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能力培养

2023-06-29 06:46刘建才
幸福 2023年11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支教顶岗

刘建才

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是一种能够将教师职前教育实习和职后教师培训有效结合在一起的师范人才协同培养方式。顶岗支教实习能为定向师范生提供入职前的实践性经验储备,能有效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能为农村基础教育注入新活力,可以说:顶岗支教实习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学科教师不足、基层学校师资严重紧缺的状况,能有效地促进定向师范生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一、定向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的特点

每年的2-7月,贛州师专的定向师范生都会回到生源所在地顶岗支教实习,他们按一定的学科比例被分配到基础薄弱的农村学校顶岗实习。

笔者从2018年起一直担任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走遍了学校在赣州市18个县市区的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实地调查及问卷调查,了解到定向师范生农村顶岗支教实习存在着以下特点:

(一)跨学科实习

调查显示:35.43%的定向师范生跨学科实习,48.52%的定向师范生实习时兼任多门课程。可见,定向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期间跨学科实习现象比较普遍,这对师范生适应融入农村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课务多而杂

调查显示:39.3%的定向师范生在顶岗支教实习期间任教1-2门课,课时在12节以下;36.3%的定向师范生上3-4门课,课时为13-15节;24.4.3%的定向师范生任教课程多达5门以上,课时在15节以上。这既反映了农村师资短缺,也加重了定向师范生的课务负担。

(三)指导不到位

调查显示:59.46%的师范生得到了老师的指导,但效果一般且不专业;37.03%%的师范生指出其指导老师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些经验;还有3.51%的师范生没有基本上得到老师的指导。上述统计数据表明实习学校和师范院校虽然遵循教育部的相关精神,但指导的效果不佳。

(四)困难多而杂

调查显示:28.05%的师范生指出“得到的关心少”,55.41%的师范生说“独立备课能力不够”,33.92%的师范生说“课堂管理能力不够”,45.41%的师范生说“收入低,支出高”;16.92%的师范生则“不适应农村”。由此可见,师范生在顶岗支教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多方面的,有教育教学方面的,有学生管理方面等。

综合以上特点,定向师范生农村顶岗支教实习既反映了农村基础教育师资短缺的问题,也要求师范院校进一步提高定向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及教学技能、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求师范院校、支教实习学校要为师范生实习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二、对定向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的反思

综合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顶岗支教实习中定向师范生面临着以下亟待提升或完善的方面:

(一)综合素质及教学技能待进一步提升

1.全科素养有待提升

调查显示:40.55%的定向师范生跨学科实习,51.82%的定向师范生实习时同时兼任多门课程。一般情况下,定向师范生毕业后定向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小学教育(包括小学教育、语文教育、英语教育、数学教育等)专业师范生需要具备能上小学所有课程的全科素养,能够承担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主干课程的教学,同时能兼任体育、音乐、美术、科学、品德等课程的教学,以及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等班主任工作;学前教育定向师范生则需能上幼儿园的所有课程,如语言活动、科学活动、户外活动等课程,并能胜任班级管理工作。这对定向师范生而言,充满了挑战,这就要求定向师范生在师范院校学习期间兼修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提升全科素养,发展综合素质,强化教学技能能力。

2.教学技能有待提升

调查显示:接近一半的定向师范生课务负担重又是跨学科、多学科实习,导致备课时极端依赖教师教学用书、照本宣科等现象比较普遍。由此体现出定向师范生面临着教学技能有待提升的客观事实,这就要求师范院校要通过试讲、说课等多种形式切实抓好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锤炼定向师范生教学技能能力。

(二)对实习生的指导落实不到位

1.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有待增强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定向师范生都希望得到指导老师的有效指导。可见,师范院校和支教实习学校虽然都为顶岗实习支教的师范生配备了实习指导教师,但由于各种原因,高师院校和支教实习学校并没有真正落实好双导师制。

2.师范生实习前应增强教师职业技能实训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定向师范生都希望在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时保证训练时间、增强教学技能训练的实效性,在实习前的岗前培训中强化课堂教学组织及班主任管理的训练。这些调查结果均反映出定向师范生要求加强教师教育课程实用性与实践性的要求。

三、提高定向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适应融入能力的思考

顶岗支教实习作为一种协同育人模式,重点对师范生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班主任管理能力进行培养,强调师范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实习学校的协同配合。为了保障顶岗实习支教的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师范院校方面

1.完善定向师范生培养方案,建立UGS协同培养机制

根据国家政策,定向师范生毕业后基本上是定向分配到农村小学、幼儿园任教,需要具备能上小学、幼儿园所有课程的全科素养,小学教育定向师范生能够承担小学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品德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以及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等班主任工作;学前教育定向师范生能够承担语言活动、户外活动、体育活动、音乐活动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以及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等班主任工作。所以其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都具有特殊性。加之农村小学、幼儿园大多地处偏远山区,生活条件艰苦、交通不便、现代教学设施薄弱。所以还要求其情怀具有特殊性。这就要求定向师范生的培养模式为“UGS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1)协同选拔生源

定向师范生毕业后主要定向服务于农村初中、小学、幼儿园等,报考的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乡村教育情怀,有扎根农村教育事业的意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定向师范生招生政策时除划定分数线外还应考虑乡村教育情感这个重要因素。在招考面试环节中,应着重考查学生的报考意愿与综合素质。在招生政策出台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让有志于农村教育事业的考生及家长了解就读师范院校的前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师范院校要严格规划招生过程,切实把好定向师范生招生关,为培养优秀的定向师范生抓好源頭。

(2)注重全科培养

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定向师范生往往需要负责多门课程的教学,甚至包班教学,这就决定了定向师范生必须全科培养。师范院校应根据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会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农村学校制定定向师范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要从全科培养的目标出发,优化课程结构,整合课程资源。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教育实践课程开设的比例要合理,既注重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又重视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在定向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师范院校要紧密联系农村学校,合作建设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共同搭建师范生见习、实习、研习的平台。师范院校还可以聘请优秀的一线教师为师范生的实践指导教师,为定向师范生教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课堂管理与班主任管理的相关知识。通过UGS协同培养机制,培养具有全科素养和综合教育教学能力的定向师范生,为乡村基础教育输送优秀的师资队伍。

(3)协同指导训练

师范院校要通过在线课程搭建师范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实践基地协同培养定向师范生的平台,具体做法是聘请一线名师为定向师范生的实践指导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为师范生讲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课堂管理、班主任管理等教师教育课程,并指导师范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

另外,通过在线课程上传实践基地骨干教师的教学视频,让师范生通过视频进行教学见习,近距离地了解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及农村课堂教学,为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高师院校应建立健全顶岗实习支教制度

师范院校应建立健全顶岗支教实习制度,综合考虑实习前的培训、实习过程中的巡视指导、实习结束后的评价等,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系统,以保障定向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效果。

首先,建立定向师范生顶岗实习动员制度。在实习之前以多种形式向定向师范生做好顶岗支教实习的思想动员工作,让他们真正地理解顶岗支教实习的本质和意义所在。其次,完善定向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实施制度。师范院校成立专门的校、系两级顶岗支教实习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方案,配备校内优秀教师指导定向师范生的顶岗支教实习工作,使校内实习指导教师真正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从而更好地促进师范院校、实习师范生、实习基地三者间的良好互动。最后,建立师范院校与实习基地定期沟通制度。师范院校要与实习基地一起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保障体系,并定期到实习基地进行巡视、检查,确保实习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的质量,以促进定向师范生的专业成长 。

(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方面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本区域的定向师范生支教实习工作。实习前将支教实习的岗位需求准确数字报给师范院校,以尽量保证定向师范生实习时专业对口;实习期间加强对支教实习学校的监督,以切实保障定向师范生在顶岗支教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协调师范院校与区域内的中小学之间的关系,协同建设定向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基地。

(三)顶岗支教实习学校方面

顶岗支教实习学校应高度重视定向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工作,实施“青蓝结对”工程以老带新,加强对定向师范生的指导,全面提高师范生的课堂教学和班主任管理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

顶岗支教学校是定向师范生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是其体验农村教育的真实场域。为让定向师范生建立从事乡村教育事业的自信心,支教实习学校应该重视定向师范生的入职教育,坚定其从教信念,加强其乡村教育情感。同时,为定向师范生配备优秀的指导教师,从学科教学、课堂管理、班级管理等方面对师范生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以促进定向师范生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四)定向师范生方面

1.提高思想认识

顶岗支教实习模式,是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协同合作培养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模式之一。定向师范生应积极转变观念,增强乡村教育情怀,正确对待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提高适应能力,主动融入乡村教育,乐于服务于乡村教育。

2.锤炼自身技能

为了使自己尽快进入角色,定向师范生应积极多参加实习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并通过试讲、说课等多种形式,锤炼自己的教学技能;应主动参加教研活动,通过听课、评课拓展视野,增长见识。

3.加强沟通交流

实习生应该主动加强与师范院校实习指导老师及实习学校指导老师的沟通交流,这样,既能及时解决自己在顶岗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又能获得更加丰富的经验,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

顶岗实习是高师范院校与社会教育资源协同育人的一种典型模式,是一项跨部门、跨区域的系统工程,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多部门协同和联动。师范院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定向师范生培养方案,注意通识课、专业课、教师教育课的比例;建立与完善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的相关制度,落实实习前的动员、实习中的监督与指导、实习后的总结制度;强化定向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夯实定向师范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锤炼其教育教学技能能力;密切联系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顶岗支教实习学校,关心爱护定向师范生。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协调好高师院校与实习学校之间的关系,保障定向师范生在顶岗支教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实习学校要改善定向师范生生活和工作条件,切实担负起指导职责,促进定向师范生的发展和成长。定向师范生要提高认识,努力锤炼技能,主动融入乡村教育。

(作者单位: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题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21年度项目《乡村教育振兴背景下定向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适应融入研究——以某某师专为例》,编号:JY21119。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课题《乡村教育振兴背景下定向师范生农村顶岗支教UGS协同管理机制改进研究》,编号:22GZYB08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支教顶岗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