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防范措施探析

2023-07-07 09:52丁麓霈张保国
拳击与格斗·上半月 2023年5期
关键词:运动损伤防范措施

丁麓霈 张保国

摘 要:在体育运动训练中,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要降低运动损伤的危害、保障运动员的安全健康,就应采取科学的防范措施。本文以促进体育运动训练高质量开展为目的,采取文献分析等方法研究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其原因,探究运动损伤的防范措施,并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体育运动训练;运动损伤;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运动损伤泛指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在体育运动训练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训练者时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根据不同的标准,运动损伤的类型也各不相同。例如,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划分,常见的运动损伤有皮肤损伤、肌肉损伤、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及骨骺损伤、神经损伤、内脏损伤等;根据损伤的病程划分,主要包括急性损伤、慢性损伤;根据损伤程度划分,主要包括轻度损伤、中度损伤、重度损伤。这些运动损伤的产生原因十分复杂,有关人员在体育运动训练中要深入分析,厘清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这样才能让防范工作有的放矢。

1 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其原因

经过研究发现,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的诱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认识不足,措施不当。有些运动者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对预防运动损伤的认识不足,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如“运动损伤在所难免”“运动损伤不过是些小伤小病,关系不大”,甚至将预防运动损伤的科学态度与勇敢、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对立起来。例如,有些运动者在运动过程中好胜心强,好奇心大,经常盲目、冒失地去做力所不及的运动动作,导致运动损伤。同时,在训练中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生损伤后也不认真总结、分析原因,最终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此外,还有的人认为运动损伤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因而过度紧张,如有些运动者胆小、害羞、畏难,做动作时恐惧、犹豫、紧张,导致动作失败并受伤。这些情况都是由于思想认识不足导致的。

第二,准备不充分,训练方式不科学。准备活动对体育运动训练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同时也会影响运动损伤预防的效果。在体育运动训练中,运动者有必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运动项目内容,设计相应的热身运动,并有效落实。但是,有些运动者在体育运动训练中缺乏科学理念的指导,也没有耐心,导致事前准备不足、训练方式不科学,为运动损伤埋下隐患。例如,有的运动者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极易造成肌肉损伤、关节扭伤;有的则对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就开始激烈运动;有的则在做准备活动时方式不得当,造成无效热身;还有的因为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状态不佳,从而在激烈运动中力不从心……这些情况会影响身体机能,增加肌肉、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及骨骺损伤等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

第三,身体素质较差,体能储备不足。良好的体能储备是安全运动的基础。一些人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良好的运动习惯,导致体能下降、肌肉比例变少、脂肪比例增加,甚至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生理功能衰退。在这种情况下,运动中出现损伤的概率就会大幅度提高。例如,有的运动者因为训练水平不够,身体素质差,动作不正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在体能不足的情况下身体状态不佳,缺乏适应环境的训练,导致在训练中时常出现急性运动损伤。由此可见,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保证体育运动训练效果的前提,也是防范运动风险的关键。运动者要想获得预期的运动效果,减少运动损伤,就应该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不断提升体能、改善身体素质。

2 体育运动损伤的防范措施

2.1 了解运动损伤,掌握相应的处理技巧

既然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掌握一定的运动损伤处理技巧,是减缓痛苦、降低危害的必然选择。运动者在日常训练中应积极学习,主动咨询专业人士,掌握不同的运动损伤的处理技巧,并在具体情况下加以运用。

例如,擦伤发生的概率较高,且危害性较小,处理方式也比较简单。当擦伤创面不大且较浅时,只要涂红药水即可;如果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则需要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运动者掌握运动损伤处理技巧后可以根据伤情作出判断,并选择相应药品进行处理,避免留下隐患。再如,肌肉拉伤在运动中出现的概率也很高,运动者一旦出现肌肉疼痛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痛点敷冰块或冷毛巾,保持30 分钟,这样可以使毛细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严重者可以等待专业人士进行判断、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切忌搓揉及热敷,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当遇到挫伤的情况时,运动者可以根据伤情作出判断,如果是轻度损伤则不需要特殊处理,先冷敷,24 小时后可用活血化瘀酊剂,局部可用伤湿止痛膏,在伤后第一天予以冷敷,第二天热敷,约一周后可痊愈;如果较重的挫伤可用药物敷伤处并包扎,隔日换药一次,每日2—3 次,配合理疗进行恢复。此外,在运动中如出现扭伤、脱臼、骨折等情况时,运动者应即刻停止运动,并保持冷静,根据伤情做简单处理,等待专业人士进一步处理。

综上,掌握一定的运动损伤处理技巧是运动者综合素养发展的重要体现。在体育运动训练中,运动者应保持重视的态度,主动学习,掌握技能,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2.2 基于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运动项目

体育运动的种类繁多,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是控制运动损伤的有效方法。运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体质状况选择适宜的体育项目。如果自身生长发育正常、身体健康、体质状况良好,有一定的锻炼基础,可以选择长跑、短跑、踢足球、骑自行车、打篮球等运动量较大的项目;如果体质较弱或健康状况存在缺陷,则应循序渐进地进行医疗性质的体育活动,选择散步、快步走、慢跑等运动量较小的锻炼项目,以有效控制运动损伤、逐渐增强体质。运动者也可以根据运动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果想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可以进行快走、慢跑、登山等有氧运动;如果想增加肌肉力量,可以利用啞铃、弹力带、杠铃等器械进行练习。此外,运动者还可以根据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大学生的学习内容多、学业负担较重,经常久坐学习,神经较紧张,在学习一定时间后,可以参加短跑、篮球、排球、羽毛球等项目,让身体恢复活力,同时也应控制运动负荷,减少损伤。

综上,运动项目选择的标准是灵活的。运动者需要明确自身需要,量力而行,避免盲目,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在安全的环境下达到预期的运动效果。

2.3 做好热身运动,科学开展体育训练

不论进行何种体育运动,充分的准备活动是保证运动者不受损伤的主要手段。因此,无论是在平常的体育锻炼还是在专业训练中,都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做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特别是克服自主神经的惰性。通过全身各关节、肌肉的活动,加速血液循环,使肌肉组織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弹性,并恢复技术动作的反射联系,为正式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如,运动者在运动前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进行热身:(1)踏步+ 手腕活动(4×8 拍),即向右/ 左踏步,活动手腕、膝盖、脚踝等关节。(2)肩膀绕环(4×8拍),即双肩由前、上、后、下绕环。(3)单腿前后摆腿(右/ 左各4 次),即利用支撑物保持平衡,腿稍微弯曲抬起,向前方摆动,然后再向后摆动。(4)原地跑(4×8 拍),即握拳、屈肘,两臂摆动,原地跑步。(5)向后弓步蹲(右/ 左腿各2×8 拍),即保持站立,单腿往后跨,保持上半身稳定,慢慢弯曲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下蹲,膝盖保持与脚趾同一方向。(6)后踢腿跑(4×8 拍),即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前后自然摆动,足前掌着地,离地时足前掌用力蹬地,小腿顺势向后踢与大腿折叠,足跟接近臀部。(7)转体+高抬腿(各8 次),即分腿站立,双臂屈肘,平胸握拳,腹部紧张,由髋关节带动躯干向右/ 左转动,控制动作幅度和节奏,防止借助惯性转身;躯干直立,收紧腹肌,前脚掌着地发力,膝关节放松,腿向上,略高于髋部,落地屈膝缓冲。(8)前后交叉跳(4×8 拍),即前脚掌着地发力,身体向上跳起,跳起后两脚前后交叉落地,屈膝缓冲。

热身运动有助于提高结缔组织的温度,增加活动肌肉群的血流量,降低肌肉和关节的黏性阻力,增强肌肉的协调能力和力量,尤其对于减少运动损伤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

2.4 保持运动习惯,不断增强体能储备

体能是一切运动的基础。运动者如果没有良好的体能储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就会很容易疲劳,同时也极容易受伤。良好的体能储备,能够让运动者拥有更好的平衡性、灵敏性、协调性、反应能力、爆发力、柔韧性,保证运动者更好地完成不同的动作,避免运动损伤。在良好的体能支持下,运动者的神经系统可以更好地支配肌肉群,从而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此外,良好的体能通常伴随的是相对发达的肌肉组织,骨骼支撑着身体,而肌肉则有保护骨骼的功能,如不小心发生运动损伤,发达的肌肉组织可以帮助运动者将伤害降到最低。

运动者在日常体育运动中可以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体能训练,循序渐进,提升体能水平。常见的体能训练方式主要有:(1)平板支撑。这是一种类似于俯卧撑的肌肉训练方法,主要呈俯卧姿势,可以有效锻炼腰腹肌,被公认为是训练核心肌群的有效方法。这个动作不仅锻炼核心肌群,而且能够燃烧脂肪,减少背部的损伤。运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训练。(2)仰卧腰腹练习。头部略微抬高,双腿水平伸直但不接触地面,双臂向头上方伸直,身体呈水平的“一”字形;抬起双臂并向前伸出,肩部也随之离开地面,同时双腿向上抬起,双手触摸小腿。这是训练腰腹力量的有效方法,运动者可以进行分组练习。(3)俯卧撑。这种方法主要锻炼胸部肌群和上肢肌群,能够有效增强上肢力量,是徒手健身的经典动作。运动者在分组练习过程中要遵循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的原则,在准备阶段要充分活动好手腕关节,预防受伤。(4)深蹲练习。这是锻炼大腿肌群的经典动作。运动者的腰背保持直线,髋关节低于膝关节,同时适当调整动作,实现大腿、臀部、大腿后肌的综合训练,增强骨、韧带和横贯下半身的肌腱的灵活性。(5)开合跳。运动者呈立正姿势,双脚向两侧跳开比肩略宽,同时双手经身侧上举,在头顶击掌后原路返回,恢复立正姿势,15 次为一组,共2 组。(6)拉伸练习。这是提升身体柔韧性的重要方法。运动者在热身或者整理运动过程中进行适当拉伸,让身体逐渐进入运动兴奋状态或者逐渐回复平稳。

良好的体能是避免运动损伤的前提。上述内容为运动者提高体能水平提供了简便且有效的方法。当然,在体育运动训练中,运动者应合理选择并制订循序渐进的运动计划,严格执行计划并形成运动习惯,从而改善体能,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3 结语

总之,对于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来说,防重于治。上文对运动者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其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防范措施,为运动者科学开展体育运动训练提供参考。运动损伤的防范是一个不容松懈的问题,要在思想上树立预防运动损伤的观念,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从而真正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管蓉, 黄磊. 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防范措施探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3(1):142-144.

[2] 邱冠群. 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中伤害事故发生原因与防范措施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12):115-117.

[3] 苏成. 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防范措施探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6):34-36.

猜你喜欢
运动损伤防范措施
网络支付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
PPP项目中的常见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成因及预防策略
云南师范大学网球专项本科生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研究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略论股权众筹的风险和防范措施
水电站现地控制单元开关量输出误动防范措施探讨
煤矿井下测量的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