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儿童抽动症

2023-07-06 23:23杜可
健康博览 2023年7期
关键词:抽动症小朋友家长

杜可

抽动症有哪些症状

抽动症的高发期为5~10 岁,发病率高达20%~30%,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平均3~5 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有过抽动症的表现。其中男孩居多,为女孩的3~5 倍。在中国,抽动症总发病人数超过了1000万。抽动症最常见的表现就是一些肌肉的抽动,比如面部五官上的挤眼睛、皱眉、咧嘴,四肢躯体上的晃头、耸肩、鼓肚子等。这些动作在生活中较为常见,但是在抽动症小朋友身上,会表现得更为频繁,是一种不由自主的行为。家长的批评和提醒不但不能起到制止作用,反而可能会加重这种现象。

此外,比较常见的还有发声性的抽动,比如长期反复地清嗓子或者出现喉中出声,有些出声为怪叫,家长在描述病情时,很难模仿这种叫声。如果这种出声过于频繁或者声音音量过大,可能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课堂学习和人际交往。

诊断抽动症需做哪些检查

诊断抽动症,通常需要前往儿科或者神经内科就诊。因为抽动症本身是一种排除性的诊断,所以需要做一些常规检查,比如需要抽血进行血常规、抗链“O”、血沉、微量元素、血清铜蓝蛋白等检查,用于评估感染情况,以排除风湿性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等少见病的患病可能。此外,还需要进行脑电图检查以排除癫痫的患病可能,并进行头颅CT 检查以排除颅内的占位性病变的可能性。

耶鲁抽动障碍综合严重程度量表是评估抽动严重程度的重要检查,根据孩子的症状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一般评估结果为中度以上的孩子,建议临床治疗;重度抽动症小朋友治疗时间长,并且容易复发,由于症状带来的困扰,这些小朋友往往会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

抽动症本身不影响智商,但有一些合并多动症的孩子,同时存在注意力缺陷的情况,可能会影响学习成绩;一些有上肢动作表现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会妨碍写作业;还有一些有发声情况的孩子,可能会对其日常交流和语言表达造成一些困扰。

抽动症有哪些治疗方法

抽动症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分泌、免疫损害、微量元素、心理因素、过敏,以及食物不耐受等因素有关。如果家族中有抽动症病史,其发病率通常在40%至50%之间。多巴胺、5- 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分泌紊乱,往往是抽动症的病因之一,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和鼻炎发作,也是常见的抽动诱因。抽动发病还可能与微量元素中铅的升高、锌和铁的降低有关。心理压力也是诱发抽动症的常见因素,通常与学校或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常用治疗方法,是外用可乐定贴片或者是口服西药,比较常用的是硫必利和阿立哌唑,但这些药物会存在如嗜睡、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

很多家长担心长期应用西药会产生副作用,因此偏向于寻求中医帮助。中医认为抽动症跟肝风和肺脾不足有关。抽动症疗效较好的中成药,常用的包括静灵口服液、菖麻熄风片等;也可采用中药汤药治疗,根据孩子病情的不同阶段、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域进行选药组方。同时针对体质的调理,可以帮助孩子预防反复的感冒、鼻炎等疾病,并且可以调理脾胃,起到防止复发的作用。推拿治疗抽动症也适用于很多孩子,尤其是学龄前的小朋友。推拿的手法比较柔和,年龄小一点的孩子更容易接受。對于上小学以后,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选择针灸治疗,一般一周治疗1~2 次。

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对于抽动症的孩子,首先就是饮食上的调整。在饮食上总的原则就是荤素搭配,种类丰富,注意避免过敏。日常饮食要忌生冷,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最好放到常温后再食用。多数水果是偏寒凉的,选择水果的原则是以当地常见的水果为主,不吃反季节的水果,不要吃太多,适量为宜。不喝含咖啡因的饮料。有发声性抽动的小朋友,要减少如饮料、巧克力等甜食的食用量。

运动方面,建议抽动症的孩子多做中等强度的户外运动,比如快走、慢跑、骑车、游泳等。养成定期运动的习惯,以利于抽动症的恢复。尽量选择身体对抗性不强的项目,比如乒乓球、羽毛球等。也可以尝试太极拳、站桩、易筋经、五禽戏等传统的体育项目。需要强调的是,要避免参与易使人过于兴奋和紧张的游乐项目,比如高空蹦床、过山车等刺激性强的项目,这些项目可能会使抽动症复发。

在与孩子相处时,家长要注意不要制止或提醒孩子某些抽动症状,因为当孩子的动作频繁时,会感到身体不适,强行控制可能会累积不适,加重症状。此外,如果家长的焦虑情绪严重,建议将注意力转移到观察孩子抽动症状的加重或减轻因素上,并记录总结好这些因素,以便在治疗时提供给医生参考。

对于抽动症孩子的心理调适,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治疗信心,可以告诉孩子,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病,就像爸爸或妈妈可能有慢性胃炎或鼻炎一样。在某些情况下,症状可能会比较严重,但经过治疗后会得到缓解。在选择治疗时,要跟孩子共同商量决定,尊重孩子的选择。此外,对抽动症的治疗也要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一般至少需要3~6 个月的治疗过程。

孩子抽动很多时候是一过性的症状,经过生活上的调整,有一些是可以自行缓解的,即使不能缓解,80%以上经治疗都是可以痊愈和缓解的。因此,家长要克服焦虑情绪,放宽心,稳住心神,配合医生更好地治疗和康复。

猜你喜欢
抽动症小朋友家长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马丙祥教授辨证论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总结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找茬儿
家长请吃药Ⅱ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从痰、风辨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