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减”的视角,精心设计小学数学作业

2023-07-06 11:45田春花
新教育·科研 2023年6期
关键词:数学作业设计原则实施策略

田春花

【摘要】“雙减”要求教师适当减少作业量,控制作业总时长,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有些数学教师担心减少作业数量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但减量并不一定意味着会降效,只要从“双减”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数学作业,提高作业质量,一定会减负又增效。

【关键词】“双减”;数学作业;设计原则;实施策略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是巩固消化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数学技能的有效途径。然而,许多数学教师企图把作业作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手段,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不惜占用学生的锻炼、休息时间,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此背景下,国家颁布了“双减”政策,提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的要求,对各阶段学生的课外作业时长予以明确规定,最终实现减负增效。

一、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学数学作业既要减量又要提质,教师必须先剖析现状,弄清楚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才能对症施策,实现提质增效。

1.三多:题量多,书面多,难题多

“三多”问题,即题量多、书面多、难题多。首先是数学作业的题量多,规定20分钟的作业时间,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多种题型,每种题型有多道习题,其容量不亚于一张完整的试卷,导致学生作业耗时过长,20分钟根本完成不了。书面多是指设计的作业类型都是书面形式的作业,在本子上书写,用纸笔完成,极少有观察表述、实验操作、数学游戏等作业形式。书面作业单调枯燥,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生发厌恶情绪。难题多是指教师布置的作业难度过大,有的是偏题怪题,有的是奥数题,这些超出课程标准要求的作业,加重学生心理负担。

2.三少:情境少,变化少,思维少

当前一些数学教师设计的数学作业存在“三少”现象,即情境少,变化少,思维少。情境少,是指数学习题缺少情境,数学问题没有融入具体场景,比较简单直白,感性色彩比较淡,理性色彩比较浓,与小学生认知特点存在一定差异。数学作业变化少,是指形式单一,教师采用拿来主义,很少自己创新变化,数学作业常常都是书面作业,知识性练习为主,很少有一些观察、阅读、操作、体验等类型的作业。思维少,是指数学作业的思维含量少,不是一些指向计算能力训练的计算题,就是一些机械套用公式的应用题,这样的作业,程式固定,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原则

要想真正解决学生的作业负担,不能一减了之,而是要精心设计,优化内容,创新形式,“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坚持以下三点原则。

1.趣思兼顾原则

“兴趣是成功的秘诀”,激发学生对作业内容的兴趣,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有效策略。学生一旦感受到数学作业的乐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教师在控制作业数量的同时,要设法提高数学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觉得数学作业有趣好玩,从而喜欢做数学作业。

趣化数学作业,就要改变传统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杜绝简单机械的重复抄写,减少枯燥繁琐的纸笔答题,要丰富数学作业内容,灵活变化数学作业形式,多设计一些情境题、实践题,让学生除了用手书写之外,还可以用手操作,真正“做”作业,可以实验记录,观察绘画,游戏体验。譬如,在教学“可能性”后,可以布置学生玩抛硬币、摸牌等游戏,比一比谁赢的可能性大。在趣化数学作业形式的同时,不能忘记数学的学科本质,要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要增强作业的思维度,让学生在做中思、玩中思。总之,数学作业设计要坚持趣思兼顾原则,让学生既感受到作业的好玩,享受到作业的乐趣,又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思维的发展。

2.情景交融原则

情景交融的数学作业,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情景交融的数学作业,融入了情和景,让冰冷的数学作业变得有温度,让乏味的作业过程变得有意思。这样的数学作业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深受学生的喜爱。“双减”背景下的数学作业设计,要坚持情景交融原则,教师要融入个人情感,用情用心设计,设计的作业要富有情绪色彩,具有生动具体的场景,将数学知识融入真实的生活场景之中,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让数学知识在情境的土壤中生长。譬如,在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双休日与家人逛超市的实践任务,如调查一些物品的价格,自己用人民币购买物品等。

3.动静结合原则

以往的数学作业以静为主,是静态的书面形式,小学生具有好动的天性,尤其喜欢动手动脚,喜欢实践体验。既然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何不顺应学生天性,满足学生需求,让学生动起来,以动态的形式去完成作业。

“双减”背景下的数学作业,可以坚持动静结合,把动手写和动手做结合起来。动手写其实属于静态作业方式,而动手做则属于动态作业方式。动静结合的作业,取两者之长,既让学生动手书写,又让学生亲身实践,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如“校园的绿地面积”一课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设计测量计算“家庭种植面积”,让学生动手测量,搜集数据,计算分析。在教学“蒜叶的生长”一课后,可以布置学生种植水仙等植物,观察记录植物根须和叶片的生长情况,绘制统计图。

三、“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实施策略

要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不仅要减少数学作业数量,优化数学作业内容,创新数学作业形式,而且要科学实施作业,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

1.“超市选购式”

在作业具体实施时,不能一刀切,不能千篇一律,而要基于学生立场,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人而异,分层作业,让学生自己确定作业的内容和数量,自主选择完成作业。

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作业难度不同分为三个等级,一星级是最简单的基础题,二星级是中等难度的题目,三星级则是具有挑战性的拓展提高题。在作业布置实施时,可以采用“超市选购式”,把所有的数学作业作为“商品”纳入“超市”,每件“商品”都有不同的“价格”,学生可以在“作业超市”中自由选购,选择自己想要完成的作业。譬如,在教学“简单的周期”后,可以设计一份作业单,包含“基础训练”和“拓展运用”,“基础训练”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三种题型,“拓展运用”是几道难度较大的“解答题”。在完成这份作业单时,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选做,不必全做。“超市选购式”作业的实施,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作业氛围,让不同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切实减轻各类学生的作业负担。

2.“自由合作式”

传统的作业完成方式都是独立式,都是由学生个人独立书写。当然,独立作业有其优点,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也有一定的缺点,那就是学生单打独干,个人势单力薄,有些作业个人无法完成,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发展。

教师可以创新作业完成的形式,打破以往的独立作业,开展“自由合作式”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由组合,采取同伴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作业。除了校内现场合作,学生可以借助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通过互联网方式进行线上合作交流。另外,“自由合作式”作业,除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还可以亲子合作,由家长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

3.“作业前置式”

一般作业布置都是在新课教学之后,主要为了达到巩固新知的作用。其实,作业的目的不仅仅是巩固新知,不一定要求学生课后去完成,也可以采用“作业前置式”,即布置前置性作业,在新知教学之前,布置一些复习类作业或预习类作业,让学生进行尝试性学习。前置式数学作业,可以是复习旧的知识,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也可以是针对新知提出问题,让学生尝试探索。例如,在教学“升和毫升”一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观察记录家中各种容器的容量,初步建立容量观念。作业前置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为学生在学习新知上做好准备,同时让学生轻松走进课堂,可以提高听课效果,减轻学生听课压力,减轻新知学习时的负担。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勇于突破传统作业设计观念,改变传统作业设计方式,激发学生作业兴趣爱好,减轻学生身体负担和心理压力,达到减量、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李海敏.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与思考[J].新智慧,2020(10).

[2]刘金.“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年级整体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22).

猜你喜欢
数学作业设计原则实施策略
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探索
评语式批改在数学作业中的运用尝试
如何通过作业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浅析多层住宅的设计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提高数学作业质效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