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缘何任用项英为新四军主要领导人

2023-07-06 19:55
读报参考 2023年19期
关键词:项英党中央国民党

1937年10月,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在国民党确定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后,毛泽东致电在一线谈判的博古(秦邦宪)、叶剑英,新四军以“项英为副军长”(实为政治委员)。党中央为何如此重用项英呢?

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

项英,原名项德隆,1898出生于湖北武昌。1919年,项德隆在董必武、陈潭秋创办的工人夜校中学习马列主义知识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下决心为工人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1922年1月22日,京汉铁路江岸工人俱乐部正式挂牌成立,项德隆当选为俱乐部干事;同年4月,由包惠僧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改名为“项英”。不久,江岸工人俱乐部改称江岸铁路工会,项英为书记。至7月底,武汉已有20多个工会组织、3万多名会员。中共武汉区委为推动工会运动的发展,决定建立武汉工团联合会,项英为组织主任。当年7月,项英作为武汉地区党组织的代表,光荣地出席了党的二大。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成立,项英当选为总干事。2月4日,为反对军阀吴佩孚的武装压迫,项英组织工人举行全路总罢工。2月5日下午,反动军警将纠察团3名工友抓走后,项英等4人作为工人代表前往军政府谈判遭关押,军警以枪毙、斩首来威胁项英下令复工,项英不屈不挠。后在数千名工人的声援下,项英等4名代表获释。2月7日下午,大批军警开到江岸,占领工会机关,项英和工人纠察团员赤手空拳与军警展开搏斗,之后被迫撤离。不久,项英按党的指示冒险在武汉秘密恢复工会组织。6月,年仅25岁的项英在党的三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4年春,党中央调项英到上海任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与时任中共上海地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李立三一起,共同领导上海工人运动。1925年1月,在党的四大上,项英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6年9月初,党中央调项英到湖北参与领导湖北党组织的恢复工作。面对北伐军对武昌久攻不下的情况,项英组织兵工厂工人罢工,使军阀缺枪少弹;组织铁路工人罢工,使敌军运输瘫痪……为北伐军攻克武昌,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7年1月,武汉发生“一·三惨案”,英租界当局出动水兵打死、打伤群众30多人。李立三、项英等领导30万群众游行示威。经过斗争,被英国霸占60多年的汉口英租界终于收回。这是中国反帝斗争史上的空前壮举。同年5月,项英在党的五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

“中华苏维埃的三巨头”之一

1928年2月初,中共中央对江苏省委进行组织调整,由项英任省委书记。2月13日,党中央决定项英参加中央常委会,担任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同时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1930年12月30日,项英就任苏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并代理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

项英进入中央苏区时,遇到国民党军的第一次“围剿”,项英领导苏区中央局和军委,组织苏区军民进行反“围剿”作战。1931年3月中旬,苏区中央局和军委在项英主持和领导下,把中央苏区划分为10个游击区,运用游击战术,配合红军主力作战。

4月1日,国民党军发动第二次“围剿”。项英与朱德、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下发通令,运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和“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的战术方法与敌斗争,使国民党军进展迟缓、疲劳不堪,保证和掩护了红军主力的作战行动。同年7-9月,红一方面军取得了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使赣南、闽西苏区连成一片。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开幕。项英、朱德等7人当选为主席团的常务主席。11月27日,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在执行委员会之下,设人民委员会,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行政机关,选举毛泽东为主席,项英为第一副主席,张国焘为第二副主席。项英还兼劳动人民委员,并代理财政人民委员,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由于项英以开展苏维埃运动而闻名,美国友好人士尼姆·韦尔斯将项英和毛泽东、朱德称为“中华苏维埃的三巨头”。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率中央红军主力撤出中央苏区,同时决定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副主席项英留下,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留下的部队在掩护、策应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后,就地坚持斗争。项英临危受命,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以及贺昌、陈潭秋、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一起,在送别党中央领导人和掩护、策应红军主力远行后,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党中央在离开中央苏区前,赋予中央分局的任务是牵制国民党军,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转移,保卫中央苏区和土地革命的胜利成果,使进占苏区的国民党军不能顺利统治下去,准备在有利条件下配合主力反攻,恢复被国民党军占领的城镇和地区。

1935年春夏之交,国民党当局为消灭红军游击队,调集3万余敌对赣粤边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清剿”。项英和陈毅领导红军游击队被迫钻进深山老林隐蔽,没有粮食就吃野菜、草根。项英和陳毅经常指挥游击队,挺进国民党军后方,采取袭击和伏击等战术打击敌军。

项英在赣粤边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期间,经历了两次重大险情:一次是在“北山事件”中,险些被叛徒龚楚带领的特务武装抓到;另一次是在梅岭山区,差点被敌军诱捕。

党中央肯定其成绩

“七七事变”后,项英和陈毅组织召开赣粤边特委会议,确定同国民党当局举行谈判。会后,项英连夜写了一篇题为《卢沟桥事变与抗日斗争高潮》的文章,强烈要求国民党政府实行对日宣战,反对和平妥协,同时表示愿意联合抗战,为保卫祖国而奋斗。不久,项英和陈毅代表中共赣粤边特委就停止冲突、合作抗日等问题,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1937年9月24日,项英在南昌同国民党江西省当局谈判时,从报纸上得知中共中央代表博古和八路军代表叶剑英正在南京同国民党政府谈判,立即给他们发去电报联络。正在南京谈判的博古,正为寻找项英而着急,接到项英电报后,喜出望外,一边向党中央报告,一边派人去接应。

10月23日,项英跟随接应的人员来到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同博古、叶剑英闭门长谈。博古、叶剑英向项英介绍了红军主力长征经过,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人的变化,“七七事变”后的抗战形势,关于实行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决策,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及开赴前线,以及南方红军和游击队将改编为新四军等情况,使项英对整个形势和党的政策、部署有了初步了解。

10月26日,项英奉命离开南京启程赴延安,11月7日,项英终于回到延安党中央身边。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对于南方游击区工作的决议》。决议指出:“项英同志及南方各游击区的同志在主力红军离开南方后,在极艰苦的条件下,长期坚持了英勇的游击战争,基本上正确地执行了党的路线,完成了党所给予他们的任务,以至能够保存各游击区在今天成为中国人民反日抗战的主要支点,使各游击队成为今天最好的抗日军队之一部。这是中国人民一个极可宝贵的胜利。”

正是鉴于项英的卓越成绩,党中央和毛泽东任命他为新四军主要领导人。

(摘自《世纪风采》张学亮)

猜你喜欢
项英党中央国民党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快过关了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向党中央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项英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项英军事实践的重要历史见证——写在《项英军事文选》正式出版之时
真实的项英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
国民党军曾大量使用过化学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