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究与实践路向

2023-07-04 04:57周晓婷陈石
高教学刊 2023年37期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实践路径思想政治教育

周晓婷 陈石

摘  要:伟大建党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生动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关键所在。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生力军。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目的、内容、载体上相融相通。在把握伟大建党精神核心要义的基础上,应该发挥思政教师主阵地优势,强化青年理论引导;学校加强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实践活动;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激活内在自觉,从而增强伟大建党精神的说服力、亲和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究;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S1-0018-04

Abstract: The great spirit of Party building is formed in the century long vivid practice of the CPC, and is the key to the source of the spirit of the CPC. As the vanguard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new force to achieve the second century goal. The integration of the great Party building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conducive to strengthening the political cohesion, value cohesion and emotional cohes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grasping the core essence of the great Party building spirit, we should give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the main position and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f youth theory. The school strengthens the practical activities of loving the Party, patriotism and socialism.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strengthen self-education and activate their internal consciousness to enhance the persuasiveness, affinity and influence of the great spirit of party building.

Keywords: great party building spirit; college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practice path

基金项目:2023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學研究基金教师类项目“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2023Y0713)

第一作者简介:周晓婷(1994-),女,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学。

*通信作者:陈石(1994-),男,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回顾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百年历史,是一部革命奋斗史更是一部精神锻造史。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就强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揭示了我们党保持生机和活力的精神密码,更揭示了我们党的价值取向和行动遵循。新的时代赋予了大学生新的使命,新的历史起点下在当代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  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对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深刻概括和理论升华,集中展现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伟大形象和光辉历程,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党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的理论认识。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在理想信念指引下笃行致远。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就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上,对中国国情的掌握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回望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史,无论是大革命失败后的低潮,还是14年艰苦抗战,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境逢生。革命先烈对马克思主义的执着追求,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挠。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从自身国情出发,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规律,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更是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抵制各种不良思潮的入侵,以坚定的政治立场筑牢意识形态的防线。奋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我们还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只有继续坚持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始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才能在纷繁变幻的形势中洞察事物的本质与发展趋势,认清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把牢正确航向,在理想信念指引下笃行致远。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在时代潮头奋楫争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从毛泽东同志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邓小平同志提出“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江泽民同志提出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习近平同志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论述中都可以看出党的根基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一直在带领人民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懈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更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中汲取秉持党的初心和使命向前奋斗的不竭动力,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数革命先烈为党、为新中国作出了巨大的奉献与牺牲,谱写了一曲曲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壮丽凯歌。在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革命先烈们为民主革命奔走呼告,为解放中国洒下热血,为守卫和平不惧死亡;在得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一代代中国人为捍卫主权舍生取义,不论是年仅33岁的飞行员王伟还是18岁的戍边战士陈祥榕,都用血肉之躯为身后亿万国人筑起最坚固的长城。踏入新的征程,中国共产党人以直面矛盾、破解难题的务实品格,继续弘扬勇担使命、砥砺奋进的精神,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攻克的难关,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环境保护到生态文明建设,从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五位一体”协调发展,我们党始终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风险挑战,始终能够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伤,以伟大的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奋勇前行。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革命时期,红军指挥员张子清行军途中遭敌袭击,部队误入湖南桂东,但他克服种种困难,率部返回井冈山,为革命竭尽忠勇,被毛泽东称为“红军中的关云长”。在奋力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返乡扶贫,奉献青春”的黄文秀、“扎根邊疆,默默耕耘”的张桂梅,都在工作岗位诠释着对党忠诚,在为人民服务中诠释着不负人民。有人曾问邓小平同志:“长征那么艰难凶险,你是怎样走过来的?”他只回答了三个字:“跟着走!”一百多年来,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把“小我”融入“大我”,无私无畏、默默奉献,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品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历史与现实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听党指挥跟党走,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才能在民族复兴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二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

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党的全部实践中,连接了过去和未来,不仅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因何而立”“向何处去”的问题,更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如何行动”“为谁出发”的问题,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更是引导当代大学生将爱国情感转化为生动实践的强大动力,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内容上具有耦合性、在形式上是重要的载体。

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蕴涵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同向同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应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更是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伟大建党精神蕴涵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蕴涵了我们党的责任和担当,蕴涵了我们党的家国情怀,更蕴涵了我们党的政治方向。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了其政治教育功能。

伟大建党精神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上具有耦合性。首先,建党精神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精神资源,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思政育人的作用。将建党精神恰如其分地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是对思政课教学的新尝试,在讲好伟大建党精神的同时让思政课的理论知识也随之输出,使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到理论的魅力,更好地实现思政课的守正创新。其次,高校思政课是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途径。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彼此之间有着相融相通的共性,在教学内容深度契合,能够让每一种精神以立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利用好思政课这个主渠道,能够更好地让伟大建党精神在青年学生中走实、走深、走心。最后,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是赓续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培育时代新人的要义所在。伟大建党精神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对于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国特色、增强价值认同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伟大建党精神是大学生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学生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是当代大学生感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血脉,构建多维立体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开展丰富多样的伟大建党精神校园文化是引导大学生感悟伟大建党精神要义的重要途径,用舞台剧、音乐剧、辩论赛和征文比赛等活动,以生动的素材和鲜活案例让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融入大学生生活。

三  党的百年青年工作发展历程引领青年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一批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不断在探求真理中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冲击着中国数千年来的封建思想,促使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汇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五四运动之后,学生联合会在各地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带动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成立。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发生,广大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之下,积极投身于维护祖国统一、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斗争当中,将个人命运与人民解放紧密相连,在革命的历史洪流中奏响了壮丽激昂的青春之歌,在党的领导之下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随着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的任务基本完成,党提出要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突出强调要提高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水平,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提出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把青春献给祖国”“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广大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成为了主力军,积极投身于农业工业化建设运动、学雷锋活动、爱国卫生运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群众性活动之中,将生命的热血洒向了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青年也在中国的建设篇章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的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和国家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同时提出了要培养“四有新人”的要求。突出强调要培养思想先进、政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在科技创新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的科研人才、创新人才、实践人才。在党的带领下,青年成为了改革开放的强大生力军,奔向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各条战线,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使得中国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

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对青年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培养“时代新人”为目标,以“五个一定要”为着力点,同时制定出台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管青年”的重大原则;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2]的重要理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不管是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还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或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大领域,广大青年都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是无愧于新时代的“后浪”,也必将继续在党的旗帜引领之下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

从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领导青年工作的发展历程来看,党始终关心青年愿望,引导青年成长,将国家命运和青年成长成才相结合;青年也在党的引领之下,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共奋斗,使得一代代中国青年在赓续伟大建党精神,握紧“历史接力棒”过程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昂扬的斗志将青春与奋斗写在祖国大地上。

四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

作为思政教育者必须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强大力量,将其转化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载体。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锻造大学生的实践品格,引导大学生勇敢承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赋予的时代重任。

(一)  整合学校力量,凝聚青年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用理想信念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尤其在党的不同历史时期都提出了要团结青年,凝聚青年,让青年不断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不懈奋斗。

第一,学校应加强开展与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伟大建党精神”知识竞赛、“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等,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能够在一段段真实的历史故事和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事迹中,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从而使青年在历史长河中感悟力量,传承使命。

第二,學校可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例如,学校可开展“重走长征路·重温红色心”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走进扎西会议会址、扎西会议纪念馆、扎西红军烈士陵园,聆听伟大建党精神,以增强青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同时在学校可开展红色电影展播、“红色故事大家讲”故事演讲大赛等,使青年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第三,学校应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引导青年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相结合。例如,学校可将参加主题团日、主题演讲比赛、辩论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公益活动、勤工助学、文体活动和课外阅读活动等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通过“第二课堂”中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青年在多种教育形式中产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共鸣,激发青年在实践活动中让奋斗的青春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

(二)  发挥思政教师优势,强化青年理论引导

思政课课堂作为高校铸魂育人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将党的百年历史经验融入思政课堂,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实践教学中,使青年更好地领悟其精神力量和实践指向。

第一,思政课教师应从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出发,引导青年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引导青年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力军,只有牢牢把握科学理论才能正确把握前进方向。思政课教师要引导青年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化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认识,让青年深刻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做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和坚定实践者。

第二,思政课教师应将党的百年青年工作融入思政课堂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设计中。思政课教师可以党的四个不同历史时期为出发点,讲清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青年所担当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讲清、讲深、讲细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让新时代的青年更好地理解我国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之下的使命和责任。

第三,思政课教师应引导青年树立“大历史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的实施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都是顺应历史发展大势的结果。思政课教师应从党的百年历史经验中引导青年深刻认识到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引导青年在宏大叙事中感悟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及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从而增强青年的思想认同。

(三)  加强自我教育,激活青年内在自觉

一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一代代青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接续奋斗,使得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时代的青年更加要加强自我教育,矢志艰苦奋斗、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与力量。

第一,青年应发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认清自我使命,不消极、不等待,在奋斗与搏击中积累知识、增长才干、锻造本领。不做“佛系青年”也不做“躺平者”,要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宏愿矢志不渝,用青春和汗水创造新的奇迹。

第二,青年应不断充实自己,增强能干事、干成事的本领。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更加要积极参与劳动,树立劳动意识、增强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同时还要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在锻炼中找到乐趣,放松身心,增强体质,锻造健康体魄。

第三,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劲头,在勇于创新中贡献国家,服务社会。站在新的发展阶段,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新技术新模式新行业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同时也对新时代的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内在素质,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积极投身于解决发展中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勇于创新,不断将自身的学习和时代的发展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 年)》[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04/13/content_5185555.htm#1.

[3]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猜你喜欢
伟大建党精神实践路径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意涵与特质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