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支撑赋能陕西乡村振兴的实践进路研究

2023-06-28 03:08张杰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4期
关键词:陕西省乡村振兴人才

张杰

摘 要: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是关键。新时代陕西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紧紧抓住人才这把“金钥匙”,聚焦“引、育、用、留”,大力培养本土人才,盘活“存量”;积极引进外来人才,开拓“增量”;健全人才任用机制,用好乡村人才;完善政策和服务,留住乡村人才;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以人才为驱动,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陕西省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4.014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从长期来看,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汇聚多方力量来推进。在乡村振兴的洪流中我们必须抓住主要矛盾,首先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根本理念,把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充分认识到农民才是乡村振兴的真正主体,打造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 乡村振兴中人才的重要性

人力资本理论之父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远远大于物质资本,对人类前途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土地、空间和自然资源,而是人口的素质、技能和知识水平。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力,是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有力保障。

乡村人才是引领乡村产业兴旺的“领头雁”。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只有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才能更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而产业振兴就意味着需要引导更多资本、技术、人才要素流向农业农村,打破传统以家庭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进行组织创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实行规模化种植,发展“互联网+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立足实际和当地条件,加快建立全产业链的发展体系,加快特色农业产业经济建设等。这种新型的产业模式的落地和生发就需要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全科人才队伍。要实现乡村的产业振兴,必须发挥好乡村人才“领头雁”作用。

乡村人才是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融合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而其中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更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乡风文明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的完整有机体系,这就决定了乡风文明建设必然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需要久久为功,坚持不懈。新时代的乡风文明建设需要综合施策,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塑造文明乡风之“基”;弘扬乡村传统文化,塑造文明乡风之“源”;加强乡村服务体系建设,塑造文明乡风之“体”。这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具备文化意识的人才参与期间,既能以身作则,引导广大村民孝亲敬老、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带动广大村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又能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

乡村人才是带动鄉村治理有效的“火车头”。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利益诉求等都发生深刻变化。有效满足农民各项诉求,积极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成为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治理有效”既要体现治理手段的多元化和刚柔相济,又要体现治理效果的可持续性和低成本性,还要被广大农民群众所认可、所满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而这一体制体系的建立和发挥作用离不来乡村人才的参与,特别是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迫切需要一批有干劲、会干事、作风正派的人才来担当任事。

2 陕西乡村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我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然而仍然面临着引才难、育才难、用才难、留才难等诸多问题,年轻有为的青壮年劳动力斗流向了城市,农村呈现出“空巢化”“老龄化”的趋势。陕西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同样也面临着人才支撑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成为制约本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瓶颈所在。

农村人力资源存量较大,但整体文化素质较低。截至2021年底陕西省总人口共37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319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6143%,全省从业人员2067万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782万人,占比3783%,农村人力资源存量较大。与此同时,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科技素养偏低,由于为数众多的农民并未参与过系统、规范的农业技术训练和培训,不具备现代化农业作业所需要的技术力量,农民的种养技术和学问层次都比较低,这就造成很多新技术、新品种难以大范围推广,农业科技优势得不到充分呈现,农业科技成果不能直接转化。

乡村人才配置不合理。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村市场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智慧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而传统的以种养为主要生计的体力型、阅历型农民已很难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有大批新型的、多元化的人才,尤其是农林水牧、医疗卫生、教育、经济技术研发、电子商务等专业技术人才来支撑,而此类型人才的供给还远不足以满足陕西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需要。

乡村人才培养滞后。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农学教育则是培育乡村人才的摇篮。当前,陕西涉农院校和基层农技站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薄弱,难以充分发挥育才功效。农村人才种类较多,有生产经营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实用人才,科技人才等,因为归属不一,难免造成多头管理,各部门之间的培养培训工作交叉重叠情况较多,缺乏统筹协调,多数单位在人才管理上重使用、轻培训,不做长远打算;一些有干劲,思想新的干部因忙于事务性工作,几乎很难有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机会,由此造成人才知识老化,对新技术、新知识掌握应用不够,甚至出现昧于“大时代”,执迷“小烦琐”的现象。

乡村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在分配、激励、保障制度方面不完善,人才待遇与业绩、贡献不相称,人才价值体现不充分。人才评价工作是发现人才、集聚人才、激励人才、用好人才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在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工作中,必须用好“人才评价”这个“指挥棒”。而当前的人才评定考核中存在着“虚化”的倾向,即并没有把解决农业农村中的痛点问题、对“三农”工作的实际贡献、尤其是农民群众的满意程度纳入人才考核的体系。促进人才向乡村汇聚,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总体来看,现有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存在着以物质激励为主,精神激励缺乏;激励形式固化,缺乏灵活性的问题,难以发挥激发人才斗志闯劲的作用。

3 以人才支撑赋能陕西乡村振兴的实践进路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十八大以来,陕西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统筹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陕西省部分区县在破解人才困境这一关键问题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积累了一些颇具推廣价值的经验。今后,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征途中,陕西省应继续围绕“引、育、用、留”,做好做优人才工作,充分释放以人才支撑赋能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3.1 大力培养本土人才,盘活“存量”

本土人才成长在农村、成才在田间,对生于兹长于兹的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是乡村人才振兴的主力军。陕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对本土人才的培养要结合本地实际,坚持“按需培养”的原则,开展精细化培训。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负起主体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积极作为,组织开展“人才强农”培训需求专题调研,全方位了解涉农人才成长现状,深挖涉农人才能力短板,着力缺什么补什么,开展“订单式”送学。如米脂县委组织部积极探索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订单式”帮扶机制,组织力量到田间地头走访调研“征单”;对全县所有街镇在主导、特色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进行全面摸底,梳理出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等26条产业发展人才需求清单。针对人才现实需求,米脂县委协调各方力量,实施重点培养,精准破解了农村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此外,陕西省高等教育资源丰富,高校众多,省市县各级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积极对接院校,与大专院校建立“订单式”乡村人才培养机制。

3.2 积极引进外来人才,开拓“增量”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多渠道广聚人才共襄其事。除培养本土人才之外,积极引进外来人才亦是破解乡村人才瓶颈、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随着国家对农村建设发展的投入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不断地完善与优化,乡村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乡村的环境引力也在不断增强;在此利好形势的刺激下,愿意回乡谋发展的人员如大学生、退伍军人、农民工等显著增加。据陕西省人社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陕西省返乡创业农民工达到42万人,每10个县域外就业的农民工中,就有1人选择返乡入乡创业。各级政府应主动因应这种新的变化,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建立乡村人才引进机制,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集聚,使其能主动投身乡村振兴计划。如三原县政府通过三原人才网、大学生微信群等信息平台,大力宣传各类招聘信息及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系列就业服务活动,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来三原发展。一般来说,外来人才大多拥有新的思想理念,这批新人的加入能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的血液。各级政府应以真诚的姿态、开放的胸襟和优惠的政策广纳贤才,为他们搭建发展的平台,使其能够施展才能,人尽其才。

3.3 健全人才任用机制,用好乡村人才

人才回乡后,如何用好人才,使其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亦是关系到乡村振兴千秋大计的重要问题。使用人才,必须坚持“因人而异,量才适用”的原则。各级政府应要科学配置人、岗资源,专业事由专业人去做,实现人岗相适、人岗相益,切忌一刀切。要用好本土人才。一些本土人才虽有一技之长,但存在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观念老旧等缺点;对于此类土生土长的人才,地方政府应予以重视,对其施之以个性化的培训引导,使其能够释放潜能,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搭建平台,从而使外来人才有用武之地。在这方面,乾县作了很好的表率。该县政府积极创新平台建设,精准搭建村企联建、产销对接、投资兴业三大平台,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候鸟式工作站、名师工作室等人才平台作用,使回乾创业的人才充满干劲,先后创办30多家新业态公司,有效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振兴要靠产业带动,地方政府在人才使用上要充分利用地方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把人才融合到特色产业发展全过程,实现产业与人才“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基层乡村干部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很多事情需要乡村基层干部亲力亲为;有鉴于此,政府可招录一部分乡土人才为乡镇公务员,此举既可使人才才能得以展布,亦可充盈基层干部力量。

3.4 完善政策和服务,留住乡村人才

乡村振兴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工程,绝非旦夕之间可以完成,需要久久为功,接续奋斗。完成这项浩大工程,需要人才能够扎根乡村,全心全意服务乡村。为此,各级政府应不断完善政策和服务,以真情实意留住人才。

首先,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乡村人才振兴政策,对农村人才的人员配备、住房、流动、激励和创业支持等做出具体规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如宝鸡市凤翔区出台了《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的八条措施》,从待遇保障、环境优化、培养晋升等多方面给人才发展成长提供制度支持。

其次,政府应积极搭建、开拓发展平台,增强人才留下来的信心。各级政府应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出台更优惠的政策、凝聚整合各种资源要素,搭建更大且实用的职业平台。如勉县坚持平台聚能,把园区建设作为引资引智的窗口,累计投资7亿余元,收储土地2000亩,规划建设“一园三区”(周家山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褒城新型材料产业聚集及中小微企业孵化园区)特色产业园,从而为人才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再次,大力营造爱才重才惜才的良好氛围。地方政府可通过召开座谈会、表彰会,组织慰问走访加强与乡村人才的联系,同时解决人才在生活、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增强人才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主动做好服务工作,整合社会资源为人才及其家属、子女提供住房、教育、医疗方面的“全链式”便利,使人才能工安心工作,充分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俊霞.四川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战略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0:7880.

[2]王金敖.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人才的引、育、留、用机制建设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23):196199.

[3]董玉峰.乡村振兴下农村实用型人才的作用及建设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23,(01):3842.

[4]王宏涛,郭少新.新时代农村青年要争做乡村振兴弄潮儿[J].人民论坛,2022,(22):101103.

猜你喜欢
陕西省乡村振兴人才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人才云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