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闸,新四军的爱民丰碑

2023-07-10 10:08丁俊
铁军 2023年7期
关键词:繁昌高安堤坝

丁俊

据《繁昌县志》记载:“1942年7月大水,20多个圩区堤坝破溃,138人淹死。”数万百姓逃离家乡。当年,新四军七师、皖南特委对治理水患之灾高度重视,要求部队和联合抗日政府,积极开展救助受灾地区群众行动。

时任繁昌县永丰乡乡长的新四军老战士张浓,在其回忆文章中写道,1942年冬,铜繁受灾地区群众陆续返乡,陈云飞在繁昌二区召集相关人员协商救灾工作,二区书记郭显、副区长赵壁、江坝乡乡长孙泽华(地方士绅)、永丰乡长张浓和妇抗会主任阮秀英、皖南税务所长芮胜(地下党员)、保长吴益坤(金开源)等参加,经过协商认为拿粮食直接救助群众,操作困难,决定采取以工代赈和以工抵税的办法组织返乡灾民兴修水利,这样既解决了灾民度荒又修建了圩堤,也为开春农业生产提供保障。根据当时圩堤破溃情况,决定建设高安闸;新筑从姚便三棚到洋灯的夹江江堤(大约4公里),加固加高永丰圩与保定圩之间的堤坝(大约11公里)。另据《繁昌县志》记载:“1942年冬,繁二区抗日民主政府组织沿江农民建高安闸,扩建江坝乡永丰圩与保定圩间堤坝工程,筑建姚便三棚到洋灯夹江堤。”地区党组织和江坝乡、永丰乡联合政府通知灾区群众上堤挑土方,每挑一方土发一张“盖章纸条”,凭纸条每张给20斤稻,属于税收征收对象的田主、佃农,凡是参加挑土方者可以抵交公粮、税款,多挑土方同样按方给予稻谷补贴。鉴于稻谷有限,部分安排秋收兑现或者抵交1943年公粮。

由于措施有力,部队组织防卫严密,每天参加民工上千人,日军炮艇虽然每天都在长江里巡游,但从未敢登岸骚扰。工程历时3个多月,于1943年4月初完工,这种以工代赈和以工抵税的方法,不但救助了群众,也兴修了水利,深受群众拥戴。1943年7月皖中区党委决定在整个皖中根据地推广新四军在繁昌以工代赈和以工抵税兴修高安闸水利工程的经验。

高安闸水利工程的兴建,对改善繁昌沿江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起了重大作用。繁昌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江干臣专门组织群众上工地慰问参加工程施工的新四军官兵,赠送“安居不忘共产党、丰收铭记新四军”的金字牌匾。

80多年时光已经过去,高安闸水利工程依然在发挥着应有的作用,这是一座耸立在繁昌人民心中的不朽丰碑。

(本组稿件由芜湖市繁昌區新四军研究会协助征集)

(责任编辑姚定范)

猜你喜欢
繁昌高安堤坝
卢诺冰剪纸作品选
高速公路工程计量与合同管理研究
水利工程施工堤坝防渗加固技术
繁昌蝶变
安徽繁昌窑青白釉瓷炉研究
繁昌老年大学参加全县庆祝建党97周年书画展
安徽省繁昌老年大学校歌
广东省辐射防护协会 坚持“三项服务”,筑起辐防堤坝
水利工程堤坝防渗加固技术
水利工程堤坝防渗施工技术探讨