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劉春 三次創業 永不言棄的旅程

2023-06-28 22:36陳春風
台商 2023年1期
关键词:創業產品技術

陳春風

創業,是一群未知的人去一個未知的地方幹一件未知的事,走一條從來沒有人走過的路;創業,是一些人了解世界的方式,是生命長河中的一趟旅程,是一個求真求證的過程;創業,是一個探索自我與更多可能性的過程;創業,是不走一遭定會後悔的一次再出發。

「我20歲的時候自己寫了一個計畫,以每五年為一個節點,有點巧合,25歲我到了大陸,30歲我第一次創業,35歲的時候第三次創業,現在我希望在40歲以前,我所喜愛的事業能夠走上正軌。」台青劉春坐在鏡頭前與我們娓娓道來他的創業故事……

跨過海峽尋找機會

來自台灣桃園的劉春,大學裏學的是物理學,之後進修了基礎科學,畢業在台灣研究院從事科研工作,他身上帶著科研人的嚴謹,具體到生活中就是,明確記得生活中幾乎每件事的具體發生時間。

「我第一次決定到大陸是在2010年12月10日,選擇的山西晉城。」感覺到台灣市場給年輕人創業的機會越來越少,劉春下定決心來大陸發展,那個時候他有兩個選擇:晉城或者深圳,他選擇了晉城,「我一開始覺得深圳太現代化了,缺少點文化底蘊,我雖然是學理科的,但稍微有點浪漫情懷,所以我特別想去山西晉城,感受一下中國傳統文化。」

2010年12月13日,劉春在台北鴻海集團總部做完交接,隔天就拎著行李箱坐上了飛往大陸的飛機,那時候還沒直航,得先到香港,然後再從香港到鄭州轉晉城。落地的時候,他就被北方的冬景震撼到了,撞入眼簾的是素裝銀裹的冰雪城市,落光了葉子的枝丫有別樣的頹美,「我第一次在城市裏面看到雪,以前我在台灣為了看雪可能要到高海拔的山上。」第一印象就讓他覺得不枉此行,「這個地方還是挺有意思的。」

2011年3月6日,劉春來到深圳,進入富士康的研發總部,做光纖通訊。「說實話,我剛到深圳那時候還談不上喜歡這個城市,只是覺得覺得這個城市在快速的發展。」他說到,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慢慢喜歡上了深圳有活力有激情的氛圍,加之深圳的行政效率高,惠台政策也多,遂下定決心要在這個城市作出一番事業。

第一次創業

創業是全新且未知,有期待也有擔憂。

2016年,時年30歲的劉春萌生了創業的想法。像當初離開台灣一樣,他義無反顧地從工作了五年的富士康辭職,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創業。

在做市場調查時,劉春意識到了康復行業的市場需求,「我剛到大陸的時候,在我的認知裏面,有兩個行業發展前景非常可觀,一個是半導體,這是我們最熟悉的領域;另外一個就是醫療,因為隨著國家的經濟發展,人民對醫療的期望也會越來越高。」於是他的第一次創業就選擇了康復醫療領域,致力於康復醫療器械的數字化。

中國邁入老齡化社會,康復和養老成為主題,在未來發展的趨勢中,康復行業會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康復輔具行業,傳統假肢矯形公司的技術人員更多偏於手工經驗,取模製作流程繁瑣,服務受限於地域空間,在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前沿科技的驅動下,數字化是康復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在大陸看骨科康復展的時候,並沒有看到能夠讓我覺得滿意的國產品牌,我當時感覺挺失落的,我們這樣一個泱泱大國,自己產品的創新性、原創性,客戶滿意度都相對比較差。」劉春說,在分析了許多國外的產品後,他發覺可以把以前學習的一些技術應用在這個方面,給行業帶來一個創新。

從光纖通訊到數字醫療,這是跨領域的一次創業,為了能盡快上手,劉春每天都要提前兩個小時到公司做功課,晚上同事們下班後他繼續留下來復盤和學習,經常錯過回去的末班車。「我覺得當人承擔著責任和壓力的時候,是一個最好的成長機會。」他說。

第二次創業

創業是一場探險,有挑戰,有困境,有瀕臨絕境的煎熬,但一定會有轉角,和柳暗花明的豁然開朗。

創造未來的商品或者服務,一般來說初期都需要投入資金,而醫療器械的研發更是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離開富士康的劉春並沒有多少積蓄,於是他不得不先暫停第一次創業的腳步,轉向另外一個領域開始他的第二次創業。

201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劉春參與了一個小團隊,並開始從事電子煙的研發生產跟外銷。「在第二次創業的時候,我走了很多國家,2019年光美國我就飛了五趟。經常睡在車上,睡在機場,地下室也睡過。」所幸付出得到了相應的回報,「我們一個小團隊在三個月內就完成了將近1000多萬的營收,還定下了『兩個億』的目標。」

但劉春還是很快離開了團隊,「第二次創業其實更多是為了賺取資金。」他坦言,「智能康復輔具是我心中特別想做的事,只要有機會我就要繼續去推進。」

第三次創業

創業是一場沒有盡頭的馬拉松長跑。

2020年3月24日,從台灣回到深圳的劉春開始了他的第三次創業。這次創業可以說是第一次創業的延續,主要方向是數字化骨科康復矯形與智能假肢。因為資金不多,只有3個人的初始團隊,在十幾平的小小辦公室,就這樣再次揚起追夢的帆。

相比只憑著一腔熱血扎進去的第一次創業,再一次踏入這個領域的劉春明顯具備了更成熟的想法和規劃以及更精準的技術把控,「在數字化康復輔具領域,我覺得大陸發展相對比較慢一些。我們團隊現在致力於康復醫療器械的數字化,依託AI大數據與3D打印技術著力打造個性化康復矯形與假肢創新技術與產品。」劉春說,「過去兩年,我們也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我們從一項產品到覆蓋康復矯形假肢七項產品,並且申請了將近20個專利。目前已與深圳一些醫療機構開展合作,提供技術與產品支持,也獲得了不少獎項。」

如今劉春的團隊日漸擴大,招攬了來自各地的年輕優秀人才,「未來在年輕人,他們正是最富有創意跟創造力的時候,我希望帶著這一幫90後、00後的年輕人去創造一個有價值的可持續發展的企業。」

說到未來,他更是信心滿滿,「大陸人口基數大,有著龐大的康復市場需求,這是一個藍海市場。我們的團隊已經走過了『生存』階段進入『發展』期,產品數字化只是我們的第一步,第二階段我們要做的就是產品智能化。希望我們的產品能得到更多客戶的認可,甚至進入海外市場。」他說,「雖然我們還是一個小小的初創公司,但對於未來的期望還是很高的,我們在這條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回臺灣」到「回深圳」

「雖然我幾次創業都很折騰,但我依然保持著對工作的熱情。」冒險型性格的劉春永遠充滿著幹勁,「不管經歷了什麼,我覺得對我來說都是很寶貴的經歷,因為我也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所以沮喪也好,挫折也罷,他從來沒想過放棄。「如果說有什麼話是想要對處於創業中的自己說的,那一定是『永不放棄』!」

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豐富,劉春感覺自己的內心也在慢慢強大起來:「我以前會比較在意別人的看法,別人經常會說你很有沖勁,你專業能力也很強,但是你還是沒有賺到錢。但我現在並不太在意這些東西,我反而慢慢地就可能回歸到自己的內心,我更在意能不能夠突破極限,能不能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去過很多國家和城市,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深圳。」而他,也在慢慢地融入了深圳這座年輕而充滿激情的城市裏,「我以前說『回家』是指回台灣,現在『回家』是回深圳了。」

猜你喜欢
創業產品技術
无土栽培为什么受欢迎?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技术比赛
創業切忌盲目跟風,籲做好能力匹配與職業規劃
最好的時代:讓競爭回到產品本質
最好的時代:讓競爭回到產品本質
周其仁 共享經濟的難點是什麼
2017技术展望
青花·木 产品设计
葉檀 創業不是就業的替代品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