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课赛证”融通打造跨境电商育人新模式

2023-06-28 01:20韩雪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3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赛项跨境

韩雪

摘 要:实体经济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内贸到外贸的并举,跨境电商进出口结构相对稳定,市场占比不断提升。自2015年3月起,截止到2022年1月,国务院设立了6批共132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据《2022年(上)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报告》显示,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达71万亿元,中国跨境电商出口占比达到7747%。跨境行业高速发展,与此相悖,相关企业却出现“招不到,留不住”等招聘问题,人才缺口日益加大。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主阵地,突破跨境人才缺口的瓶颈,探索育人新模式,是时代赋予的新任务。

关键词:岗课赛证;跨境电商;育人模式;1+X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3.018

1 新模式提出的背景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首次提出要推动“岗课赛证”融通,提高教育质量。“岗”是指各专业对接社会层面的岗位要求,“课”是指高职院校开展的各专业相关课程,“赛”是指高职高专层次对应的各层别技能大赛,“证”是指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职业资格证。“岗证赛课”融通以专业开设课程为核心,对接社会岗位和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证书。这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两方面要求,第一,培养社会型人才,以社会岗位需求为主导,设置相关课程。第二,培养技能型人才,在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证的双重推动下,掌握行业技能,获取相关资格。

2 目前跨境电商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跨境电商专业发展不均衡

在我国,跨境电商这种贸易形式最早出现在沿海省市,这些地域的高职高专院校敏感度较高,纷纷开设了这一门课程或者新增了此专业。但是对于内陆城市的高等院校,在专业的开设上出现了滞后性。这与我们的地理位置有很直接的关系,以致于院校发展之间的差别较大。沿海院校此专业发展得相对成熟,“岗课”融通也衔接比较紧密,但是对于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而言,这是一个新的领域,它们往往延续了传统的育人模式,没有适应行业的高速发展。

2.2 “岗”对“课赛证”的核心引领作用未凸显

“岗课赛证”中,“岗”是核心,是“课赛证”进行的依据。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人才的最终归宿还是要流入社会的,“岗”是人才培养的支撑和引导,培养无岗之人,终是在做无用功。从另外一个角度解析,“岗”也对高职院校提出了要求,要走出校门,实地调研,收集毕业生反馈,了解社会需要什么“岗”,学校再决定设置哪些“课”,参加何种“赛”,考取何种“证”。

2.3 “岗”与“课”的衔接存在偏差

从近年外贸环境来看,跨境电商行业对于人才渴求的画像是熟悉外贸知识和操作流程,熟悉跨境平台的操作规则,具有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善用海外社交媒体营销的。所以在課程的设置上,应该根据岗位需求,比如按照国际站的建设流程进行课程规划,建站、营销、销售、服务这四个阶段分别对应不同的专业课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而事实上,目前跨境课程的开设仅仅局限于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搜索引擎优化与营销等相对传统的专业科目。且从这些专业的设置也可以看出,基础理论过多,实训课程过少,跨境电商是应用型学科,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就业,不是搞科研,在课程设置上应该重技能。

2.4 “课”与“赛”的关联度不高

目前山东省职业院校电商领域的技能大赛还是以电子商务技能大赛为主,此赛项参与度高,覆盖范围广,举办单位权威,含金量高。但是关于专门针对跨境电子商务相关领域的技能大赛,目前仍然处于筹备阶段。跨境电商的“赛”还处于孕育状态,对于“岗课”的促进融合作用显然还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毕竟在2019年高职才增补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所以对于跨境电商而言,既是空白,又是机遇。

2.5 “课”与“证”的相互脱节

2019年6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相关证书”简称“1+X”。与高职高专院校跨境电商领域相关的主要是中级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证书,所对应的核心课程是跨境电商、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等。课程设置与证书考试应该相辅相成,课程主要提供理论部分的基础,而证书辅之以仿真平台与大量的实操案例,只有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懂得理论,加之在平台上开通店铺,发布产品,海外营销这一系列真实操作,才能掌握数据运营的核心技能。目前,该环节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在于两者互相割裂,形成独立区块。很多院校一味追求证书“高通过率”,不在乎过程,只强调结果。不调整人陪,只追求数据。不学习理论,只训练实操。造成“只会考试,不会上岗”,“实操高分,理论低分”的“两张皮”现象。

3 问题产生的原因

3.1 从社会层面分析

3.1.1 企业能动性不高

“校企合作”是高校一直延续的成功办学模式,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是最具有发言权的。但是目前企业在学校的价值仅仅在于提供了一定量的外聘教师,和参与一些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往往是学校制定好了人陪计划和教学环节,企业遵照执行,就完成了所谓的“校企合作”。殊不知,企业在人陪方案制定中才应该是主导,学校配合企业就岗位分析后进行人陪的计划与修订。

3.1.2 企业内驱力不足

老套的合作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在岗前还需要再进行一次“岗前培训”,我们一直致力于“上岗即上手,上手即熟练”的要求成了空谈。企业已然习惯了进行“再培训”,改变现状的内驱力不足,也造成了学校与社会的断层。

3.2 从院校层面分析

3.2.1 院校信息更新滞后

跨境电商是新兴产物,在疫情当下,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增量。它要求我们放宽眼界,具备全球思维,时刻把培养人才作为教育重心。原来是采用“上课讲理论,下课做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从未考虑过“所学”能不能转化成“所用”,“岗课赛证”的提出,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不能光“课”,要围绕着“岗”,环节中要穿插着“赛”和“证”,我们不培养只会理论,不懂技能的学生。要变革教育模式,转换主体地位,这对院校而言是一场刮骨疗伤的改革,涉及到多个环节,从教务处到教学科,到教研室,再到每个教师,过程很艰难,但是变革势在必行。

3.2.2 “双师型”教师认定过于片面

所谓“双师”,是指既能胜任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可是往往在普通高校中,“双师”的理解偏狭隘,拥有“职称+资格证”就被认定为“双师”。“双师”的认定停留在表面,没有挖掘其内涵。教师是授课的核心,学生仅理论知识丰厚,实践能力匮乏与之摆脱不了干系。

4 解决问题的路径

4.1 “岗”的核心地位务必要凸显

跨境电商专业的“岗”,主要是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跨境电商推广,美工和物流专员等岗位。主要工作内容按照流程分为售前、售中和售后三个阶段。售前是在跨境电商平台上进行店铺管理、产品管理等,具体包括产品发布、上架、产品标题及内容的撰写。售中包括产品数据分析,客户管理和营销中心,交易管理,物流服务等。售后是主要跟踪订单的完成状况,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岗”对应的工作任务不同,在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应的课程就应该随之发生侧重。

4.2 “课”的相应改变务必要及时

跨境电商专业的课程要围绕“岗”进行设置。例如,我们把岗位按照工作任务划分为三个阶段,对应不同的阶段,课程之间相互融合。售前面向的课程主要是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子商务营销策划等。售中主要是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网络营销、跨境电子商务视觉设计、商务英语等课程。售后主要围绕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采购与物流管理等。这些课程是岗位衍生出来的必修课程,按照学年以及进程进行融合。其他课程负责把职业道德、法律知识、管理学、课程思政贯穿其中。这里就不一一枚举了。

“课程”设置的更改涉及到教务处、教学科、教研室等各个环节,由于课程设置的复杂性和延续性,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止是跨境电商专业的调整,可能也涉及到其他相关专业核心课程,务必拿出刮骨疗伤的魄力和勇气,以实地调研为依托,深思熟虑,胆大心细,调整课程顺序,淘汰过时课程,增添新课程,以顺应新时代形势下对于岗位的人才需求。

4.3 “赛”的辅助作用必须跟进

4.3.1 从教师层面看待“赛”

教师组织学生参赛之前需要筛选“赛项”,参加比赛的目的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项”有很多,参加哪些比赛是可以促进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升华,最终应用于教学,掌握技能的。而哪些又是沽名钓誉,走走形式,为了拿奖而参加的。其实这是一把道德标尺,是“为了奖项而参加”和“为了技能而参加”之间的博弈。从现在部分技能大赛的设置情况而言,企业赞助方、主办院校方往往占据了一系列优势,有些赛项还没参加就已经知道结果了,这些赛项锻炼的作用不大,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就没有必要劳心费神组织学生去参加。目前,山东省一类赛项里面對于跨境电商技能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国际贸易赛项,物流技能赛项和电子商务技能赛项里面没有单独的跨境电商技能大赛。

4.3.2 从学生层面看待“赛”

这里的“赛”是指“1+X”。企业把所需与校方通过“1+X”这座桥梁联系起来,汇集了工作任务中的技能点,通过仿真平台的形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参与进来,最终通过理论和实操两门考试,以确定学生的掌握程度,这个“赛”是企业与学校共同组织的,企业出题、校方培训,企业给出任务点、校方培训技能点,是值得推崇的。尤其是跨境电商领域,面对全新的专业,企业通过提供仿真平台,让学生根据工作任务一步步深入,最终达到企业筛选人才和学生掌握技能的双赢。这类“赛”,可以多多组织,大力推广。

4.4 “证”的社会认可必须重视

所谓“证”,是学生技能能力被认可的直接表现。我们不唯“证”,但是“证”是技能水平的外在表现形式。一般而言,一个专业会对应多个职业技能证书,举个例子,跨境电商专业对应的“1+X”证书有很多,这是由于跨境平台的类别决定的。有的侧重B2B,有的致力于B2C,当然还有C2C的。针对不同的平台类型,不同的平台规则,要求掌握的技能点是不一样的。学生会选择不同的平台进行“1+X”考试,比如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Ebay,或者速卖通等。掌握多个平台的运营技巧当然是有优势的一件事,但是社会认可程度依然不够。此前,国家建立了“学分银行”,同学们在学分银行可以获取一定量的学分,在“1+X”考取的证书也折合到“学分银行”进行累计,下一步“学分银行”会凸显出自己的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激励学生考取多个平台的“职业资格证书”。

目前,有“证”的同学可以进入到企业的“双选会”,纳入到“人才库”的范围中,对于学生而言这无疑是具有吸引力的一项政策。同样是在校生,有的同学手握好亿家公司的offer,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其他同学提供一条就职的路子,回到我们考虑专业的本质上来讲,走向社会,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就是我们最初的出发点。

5 结束语

跨境电商的高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解决人才紧缺是高职院校当务之急。鉴于跨境电商专业的新兴性和未知性,唯有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在摸索中探寻一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更多学生成为人才储备的后备力量,才能助力国家发展,实现数字化兴国。

参考文献

[1]刘伟.高职教育1+X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船舶职业教育,2022,(01).

[2]肖文杰,董坚峰.基于赛教融合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22,(19).

[3]谭善尹.跨境电商视域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01).

[4]方巍巍.自贸区扩容背景下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2022,(03).

[5]冯灿钧.高校“院园合一”机制下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测试,2021,(06).

[6]王静静.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5).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赛项跨境
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技术赛项在我校成功举办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河南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建筑工程识图赛项圆满落幕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跨境直投再“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