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怿:党员就该这样做

2023-07-10 10:08林兵唐金源严国苗
铁军 2023年7期
关键词:烈士陵园烈士志愿

林兵 唐金源 严国苗

宁波市海曙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员、85后女孩孙嘉怿,发起的“我为烈士来寻亲”“我为烈士修遗物”“我为烈士代祭扫”“英烈故事我来讲”等4个公益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赞赏。为此,她荣获“中国好人”“全国最美志愿者”称号,可她却坦言:党员就该这样做。

2012年孙嘉怿开始为新四军烈士寻亲以来,在她的影响下从一个人发展到一群人。她和团队成员到访了国内25个省份和地区,还远赴朝鲜、韩国、越南、老挝、缅甸等7个国家收集烈士资料,足迹遍布712座革命烈士陵园,建立近4万条革命烈士数据信息。

2017年她在新浪微博发起“我为烈士来寻亲”公益活动,阅读量已超7400万,并组建400余人的全国“寻亲”志愿服务团队,接力整理匹配各类烈士信息两万余条。连续发布和转发各类烈士信息2万多条,目前,已成功帮助1283位客葬异乡的革命烈士找到了亲属。

她多次自费陪烈属赴境内外祭奠烈士,疫情期间发动全国各地200多名大学生帮助烈属开展“我为烈士代祭扫”志愿服务。在常年为烈士寻亲走访中,她发现烈属保留的烈士遗物存在照片模糊不清、书信证件破损严重等情况,家属急切盼望对这些遗物并进行修复保护。在她的连续奔走和带动下,2021年发起“我为烈士修遗物”的志愿服务活动,动员文物保护专业的大学生参与到烈士遗物修复当中,广受烈属好评。

她的事迹被新华社、《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浙江卫视等众多中央、省、市级主流媒体广泛报道。以孙嘉怿为原型的“纪念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广播剧《我为烈士来寻亲》、歌曲《寻你》在互联网广为传颂。

2020年全国人大代表吕卉在了解到孙嘉怿的事迹后,专程到宁波走訪调研与她交流,听取她的意见,并在当年全国两会上递交了“关于烈士陵园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提案,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重点关注。2021年4月2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开通了“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人民日报》作为头条刊发宣传。这是孙嘉怿的行动力量推动了“国家为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的上线。

孙嘉怿“用青春续写青春,让英雄的生命开满鲜花”,默默奉献不为索取,得到无数人的赞誉。先后荣获“中国好人”“浙江省志愿服务先进个人”“2020年浙江骄傲提名人物”“宁波市道德模范”“最美宁波人”“宁波市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2021年获“全国最美志愿者”称号。

孙嘉怿出生在军人世家,爷爷是新四军,父亲当过海军,外公是侦察兵,参加过抗美援朝。

“最早参加四明山三五支队,后来随队伍北撤。爷爷的一些战友牺牲了,不知道安葬在哪里。”每当说起牺牲的战友,爷爷都是泪流满面。她没有见过外公,只记得小时候家里还有张外公的照片,穿着志愿军的服装,很威武。妈妈也因为外公参加抗美援朝,经常带着她去看《奇袭白虎团》《英雄儿女》等革命战争故事片。孙嘉怿从小就会唱那首歌“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孙嘉怿从小对军人有着深厚的感情。2008年,23岁的她加入了一个“关爱新四军抗战老兵”的志愿者团队,在结对服务中,经常帮新四军老兵们在网上查找战友安葬地等信息。她发现,很多烈士的信息里都没提到具体安葬地,这导致很多烈属找不到烈士安葬地,无法祭奠,而许多烈士墓又无亲友祭扫。

为此,孙嘉怿到各烈士陵园去祭奠烈士寻找线索,从宁波到浙江全省,再拓展到全国各地。有一些新四军老兵参加了抗美援朝,她和同伴就到朝鲜找。后来,只要是烈士,她都帮助找。每找到一处都会拍下照片,建立信息档案。一些烈士陵园和没有集中的烈士墓,都是在山上和偏远的地方,去的人少,她就动员身边的人一起参加。

2012年4月,孙嘉怿结婚,蜜月和丈夫去了云南,走访了国殇墓园、麻栗坡等10多座烈士陵园,挨个查看墓碑上烈士的详细信息。她发现,许多烈士牺牲时只有20多岁,和自己年龄相仿,令她震惊。

云南之行,孙嘉怿对烈士的感恩之心更加坚定。她每到外地出差,都会抽空去当地的烈士陵园,并将陵园的照片和自己祭奠烈士的感受发到微博上,号召更多人去祭奠烈士,想让更多的人来崇敬和感恩英烈,为她提供线索。

孙嘉怿常在微博上发烈士陵园的照片和信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2017年初,安徽太和县烈士王心恒的侄子王志宝联系上孙嘉怿,告诉她王心恒1949年在宁波牺牲,不知葬于何处,请她帮助。

孙嘉怿把宁波的烈士陵园几乎走了个遍,两周后,终于在宁波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找到了王心恒烈士的墓。烈士牺牲几十年了,亲人终于找到了他的安葬地。孙嘉怿买来水果,放在王心恒烈士的墓碑前,轻声说:“老英雄,我已帮您的家人找到了您,他们很快就会来看您。”王志宝来宁波祭奠王心恒烈士,孙嘉怿和一群志愿者陪他到烈士墓前,王志宝被感动得痛哭流涕。

为了帮更多烈士找到亲人,孙嘉怿买了许多关于革命战争、党史、英烈文集的书籍,研究抗战和新四军的相关史料,花大量时间从中找线索。她把每次祭奠完烈士,所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烈士信息表,有姓名、出生年月、家庭住址、部队番号、牺牲时间、牺牲地点以及参加革命时间。她还去中华英烈网查找这些烈士的信息,补全信息后又发到微博上,希望能帮助更多烈属找到烈士安葬地,从而让烈士“回家”。在她的表格中,汇集着华中、华东、浙东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的开城、上甘岭、江东郡等战役牺牲的近2万名烈士信息。

孙嘉怿为烈士寻亲的影响越来越大,向她求助的人也越来越多。2017年3月,家住陕西咸阳市的烈属黄军平联系孙嘉怿,想请她一起整理他从朝鲜开城烈士陵园拍下的烈士资料。由于工作量太大,孙嘉怿在微博上发起“我为烈士来寻亲”活动,招募了20多名志愿者一起整理资料。

2017年清明节前夕,孙嘉怿按照籍贯分类和战争年代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边境自卫还击战,发布了1000位烈士的安葬地信息。她的微博火了,很多人联系她。

帮助抗战烈士寻亲,日益紧迫,因为抗战烈士的子女和亲属好多是八九十岁了,他们希望有生之年把亲人接回家。还有很多抗战老兵又参加了抗美援朝,希望孙嘉怿帮他们前往朝鲜祭奠战友和寻找战友的安葬地。

2018年4月初,孙嘉怿等志愿者陪同60多位烈属去朝鲜寻亲。大多数烈属找到了亲人,但也有一些没有找到亲人安息地。从朝鲜归来,孙嘉怿越发感到为烈士寻亲这件事的迫切。在她的发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我为烈士来寻亲”志愿服务团队,其中不乏历史、军事、地理等领域的专家。

孙嘉怿把志愿者分成墓地拍摄收集组、资料整理审核组、全媒体运营技术保障组、寻亲全国联络网格组、境外资料翻译组、军史墓葬专家指导组、烈士遗骸鉴定组、红色故事宣讲组、烈士遗物修复专家组、异地祭扫陪同组共10个组。摄影组负责拍摄烈士墓碑,整理组负责通过多种方式完善烈士信息,如果遇到了难题就交给专家组。孙嘉怿带领审核组负责所有信息的终审。有了各种人才的加入,孙嘉怿和伙伴们破解了许多难题。

烈属陈传文老人在朝鲜未找到父亲陈士成的安葬地。在后来一位志愿者从朝鲜拍来的陵园照片中,孙嘉怿发现一位烈士叫“陈世成”,经过她和多方专家的共同研判,最终确定此名为“陈士成”的误写。孙嘉怿将陈士成烈士所在陵园拍的照片,朝鲜地图,圈出陵园所在位置,专程送到陈传文家,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电影《长津湖》雷公的原型庄元东。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陈列的美军北极熊团的团旗就是由他和战友缴获的。新兴里战斗模范连的副连长王祥林,他找指导员庄元东烈士的后人找了60多年未果。2019年9月,孙嘉怿帮他找到了庄元东烈士的后人。

让孙嘉怿和她的团队找得最艰难的一位烈士是褚萃文。2018年,褚萃文的家属向她求助,提供了3张烈士证,但每一张的牺牲时间和地点都不一样。第一轮寻亲行动费了很大力气,可惜未能成功。2020年,烈士的女儿已经病重,躺在病床上还记挂着要“找爸爸”。孙嘉怿再次发起志愿寻亲,并根据褚萃文所在部队当年行进的路线,发动浙江、安徽、河南等5省志愿者联合行动,挨个排查烈士陵园,不放弃任何一处当年部队经过的地方。1个月后,孙嘉怿接到了河南睢县志愿者的电话,有一位叫“诸华文”的烈士,除名字有偏差外,番号、出生年月、籍贯、职务、牺牲时间都与烈属提供的一张烈士证吻合。经烈属、陵园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再三核对,专家鉴定,最终确认“诸华文”就是褚萃文。时隔70多年,烈士终于和家属团聚了。

“每一次寻找,都是告慰先烈。”孙嘉怿说,他们要做烈士回家路上的“提灯人”,照亮烈士回家的路。

孙嘉怿说:“我们享受的和平环境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这其中也包含着无数烈属的付出。”在为烈士寻亲过程中,她看到许多烈属失去亲人后挥之不去的痛楚。为此,她根据烈属需求,开展了一系列服务活动。

1950年,安徽省萧县青年冯世杰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妻子吴秀真因为没有及时收到来信,误以为丈夫有了别的想法,一气之下撕碎了全家福,把冯世杰的那一半扔掉了。1953年,冯世杰1年前牺牲的消息从朝鲜传来,吴秀真后悔不已。2019年2月,孙嘉怿替吴秀真找到了冯世杰的安葬地。吴秀真拿出半张全家福,想将丈夫“恢复”上去。孙嘉怿请人用影像修复技术合成了全家福,吴秀真看着照片,热泪盈眶。孙嘉怿顺势推出了“我为烈士修遗物”活动,组成了以宁波财经学院大学生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帮助烈属修复烈士遗像、证件等物品。参与为烈士修复遗物的宁波财经学院志愿者王宇童说:“过去,我都是在报道中了解英雄,现在,我在修复烈士遗物时跨越时空与烈士‘面对面交流,感受到了烈士对国家的深情。”

每到清明节,有些烈属因多种原因不能去现场祭奠烈士,孙嘉怿便推出了“我为烈士代祭扫”志愿服务活动。每年清明期间她和志愿团队都要去代祭扫。

在为烈士寻亲的路上,她深切感到现在的好日子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觉得自己应该努力去影响“90后”“00后”“10后”。引导他们了解英雄、崇尚英雄、热爱祖国、珍惜当下。每次有新的烈士材料要整理,她都将材料优先分给年轻志愿者;每次有志愿者为烈士修好遗像,她都组织少先队员护送遗像;每次去祭奠烈士,她都会带一群孩子同去,为的是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当下和平环境的来之不易。

“英烈们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必须被铭记,他们的精神更要传承下去!”因此,孙嘉怿还发起“英烈故事我来讲”活动,和其他志愿者到中小学校给学生讲述烈士故事,让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到目前为止,她已经讲了42场。

為了能更好地为烈士寻亲和为烈属服务,她放弃了原单位的工作,加入宁波市海曙区志愿者协会,担任了副秘书长,团区委、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政府部门对她的工作大力支持。如今,她的微博有近20万粉丝,有成千上万的网友参与到“我为烈士来寻亲”活动中。

(责任编辑金锋)

猜你喜欢
烈士陵园烈士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普兰店区唐房革命烈士陵园
沙岭战役烈士陵园
大石桥市烈士陵园
铁岭市烈士陵园
向烈士致敬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