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学模式下食品原料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3-06-29 03:15涂梦婕阎红华玲黄益前
中国食品 2023年6期
关键词:原料粮食食品

涂梦婕 阎红 华玲 黄益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作为专业选修课,食品原料学课程面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进行授课,共分绪论、粮食原料、油脂原料、果蔬原料、畜禽原料、水产原料和调味原料七章。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各类食品原料的生产、消费、流通情况,以及原料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际运用规律,既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专业基础,也为学生毕业后在食品加工、新产品开发等方面,以及判定加工原料的安全、进行原料的科学检测等提供理论支持。通过课程的学习,还可以使学生开阔思维,进一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树立“食品质量、食品安全的保证之一是合格的食品原料”的专业思想,坚决杜绝在生产中使用不合格的原料,并做好食品原料的贮藏工作,避免原料的腐败变质。

在授课过程中,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要求,能够有效弥补课程教学中“思想教育性”这一属性的缺失。不过,课程思政并不是取代各类基础课和专业课,而是系统化开发其蕴含的思政教育价值与功能。近年来受疫情影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逐渐普遍,在此过程中如何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以食品原料学课程的“粮食原料”一章为例,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过程,以期实现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粮食原料”的内容分布及重要性

“粮食原料”一章分四节六学时内容展开,详见下表。

作为授课对象,食品专业的学生应对本专业有正确认识,而“粮食原料”一章所学原料均为常见粮食原料,对于了解我国乃至全球的粮食优势、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进行资源开发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1)思政目标。通过食品原料学课程的学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学习态度和客观严谨、求真务实的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精神。

(2)知识目标。通过调研,学生能够了解各类粮食原料的生产、消费与流通情况,发现我国粮食加工行业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引发学生的思考。理解各类粮食原料的品质、理化性状与运用之间的关系,掌握大米、小麦及小麦粉、玉米、大豆等原料的种类、理化性状及生产运用等方面的知识。

(3)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性学习,在掌握食品原料学知识的同时,具有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的自学能力;具有应用食品原料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应用食品原料学知识进行相关研究、合理利用的能力;具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关注学科发展进展与动向,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学习的能力。

2.重难点。结合学情、教学材料等相关情况,“粮食原料”一章的重点在于掌握大米、小麦(包括小麦粉)、玉米、大豆以及马铃薯的种类、主要化学成分及在食品加工和烹调中的运用,难点在于掌握常用粮食原料的理化性状。

三、课程思政的融入

在“粮食原料”一章中,教学分为六学时展开,包括以下五个部分:一是概念引入——粮食的认识;二是分门别类——各类粮食常见品种及特点介绍;三是化学成分——各类粮食主要化学成分与品质特点的关系;四是食品加工——各类粮食在食品加工中的运用;五是烹调运用——各类粮食在烹饪中的运用。

1.“四个自信”的增强及思考。提前发放超星学习通线上资源,让学生自学粮食的生产、消费和流通情况,线上发放问题,再在课堂上组织讨论,启发学生思考。

例如,将谷类和豆类的生产、消费、流通与中美贸易争端相结合,强调立足本国、放眼全球、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中美贸易争端中,大豆首当其冲。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和消费国,我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度很强,从长远来看,贸易争端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人民的生活产生影响。因此,必须立足发展国内大豆生产,实现自给自足。如何从食品专业角度出发解决问题,则需要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

通过线上资源的学习,学生对具体的粮食种类如稻米、小麦、玉米等的生产、消费和流通情况有所了解后,要明白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来年,我国的粮食生产科技不断创新,实现了粮食连年丰收。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和小麦生产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超过95%,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世界人口。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勤劳的中国人民创造的奇迹,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作为第三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从2012年开始推动“马铃薯主食工业化”活动,旨在培养我国人民将马铃薯作为主食食用的习惯,防范主粮短缺。作为学习食品科学的学生,要深刻领會国家的相关政策,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贯彻执行。

通过以上这些实例数据,可以让学生对行业有所了解,也能理解我国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作为一名普通的食品人,要充分发挥所学所长,为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2.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启发。(1)通过学习大米、小麦、小麦粉的品质、化学成分与运用之间的关系,将谷类、豆类的结构与原料的综合利用相结合,启发学生的产品开发和创新思路——利用谷类、豆类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进行健康食品的创新研发,达到强化营养、增加膳食纤维的目的。

(2)在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杂粮原料的基本理论后,进一步提出“粗粮细作”的概念,通过“粗粮细作”,不但可以达到产品创新的目的,而且增加了杂粮的附加值,可以带来较大的经济收益。比如,餐饮品牌“煎饼道”就对天津杂粮煎饼果子进行了创新,实现了全国连锁、规范化制作。

(3)在学生理解了大豆、马铃薯的化学成分与运用之间的关系后,提出如何利用这两类粮食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利用大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可以提取多种有益成分,实现“变废为宝”,因此在食品新产品的开发中,可以将豆渣作为配方成分,实现营养强化等目的。目前,我国市面上的马铃薯加工产品较少,可以从休闲食品开发、精深产品加工等方面着手,从而实现产品创新和自主创业的目的。

3.探索精神的培养。在讲授“粮食原料”一章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通过线上资源分组介绍杰出的科技工作者,从他们的经历中得到哪些收获或体会,如何向他们学习、看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例如在讲谷类时,必然会提到袁隆平院士,要学习他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献身精神,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通过和学生探讨袁隆平院士的生平事迹,告诫当代大学生:成功离不开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和环境,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综上所述,通过改革食品原料学课程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既为互动育人提供了更多便利,也展现出高质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发展潜力。在推动线上线下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重要文件精神,结合相关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及重点内容,准确把握线上课程思政教學的特点、差异、优劣及发展趋势。同时,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讨论、案例式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在授课过程中改革考核方式,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2019四川旅游学院第二批“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四川旅游学院2020年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在线教学)项目(JG2020009);2020四川省教育厅第二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涂梦婕(1995-),女,汉族,实验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加工与检测。

猜你喜欢
原料粮食食品
珍惜粮食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水磨石生产原料的制备(三)
水磨石生产原料的制备(二)
严把原料采购关,才是对养殖负责
我的粮食梦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