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合作助力学习

2023-07-05 15:08陈大兰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3年9期
关键词:预学交流班级

陈大兰

“活动单导学模式”在如皋经过了十几年的实践与摸索,在此过程中,教师努力让学生在交流、合作学习中快乐地成长。而我新接手的班级中,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羞于表达,不擅与同伴合作学习。仔细观察后我发现,建立高效合作的小组团队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建立高效合作的小组团队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初步建立小组

人的思维类型分为四类,即立体思维、平面思维、直线思维、点状思维。课堂语言也有四类,即讨论交流类、指令类、协商类、评价类。由此我想到四人小组成员的角色对应四个标点符号:组长“,”,控制节奏,组织开展活动;导师“。”,总结评价;助攻一“!”,对同伴的发言点赞,提炼优点;助攻二“?”,提出问题和疑惑,促进讨论交流的深入。

由学生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角色,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选择搭配出初步的分组名单,再交由学生双向选择,最后形成学习小组。实际交流中,學生可以随时变换角色,兼具四种角色于一身,发展会更全面。

对分组后的座位排布,我采用了强弱搭配的方式,每组四人,前后排为一组。学生共学时能够做到身体聚拢,蜂音交流。讨论时,简单问题让学习较差的学生回答,难一点的问题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回答,也可以由水平稍弱的学生先回答,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点评。

二、规范小组制度

小组建立后,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呢?对此,我建立了小组规范制度。

第一,按学号顺序每天由一名学生做考察员,重点关注各组学习单的完成情况、课堂上组内研学的状态、质疑提问时的问题质量,并填写考察日志,公平公正地给各组评分。

第二,每个小组配一位组长和一位小导师。组长和小导师根据要求做好组内的相关工作,形成良好的自觉自律自强的状态,以此带动所有成员做到预习更有效、研学更有效、练习更有效,从而提升学习成绩。

第三,每周积分前两名的小组,所有成员各加积分。

第四,组长组织每周开一次组内会议,总结一周的表现,反思存在的问题,所有组员均要发表意见,从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谈起,再为小组提建议和妙招。(可提前写好,每周总结课上讨论,由组长做好记录,留下成长的痕迹)

积分分为1、2、5、10四个等级,满10分可兑换一个章,一周兑换一次。每个月评奖一次,按小组总分计算,评选出2个最佳小组、2个优秀小组。

三、课堂高效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自主的、自发的学习中,真正体现了“以生为主”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思想。

那课堂如何真正做到有效、高效?

预学后的有效指导 我要求学生在上课前进行预学,并明确了预学目标:要制订详细的预学要求;对预学情况一定要有反馈与指导,不断总结预学中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预学成果要在班级小组中做充分交流,以输出倒逼输入。

课堂中的高效合作 如何才能实现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利用课堂、课间开展非正式的随机性指导;以会议的形式开展正式的培训;组织观摩优秀课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视频,或者观摩同班级里优秀小组的具体做法;每节课重点关注一个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开展小组合作视频观摩下的切片研究,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利用综合评比、细化评价等多重激励方式,调动组长和组员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引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归属感和价值感。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相互提问解答,互帮互助,体现了团队力量大于个人力量的学习样态,培养的不仅是成绩优异的人才,更是人格健全的优秀人才。“活动单导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基本模式,让学生在共同体中成长,真正做到了相互成就。

猜你喜欢
预学交流班级
如此交流,太暖!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班级“四小怪”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
不称心的新班级
目标导向的高中英语课前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