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构建“教学生态圈”推进新商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2023-07-04 15:15习波贝小为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商科校企学院

习波 贝小为

【摘要】本文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针对“三教”改革过程中商科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不足、课程教学内容更新慢、学生实战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出构建适应区域新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23341”教学生态圈,多措并举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铸新淘旧以开发基于任务的新型教材、升级教学以创新“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等措施,培养高质量新商科创新创业人才。

【关键词】“三教”改革 创新创业 “23341”教学生态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3-0135-04

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构成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生态圈。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提到的“三教”改革是我国高职教育历经几十年发展所形成的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多成果。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商科专业教师团队较为薄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亟待改革。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所需的新商科创新创业型人才,如何服务地方经济,是很多商科专业关注的焦点。针对商科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不足、课程教学内容更新缓慢、学生实战能力不强等问题,必然需要探索一条基于“互联网+职业教育”背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创业型新商科人才的“三教”改革之路。为此,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尝试构建了“23341”教学生态圈,并付诸实践,取得了诸多成效。

一、“23341”教学生态圈简介

在“三教”改革实践过程中,广西机电职业技術学院初步形成了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新商科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生态圈。该生态圈简称“23341”教学生态圈(见图1),即2个平台:机电云课堂平台和校企合作平台;3个主体:专业教师、专业学生和企业教师;3种手段:提升教师能力、改革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4个要求:瞄准企业需求、强调问题导向、强化项目训练、坚持持续改进;1个目标:培养新商科创新创业型人才。

二、“23341”教学生态圈的构建策略

(一)多措并举,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

1.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融合校企双方的师资力量

以协同创新为路径,打造校企融合发展的教师培养培训新平台,联合行业的龙头企业,联结校企双方师资与技术力量,校企人员互派,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提升专业教师创新服务能力。学院聘请南宁某销售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某集团广西分公司连锁经营部经理等企业技术能手、管理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并由企业导师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实训项目、企业经营项目。

2.重视教师培训,培育德技双馨的教师队伍

教师改革是“三教”改革中的首要任务,也是“三教”改革实施的主体。为了解决“谁来教”的问题,就必须加快教师改革,打造一支德技双馨、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化“双师型”教师团队。近几年学院通过主动派出去、引进来等方式,让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充分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拓宽了教师的专业眼界,提高了教师“理实一体化”“课程思政”等项目的教学能力。同时,学院全方位实施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战略,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比如,派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参加某公司内部的品质管理研习班,并获得企业认证的品质管理讲师证书。这不仅提高了整个专业教师团队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而且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鼓励教师积极服务社会、服务企业,为国家乡村振兴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选派专业教师任第一书记,教师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驻村点的项目、发展规划提供专业咨询和专业诊断,为乡村振兴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铸新淘旧,开发基于任务的新型教材

1.对接岗位需求,实施教学改革

教材改革是“三教”改革的基础,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这就必须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切入点,以职业能力分析为手段,深入行业企业,分析新商业模式下产业链岗位群、职业群能力要求,以岗位能力要求为根本出发点改革教学内容。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同编写校企合作教材,在教材中把教师的理论与企业的实操充分、灵活结合起来,开发出与行业企业需求无缝衔接的教材。在选取和制订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开发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融入工匠精神和企业核心技术的教学内容,制订培养新商科人才的专业教学标准。比如,学院与校企合作企业紧密合作,将百色芒果、武鸣沃柑等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融入电商运营项目教学中,在全真的创新创业环境下,以真实的职业岗位训练为核心,以企业经营过程中真实项目作为学生实训的内容和载体,不仅促进了这些特色农产品的销售,还有效地服务了地方经济发展,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积累了创新创业的宝贵经验。

2.更新教学资源,开发新型教材

全面深化“互联网+课程”改革,应以产业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为基础,满足适应混合式教学、在线学习等教学模式的需要,重点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同时还配套开发实训案例和习题库,并建立动态化、立体化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体系。学院通过与某公司、某集团等的深度合作,开发了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以项目为载体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移动商务等在线网络课程,及时更新各类教学资源。学院与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市场营销等项目化、信息化新型教材。与广西某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将芒果、沃柑等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电商运营项目引入课堂,编写以企业运营真实项目为学生实训内容的活页任务式讲义,为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夯实了基础。

(三)升级教学,创新“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

1.构建多元课堂,形成校企双地教学组织形式

教法改革是“三教”改革的途径,解决了“怎么教”的问题,是“三教”的关键问题。教学是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任何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都需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种教法来展现和落实。从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定位出发,推动实现课程间、课内外、校内外多层次、综合性项目教学,教学计划与企业项目接轨,促进新商科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学院通过各专业核心课程的有效衔接,实现了课程间的教学延伸,突破了传统教学思维边界,打通了各专业核心课程之间的界限,将各门核心课程的知识点充分融合到各教学项目中,培养了学生融会贯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机电云课堂平台”实现了课内外的教学延伸,实现了学生与教师合作、课堂与课外对接,使得课内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始终保持无缝衔接;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实现了从校内到校外的教学延伸,使学院和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无缝衔接;通过多元化课堂的构建,使教学实践更加丰富、立体,促使商科专业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新岗位任务,校企联动塑造学生职业素养

整合优势特色专业企业资源,对接行业岗位。通过引企入校,共同建立了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在生产实训基地,学院把企业职业精神贯穿于整个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而且还使这种职业精神培养机制实现了常态化、长效化,使校企全方位无缝衔接。在教学活动中,学院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为基础,实施集中授课、项目训练、企业培训、岗位实践,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不仅充实了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有效鍛炼了学生的实战能力,而且还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铆合技术教育,开展多元交融的混合式教学

学院通过机电云课堂平台及其他在线信息化教学平台整合优化教学资源、立体化教材和智慧化教学环境,结合“1+X”证书的认证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的课堂中实践“理论大课堂+项目小课堂”的多导师半翻转模式。构建立体化学习空间,形成学习与工作混合、实训与生产混合、线上与线下混合、虚拟与实操混合等多元交融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见图2)。以市场营销课程为例,1位教师进行大课堂授课,用案例分析法和讲解法梳理概念和基本知识点,2—3位导师开展翻转小课堂,课前将一个企业真实的项目资料发给学生团队,团队成员进行思考分析后,在课堂中进行演示汇报,导师作出指导修订,课后收集企业反馈,让学生灵活运用市场营销的各种战略、策略去解决企业的真实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了理论知识,还提升了实践技能,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4.强化“双创”技能,建设“岗课赛证”融合教学资源

学院积极探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证”三融通教学模式。针对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1+X”证书有一定难度的现实情况,学院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与专业核心课程对接,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内容对接行业标准和先进技术的优势,将竞赛的技术规程、优秀案例、视频资源引入相关课程网站,建成三融通教学资源,并广泛应用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全方位深化三融通人才培养改革。为了更好地践行三融通教学模式,学院各专业每年举办各种院级专业技能大赛,通过各项大赛培养优秀赛手,同时验证三融通效果,为改进今后的专业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5.依托机电特色,培养跨专业的创新复合人才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以机电为特色的院校,针对智能制造应用领域广、涉及工艺多样、专业技术呈现复杂和复合的特点,“三教”改革不能局限于专业领域内单一课堂的教学方式。为此,学院在上级部门的协助下,积极组建了由工商企业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组成的“制造执行系统应用”等跨系部、跨专业学习小组。在该小组的“三教”改革实践中,学院以校企深度融合的合作项目为载体,采取项目导师制的方式由校内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采取校内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欧姆龙等企业培养符合需求的复合型新商科人才。

三、“23341”教学生态圈的实施成效

(一)在校生创业内生动力,“双创”大赛成绩斐然

通过在新商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有效实施“三教”改革,学院为学生搭建了课程、实践、竞赛等平台。利用这些平台,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自行组建了各种学习团队、工作团队、创业团队,通过这些自建团队,学生得到了更多锻炼的机会。近三年,学生团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比如,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总决赛、“创青春”广西大学生创业大赛、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创新及创业大赛等诸多赛事,取得金银铜奖20多项。专业能力互补、理论结构合理、创新意识突出、执行态度坚决,是这些优秀创新创业团队的共同特征。

(二)毕业生创业引领标杆,助推学生“双创”项目孵化

在近5届毕业生中,每年都有学生自主创业。2021届学生中,在电商平台开店创业的学生就有10人,其中有年销售额上千万的优秀代表。也有不少学生回乡创业支援农村建设,成为当地乡村振兴建设标兵。如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2015级学生李庭宇在校期间就萌发结合家乡茉莉花茶产业进行创业的想法,而后在专业导师的帮助下成功孵化创业项目,并在校内外创业导师的指导下注册了有限公司,主打产品茉莉铜鼓香包,以刺绣为主,采用手工缝合技术,在香包中加入新鲜的茉莉花茶,使得整个香包独具广西特色,产品销量很好,被区内外多家媒体报道。

(三)师生服务能力提升,反哺地方效果显著

师生教学科研和服务经济能力显著提升,多次承办自治区教育厅对口支持职业院校、中职学校培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成功举办全国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骨干教师企业顶岗培训班等,多次承办省级技能大赛。师生共同参与校企深度融合项目,为广西某电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南宁市某羽毛球馆、广西某装饰工程公司等提供经营决策调研报告和参考策略。其中,为南宁市某羽毛球馆提供改进经营策略,帮助其提高了80%的场地利用率。为10余家企业提供“双11”“双12”等项目的支持与运营服务,为企业创造上千万效益。2020年电子商务专业师生助力学院第一书记对口帮扶的博白县顿谷镇盘古村利用电商平台开展社区营销,共计销售5吨砂糖桔,帮助经济困难农民解决了销售难题。2018级学生洪馨的创业团队与博白县水鸣镇新丰村某芒竹编厂合作共建生产车间,为该村经济困难户尤其是残障村民提供了在家创收的机会。

高职院校在进行“三教”改革时,要以“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思维,利用虚拟现实、5G、云计算等新技术,解决学生学习难、实习难的问题,帮助教师充分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决策。此外,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建设虚拟化教学工厂,充实教学内容,与企业无缝对接。高职院校还应把握好“三教”改革的整体观、目的性、方法论三个核心问题,最终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综合型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宝明.产教融合视野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J].教育与职业,2020(6).

[2]韦晓阳.深化“三教”改革新时代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5).

[3]王成荣,龙洋.深化“三教”改革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

[4]周建松,陈正江.高职院校“三教”改革:背景、内涵与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9).

注:本文系2021年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程思政专项课题“生产与运作管理”(2021YKSZ016)、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广西跨境电商人才体系的构建与实践”(GXGZJG2019B04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习波(1981— ),湖北枣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贝小为(1977— ),广西桂林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国际商务专业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商科校企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院掠影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商科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之思考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