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升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水平

2023-06-29 06:46潘国玲
幸福 2023年11期
关键词:思辨性议论文情境

潘国玲

根据2022年最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示,语文课程内容仍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这是继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后,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要求的进一步提高。

议论文是高中写作的主要文体,其形式为论述,其特点为具有一定的批判性。由此可见,议论文实质上是一种证据与逻辑相整合的论辩。而学生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往往会缺乏严谨性与逻辑性,归根结底是因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缺乏。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组之一,也是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核心内容。

一、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议论文教学要求

根据新课标要求,“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组织与呈现,仍与语文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也同样围绕核心素养出发,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审美能力以及文化传承四个方面来呈现。

1.构建学生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语文学习最基础的知识技能与要求。议论文中,学生语言能力主要体现在能够准确运用语言文字來阐述自身的思想与观点。尤其在对议论文资料的审读中,学生需要具备敏感的文字捕捉力,能够准确提炼资料的主题思想与关键词,从而紧扣主题,明确写作的核心思想与内容。基于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组织与开展,则要求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实践,如自主交流、演讲、辩论等,来增长学生的语言表达经验,再将其转换成书面表达,从而促进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语言的构建与应用。

2.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构建良好的语言能力,除了需要充足的阅读与语言实践经验之外,其核心在于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是进行一切学习、决定一切学习成果的关键因素。议论文的写作,不仅是文字的应用与表达,更是作者思维品质的展现,尤其是逻辑思维。“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则是充分围绕思维来设置课时。基于此,在学习任务群引导下,则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发挥好“证据与逻辑”“对话与驳诘”等任务群课时的功能,集中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强化学生思维,进而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的逻辑性与批判性。

3.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写作本质上是一种文学创作,既是关乎到“文学”与“创作”,就离不开一个“美”字。一方面,议论文的“美”并非表面意义上的辞藻之美,而是一种文质之美,即丰富的论证素材与精辟的分析完美结合和排版,既能让读者清楚作者的思想观点,又能具备足够吸引人的说服力。另一方面,议论文的“美”也在于学生自身所形成的一种审美观念,在该观念影响下树立诸多观点与论点,从而形成个人主义较强的文风。基于此,在学习任务群中,则要求教师围绕“审美”目标与“阅读”版块做好教学计划,通过古今经典议论文的赏析,来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素养。

4.实现优秀文化传承

实现优秀文化的传承,是语文教学最为深远的目标。阅读与写作本就是文化理解、吸收与传承的过程。在议论文写作中,则更倾向于通过大量的论证搜集、阅读与辨析,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认知与思维,一方面形成多角度的、客观的思考方式与更加完整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则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的信念感。基于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组织与开展,则要求教师重视优秀文化的传承,针对性地设立一些传统文化、古今文化、中外文化等相关的阅读、辩论与议论文写作,从而在提高学生思维与写作水平的同时,实现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二、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议论文教学建议

“任务群”是一种教学形式,更是一种教学手段,且是一种有机重组的教学手段,即将传统的课堂设计与安排转换成任务关联、循序渐进的任务群组。教学本就是由简至繁、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任务群的设置是科学的、合理的。而教师应如何更好地发挥任务群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就需要教师从教学目标与资源入手,对目标进行细化,对资源进行整合,同时重视学生兴趣与积极性的调动,从而构建一个有序、科学、合理的任务群形式的课堂。

1.注重情境的创设

写作本就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而议论文写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更加枯燥与晦涩。因此,调动学生的写作学习兴趣与参与写作教学的积极性,是任务群形势下教学的第一要务。对此,则建议教师可以从情境入手,注重材料阅读与议论文写作教学情境的设计,让学生更具代入感地参与学习任务,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自发、主动地进入到交流与思辨氛围中。

2.注重目标的细化

前文中提到过,学习是由简至繁的,学习任务群中各项任务也是相互串联、循序渐进的,这也就意味着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时间上,都拉长了战线,旨在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全面、稳固。对此,教师一方面要杜绝“急功”心理,要赋予学生与教学工作更多的耐心,同时也不能在拉长的战线中重复、机械地教学,而是要将时间用在“刀刃”上,保证每一课时的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则建议教师将教学目标细化,设计好每一课时的阶段性任务。比如“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引导下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阅读与写作课时如何规划,语言、思维、写作训练各安排在那一阶段等,都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阶段性任务安排与目标设计。

3.注重资源的整合

就目前教育发展程度而言,教学资源是极为丰富的,且资源的利用也十分便捷,而教师所要关注的重点在于资源的筛选与整合,即要将资源合理、高效地运用于教学当中,从而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与目标的达成。因此,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引导下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针对阅读教学目标与写作教学目标,教师要做好阅读资料与写作资料的整合,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充分汲取语言知识、思维能力以及充足的论据,从丰富的议论文写作素材中汲取更多论点,从而为教学的开展建立充实的资源依托,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三、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议论文教学思路

1.挖掘教学资源,

整合优质范文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2019版针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设置了针对性的单元内容,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为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整合与提供更多优质范文。

例如,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包括《劝学》《师说》《拿来主义》《读书:目的和前提》等古今中外文章,围绕“学习之道”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同时要求学生准确提炼与掌握作者的思想与态度,从文章中学习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更多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阐述观点的方法。而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则通过《祝福》《促织》《变形记》等小说节选,要求学生在社会的千姿百态中学会观察与鉴别,提高分析与判断能力,形成自身的立场。

这些课文既能辅助学生实现语言与思维的提升,同时也为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提供了不同思路、结构、表达方法的范本,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引导下议论文写作教学的重要依托。

2.转换阅读交流形式,

培养思辨能力

完成范文与资源的挖掘整合后,接下来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阅读,为写作做好输入准备。基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阅读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任务”的形式引导学生提炼重点与观点,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以高一必修上冊第六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围绕《劝学》《拿来主义》《读书:目的和前提》三篇古代、近代以及西方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议论文来开展群文阅读。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分别围绕语言、思维、文化审美与传承设立三个阶段性任务,每一阶段任务再分别设置小任务;而在阅读后的任务设置中,则主要以学生间的自主交流为主,这是形成学生思维、观念、价值、角度最为关键的环节。

从单元整体出发,选择合适的文章开展群文阅读与自主交流,能够在不同思想与观念中形成强烈的思辨性,同时在任务群组织中循序渐进完成语言、思维与素养的提升,为议论文写作打好基础。

3.开展实践教学,

实现“教学练”合一

实践性既是新课标的重点要求,也是学习任务群的主要特点之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引导下的议论文写作实践教学,可以设置两大版块,其一为口语实践,其二则为书面实践。语言与思维的学习不能只关注知识性的学习,还需要在实践中得以应用与呈现,从而实现“教学练”合一。

例如,针对口语实践,可以通过小组话题讨论来训练基本的表达能力,在思维碰撞中汲取更多观察、分析问题的角度、方式,不断完善自身的观点;可以通过辩论赛来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更为集中的分析与论证,从而强化学生的质疑精神、批判精神以及思辨能力;还可以通过演讲的形式来强化学生的语言组织与逻辑思维能力。针对书面实践,则是将学生的交流、辩论与演讲转换成书面语言表达形式,更加考验学生的语言文字感染力与信息资料的整合与运用能力。

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体会、理解别人的思想观念,对其进行认可或反驳,从而形成自身的立场与观念。

四、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议论文教学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

调动写作积极性

情境的创设方式多种多样,“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形式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与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创设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议论文写作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祝福》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比较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创设情境:

方式一:创设多媒体情境

即选择戏曲《祝福》和影视剧《水浒传》的相关节选片段,通过人物的情感、神态、动作、情节的形象演绎,调动学生的情感,带领学生走入角色世界。

方式二:创设角色情境

即分角色朗读,通过语言、情感的共鸣,带领学生走进角色。

方式三:创设模拟情景

即由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亲身演绎故事中的情节,从而全面进入角色,深刻体会角色的经历与思想情感。

在情境当中,学生可以深度体会不同封建时代下,男人与女人所经受的不同阶级压迫,从而对林冲与祥林嫂的不同反抗精神进行思辨。

2.设立任务阅读,

提高写作素养

“任务”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形式下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核心环节,根据前文所提到的阅读任务阶段性设计与实践教学,以《劝学》《拿来主义》《读书:目的和前提》为例,可设置如下任务与活动:

(1)阅读板块

第一阶段任务:培养学生的文字语言构建能力。

①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提炼、分析、比较三篇文章的写作思路、结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②分析文中使用的写作技巧、修辞手法与表达方式。

第二阶段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①《劝学》和《读书:目的和前提》两篇文章中分别对“学习的重要性”和“真正的修养”做出了何种诠释?比较其共性与区别;

②将“拿来主义”套用在学习与读书上,可以理解出哪些层面的含义?

第三阶段任务: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文化传承意识。

①从文学审美角度,对这三篇文章进行语言、思想与表达方面的剖析、鉴赏与评价;

②围绕“拿来主义”思想,在文化多元的时代下,我们应如何应对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

该版块的思辨性任务皆可通过自主交流、辩论、小型演讲的形式完成。

(2)活动版块

阅读、分析、鉴赏《劝学》中的经典部分“不积跬步……不知地之厚也”一段,以此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通过任务与目标的细化,从语言、思维、核心素养等方面逐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素养与水平,让议论文写作教学更加有序,从不同环节、不同层面解决学生的写作问题。

3.积累信息资源,

充实写作素材

论据是议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内资源毕竟有限,因此需要学生向课外延伸,挖掘和积累更多资源,从而充实写作内容。

例如,从文学层面来讲,学生可以扩充阅读,在大量的国学经典、中外议论文的阅读中升华精神思想,提高写作素养,积累更多论据;从现实层面来讲,则可以搜集整理社会时事、热点话题等,以此来提炼更多论点和现实案例。

言论自由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则需要保持更高的警惕,帮助学生搜集整理合适的信息资源,引导学生形成正向的、正确的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语文学习任务群引导下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需要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进而增强学生的语言逻辑,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审美能力以及文化传承意识,从而落实新课标任务与目标。而在以“思辨”为主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创设更具真实性的读写情境,细化议论文写作教学目标,并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从而优化与重整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吉林省白城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思辨性议论文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议论文阅读专练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简谈“议论文”写作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