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意象与人格意蕴转化

2023-07-06 22:27杨欣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转化意象

杨欣

摘 要 刘禹锡一生历经坎坷,正是由于其长期处于逆境之中,作诗才华得到充分展现,因此结交诸多好友,一同吟诗作对,留下大量传世之作。在众多和唱之作中,既有对故友的怀念、不舍,又有对自身命运的感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意象和人格意蕴转化值得探究。

关键词 意象 人格意蕴 转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欢。诵读此诗,好似在倾听一位坎坷半生的老人面对时光蹉跎与人生易老的叹息,同时也能体会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体悟极具魅力的人格意蕴。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题解

若要分析該诗中的意象及人格意蕴转化,应当先从题目入手。“酬”指酬谢、酬答。“乐天”是白居易的字。刘禹锡与白居易不论在政治上,还是在诗歌的风格上都有相似之处,甚至两人都有相似的一贬再贬的不幸经历,所以两人是难得的知音。“扬州初逢”,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两人在扬州相逢。“席上见赠”,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白居易的赠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中表达了对刘禹锡被贬遭遇的同情、怜惜与不平。刘禹锡很有感触,回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与乐观精神,暗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二、全诗结构跳跃诉说凄凉

此处所说的结构跳跃,是指诗中的时间跨度过大,由过去到当前,再到未来。刘禹锡顺着《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的尾句,回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表达的情感,结合后面几句来理解,此处的“凄凉”有三层意思。

首先,“巴山楚水”自然环境凄凉。彼时长安是政治经济中心,巴楚位于今天的川渝湘地带,尚未充分开发,整体比较落后。长江贯穿其中,由于古代缺少先进的技术手段,水患威胁大。同时,“楚水”也能联想到屈原投江的遭遇。借用“巴山楚水”,说明仕途坎坷艰险,因此,“巴山楚水”为凄凉之所在。其次,由于怀才不遇,被贬离开家乡,远离朝廷,倍感孤独与凄凉。最后,应该是在诉说刘禹锡心中的凄凉与无奈,原本想要凭借自身的能力报效国家,但却被奸人陷害,被天子误会,满腔热血被深深打击。这从首联“弃”字中能反映出来,如此被动、无力,被抛弃二十三年。并且被“弃置”的这些年,诗人正处壮年,却在贬谪中消耗度过,言外自有无尽感慨。

诗中首句诉说诗人的经历,确立全诗感情基调,沉重与悲凉。首联“巴山楚水”四字描写空间上的轮廓,下句则侧重于时间之长,通过时空上的大尺度跨越,形成荒凉、悲壮的意蕴状态。

三、引用典故抒写的怀旧与沧桑

颔联中的“闻笛赋”,代指晋代向秀曾参加应试,路过惨遭谋杀的故友旧居,彼时远处传来阵阵笛声,引起其怀念与凄怆之情,写出《思旧赋》。诗人借用该典故,怀念由于“永贞革新”死去的故友,同时也在讽刺司马昭当政期间的“黑暗”,大量文人贤臣被屠杀。向秀非常同情与愤慨故友的遭遇,而因为彼时的政治环境,所以无法直白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因此《思旧赋》篇幅较短,写得比较含蓄。反观唐朝中期,“永贞革新”之后,掌权者为了排除异己,直接采用大开杀戒的方式,导致很多贤士就此陨落,这与司马昭时期极为相似。由此看出,彼时唐朝政治局势,刘禹锡通过“空”字,表达自己对于故友遭遇的愤恨不平以及无能为力。

“烂柯人”,晋人王质曾在砍柴时,偶遇童子下棋,直至棋局结束,才发现斧子把手早就腐烂,回家后才知晓已过百年。诗人利用该典故,感叹自己被贬时间太长,虚度大好时光,同时也在探析时局变换。通过“烂柯人”诉说自己返京路上的心情和处境,并和“弃置身”相呼应。

诗人在颔联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个人的怀旧之情以及沧桑之感。联系历史事件,刘禹锡昔日故友由于政治迫害离开人世。所以,刘禹锡除了怀念外,对彼时的政治环境、统治者有着强烈的不满。

四、意象对比话语意蕴

颈联是转笔,由“弃置身”“烂柯人”转到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上。刘禹锡被贬到巴山楚水,浪费最美好的年华。巴山中有树,楚水上有舟,诗人虽与“沉舟”“病树”相伴,却并未因此一蹶不振、妥协退让。白居易赠诗的颈联“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表达出对刘禹锡遭遇的不平。而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颈联,虽然由白居易诗而来,但情感基调却明显不同,白居易营造出悲凉萧瑟的氛围,反观刘禹锡,表达的更多是激昂慷慨,通过自身的牺牲,换取社会的新生。在颈联中,包含舟、帆、树与木多个意象,诗人为此还搭配修饰词,通过沉舟和千帆,以及病树和万木之间的比较,使人产生柳暗花明、绝处逢生的感受。颈联整体采用白描的方式,但这并不影响情感表达。不仅是刘禹锡在特定场景下的有感而发,还是其对社会历史循环更迭、自然规律的理解。

该首诗话语意蕴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一是身世层面,“沉舟”与“病树”代表刘禹锡被贬他乡的经过,“千帆过”与“万木春”可以指后起之秀,表示诗人重新施展抱负。前两联非常阴郁、低沉,而后两联话锋一转,情绪高昂。因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二是聊以慰藉,颈联中的两个主要意象“舟”和“树”,没有沉沦之感,似乎在讲述自然法则、物换境移。在整个时代背景中,个人的颠沛流离犹如一粒尘埃,但即使身处逆境,也不应放弃。前两联营造的伤感氛围被完全打散,取而代之的是宽慰。同时,回赠给友人,也有劝勉之意。

五、人格意蕴转化有积极意义

首先,诗中有沉重的历史沧桑感。《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为和唱之作,彼时刘禹锡终于结束了二十多年的贬谪时光,与同样饱经风霜的白居易在扬州相逢。诗中通过“巴山楚水”对过往经历进行概括,利用典故感叹年华老去、恍如隔世,无处不体现着久经风霜的沧桑。

其次,诗中有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刘禹锡的一生在贬谪中度过了宝贵的时间,但诗人极为乐观自信,即使身处逆境,也能自我慰藉。“病树”和“沉舟”虽然是在比喻自己,但无丝毫自怨自艾,而是为迎来新时代倍感欣喜,表现出乐观进取的精神。

最后,诗中有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透过诗中的颈联,既看到了新时期的蓬勃生气,又具有深刻的哲理。新旧更迭都是自然规律,在看到万木争春与千帆并进的景象时,无需为“沉舟”与“病树”感到不平与惋惜,而是为未来欣欣向荣的前景而喜悦。

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整体来看,首联基调比较伤感沉重,回忆二十多年贬黜经历。而颔联则通过典故,暗指诗人虚度光阴之久,表达诗人面对局势变化与回京时惆怅之情。颈联则是全诗主旨所在,依托多个意象,通过对比与比喻的方式,感叹自己被贬多年,但有众多后起之秀,深感慰藉,体现出刘禹锡的豁达。尾联主要表达了答谢的意思,同时也反映出诗人“重新起航”的意愿。

[作者通联: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转化意象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