chronic diseases of Chinese residents [J]. Aging Med (Milton),2020,3 (4): 226-233.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 中国死因監测数据集-2018[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21.

[3] 李赛鹤,刘力.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J]. 现代中医药,2020,40 (2):106-109.

[4] 田石宝, 岳明, 张恒. 慢病管理系统的设计 [J]. 中国病案,2014,15(4): 49-51.

[5] 郑伟,韩笑,吕有吉. 中国人口慢性病的总体状况与群体差异[J]. 社会科学辑刊,2022(3):139-149.

[6] 关勤. 社区规范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遵医嘱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2): 137-139.

[7] 王群. 强化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24): 115-116.

[8] 李亚丽.北京某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北京医学,2019(3):225-226.

[9] 方枋,王洪兴,顾娴.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改变对血糖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1):83-85.

[10] 董浩宇,成红娟,李燕,等.生活方式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18-19.

[11] 张小乔,汪艳蛟,米飞,等.云南高原偏寒地区汉族高血压患病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22,29(9):1093-1097.

[12] 俞国荣,胡永勤,唐爱奇. 中青年高血压病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J]. 现代养生,2016(1):105.

[13] ZHAO F F, LIU Q Q, LI Y J,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hypertension in Chinese adults:findings from the CHNS [J]. Alcohol, 2020,83:83-88.

[14] 刘乐祥.生活方式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23):4415-4416.

[15] 魏蕾,王文慧,张健芬.健康生活方式宣教在高血压高危人群体检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5):78-81.

[16] 余朝萍,许锋成,蓝亚平,等.生活方式干预对高血压人群代谢及血管功能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5,36(6):819-821.

[17] 汪红波,任文,金龙.生活方式对血压及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J]. 浙江临床医学,2014,16(9):1508-1509.

[18] 邵焕庆,孙亚晶,陈胜茹,等.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干预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装备,2014(s2):228-229.

[19] 叶漫湘,何雪梅. 健康生活方式对中年农民工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 广州医药,2013,44(6):57-59.

[20] 娄荷清,董宗美,张盼,等.我国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可改变危险因素研究新进展[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4): 319-322.

[21] 杨振洪.我国高血压可改变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8):63-65.

[22] MORAES I C, MOSTARDA C T, SILVA A C, et al. Hypertension and exercise training: evidence from clinical studies[J].Adv Exp Med Biol, 2017(1000):65-84.

[23] 陆洪涛,王联发,李华. 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病变程度加重的影响因素分析[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9,28(3):298-301.

[24] AGRAWAL H, CHOY H K, LIU J, et al.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20,40(7):185-192.

[25] OH S J, SHIN E S, CHO Y C.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style and serum lipid levels in adults using data from health examination [J]. J Korea Acad Indust Cooper Soc, 2014,15(8):5009-5022.

[26] 中國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7,16(1):15-35.

[27] 陶慧,何毅刚,许英,等. 生活方式干预在血脂异常体检人群中的应用及效果[J]. 护理管理杂志,2016,16(5):356-357.

[28] 胡艳芳,石雨鑫,吕平,等. 老年人群生活方式评分与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的关联研究[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1,38(1):56-60.

[29] 包玉倩. 是结束,更是开始:谈代谢手术后的管理[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3):172-175.

[30] 杨丽睿. 肥胖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现状[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13,34(2):182-185.

[31] 娄荷清,董宗美,张盼,等. 我国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可改变危险因素研究新进展[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4):319-322.

[32] 石真玉,何亚新.体重管理在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2018,8(22):247-248.

[33] 郭丽萍. 体重管理对超重和肥胖的糖耐量减低患者转归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5):173-175.

[34] 陈玉芳,文雅,王水云.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体检人群体重指数与血脂、脂肪肝的关联性分析及健康生活方式指导[J]. 糖尿病新世界,2021,24(16):159-161.

[35] 戴继天,元礼娜,张炜琪.关于新时代全民生活方式的思考[J].福祉研究,2021,4:112-117.

(责任编辑 柴 智)

[收稿日期] 2022-11-17

[作者简介] 劳文艳(1970—),女,内蒙古赤峰人,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高级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健康管理、食品;赵玉华(1972—),女,北京市人,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献检索及阅读推广创新服务;崔正一(1999—),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纽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通讯作者] 邱红(1974—),女,云南昆明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健康管理。E-mail:qiuhong@buu.edu.cn

猜你喜欢
血脂异常肥胖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社区老年人血脂异常体重指数及不良生活方式与慢性病的关系
社区对血脂异常人群的干预模式
收入对食品消费代际差异的影响研究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治疗单纯性肥胖1例报告
老年血脂异常112例血脂达标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