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葛庆文:出版人不能只想着把对手干掉

2023-07-05 10:35黄小菲艰难三年葛庆文带领译林出版社成为全国第二地方第一
出版人 2023年6期
关键词:译林出版社

记者|黄小菲 艰难三年,葛庆文带领译林出版社成为全国第二、地方第一。

2023 年,是译林出版社社长葛庆文进入出版业的第30 年,也是其执掌译林出版社(以下简称“译林社”)的第4 年。

上任以来,葛庆文凭借躬身入局出版产业前沿的深入实践和洞察,从顶层设计到底层逻辑,带领译林社走向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地方文艺第一社、全国文艺第二社的成绩。2020年,译林社的利润首次破亿,并在之后的三年里实现利润的持续增长,成为近年来中国出版业发展不可多得的精彩样本。

译林社在文化领域久负盛名。自2019 年5 月葛庆文挂帅以来,恰遇三年外部环境低迷: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消费线上习惯的迁移、市场环境的变化叠加纯文学图书零售市场的下滑等因素,守阵和破局背后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不过,工作中的他,不喜欢谈论困难,而是将着眼点放在“如何破”上,在《出版人》杂志的采访中,他数次提到自己是个“乐观主义者”。他认为,“管理者不是高高在上的,做一个领头人,你要融入,要做参与者,这样才能让大家明白企业的文化和理念。管理不是发一个号、施一个令就行,也不单是建立一个制度和流程就可以”。和他的管理理念一致的是,工作中的他是一位亲和力十足的管理者和实践者,常在和同事的谈笑风生中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

如果说,2019 年至今是出版行业重建新秩序、破除旧秩序的三年,那么葛庆文无疑是其中重要的敢为人先的领航者之一。

译林出版社社长葛庆文

从“红海思维”向“蓝海思维”转变

《出版人》:进入译林社后,您完整经历了书业摇摆的三年。如何看待这三年外部环境带来的变化?哪些是不可逆转的?

葛庆文:疫情对地面店的影响是巨大的。2019 年,译林社大众图书65%以上是通过地面店进行销售。近两年,包括新电商在内的线上电商销售占比已经突破71%,地面店的销售只剩29%。

疫情对地面店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也许会有一定程度的小反弹,但传统意义上的书店大卖场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全民阅读”连续10 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这对实体书店是一个利好的政策。所以地面店在店外销售这一块是有机会的,但我认为不太可能有大的增长。

换个角度看,疫情加快了出版业转型的速度。出版业是最传统和保守的行业,如果没有这个催化剂,出版社转到线上和新媒体不知要多少年了。疫情还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我们对“纸质书就是出版”的认识,倒逼我们通过短视频、B 站、小红书等新媒体手段拉近与读者的关系。

再者,“双减”对教育类出版社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过也是我们的另一个机会。“双减”重新洗牌了出版业,对真正质量过硬的、符合要求的国有出版社,能起到推动作用。实践证明,译林社这几年的教材板块并没有下降,反而成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我始终是乐观的。除去实体渠道,译林社这几年都在大幅增长。2021 年大众图书净发货码洋增长一个亿,2022年净发货码洋增长了5000 万。

《出版人》:新书销量下降是目前业界普遍关注的现象,究其原因您认为是什么?未来会不会出现大量百万级的畅销书?

葛庆文:新书销量下降是普遍存在的,译林社也一样。我们的新书一年有500 多个品种,但重印书接近2000 种。我将此形容为“大肚子、大身子、小腿”。如何理解这句话?译林社的腰部产品“大肚子、大身子”强硬。从数据看,2022 年,10 万册以上销量的图书9 种,5 万册以上销量的图书20 余种,1 万册以上销量的图书60 余种。这说明我们的腰部产品较多,头部产品相对较少,缺少爆品;加之译林社首印即完的图书品种比例不超过15%,头部和脚部产品共同组成了“小腿”。

译林社的重印率在80%以上,重印书对译林社的整体贡献率接近90%。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个非常健康和良性的循环。不过我们原创选题的开发稍弱,这两年在着重发展原创图书。

前些年图书市场的新书品种数超过20 万种,2022 年的数据是17 万种,新书的品种数在下降。预估市场上60%以上都是重印书,重印率高,是因为成本低,利润率能比新书高出8 个点甚至10 个点。商业的本质是逐利的,这回答了为什么新书现在贡献率越来越低和新书市场萎缩的问题。

好书年年有,但爆品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爆品不是造出来的,是它本身就具有爆品的潜质。说白了,若想出现百万级畅销书,首先要有这样的作品出现才有可能。

《出版人》:您如何看待新兴电商渠道的野蛮生长给书业带来的影响?

葛庆文:实事求是地讲,我认为新渠道的兴起对书业是一件好事。但是出版社要确保利润,不能自断出路。

我们做书的目的,是让书触达更广泛的人群,那宣发仅靠地面店能实现吗?不能。靠三大电商能做到吗?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如今 “人人都是主播”的环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出版人过去的红海思维——低价竞争,打价格战。这促使出版人要有蓝海思维,区别于“红海思维”的把对手干掉的思考方式,“蓝海思维”则是做与对手不一样的事。拿译林社举例,将老的品种用新的呈现形式和营销方式,达到与众不同,就是一种“蓝海思维”。

我们可以借力新兴电商渠道,将公域流量转化为私域流量,这是正确的方向。出版社的灵魂是书,读者是你的上帝。通过书和你的上帝建立起深度的服务关系,这种服务是真正高质量的服务。真正难的是找到喜欢你的读者,让读者简单、快速、畅通地找到想要的书。出版业一直存在这种梗阻,这恰恰可以通过新的媒介方式触达读者。

我们还可以通过新兴渠道创造新的品种和品牌。这也激发了出版业的蓝海思维——要有创造性,要学会破圈。工具没有好坏之分,利用好它,也许会促使出版业形成新的生态圈。

编辑要有经营意识

《出版人》:多年来,译林社在行业内都是一个优秀的发展样本。您认为,过去三四年,译林社做出的最大变化是什么?改变的动因是什么?

葛庆文:谈到近几年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做书理念的变化。在图书市场是卖方市场时,做书体现的是责编意识;当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后,就出现了两个不足:市场化程度不足和资源利用率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比如说,译林社有许多好的资源,却往往只有一个版本。这几年我跟大家形成了共识:好的资源要分层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精装版是译林社多年坚持下来的特色,在此基础上可以向上延伸做特装版,所以近几年特装版的资源开发得不错,影响和效益都很好。精装版还可以向下延伸,做学生版。译林社为此专门成立了少儿读物出版中心——小译林。做这些事情的目的是把译林社的优质资源充分分级,做出层次,将资源充分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其次是营销理念的改变。曾有人认为只要我们出版的书好就不怕没人买,觉得营销是一件强加结果的额外工作,这体现出的是营销意识的匮乏和薄弱。

从2019 年开始,我先在全社层面成立新媒体营销中心,把营销用新媒体作为一个抓手整合起来。之后,在每一个出版中心配备1 ~2 名营销编辑。通过顶层设计抓住每一个出版中心,借此不断完善底层逻辑。

我们希望不仅要做到全员营销,还要做到全程营销。如今译林社基本形成了全员营销的意识,每位责编做一本书后,都要求其拿出5 个方面的文稿:审稿记录、新媒体营销文案、审读记录、一篇能与作者产生呼应和互动效应的文章、为争取获奖针对性写的论文。在推荐、评奖和社会效益方面,我们希望责任编辑真正地参与到营销中,这同时也能锻炼笔力。我认为,如果责任编辑只会看稿,不能形成自己的写作记录,没有动笔的习惯,成不了好编辑。

全程营销即通盘考虑如何做一本书的统筹,从选题策划开始,如何布局渠道,采用何种装帧设计,甚至插图、封面风格怎么呈现,下次营销的主攻方向等都要明确。再就是经营理念的变化。译林社员工的素质普遍较高,比较“文火”,缺少一点“武火”。这个意思是专业做书的能力无可挑剔,就是缺少一种经营的意识,市场化的氛围不够。这几年,大家越来越知道,书不单是书,更要把其当作一个经营品。现在我们要求一个产品要去尝试5 个方向:纸质书、电子书、有声书、视频课程和大的课题(纸、电、声、视、课)。这五点不一定全能做到,如今前三个起码全覆盖。现在的读者跟以前不一样了,有高度的参与和外溢宣传的热情,这也要求我们去经营好读者。我们希望未来译林社,在读者端往会员制方向发展,所以我们必须经营和服务好我们的读者。

《出版人》:2022 年,译林社的销售收入首次突破6个亿,利润达1.05 亿元,在全国文艺社当中处于领先地位。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译林社发展的独特基因,您认为译林社有哪些独特性?

葛庆文:第一,我认为支撑译林社多年发展的核心是员工的基本素质较高。译林社的员工65%以上都是名校研究生学历,三分之一以上的员工是高级职称。

第二,资源的丰富积累。这是代代相传的,译林社的历任社长如李景端、章祖德、顾爱彬,包括我,都非常注重资源的积累。1988 年,译林社建社,当时的出版界尚未形成购买版权的风尚。时任社长李景端敢为人先,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积极购买外国版权,由于译林社出手早、信誉好,以非常高的性价比拿到了众多优质的外国版权。如经典名著《沉默的羔羊》的版税率当时只有3%,每本预付金不超过1000 美元。版权引入后,李景端坚持与翻译外国作品的中国译者签约,明确译者拥有版权。这决定了译林社有几百本名家翻译的版权资源。“经典译林”系列图书品种曾达到400 余种,是译林品牌的代表。鼎盛时期在全国图书市场的市场份额占到70%,很长时间维持在50%,如今在多方入局的情况下,仍占到30%以上。

第三,大众出版和教育出版比翼齐飞。译林社的大众板块和教育板块的销售收入,各占半壁江山,净利润教育出版略多。2001 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开始了新一轮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变革,当时很多出版社不愿意去尝试,章祖德社长在任时抓住了这一东风,为译林社的教育出版打下了强有力的基础。

所有产品皆用效益说话

《出版人》:我们关注到,除了译林社的经典系列以外,新兴的子品牌也越发强大,如小译林童书、方尖碑、天际线等,在品牌矩阵的进一步扩大和强化过程中,译林出版社是如何考量的?

葛庆文:译林社的品牌影响力是靠一个个子品牌积累起来的,每一个子品牌的定位都非常明确。上面谈及的“经典译林”,已经耕耘30 多年了,是国内同类丛书中规模最大、动销品种最多、市场占有率领先的系列。这个系列2022 年的发货码洋达1.3 亿多。作为行业三大译丛之一的“人文与社会译丛”,致力于译介20 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最新和最重要成果,现在已有200 多个品种。

译林社的“牛津通识读本”,在通识教育领域是国内最大的品牌,引进了200 多个品种。天际线和方尖碑是新知出版中心这几年打造出来的。天际线主打博物、自然科普类图书;方尖碑主打世界历史;小译林童书重点做国际大奖童书系列、小学生阅读系列、跟上兔子系列、津津有味阅读系列和种子英语等,此外还有译林幻系列及译林的人物传记。几个新品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非常不错,所出的图书皆频频获奖。我们不会刻意地为了推子品牌而做子品牌,而是结合各个部门的特点和出版社的出版方向及当下社会热点,顺水推舟去设立子品牌。这些子品牌,我认为比整个译林社的品牌还要有价值,它们作为一条条线,连接着出版社和市场、读者。

《出版人》:新品牌的快速发展,一定离不开制度的支撑。出版社在向前冲的过程中,和旧的制度一定是有矛盾的。译林社是如何去处理这种矛盾,稳定有序向前发展的?

葛庆文:我们通过三个路径去实现:第一,立新制度,引导大家关注市场和新媒体,制度是一个企业最基本也最关键的东西。

第二,在考核上解决编辑的后顾之忧。译林社起初做新媒体营销、有声书和电子书,成本由社里承担,收益会算到编辑室和编辑上。这种做法是卓有成效的,仅从2022年来看,《出版人》年度出版机构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中,“译林出版社”公众号位列第24 名。

第三,设置奖励机制。译林社每年会有一个特别大奖,向那些有突破性和开创性做法的编辑倾斜。在制度的“紧”和个人的“松”之间,我们要去实现一种平衡。要鼓励和允许编辑去试错,不能将编辑的手脚捆住,要发挥年轻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地给编辑支持和机会。关键是给到个人保障,我们对新编辑有两到三年的保护期。未来,译林社的所有产品必须以效益说话,而且是单本书的效益,不论你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

要掌握话语权,始终是靠内容

《出版人》:您对译林社的未来有哪些规划?

葛庆文:多年来,书业变的是不断延伸的出版的外延,其呈现的载体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让你能有话语权的,始终是内容。以内容为核心,抓书的质量,优质资源要尽可能拢在手里。充分开发资源,将资源做层次化运营,坚持纸、电、声、视、课一体化开发,“五位一体”。

加大自营会员制体系的开发。为译林社的读者提供真正的高质量、有价值的服务,把他们紧密地连接在我们的身边。注重对新技术的运用。比如研究元宇宙,元宇宙对出版业可能会产生革命性作用。基于大数据,实现精准推送;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出版的供给侧端也可能实现一场智能化、工业化的革命。

《出版人》:2022 年自然增长率首次出现负增长。您认为从长远来看,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以学生市场为主的译林社影响会有多大?人口负增长的影响,会不会渗透进出版行业?

葛庆文:我始终是怀有乐观主义精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国民受教育水平提升到一定程度,必然爱看书、想买书的人是多的。

从人均读书比例看,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优势。以2022 年江苏省全民阅读办公室发布的数据为例,江苏省全省成年人均纸质书阅读量是6.55 本;从全国来看,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8本。世界平均水平是12.5 本,这一数据在日本是40 本、韩国是11 本、法国是20 本、俄罗斯是55 本、以色列是64 本。

在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全民阅读的当下,人均读书数量的提升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开卷数据显示,2022 年细分市场中少儿类图书在整体图书市场的占比为28.62%,全球图书市场中少儿图书的平均水平为35%,发达国家接近40%。少儿图书市场历来是刚需,随着经济的发展,童书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译林出版社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我等待……
《译林》创刊四十周年庆
探讨译林版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再续“趣”缘——以译林五下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例谈CSS教学范式
On the Problematic Sounds of English Interfered by Shaanxi Dialect from My Students and the Analysis of Reasons
过刊转让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